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推荐 » 孔子有几部经典电影
扩展阅读
超能力荒诞电影日本 2025-02-23 01:03:54
电影免费观看外国 2025-02-23 01:02:29

孔子有几部经典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5-11 09:46:27

㈠ 孔子电影详细介绍

导演:胡玫

领衔主演:周润发 周迅 陈建斌

上映时间:2010年1月22日

剧情简介:

《孔子》导演胡玫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孔子》的部分剧情。胡玫透露,电影《孔子》并没有展现孔子完整的一生,而是描写他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堕三都:发生在孔子54岁左右的故事。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由此也与陈建斌等人扮演的三家产生了矛盾,堕三都的行动因为种种阴谋阻挠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开始迷恋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这也直接导致了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

代表场景:孔子离家,悲愤莫名,在滂沱大雨中跌倒,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马,孔子突然开始孤独地仰天大笑。

孔子见南子:周游列国第一站卫国时发生的故事。当时卫灵公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而卫灵公的姬妾南子对孔子爱慕有加,并且邀请孔子到宫中谈话。

代表场景:孔子在与南子见面后,出宫时遇到徒弟们的询问,孔子为免引起弟子们对他产生误会,便表示,如果自己和南子有私情,那就是“天厌之!天厌之!”

陈蔡被围: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代表场景:孔子在被围时依然讲诵《诗》《礼》,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回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他的一些弟子被召回鲁国做官,其弟子冉求在齐鲁大战中率军取得大胜后,季康子(季桓子之子)问他军旅的本领是学来的还是天生就会的,冉求回答:“学之于孔子。”随后季康子就决心把孔子请回来,当时孔子已经68岁了。

代表场景:齐鲁大战。这也是电影《孔子》中为数不多的大场面战争大戏,其中孔子弟子冉求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射箭和驾车的功力,算是整场电影中动作戏最精彩的一场。

㈡ 有没有关于孔孟之道的电影

周润发主演的《孔子》

㈢ 求几部有关,黄帝、炎帝、孔子、老子等古代名人的电影

《炎黄传奇》
《孔子》

㈣ 电影孔子详细剧情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懂得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的进谏正是体现出了清代李毓秀在《弟子规》当中所总结道的“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用势力来征服他人,能征服得了面却征服不了心,并有可能会为今后埋下“揭竿而起”的隐患,但是如果能够以理服人,那被征服者就无话可说了。在这条主线上从头到尾又反映出了孔子的“教化”主张:“君子不会苛求他人毫无过错,但是却会用各种办法努力去帮人改过

㈤ 孔子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孔子经典电影的观后感,我们来看看。

孔子经典电影的观后感1

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凳尺、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肆衫那里,枣雹高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经典电影的观后感2

根据学校的推荐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电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电影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 1

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看完这部电影,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经典电影的观后感3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想要就单单用一个简单的“礼”字来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结束那纷乱的社会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鲁国碰壁后,被迫离开亲人离开故乡,开始他长达十四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率领着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在期间,他们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但是不管怎么样,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想要被世人接受这些思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终孔子于晚年返回鲁国,仍然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从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孔子渊博的学识的同时,更让我们了解到孔子真实的为人,他的家庭,他的教学,他的胸怀??尽管电影中有可能有捏造的地方,但是这还是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我们所没有了解过的孔子,这样呈现出来的这样的一个孔子更令人佩服!

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孔子为救回从季式葬礼上本要陪葬的一个小男孩,也为了反对那种没有人性令人愤慨的陪葬制度,而在殿堂上那激扬愤慨的演说,在那朝堂之上,孔子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整个场景就像现在的英国会议,让人忍俊不禁!而对待像公山狃那种小人,孔子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句“给个话啊”完全把孔子的从容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充分地把孔子幽默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另外,提到孔子当然不能不提他那些弟子们。在孔子所有的弟子中,颜回、子路、冉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这三个虽性格各异,但是他们都非常尊敬他们的老师,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可以说真的是完完全全把孔子的思想收入心底呀!最后,子路选择了帮助卫国,冉求则是回到了鲁国效命!然而,最牵动人心的则是颜回,而颜回也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他外表虽然文文弱弱的但却也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但是,最终却也是英年早逝呀!而他死的那一幕,也真的令人震撼不已呀,为了挽救掉入水中孔夫子的竹简,而放弃自己生命!当看到孔子抱着颜回尸体大哭的那一幕,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当时我在想,孔子是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才华才能赢得弟子如此的尊重呀!这也充分说明了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的礼仪他的儒雅他的胸怀他的大志都是让人非常佩服的,我想着也是孔子能被世世代代人铭记学习,他的思想能够流传百世影响世代人的原因吧!

当初,在那纷乱的社会里,孔子的志向没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如今孔子和他的思想影响着无数人,我想孔子当初的志向也算是实现了吧!我从电影《孔子》中也深切感受到,作为年轻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学下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还有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正直、有学问、光明磊落之人!

㈥ 求孔子电影的叙述,和对电影中的孔子和颜回的评价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影评:

看到老子和孔子坐而论道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不错的片子,编剧、表演都挺到位的。 但是如果能从这个片子看出“没有孔子,我们会怎样”,那这片就牛逼了。可惜还差口气。 不过已经不错了,孔子谁都知道,但是他的生平没几个人知道。一边看一遍就有人在后面问:“孔子有那么落魄过么?”
才俩小时看不过瘾哇。本片讲的就是老年孔子在编好《春秋》那天很闲就开始回忆。从自己五十知天命出仕,意气风发了几年被排挤出国,然后带领一帮弟子开始周游列国想搞再就业,搞得很丧家狗的时候终于可以回国了,也当不动官了就老老实实教书立说,修了本《春秋》可以传世了自然挺高兴。
看了电影,我觉得,在豆瓣终于会有一部评分较高的国产了。不过,回来一看,发现铺天盖地的差评,有些失落,但还在想,自有它的道理吧,且去看看评价吧。但是,看完影评后,就更加失落了,倒不是觉得自己观影水平太差,倒是为豆瓣的文青们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