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韩国电影《高跟鞋》的结局是什么
《粉红色高跟鞋》结局:
那些人都是女主角杀的,她是最早接触鞋的,比那两高中生早。中了oki(60年前的鞋主人玉儿)的咒,内容就是谁拿高跟鞋谁就得死。
最后地铁上那个吊死鬼是那个抢红鞋并且砍断玉儿双脚的日本女人寿成敬子keiko。那女鬼对女主角说:“抢走鞋子的人都得死。你就是玉儿,我是敬子。他们都是你杀的,我也是被你杀的。”所以oki是附身杀人的鬼,而keiko是oki的终结者。
影片评价
《粉红色高跟鞋》在2005年的恐怖片中属于上乘之作,影片先借一个恐怖的事物高跟鞋来展开剧情,这样的手法有些像《午夜凶铃》、《鬼来电》等日本恐怖片,借助一个符号来营造恐怖氛围,而这个符号必然有其来历,之后影片又穿插进入了一个60年前的故事,这样的桥段又有些像电影《山村老尸》。
该片是多种恐怖手段组合在一起的优秀作品,有能引发恐怖感觉的事物,有跨时空的宿怨以及惊悚血腥的场面,当然还有一波三折的故事。而该片所以是一部上乘之作,则是因为影片的结尾,对于喜欢恐怖片的观众来说,虽然这个结尾能让人想起很多影片,但最后将主人公发现邪恶是产生于自身的套路加在这里,又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
该片既集合了众多恐怖片中的因素,又有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影片的恐怖效果非常强烈,也使其在2005年秋季档电影格外引人关注。
⑵ 有部电影男主家来了个吊死鬼女鬼!叫三声姑就发财什么电影
《闪灵》是由华纳兄弟出品的恐怖片,由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杰克·尼克尔森、谢莉·杜瓦尔和丹尼·劳埃德参加演出,该片于1980年5月23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作家杰克·托兰斯为了寻找灵感带着他的妻儿接受了一份旅店冬天看门工作,却被幻象逼疯的故事。
⑶ 谁知道这个关于女吊死鬼的恐怖电影叫什么名字
看看是不是美版见鬼,里面有个女孩因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被人群接受所以上吊死了,女主换的她的眼角膜继承了这个功能。。。。
⑷ 为什么说,10岁以下的小孩,千万别看鬼片
若要问起哪种文化在我国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非恐怖文化莫属。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哪个对鬼啊怪的不是张嘴就来?别的不说,就说一句耳熟能详的“大马猴抓你来了”,便不知有多少人瞬间被唤起了可怕的童年回忆。
严格来说,“大马猴抓你来了”并非一个完整的句子,它只是强调后果的后半句,前半句则包括很多种场景,比如:
“再不睡觉,大马猴抓你来了!”
“不好好吃饭,大马猴抓你来了!”
“还顶嘴?大马猴抓你来了!”
……
实际上,大马猴它从未来过一回。它到底是个啥,长成啥样,谁也不知道。但这丝毫不妨碍它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一提到大马猴,立刻束手就擒,唯恐一个不注意就会被大马猴抓走。而一张张惊恐的小脸背后,往往是大人们得意的笑,骄傲的潜台词:“我还治不了你!”
铁打的大马猴,流水的一代代人。大马猴的长盛不衰,正是由于家长们对“吓唬孩子”的热衷。殊不知这代代相传的举动,其实反映了大人们对于恐怖文化的追捧,以及对孩子心理发育健康的忽视。
恐怖文化知多少?
恐怖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聊斋志异的各种狐,封神、西游的各种精怪,民间传说的黄大仙、美女蛇等,外形多样,变化无穷;恐怖小说和电影里,更有各种僵尸、吊死鬼轮番吓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深,吸血鬼、丧尸、幽灵则组团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从民间传说,到文学影视作品,恐怖文化几乎无处不在。恐怖文化似乎对人类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越是害怕,就越是想一探究竟。然而,恐怖文化真的适合孩子吗?
记得我小时候,林正英的僵尸系列正火,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我本鼠胆,偶然一次在电视上和僵尸先生四目相对,几乎吓到吐血;接下来的几天,僵尸仿佛无处不在;这个阴影,几乎追随了我小半年的时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体验,我十分、特别、尤其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过早接触恐怖片。
恐怖文化,少儿不宜
有的家长认为,带孩子看恐怖片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气,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这种想法毫无依据,做法更不可取。专家建议,10岁以下孩子切不可看恐怖片,原因如下:
1.孩子年纪太小,无法区分现实生活和电影有什么区别。看过恐怖电影后,会觉得四面八方都被鬼怪包围,不敢独自在家,晚上不敢上厕所,或是被恶梦惊醒,继而辗转难眠,老是害怕窗帘后面蹦出个鬼……
2.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这一点尤其重要。此时如果受到了较大的情绪刺激,将很有可能会影响脑神经的发育。在他成年后,或许会引发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甚至情绪异常。
看鬼片一时爽,看完之后知上当。恐怖文化的后续影响,可比恐怖片本身恐怖多了!
已被吓到,如何补救?
一旦娃已经受了鬼片荼毒,家长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冷静地引导孩子:
1.往反方向讲故事
孩子怕鬼不要紧。若是让孩子知道,其实鬼也有软肋,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就会相应削弱孩子对鬼的恐惧。比如可以告诉孩子,这个鬼外强中干,看起来厉害,其实最怕它的鬼老婆。孩子破涕一笑后,内心的恐惧就会减少许多。当年星爷的鬼片风靡一时,也是因为它既制造恐惧,同时又用幽默来消解,使观众的紧张情绪适时得到舒缓,观影感受也就很好。
2.直面恐惧不躲藏
简单说来,就是“哪里有鬼看哪里”。若是孩子怕床底下或者衣柜里有鬼,那么家长可以带他一起去看看这些地方。看看,这里没有鬼吧?这样做,会冲淡他对鬼的恐惧感。就像所罗门的宝瓶,关在瓶子里的妖灵和围绕它的传说永远是最吓人的,真到打开瓶子看过之后,人们的感受反倒可能是:原来不过如此嘛。
3.把鬼可爱化
破除掉鬼怪张牙舞爪的形象,给孩子买些柔和点的魔鬼玩偶,孩子见到鬼怪软萌可爱的一面,就会发现所谓的什么鬼都是假的,不但不可怕,甚至还有点萌——谁会再怕一个萌萌哒的鬼呢?这方面我比较喜欢美国的万圣节,妖魔鬼怪出没,巫师满街游行,孩子们也参与表演秀,生生把恐怖事物变成了好玩的游戏。
今天是中元节,朋友圈里有上班族互相告诫:今天不熬夜,今天不加班。哈哈,其实中元节的本意,是因为秋天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用新米祭供,向祖先报告收成,所以要家家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正因为涉及扫墓祭祖,一来二去,中元节就被披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流传着各种鬼节传说、灵异故事。
作为过来人,我们再也不能让孩子被吓得战战兢兢、魂不守舍了,应该教孩子剥除光怪陆离的恐怖外壳,助孩子远离恐怖文化,向大马猴说再见,让妖魔鬼怪齐退散,打造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舒适圈”。毕竟,阳光、温暖和爱,才是孩子身心需要的最佳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