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部最好看的战争片
推荐五部战争电影分别是:《1917》、《灰猎犬号》、《血战摩苏尔》、《卡拉什尼科夫》、《勒热夫战役》。
1、《1917》。
《1917》抛弃了剪辑,用一个长镜头完成了整个电影的叙事,如果你说长镜头无意义,那么整部电影对你来说都是无意义的。门德斯导演采用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是为了炫技。
⑵ 经典战争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经典战争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是《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兵临城下》、《父辈的旗帜》、《细细的红线》、《珍珠港》 、《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战马》、《巴顿将军》。
1、《拯救大兵瑞恩》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⑶ 如何评价电影《卡拉什尼科夫》 - 知乎
电影《卡拉什尼科夫》在评价中往往显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流水账式的电影,但其在豆瓣上却能获得7.1的高分,这在近年来俄罗斯商业电影中实属少见。对比之下,《危楼愚夫》(2014年)的评分虽高达8.4,但仍不足以掩盖《卡拉什尼科夫》在同类作品中的独特性。
《卡拉什尼科夫》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分,与其作为传记与战争题材的电影密不可分。主角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作为天才枪械设计师,他的成就和对战争的反战态度,使得电影在反思与哲学思辨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卡拉什尼科夫的生平经历中,他对创造AK-47的初衷和对战争的后悔,以及他将精力转移到酿制威士忌酒上的晚年生活,都是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电影中对卡拉什尼科夫的描述,尽管在人物塑造上可能不如真实经历中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但其对于传记电影的背景设定和叙事技巧,却是值得称道的。电影通过镜头语言、构图、表情等细节,以及对卡拉什尼科夫真实生活中的某些事件的再现,传递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尽管《卡拉什尼科夫》在叙事风格上显得较为寡淡,缺乏强烈的人物冲突和戏剧性高潮,但这可能与剧本打磨的不完善和人物塑造的取舍有关。这种风格更多地反映了俄罗斯电影人对传统艺术表达的回归,以及对好莱坞类型电影风格的有意无意的区分。电影中的某些镜头和构图,让人联想到前苏联的经典影片,展现出俄罗斯电影人对艺术表达的独特理解。
在商业电影领域,俄罗斯电影人对好莱坞类型片的依赖和模仿,使得近年来的俄罗斯大片在视觉特效和剧情设计上显得过于好莱坞化。然而,这一现象在近年来有所改变,俄罗斯电影人开始尝试与反思,挖掘和强调苏联与俄罗斯的历史遗产,通过电影形式展现苏联时代的辉煌时刻。这一转变使得俄罗斯电影在市场和观众中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
尽管《卡拉什尼科夫》在叙事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展现关键转折点,以及人物内心深处的动机,但电影依然在时代背景塑造上表现出色。卡拉什尼科夫在特定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下的创造奇迹,是电影中的重要看点。通过展现卡拉什尼科夫从受伤回家,充满抱负地回到工厂,最终在技术工人的协助下实现了造枪梦想的过程,电影揭示了时代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虽然《卡拉什尼科夫》在叙事风格上可能不如好莱坞电影那样引人入胜,但在反思历史、塑造时代背景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和深度。尽管电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其在电影艺术表达上的探索和尝试,为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期待。
⑷ 关于电影疯狗强尼中的一个片段
首先那个男孩在开头就被迫开枪打死了自己的父亲,憎恨娃娃军,不愿意成为娃娃军的一员所以宁愿被狙击手打死也不愿意和娃娃兵一起“战斗”。仔细观察,手里捏着的枪是木头制作的,证明娃娃军还没把当做军团的一员。
《疯狗强尼》电影里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个国家,只说是非洲某国。但影片部分原型是出自原利比里亚的童子军,电影拍摄国家也有利比里亚。《疯狗强尼》简介:《疯狗强尼》,是一部法国、比利时、利比里亚合作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
疯狗强尼的剧情简介:
描述非洲某国娃娃兵的残酷人生。他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如同职业军人,年纪轻轻就杀人如麻,还强奸妇女。
本片叙述年仅15岁的叛军首领“疯狗强尼”当娃娃兵的历程,和13岁少女拉奥科蕾逃离残酷战乱的故事。《疯狗强尼》曾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具希望奖,12岁以下不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疯狗强尼
⑸ 疯狗强尼的影片评价
《血钻》、《卢旺达饭店》、《乌干达天空下》等片中所反映过的非洲“童子军”们又一次出现了,只不过这次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具有纪录片工作背景的导演几乎把本片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当七高八低的孩子们拿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肆意扫射,残忍枪杀民众时,让我们震惊于这个世界的疯狂和不可理喻,然而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如疯狗般疯狂。
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我们,几乎很难理解片中所反映的部族仇恨和野蛮思维,从少年战士们嚣张的气焰和野蛮行径中,我们看到的是疯狂和无奈。混乱的队伍,杂七杂八的衣服,他们拿着几乎和他们身高一样长的枪支,怎么看都像是一帮乌合之众,然而就是这帮“乌合之众”交替掩护冲锋、反狙击射杀等战术都进行的有板有眼,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孩子的行为。
当他们失去制约之后,当他们手中有了枪之后,当他们发现枪可以夺取别人的生命时,当他们发现枪可以迫使别人去服从他们并且做他们任何命令去做的事情时,人性最邪恶的一面便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他们抢劫、枪杀、甚至强奸比他们高大许多的妇女。
“疯狗”强尼就是一帮这样的队伍的小头目,他自称从10岁起就开始打仗和杀人,当他谈论这些时充满着成就感和自豪感,他手中的枪使得他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在这样的人生中,他变得像疯狗一样狂躁,几乎见人就咬。他的部下“没好主意”几乎也是一个疯狂的家伙,虽然他看上去甚至比“疯狗”强尼年龄更小,只有在他锲而不舍地扛着一头猪作为战利品时,我们才能隐约地感觉到他身上还隐藏着的稚气。在他们趾高气扬地进行着所谓的正义战争时,背后那真正的利益攫取者正在阴险而得意地窃笑,而这帮“战士”们却为了一头猪而争执。当“疯狗”想要一点点情欲来温暖因死亡和鲜血见得太多而冰冷的心时,失去控制的人生已经不给他选择的机会了,当他的“女人”倒在自己人枪下时,他终于流下了眼泪,然而一切已经太迟。
再说说电影本身的架构。除了“疯狗”强尼这一剧情主线之外,导演另外安排了一个因为叛乱而导致父亲惨死的女孩拉奥科蕾寻找失散的弟弟这样一条剧情发展线路,两条主线几乎平行推进,偶尔互相交叉一下。导演大概是想用女孩的视角去解读“疯狗”的内心世界和见证疯狂,然而由于两条线路碰撞的时间太少太短,戏剧冲突不够,导致我们除了在画面中能看到的残忍杀戮外,几乎无法太多地感受的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有一个遗憾是导演并没有安排“疯狗”和他的队伍与政府军之间的冲突,而只是弱弱地交代了一下“疯狗”和维和部队之间的争执。作为在非洲大环境下产生的众多娃娃兵中的一支,是不可避免地会同政府军发生战争的,可想而知结局也必然是残酷的,正是因为少了这样的矛盾冲突,使得片子看上去有些小家子气,缺乏更强的冲击力,无论是视觉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需要强调的是扮演“疯狗”、“没好主意”和“蝴蝶”的三个小演员,嚣张而冷酷,表现很突出,几乎给人以纪录片的真实感,实属可贵。
艾滋病、内战、政变、饥饿和贫穷长久以来几乎一直是非洲的代名词。由于复杂的民族关系以及西方列强殖民统治的影响,造成了非洲很多国家内战频繁,民不聊生。随便拉一帮人,搞几条枪就敢和政府叫板,政府军往往还无可奈何,这就是非洲的特有现象。西方所谓民主世界的导演们,往往以一种悲天悯人、居高临下的姿态,用电影语言记录非洲的苦难,然后以此来得个奖什么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捷径。但是苦难的非洲依然苦难,叛军和政府军依然是世界新闻的常见字眼。
正是:优雅的西方依然优雅,疯狂的非洲更加疯狂。
《疯狗强尼》可以有另一种活法小小农 发布于:2010-02-05 09:23
戛纳电影节把最具希望的单元奖颁给《疯狗强尼》,名为“一种关注”。不错的概括文字,隐藏了记录与再创作间容易暴露的尴尬,在这儿,别谈什么视觉盛宴,也别指望它是一本超牛掰的故事会。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完了。“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口号看来只能靠喊,声音虚弱也要一直喊下去,子子孙孙。
15岁的强尼外号疯狗,生活在贫苦落后的非洲某国,从10岁起扛枪打仗。影片开始,他已经是叛军娃娃兵团里的一个小头领。这群孩子不属于正规军,但进行了入军仪式,把暴力当做信仰灌输给无知的小孩儿是轻而易举的事。
娃娃军团借着推翻当权政府,给百姓新生活的正义旗帜,杀人、抢劫、强奸、无恶不作。到处搜捕枪杀旧政府的拥护者,只要他们想,没什么不敢做的。但始终是个工具,叛军用来护身的盾牌,用来肆意杀戮的机器,像敢死队一样,冲上去,能活则活,做逃兵就是死路一条,他们无尚光荣的使命就是成为叛军废物利用后的优质武器。
这群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疯狂。疯狂地杀人,疯狂地吼叫,疯狂地为所欲为。而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冲击力来自他们无觉知的变态心理。
砰、砰几枪,一辆小车就抢到了手。把死人拖出车外,坐上溅满鲜血的车,像开着旅游大巴一样悠然自得地向城区开进。后来我想,车窗上飞溅的鲜血幸好是勾兑的番茄酱或颜料。
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女人被轮奸,一对老夫妇被喝令脱光当众羞辱,这还得算是施舍后的轻刑。别说缺胳膊少腿的伤残人,就连手脚麻利的正常人都难逃厄运,只要没挨枪子,都是幸运的。
影片中,强尼之外还有一个男孩,实在是忍受不了他嘶声叫嚣的样子。十足一把走火的冲锋枪,扣扳机的手永远比脖子上的脑袋运转得快。抢了一个老人的一头猪,随时随地扛着,强尼要宰了这头猪给手下充饥,他竟然心生“怜悯”,死活不答应。我以为他的灵魂开窍,也懂得珍爱生命,虽然那只是一头猪。还是强尼了解自己人,他不过是为了把整头猪留作私人财产。
说这部影片,一定要提到副线。一个穿着粉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天使。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独自行走于枪林弹雨的街道,依然心存希望。给同是孤儿的小女孩儿洗澡时,她的笑竟然那么美丽。
我愿意相信一样宝贵的东西,知识,它给了女孩儿无尽的力量与勇气。至于她在墓地里向上帝和父亲所做的一段告白,只能说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圣经也救不了枪口下的无辜生灵。
娃娃军团终究是要退出舞台的,叛军推翻了政府,但娃娃兵们只得到了几声训狗似的怒喝声。
谈话语权就是自取其辱,疯狗只能叫叫,在战争结束后,强尼窝囊地接受了这一切,上校的梦成了泡泡,娃娃军只能等待再一次的叛乱。
强尼的人生没有完结。不过这样最好,最后枪落到了小女孩儿的手里,而女孩儿的不屈服真是个精彩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