❶ 怀旧老电影100部战争片
1、《平原游击队》(1955)
本片也算是头哥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之一,经典黑白片,小时候每看一次就心情澎湃,影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冀中平原地区的故事,日军在此实行了凶残的大扫荡,当地的老百姓为了对抗他们,在村子里挖了许多地道,通过这些地道抵御鬼子的扫荡,最后取得胜利。
❷ 六七十年代有哪些老电影
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有《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
一、概述
六七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老电影。这些电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具体电影介绍
1.《地雷战》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运用地雷战术抗击日军的故事。
2.《地道战》描绘了在华北抗日根据地,中国人民利用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情节。电影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智勇双全。
3.《南征北战》是一部描写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
4.《平原游击队》讲述了在平原地区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的故事,展现了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
5.《铁道游击队》展现了在铁道线上与敌人斗争的故事,体现了游击队员的英勇无畏。
6.《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反映红军和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电影,讲述了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三、那个年代电影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老电影多以战争题材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奋斗精神。此外,这些电影在制作上注重现实主义风格,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这些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论
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这些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值得我们珍藏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❸ 新中国经典的老电影
新中国时期的经典的老电影有《中华女儿》、《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
1、《中华女儿》
这部电影在1950年正式公映,是新中国建立后拍摄的第一部抗日题材影片和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运用实景拍摄,纪实的手法,原生态的风格,就连战争场面也是真枪实弹,非常难得。
❹ 经典中国老战争电影
下面这60部最经典的革命老电影,你看过几部,又还记得几部呢?
01.《铁道游击队》
电影《铁道游击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主要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路沿线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斗智斗勇的故事。
02.《地道战》
《地道战》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至今为止,《地道战》已创造出共18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03.《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作品,是一部表现我党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著名演员孙道临在片中扮演的李侠的形象深入人心。
04.《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1974年上映。该影片讲述了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05.《鸡毛信》
电影《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4年。
主要剧情为: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
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06.《冰山上的来客》
该片1963年上映,曾获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惊险紧张、引人入胜。
07.《地雷战》
1962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在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08.《小兵张嘎》
1963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1961年发表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
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09.《红色娘子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0年,著名导演谢晋执导。
影片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业绩为素材,围绕吴琼花从奴隶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经历,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成长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