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胆小慎入!有史以来最clut的 10 部邵氏兄弟恐怖电影
踏入邵氏兄弟恐怖电影的神秘世界
香港电影史上的瑰宝,邵氏兄弟工作室以惊人的想象力和独特风格,引领恐怖片的潮流。作为昔日电影巨头,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从武侠传奇到B级惊悚,其中包括了一系列令人胆寒的经典恐怖佳作:
1. 《尸妖》(1981) - 深藏不露的悬疑杰作,恋尸杀手的罪恶行径与斑斓色彩交织,一部被低估的恐怖艺术宝藏。
2. 《降头》(1975) - 混合了混乱的附体恐怖与诡异元素,如蛆虫、爱情药水与巫术的激烈碰撞,是感官与心理的双重挑战。
3. 《七金尸》(1974) - 精彩的跨文化融合,将欧洲元素与功夫技巧巧妙结合,尽管评价各异,但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4. 《蛊》(1981) - 桂治洪的黑暗之作,黏糊怪物的恐怖元素与邪恶附体的剧情交织,令人毛骨悚然。
5. 《邪》(1980) - 香港风情与法国心理惊悚的完美结合,以谋杀与驱魔为核心,编织出紧张刺激的故事线。
6. 《油鬼子》(1976) - 科幻与武术的奇异交融,创意武术与黏液怪物的变身戏份,让人惊叹不已。
7. 《鬼种》(1983) - 疯狂的复仇与超自然的混乱,出租车司机的觉醒与黑暗世界的碰撞,展现出无尽的恐怖魅力。
邵氏兄弟的恐怖电影不仅局限于这些,如桂治洪的《魔》(1983),讲述了拳击冠军的疯狂迷幻之旅,比赛的意外转折引出一场生死诅咒的对决;而《人皮灯笼》(1982年)则是一部融合邵氏功夫与复仇主题的电影,灯笼的神秘光芒照亮了复仇之路。
而《魔界》(1982年)则以快节奏和疯狂为特点,杨川导演的鬼魂与女警察的冒险,挑战观众的极限。
尽管邵氏在90年代转向了武术电影和好莱坞合作,但他们的恐怖电影遗产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那些经典之作在恐怖电影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㈡ 港片中的内地打星们:见证了香港影坛的兴衰,其中4人已经去世
上个世纪的华语大银幕上,港片凭借鲜明的“动作”特色,风靡整个亚洲电影市场。而在港片大银幕中,不少身手灵活的实力派打星,也成为了影迷们的目光焦点。
有趣的是,那些在港片作品中活跃不断的打星们,其实有不少都来自内地。可以说,正是因为内地动作演员们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上个世纪,动作港片的时代辉煌。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活跃在港片银幕中的那些内地打星们。
1975年, 刘家良 在“邵氏”的支持之下,开启了自导自演的电影之路。而硬桥硬马的拳脚打斗风格,也让“刘家班”的功夫片作品,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港片标志。
因为长期活跃在港片作品之中,不少观众都以为刘家良是土生土长的香港艺人。但其实,刘家良生在广东,长在广东。11岁时,他跟随父亲刘湛,来到了香港,之后投身到了动作指导的行业之中。
当然,跟随刘家良一同来到香港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 刘家荣、刘家辉 。
70年代中期,刘家良坐上了导演的位置,在自导自演的同时,他也不忘提携两位弟弟,走入港片大银幕。《少林三十六房》、《少林搭棚大师》、《陆阿采与黄飞鸿》、《武馆》、《茅山僵尸拳》里, 刘家荣、刘家辉 都呈现了精彩的拳脚表演。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成龙、洪金宝 的崛起,一步步威胁到了“刘家班”的市场地位。为了应对成龙、洪金宝,1982年时的刘氏三兄弟,携手拍摄了《十八般武艺》。
在这部作品中,三兄弟各显其能,可惜,还是没能敌得过成龙的《龙少爷》、洪金宝的《提防小手》。刘家班的功夫片时代,也在这部《十八般武艺》之后,走向落幕。
虽然刘家班的功夫片时代,在80年代初走向落幕,但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大银幕上,刘氏三兄弟的身影,却一直活跃不断。
导演事业陷入低谷的 刘家良 ,开始以打星的身份,活跃于各类港片作品之中。《群龙戏凤》里,刘家良与洪金宝那场“拳怕少壮、棍怕老狼”的打斗,成为了诸多影迷心中的经典桥段。而《醉拳2》里,成龙、刘家良的“刀枪对决”也成就了功夫港片的一座高峰。
“刘家班”衰落之后, 刘家荣 投入了洪金宝的旗下,还参与拍摄了《奇谋妙计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富贵列车》、《瘦虎肥龙》等经典作品。
而 刘家辉 则趁着90年代“无厘头喜剧”的市场热潮,凭借《笑侠楚留香》、《唐伯虎点秋香》、《花旗少林》、《伦文叙老点柳先开》等作品,迎来事业新峰。
昔日的刘氏三兄弟,在港片大银幕上生龙活虎。可是在时光的洗礼之下,三人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
刘家荣因为年老体衰,淡出了动作大银幕。刘家良因为癌症,于2013年去世。而刘家辉也因为中风、半身不遂,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1978年,动作指导 袁和平 ,在制片人吴思远的支持之下,转型导演。在港片大银幕上,袁和平导演了不少佳片,也设计了不少经典的动作场景。
然而,这位在港片作品中活跃不断的电影人,也并非是香港本土艺人。
袁和平的经历,与刘家良颇为相似。袁和平的父亲袁小田,早年是北京的一位京剧武生,之后加入了“粤剧红伶”薛觉先的剧团,来到广州发展。 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义、袁日初等人,也都是在广州出生 。
随着港片的逐渐壮大,袁小田投身到了动作指导的行业之中。而袁和平、袁祥仁、袁振洋、袁信义、袁日初等人,也跟随父亲来到了香港。
受到父亲的影响,袁氏兄弟纷纷走上了动作指导的道路,而袁和平更是得到机会,坐上了导演的位子。
与刘家良不同,袁和平不喜欢自导自演,他喜欢将镜头聚焦在自己的父亲、兄弟身上。而 袁小田、袁祥仁、袁信义、袁日初 也都在袁和平的电影镜头之下,一步步开启了打星之路。
最先在袁和平电影中走红的,是父亲 袁小田 。早年的袁小田,在幕后干了一辈子动作指导,但一直都没遇到机会转型幕前、成为打星。
1978年,袁和平坐上导演的位子,策划拍摄了功夫片《蛇形刁手》。在挑选演员时,袁和平希望找一个上了年纪的、身手灵活的老头儿,出演片中“白长天”的角色。可是,这样的演员并不好找。毕竟,上年纪的老头,没有几个是腿脚利索的。
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袁小田接下了“白长天”一角。电影中,诙谐的表演、灵活的身手,让袁小田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蛇形刁手》之后,袁和平又导演了《醉拳》。在这部作品中,袁小田饰演的“苏花子”一角,风靡整个亚洲电影市场。日本 游戏 公司SNK,还根据袁小田的造型,在格斗 游戏 《拳皇》中,设计了 游戏 人物“镇元斋”。
《醉拳》之后,袁小田迎来了自己打星事业的高峰期,而《醉猫师父》、《中华丈夫》、《双马连环》、《南北醉拳》、《睡拳怪招》里,他的表现也获得了大批观众的喜爱。
不过,袁老爷子的打星事业来得快,结束得也快。1980年,袁小田因为肺癌去世,他短暂的打星之路,也就此结束。
父亲去世后,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义 三个弟弟,开始成为袁和平力捧的对象。在《佛掌罗汉拳》、《勇者无惧》、《奇门遁甲》、《天师撞邪》、《笑太极》、《鬼马天师》、《特警屠龙》、《皇家师姐4》、《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等作品中,袁氏三兄弟都有不错的表现。
袁祥仁、袁日初、袁信义三人,虽然未能像成龙、洪金宝那样,在打星之路上大红大紫,但在动作港片中的活跃表现,还是让一大批观众,记住了这三兄弟。
在六、七十年代的港片大银幕上,“邵氏电影”拥有着极强的市场统治力。
从《死角》、《保镖》、《双侠》、《十三太保》到《拳击》、《新独臂刀》、《大决斗》、《刺马》,这些作品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港片特色。而作为“邵氏双子星”的 狄龙、姜大卫 ,也承载了一代人的动作港片记忆。
有意思的是,狄龙、姜大卫二人,也是出生于内地、红于香港。
狄龙出生于广东,姜大卫则出生于上海。二人都是儿时跟随父母,来到了香港。姜大卫自幼便是童星,长大后被张彻看中,走上了打星的道路。而狄龙则是因为参加“邵氏”的演员训练班,逐渐成为了一名动作影星。
1969年的《死角》、《保镖》里,姜大卫、狄龙首次展开合作。而后的《十三太保》、《新独臂刀》、《无名英雄》、《大决斗》、《拳击》、《双侠》、《恶客》、《水浒传》、《四骑士》、《叛逆》、《大海盗》、《五虎将》等作品,则一步步稳定了狄、姜这对“双子组合”的市场效果、票房地位。
不光是狄龙、姜大卫,在“邵氏武侠片”中表现活跃的 王羽、李修贤 ,也都来自于内地。
王羽 生于上海、长于上海,曾就读于上海 体育 学院。1961年,王羽进入香港“珠海学院”求学。之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王羽参与了“邵氏”的演员选拔,结果被张彻导演看中,出演了《虎侠锄奸》、《边城三侠》两部作品。
因为早年曾在体校学习,所以王羽的身体素质,十分出众。他在《虎侠锄奸》、《边城三侠》里的动作表演,也让导演张彻十分青睐。1967年,张彻为王羽策划了电影《独臂刀》。这部作品上映后,引发了一阵观影狂潮,成为了华语影视上“首部票房破百万”的电影作品,而王羽也成为了当时“百万武侠小生”。
《独臂刀》之后,王羽又接连拍摄了《大刺客》、《神刀》、《独臂刀王》等作品。70年代初,王羽因为不满邵氏的薪资制度,与邵氏解约。失去了制片大厂的支持,王羽的电影之路,也很快走入低谷。
李修贤 和王羽一样,生于上海。不过,李修贤幼年时就跟随父母,来到了香港。成年后的李修贤,考入了邵氏的“演员训练班”,自此开始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功夫片、武侠片一直都是邵氏主打的商业片类型。早年的李修贤,也在邵氏的安排之下,走上了打星道路,相继出演了《五虎将》、《大刀王五》、《恶霸》、《荡寇志》、《射雕英雄传》、《刺客列传》等作品。
进入80年代之后,李修贤离开邵氏,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并尝试自导自演。随着事业的独立,他的电影之路也再上高峰。
1984年,李修贤因为自导自演《公仆》,成为了金像、金马“双料影帝”。而他与周润发合作的《龙虎风云》、《喋血双雄》,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港片经典。
80年代初,黄元申、梁小龙合作的《大侠霍元甲》引入内地电视台,并引发了一股“收视热潮”。出演“陈真”的 梁小龙 、出演“霍元甲”的 黄元申 ,被不少观众认为是香港本土演员,但其实这二人,也都来自内地。
黄元申 生于上海,幼年时跟随父母来到了香港。1971年,23岁的黄元申,参加了邵氏的“演员训练班”,毕业后顺利走入了影坛,还凭借《饿虎狂龙》、《猛虎下山》等功夫片作品,获得了不少导演的青睐。
70年代中期,黄元申看到港片市场大有可为,于是也组建了一家电影公司,打算独立发展自己的事业。可是,自主创业并不容易,经历了几部作品的亏损之后,黄元申的电影公司走向了倒闭。
为了偿还债务,70年代末的黄元申,走入了电视荧幕。78版《小李飞刀》、79版《绝代双骄》、81版《大侠霍元甲》等作品,也在其后相继诞生。
80年代的黄元申,在港剧市场之上顺风顺水。然而在80年代末,事业顺利的他,却突然选择了剃度出家,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演艺事业。
梁小龙 出生在广东,和黄元申一样,他也是幼年时跟随父母,来到了香港。梁小龙的叔叔,在邵氏片场做过武术指导。而梁小龙也从叔叔身上,学到了不少拳脚功夫。
70年代初,梁小龙被制片人吴思远看中,出演了《鬼旋风》、《香港小教父》、《生龙活虎小英雄》等功夫片作品,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1978年,梁小龙还与成龙来了一场“双龙会”,共同合作了武侠片《飞渡卷云山》。值得一提的是,该片还是港片影史上,首部3D武侠片。
70年代末,功夫喜剧开始风靡,传统功夫片快速衰落。梁小龙的电影事业,也随之陷入低谷。之后的他,选择转型电视剧市场,拍摄了《大侠霍元甲》、《陈真》等电视剧作品。
80年代末,梁小龙尝试回归影坛,先后出演了《五郎八卦棍》、《猛鬼佛跳墙》等作品,但市场反响都十分平淡。直到2004年出演了《功夫》,梁小龙的电影之路,才真正“起死回生”。
进入80年代之后,“合拍片”的风潮开始兴起,不少港片导演也开始进入内地寻找合作机会。而此时的不少内地动作演员,也都乘着这股风潮,走入了港片大银幕中。 李连杰 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80年代初,张鑫炎导演来到内地拍摄《少林寺》。刚从“北京武术队”退役的李连杰,顺利通过面试,出演了片中的男一号“觉远”。
这部戏上映后,不光在内地好评如潮,在港片市场也表现出色。随后,李连杰被邵氏拉入旗下,还与刘家良合作了《南北少林》。
90年代初,徐克的《黄飞鸿》系列,让李连杰的电影之路再上高峰。而《方世玉》、《中南海保镖》、《给爸爸的信》、《精武英雄》、《黑侠》等作品,也都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动作港片经典。
因为《少林寺》走入港片市场的内地动作演员,不只李连杰一位。 计春华、于海、于承惠 ,也都在港片大银幕上,有过出色的表现。
《少林寺》里的“秃鹰”一角,让 计春华 开启了自己的反派打星之路。作为李连杰的老搭档,计春华在港片大银幕上,也有不少经典反派形象。比如:《方世玉2》里的“于镇海”、《新少林五祖》里的“马宁儿”、《功夫小子闯情关》里的“大不良”。
当然,除了这些反派角色,计春华在港片银幕中,也诠释过正面人物。比如,《僵尸大时代》里的“师父”。2018年,计春华因病去世,他绚丽的电影人生,也在此时戛然而止。
在《少林寺》里出演“王仁则”的 于承惠 ,也有过一段短暂的港片岁月。1986年,“邵氏”为李连杰拍摄《南北少林》,而于承惠也受邀,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
值得一提的是,拍完了这部《南北少林》之后,于承惠选择了回归内地影坛,并一直在内地大银幕上活跃,直至2015年去世。
在《少林寺》里出演“师父”的 于海 ,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走入了港片大银幕。1986年的《南北少林》里,于海就出演了南少林高僧“释忍”的角色。而1993年的《太极张三丰》里,于海出演了“师伯”的角色,并与钱小豪上演了一场拳脚打斗。
1982年的《少林寺》取得成功之后,张鑫炎导演又拍了一部《少林小子》。在这部作品中,来自于北京武术队的 黄秋燕 ,被张导看中,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少林小子》之后,黄秋燕也走入港片大银幕。1986年,她与李连杰合作了《南北少林》,而1993年时的黄秋燕,还与杨丽菁合作了武侠片《天山玉女剑》。
值得一提的是,拍摄《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时,黄秋燕、李连杰因戏生情,登记结婚。而90年代初,李、黄二人婚姻破裂,黄秋燕也在拍完了《天山玉女剑》之后,淡出影坛。
80年代初,《少林寺》的火热、李连杰的成名,引来了无数的跟风者。1984年,徐小明导演就跟风拍摄了《木棉袈裟》,而 于荣光 也在这股“少林跟风”热潮中,开启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于荣光生于北京,是京剧大师于鸣魁之子。早年在戏台上练就的灵活身手,让他获得了徐小明导演的青睐。80年代中后期,《木棉袈裟》、《海市蜃楼》两部作品,成功将于荣光推向了港片市场。
而后的《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给爸爸的信》、《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冲锋队之怒火街头》、《的士判官》、《僵尸大时代》、《新警察故事》等作品中,于荣光精彩的表现,也获得了一大批动作影迷的喜爱。
1982年的《少林寺》票房大卖之后,内地导演孙沙大受启发,拍摄了电影《武当》。与李连杰齐名的“武坛名宿” 赵长军 ,也因为这部《武当》开启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武当》上映后,虽然不像《少林寺》那样反响火爆,但也让担任男主角的赵长军,获得了不少港片导演的注意,其中就包括 洪金宝 。
90年代初,洪金宝策划拍了武侠片《一刀倾城》,并邀请赵长军出演了片中的大反派“袁世凯”。赵长军在片中精彩的长剑表演,也让观众们见识到了这位“全能武术冠军”的实力。
在《一刀倾城》里,赵长军的打斗表演出色,而内地演员 杨凡 的表现也不差。
出生于内蒙古的杨凡,自80年代起,便开始在内地的电影、电视作品中活跃。《三国演义》里的“赵云”、《水浒传》里的“石秀”,也成为了杨凡极为经典的影视形象。
1993年的这部《一刀倾城》里,杨凡受到洪金宝的邀请,出演了男主角“大刀王五”,他精彩的动作表演,让诸多影迷印象深刻,而他出色的演技,更是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悲壮气息。
只可惜,这部《一刀倾城》在1993年上映时,意外爆冷,成为了港片影史上的一颗遗珠。
1992年,元奎、李连杰拍摄了“正东电影”的创业作《方世玉》。在1991年拿下全国武术冠军的 赵文卓 ,也被元奎看中,自此开启了自己的打星之路。
赵文卓在港片大银幕上,也塑造了不少经典作品。除了接手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他在《青蛇》、《刀》、《碧血蓝天》、《麻雀飞龙》等作品中,也都有精彩表现。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场快速衰落,赵文卓最终也未能取得像李连杰那样的影坛成绩。
没能赶上好时代的不只赵文卓,还有 吴京 。1995年,袁和平看中了吴京,并为其拍摄了功夫片《功夫小子闯情关》,并希望其能成为“下一个李连杰”。
可惜,90年代末的港片市场一片颓势。吴京在港片大银幕上,未能闯出什么名堂。新千年之后,《黑拳》、《杀破狼》、《男儿本色》等作品,虽然让吴京积累了不错的观众基础,但却未能让其迎来事业高峰。直至2015年的《战狼》问世,吴京才正式迎来自己的影坛高光时刻。
1993年,王晶拍摄《新少林五祖》时,发掘了内地动作小演员 谢苗 。
在《新少林五祖》中,谢苗精彩的功夫表演、灵动的演技,震撼了一大批观众。而之后的《赌神2》、《给爸爸的信》里,谢苗的出色表现,也成功掀起了一股“童星动作片”的市场创作热潮。
可能是看到了谢苗的成功,台湾电影人朱延平,也在1994年发掘了内地动作童星 释小龙 ,并为其拍摄了《笑林小子》。
在“童星动作片”的市场风潮影响之下,《笑林小子》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而朱延平也乘胜追击,接连推出了《新乌龙院》、《中国龙》等作品。
1995年,谢苗拍完了《给爸爸的信》、《小飞侠》之后,选择了放弃演艺事业,返回学校,完成学业。为了弥补谢苗离开后的市场空白,1995年的王晶,将释小龙引入港片市场,策划了《赌圣2:街头赌圣》。
而李力持、邱礼涛也看准机会,先后为释小龙拍摄了《十兄弟》、《黄金岛历险记》。
不过,90年代末,港片市场快速衰落,释小龙的动作港片之路,也在此时走向落幕。
新千年之后,港片市场虽然一片困顿,但此时的不少港片创作者,依旧坚守着心中的那份炽热。
2006年,叶伟信、甄子丹合作了电影《龙虎门》,而内地动作演员 喻亢、严华 ,也开始在这部作品,逐渐崭露头角。而后的《导火线》、《武侠》、《一个人的武林》、《特殊身份》、《追龙》、《肥龙过江》等作品之中,喻亢、严华的表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视线。
2013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让内地动作演员 张晋、周小飞 ,走入大众的视线。凭借片中“马三”的角色,张晋拿下了一座“最佳男配”的奖杯。而周小飞饰演的“三姐”,也成为了不少观众的目光焦点。
《一代宗师》之后,张晋参与了《叶问3》的拍摄,还主演了“叶问”系列的外传电影《叶问外传:张天志》。而周小飞也加盟了之后的《叶问4》,出演了片中的“蒋师傅”。
内地动作演员 吴樾 ,近年来也在港片作品之中活跃不断。其实早在2001年,吴樾就已经开始与港片创作者们进行合作,拍摄了《蜀山传》、《老鼠爱上猫》等作品。不过,这些作品并没有让他取得什么成绩。
2016年,吴樾参与了《寒战2》的拍摄。这部作品,让他获得了不错的评价。而后的《杀破狼·贪狼》里,吴越精彩的打斗表现,征服了一大批动作影迷。2019年的《叶问4》,他与甄子丹的拳脚对决,也成为了不少动作影迷们心中的经典动作桥段。
当然,港片大银幕上的内地打星,并不止这几位。而在港片幕后的武指团队里,有不少武师,也都来自于内地。
其实,港片的发展,一直都与内地电影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直都是“华语电影”的创作中心。不过,随着抗战的爆发,大批电影人从上海流亡到香港,这才促成了港片的崛起与辉煌。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间,港片市场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内地电影人投身其中,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保证了港片的茁壮成长,这才有了“东方好莱坞”的辉煌光影岁月。
㈢ 经典影视剧邵氏出品电影在哪里看
在影视界的瑰宝库中,邵氏电影无疑是一颗璀璨明珠,尤其是其风月电影,尽管鲜为人知,却同样承载着香港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将带你探寻十大经典邵氏风月片,让你领略那些曾红极一时的传奇佳作。
1、唐朝豪放女
由方令正执导,张国柱、万梓良、夏文汐主演的《唐朝豪放女》,讲述了鱼玄机这位奇女子的跌宕人生。她本是贞静女道士,却因生活磨难,从家境贫寒、受尽欺凌,成长为一位敢于挑战世俗的“豪放女”,她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无奈。
2、爱奴
楚原导演的《爱奴》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女同性恋题材作品,何莉莉、贝蒂主演。少女爱奴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复仇与生存的交织,影片的文艺色彩与戏剧冲突引人深思。
3、风流韵事
李翰祥的力作《风流韵事》,通过《赚兰亭》、《惠莲》和《小神仙》三个部分,揭示了西门庆与仆人妻子宋蕙莲之间的风流韵事,剧情曲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4、金瓶双艳
改编自《金瓶梅》的《金瓶双艳》,描绘了西门庆的荒淫与潘金莲的挣扎,揭示了欲望与权力的交织,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的风月佳作。
5、风月奇谭
这部1972年的经典之作《风月奇谭》,李翰祥导演的神来之笔,以三段故事串起,展现了人性的弱点与欲望的碰撞,每个故事都耐人寻味。
6、北地胭脂
何莉莉、岳华等人主演的《北地胭脂》,不仅是李翰祥的代表作,还见证了成龙的早期演艺生涯,影片中的爱情纠葛与历史背景交织,引人入胜。
7、声色犬马
许冠文、白小曼等人的《声色犬马》中,三个故事围绕麻将和人性展开,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浮华与道德困境,令人深思。
8、女人面面观
《女人面面观》以四段独立故事剖析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多元面貌,探讨性别与情感的复杂关系,引发观众对社会伦理的深度反思。
9、毒女
陈萍主演的《毒女》揭示了女性在社会边缘的挣扎与反击,影片对女性命运的刻画深入骨髓,让人震撼。
10、女集中营
桂治洪导演的《女集中营》,以二战背景下的女性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黑暗与光明,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战争与爱情之作。
每个经典影片都是邵氏风月电影的瑰宝,它们不仅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性探索。在这些电影中,你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感受情感的波澜,它们值得你一一品味。
㈣ 偷渡求爱,电话结婚,当红时怀孕生子,她缘何是香江第一女星
胡燕妮,一个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绝色美女,以其高鼻深目的混血颜被誉为港版奥黛丽赫本。她的故事充满了跌宕起伏的精彩与情感纠葛。
胡燕妮出生于1945年,中德混血,童年时期父亲早逝,随母亲四处漂泊,后来在德国半工半读高中毕业。美艳的容貌引来众多追求者,甚至被蒋氏后人追求,后因门第之差,对方让邵氏电影公司接走了胡燕妮,从此不再让她回台湾。
胡燕妮入行完全是因美貌惊人。邵氏为了推出新人,选在春节之际推出十二位新人,胡燕妮在其中尤为抢眼,风光无限,迅速成为当时最红的女明星。她的美貌不仅收获了粉丝,更迷倒了一众大佬,亦舒师太盛赞其无死角之美,陈百强更是公开宣称是她的迷弟。
胡燕妮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但爱情的火焰同样炽烈。在最当红时,她怀孕并与康威陷入热恋,不顾电影公司的反对,与康威在台湾完成婚礼后偷渡回香港,与邵氏公司解约,迅速当了母亲。在事业的黄金时期,她选择了家庭,减少了拍戏量,将重心放在了教育孩子上。
婚姻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但胡燕妮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即便面对康威的脾气与事业的不顺,她选择理解和宽容,甚至转行做美容业,为了家庭和生活,她甘愿放弃曾经的辉煌,全心全意成为贤内助。胡燕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都需要面对生活的真实与平淡。
胡燕妮最后一次在大银幕上露面是在21年前,参演了刘德华、郑秀文主演的《龙凤斗》。虽然老去的容颜让她感到不悦,但她的故事却成为了一段传奇。美人迟暮,是每个大美人最不愿面对的现实,但胡燕妮以她的智慧和勇气,从容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胡燕妮的故事,是对美丽与爱情的深刻诠释,也是对生活智慧的最好证明。她的一生,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在追求梦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选择与坚持。
㈤ 不做大哥好多年的狄龙, 如今是这样的生活
在香港演艺圈人称「豪哥」的狄龙,原名叫谭富荣,「狄龙」只是他的艺名。幼年时由于家境贫苦,年仅11岁便在服装店当学徒。由于崇拜英雄好汉,狄龙从小就拜师学咏春拳。他在成龙未红之前,就成为香港武侠片红星,随后搭档周润发、张国荣出演《英雄本色》,一度受到粉丝热捧。你还记得那句:「我没当大哥很久了」吗?
狄龙一家
如今71岁的狄龙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没当大哥很久了!」记得这是狄龙在《英雄本色》中的经典台词,时隔20年被他再次说出口时,调侃的语气中带有些许感伤!
㈥ 姜大卫狄龙40年恩怨:从邵氏双侠到兄弟决裂,是谁踏错第一步
狄龙、姜大卫二人一见如故,八年时间形影不离,他们曾被誉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史上最好的双生,没有之一。但是这两人却在一夜之间形同陌路,四十年内不再见面,一个说我绝对不会和好,一个说不想见就不见。从万众瞩目的最佳搭档到老死不相往来,两人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恩怨,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从哪儿说起呢?
命运决定性格,或许从出身背景就已经决定了,姜大卫出生于艺术世家,从父母到哥哥、弟弟,再到女儿、女婿,都是从事演艺事业的。姜大卫母亲红微是上海滩有名的演员,后来到香港发展,代表作有小儿黑、结婚、夜半歌声等。
他的父亲严华也是老上海的名演员,曾经以《三笑》闻名演艺圈。姜大卫从小偶耳濡目染,更是在四岁时便开始演艺生涯。但是在他四岁那年,父亲年华早逝,留下哥哥秦沛、妹妹严慧、母亲红微带着三个孩子还能改嫁尔光在那个年代,想必只有思想前卫的人才能做到吧。
从小成名的姜大卫演艺事业顺风顺水,十二岁便遇见贵人岳枫,让他们兄妹主演《街童》。姜大卫这个艺名也是岳枫取的,做演员做的有所成就的姜大卫喜欢上了武行,他觉得又能赚钱又好玩,便让哥哥秦沛介绍自己入行。姜大卫便进入刘家良唐佳的班子,武行做了几年后,姜大卫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张彻导演拍摄《金燕子》的时候,姜大卫坐井淼的替身,有一场戏需要他从二楼翻跟头下来,他的动作十分干练、漂亮,引起了张彻的注意。在事后张彻对他多加照顾,经常给他出镜的机会。后来的姜大卫直接签了邵氏兄弟公司,开始了和张彻导演的缘分。
姜大卫的前二十年顺风顺水,少年得志,家人宠爱、恩师偏爱,骨子里总有一种放荡不羁,满不在乎,不会考虑世俗做派。但是狄龙却不同,狄龙出生于广东新会普通市民家,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少年退学进入 社会 闯荡,做过劳工、做过导游,在二十岁的时候偶然看到张硕导演的电影,非常喜欢,便跑去学功夫、学健美操,为了进入影视圈做准备。
当时的狄龙正在半岛酒店做游客生意,那时的工资是每个月有两千港币,可是专做演员就只有五百港币,收入减半。好在当时的龙家人支持他做演员,在张彻为《死角》征选主演时,在十几个新人照片中一眼就选中了狄龙,不过当时的邵氏有规定,做演员必须会说国语,原因很简单,邵氏老板听不懂粤语,那时的狄龙国语说得很烂,本以为会被刷下去,好在张彻导演不在乎这些小事,只要他看好的人才都会被录取。
狄龙通过张彻的赏识,顺利进入了演员培训班,开始学习各种功课,狄龙的前二十年勤奋好学、谨言慎行,一直都是一板一眼的,都进入邵氏的狄龙和姜大卫同时拜师在张彻导演下,在拍摄《死角》时两人相识便一见如故,此后的两人也成为了张彻的御用双子星。
姜大卫眉清目秀,狄龙阳光硬朗,两人合作拍摄过四十二部电影,那时的香港媒体形容两人狄不离江,江不离狄,两人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吃穿同行,台前台后,而且都是本性善良之人,好朋友一两分做给外人看,剩下的都是真心为对方好。
但是狄龙的性格缜密、严谨,姜大卫性格满不在乎是两人之间最大的问题,两人关系一直很好,直到倾国倾城这部剧的出现,在剧中,狄龙出演皇帝,姜大卫出演小太监,当时的张彻已经开始培养第三代弟子了,如果这部剧火了,那么双生子的辉煌没准儿还会延续。
可惜姜大卫的性格无法感受到狄龙的苦心,先是任性不剃头,后来是因为演得太好,导演一直给加戏,导致狄龙心有不悦,姜大卫也看不出来,如果换作是姜大卫出演皇帝,狄龙主演小太监,那问题就解决了,姜大卫不会觉得导演给狄龙加戏有什么问题,狄龙也会刻意为姜大卫留风头,偏偏两人的角色设定无法改变。
狄龙会觉得我总是给你让镜头,为什么你不会压一压风头,姜大卫觉得是导演给我加戏,你为什么跟我生气?就这样性格南辕北辙的两人朋友关系自然不会长久,拍完倾国倾城后,两人几十年没有往来,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两人也不曾说起。
人们总说二人决裂四十年,但其实二人真正不复相见的只有十年,在纪念恩师张彻从影四十周年的《义胆群英》中,姜大卫、狄龙同框出现,姜大卫搂着狄龙的肩膀说了一句“这位龙哥,我们十多年兄弟!”。浮云一别,流水十年,此情此景,令人唏嘘。
往后的三十年,他们时好时坏,就像两个老男孩在闹别扭,直到狄龙凭借英雄本色夺得影帝,两人在后台相遇,姜大卫恭喜狄龙获奖,狄龙错愕之后与姜大卫相拥而泣,匆匆一别,大半辈子都要过去了,狄龙是哲人,心思缜密,并不聪明,姜大卫是智者,聪明,但太过随心所欲,究其根本,两人之间并没有具体恩怨,不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㈦ 曾犯事被邵逸夫亲自捞出来,真正的影坛大佬,侠肝义胆狄龙有何过往
现在说起狄龙,很多人都感到很陌生,但是他可是真正的影坛大佬,在他当红时期,成龙,曾志伟都只能在他的电影当中跑龙套,他一生当中多次出演古龙的电影,也多次饰演大侠,在现实生活当中,他也是真正的侠肝义胆,曾经因为讲义气被抓,还是邵逸夫亲自出马,才把他捞了出来,那么狄龙到底有怎样的过往呢?
不得不赞叹一句,狄龙真是心胸宽广,真是侠肝义胆,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90年代末期,狄龙逐渐淡出了娱乐圈,回归家庭,做一个平凡的人,现在偶尔还会在影视剧中客串一下,过把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