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梅戏电影有哪些
《女驸马》《孔雀东南飞》《孟姜女》《天仙配》《闲贫女错失状元郎》
黄梅戏作为中国地方戏曲的一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诞生以来,黄梅戏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电影方面,如《龙女》、《孟姜女》、《血泪恩仇录》、《母老虎上轿》、《香魂》、《徽商情缘》、《生死擂》等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电视剧领域,黄梅戏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第一部电视剧《双莲记》到第一部获奖的《郑小姣》,再到第一部音乐剧《西厢记》,每一步都代表着黄梅戏在电视剧领域的不断突破。同时,黄梅戏还拍摄了许多根据名著改编的作品,如《啼笑因缘》、《家》、《春》、《秋》、《桃花扇》、《祝福》、《二月》、《潘张玉良》等,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了黄梅戏的魅力。
舞台剧方面,黄梅戏同样精彩纷呈。《红楼梦》、《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柯老二入党》、《未了情》、《徽州女人》、《墙头马上》、《孔雀东南飞》、《长恨歌》、《雷雨》、《逆火》、《僧尼浪漫曲》、《李四光》、《美人蕉》、《六尺巷》等作品,不仅展现了黄梅戏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展示了黄梅戏在表现现代题材方面的独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吴琼的一部新戏《严凤英》更是为黄梅戏舞台剧增添了新的光彩。
总的来说,黄梅戏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不仅丰富了中国戏曲的宝库,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㈢ 黄梅戏五朵金花是哪几个
一、黄梅戏里的五朵金花分别是——马兰,吴琼,吴亚玲,袁玫,杨俊。
二、五朵金花:
【马兰】
记忆中的兰花草
或许是名字好听又好记吧,马兰是我最早认识的黄梅戏演员,在不知道严凤英的时候,就知道了马兰,甚至是她让我认识了严凤英(电视剧《严凤英》很小就看过,《打猪草》的唱段耳熟能详。)后来的《劈棺惊梦》并不懂里面深奥的庄子学问,田氏手举斧头在棺材前犹豫难决的画面记忆犹新。某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戏曲联唱节目,邓婕的一段川剧结束后开始四处询问:“马兰呢?”这时,她手持一串风车(或者是花枝)在舞蹈演员簇拥下亭亭而出,真有种“众里寻她千网络”,“千呼万唤使出来”的绚烂。再后来,就是在报纸上看到她已为人妇。不怕人笑话,我是通过马兰才知道余秋雨的,才逐渐了解他的作品及为人。马兰与余秋雨的结合,延续了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才子佳人”情结,相如文君,陆游唐婉,秋雨马兰,似乎都可以成为婉约隽永的爱情故事,但在今天,才子佳人的匹配又能得到多少支持者?才子,还能配得起佳人吗?
散文家并没有给马蓝带来艺术上的再次腾飞,这是戏迷的遗憾,还是文学与戏剧的悲哀?婚后的马兰渐渐消隐了,她舞动了二十年的舞台也挽留不住一个女人“大江东去”的决心。在家庭与事业之间,马兰用行动选择了前者。她是一个真性情的女人,爱,可以爱得轰轰烈烈,走,也可以走得坦坦荡荡,不带走一片云彩,不留下一丝牵绊。美丽的身影渐行渐远了,最终化作记忆中童年小山坡上迎风摇曳的兰花草。所有的掌声与鲜花皆成为云烟,而唯有“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
【吴琼】
好马也吃回头草
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有吴琼这样的勇气,在她的黄梅生涯誉声四起之时迈入流行歌坛,有在歌坛成绩平平的情况下冒着背负“吃回头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的回到了黄梅舞台上。光阴不再,斯人如旧,清丽的嗓音未曾发生过改变,改变的,是一个女人面对所爱事业的心态。这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出国热潮中的影视演员们,最终回来了,青春与观众却一起流逝了。吴琼却幸运得多,观众们并没有忘记她,而是用宽容的掌声迎接她的回归。一个人如果能真正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怎么会不满足,不快乐呢?
【吴亚玲】
成功男人旁边的女人
吴亚玲让我想起了邻家的阿姨,同学的母亲,小学的音乐教师,惟独没有想到她的真正身份----黄梅戏演员。从外形与演唱上看,吴亚玲在五朵金花中都不是最具优势的,第一次演电影就被马兰压倒,委委屈屈地做了个小丫环,却又出彩得令人过目难忘。吴版的黛玉过于丰满了,葬花时的惊鸿一瞥却又神似“他日葬侬知是谁”病潇湘。或许在艺术成就上,吴亚玲比不过马兰、吴琼,从她身上,我却看到了一个平凡女人的幸福与真实。蒋院长很帅,虽然现在发福了,却多了几分儒雅气质。他们两人在一起,总让我想起某个小学同学的父母亲,一个很温馨和谐的家庭。也许正是事业上的平淡让她得以有建立一个普通家庭的机遇。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平凡得不值一提。不知不觉间,她已完成了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完整使命,拥有了一个女人可以拥有的幸福。
【袁玫】
是过客不是归人
袁玫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演员,而非黄梅戏演员。迷上黄梅戏之前,是将她当一个纯粹的影视演员看待的。红楼中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湘云与袭人----她们的扮演者竟都是黄梅戏演员出身,多年后才突然发现这一点,是巧合还是缘分?不知道袁玫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没有红楼,如果她没有离开戏曲舞台,现在的黄梅戏界又是怎样的状况,她又会在其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历史不会因一个人而改变,历史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二十年后的红楼聚会,袭人姐姐坐在台下悄悄擦着眼泪,二十年前的哪个梦不仅仅孕育着机遇与希望,也意味着放弃与遗憾。如果五朵金花真的能有重聚的那天,袁玫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她们一同成长起来的这片热土上呢?毕竟她在舞台上洒下的汗水并没有银幕上那么多,毕竟这一去已是二十年。正应了红书中关于袭人的那句判词:“堪称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伴随一生的,往往都不是最初的爱。
【杨俊】
墙内之花墙外栽
一个人很难身兼数职而将事业搞得有声有色,蒋院长与夫人的分工合作使各自事业增色不少,而杨俊从艺又从政所得到的成绩也未曾让人失望过。艺术加政治总让我想起江青,在我保守的观念中,演员就该一心一意的去诠释自己的角色,艺术与政治永远也不可能有完全融合的那一天。或许是年龄增大了,舞台变下了,杨俊的转型应该算是比较成功的。少了艺术的激情,多了人到中年的成熟与理性。杨俊的作品我不太熟悉,只看过《孟姜女》与《嫦娥》的片段,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她却深受华西分舵主庞小虎的大力推崇,据他称是:“唱腔独特,柔中带硬”。是不是这样,还想听听各位的看法。
㈣ 黄梅戏的代表作简介
1、《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2、《女驸马》讲述了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贞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
3、《罗帕记》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讲述举人王科举,十八年后,王科举父子同科。科举又恰子锦龙治下为官,双合镇再演戏文。陈赛金冤情畅诉,王科举悔恨难生,王锦龙代母洗冤,最后在店姐的撮合下,全家团聚。
4、《王小六打豆腐》是黄梅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王小六打豆腐》小六将买豆子的钱赌输掉了,老婆让买豆子回家打豆腐,他交不了差,只好装了一袋子的河沙滥竽充数。自然,豆腐就打不成了。
怕老婆的王小六,被老婆拽着耳朵,直叫唤的王小六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词!又好气又搞笑的王小六自此叫开。
5、《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
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㈤ 比较经典的黄梅戏有哪些除了对花,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
已解决问题比较经典的黄梅戏有哪些??除了对花,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
原答案:韩再芬作品:
电影:《香魂》《生死擂》《徽商情缘》
电视剧:《郑小姣》《天仙配》《女驸马》《孟丽君》《桂小姐选郎》《龙凤奇缘》《桃花扇》《李师师与宋徽宗》《彩云坪》《挑花女》《小辞店》《秋》《潘张玉良》
舞台剧:《西施》《血狐帕》《孔雀东南飞》《女驸马》《郑小姣》《莫愁女》
CD:黄梅飘香的季节
还有网络收集及自己录制的韩再芬晚会表演专辑以及采访。
马兰作品:
影视剧:《严凤英》《龙女》《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西厢记》
舞台剧:《红楼梦》《女驸马》《无事生非》《秋千架》《女驸马、天仙配》(音配像)
《红楼梦》共三个版本。
㈥ 段泊最喜欢的一位黄梅戏演员韩军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只活了二十六岁是怎么死的
黄梅戏子---韩军(2008-02-11 19:23:51)标签:黄梅戏 韩军 小辞店 韩再芬 娱乐
“对于韩军的名字,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正如这篇回忆录的作者所说,在安徽这个黄梅戏被广为传唱的省份,人们对于韩军的名字也并不熟悉。韩军是个黄梅戏演员,演出时人见人爱。有人评价他是为艺术而生的人,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把戏剧演好的人。韩军留下了很多黄梅戏的作品,像电视剧《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电影《孟姜女》。本文的作者曾经也是一名黄梅戏的演员,她和韩军一起经历了黄梅戏的发展与壮大……
A
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是1966年离逝的,30年后的1996年,我的发小韩军——一个黄梅戏演员也去了,是巧合还是宿命我不得知晓。
噩耗传来时,我的心狂跳,理不清头绪。严凤英老师去世那年我还是个不会说话的毛孩子,当然也就没有缘分与她结识。对严老师我极度崇拜,因为是她将黄梅戏这个民间小调唱响全国,成为全国四大剧种之一,我后来有幸与她的家人结缘,也要感谢媒人——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段“树上鸟儿成双对”可以与80年代邓丽君的流行歌媲美,是文化之春风在中国大地刚刚回暖的中国流行音乐。那甜美的音乐、朴素的唱词,让你喜欢的身不由己。
写韩军不能不提王冠亚,他是我省的著名编剧,为人低调谦和。王老师非常喜欢韩军,在韩军刚进团时他百般照料,从生活到艺术修养的提升无处不体现他付出的心血。韩军拍摄的影视作品及几出舞台戏,多数是在王冠亚老师帮助下促成的。有一段时间韩军恋爱了,那时的社会之风还比较保守,韩军爱上了一位大他许多岁的女子,爱情选择的叛逆,没人可以理解,但是当时谁也无法说动他改变主意。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围着韩军转。有天傍晚,王老师带口信让我去他家。一墙之隔几分钟我就到了,韩军也在,看情形他们这样僵持已经很长时间,王老师见我落座后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看看他(指着韩军)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我费好大劲把他找回来,说了一下午也没说动他,你和他聊聊,我去给你们做晚饭。”
这一聊就是一夜。我们从儿时一直聊到当下的理想与抱负,真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当时的热情,当天际泛白时我们带着疲惫,走进了新的一天,一个充满着新的希望的日子。韩军说他坚决与那女子断绝往来,一心工作,个人问题等几年再说。我把结果告诉了王老师,他很高兴,吃着香喷喷的大饼包油条,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就是在当晚,王老师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的宿舍问韩军在不在。
事后我听说是在环城河小树林处找到韩军的,从那以后王老师对韩军看管的更严,他的爱情也就真的断了。
韩军长的瘦小,不是那样英武的身板,做演员很吃亏。我们虽是同学,平时也很少接触,后来因为工作上的配合才慢慢加深了解。做演员我和他自身的缺陷差不多,做舞台上的2号角色更合适,常常会有不得志的感慨和不快,这使我们之间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他塑造角色很有天分,那时的艺术形式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个人的施展选择空间也很小,这制约了他的发展,剧院每年少有的几出戏很难排得上。刚参加工作,剧院为了培养我们这批人,专门成立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团,王冠亚任团长,有一批人为我们服务,排了《朱门玉碎》、《母老虎上轿》;现代印度戏《逃婚》,我们这些年轻人热情高涨,连春节都不过就去江苏巡演。去时红梅傲雪,回来时已秋果硕硕。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舞台实践。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三团从成立到夭折前后也就一年的时间。倘若当年三团一直没有解散,我们这批人的命运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做演员谁不想出名?谁又愿意到了老来再出名,大家没有耐心跑龙套,都想早早出名。演员是个竞争很残酷的职业。当时剧院排戏,首先考虑的是整台戏的效果,其次才会考虑有没有合适你的角色,不像现在很多作品都是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专门为演员量身制作的舞台影视作品。那时创作生产一台戏也没有民间投资,都要靠政府财政拨款,很难争取到专项个人资金,只能全部依靠单位的力量,这就让自身条件差些的演员因为没有发挥的一席土地,从而产生了失落和无助。
在大戏面前,我和韩军常常被忽略,也就会在闲暇时一起发牢骚。在艺术的天赋上韩军比我高,常常他的境遇会比我好一些。但是首届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他的命运与我的命运一样,我们一边自叹“命苦”,一边也深感自身条件的局限。我虚长几岁,比赛结束后,自认前途渺茫,下决心早早改行,韩军依然坚持在他为之选择的艺术中不肯放弃。不过,就在几年之后,韩军也步我后尘改行做了公务员。哪知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在他改行后半年他就离开了我们。
B
我和韩军认识前后近20年,到今年他离世也已10年。10年的时间,指缝间轻轻流逝,原本是作为“说客”的那一夜,却好像是与他说了今生所有想说却说不尽的话。我们平时最多是几句问候,做搭档因为工作也会说说话但不会很多。他悟性很高,我们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演出时也极少出现差错。他是我合作过同事中,最默契的搭档之一。
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在80年代。当时,从北京来了几位编剧、导演,学校隆重推出观摩《天仙配》,活泼可爱的韩军饰演“董永”,导演、编剧同时看上了他。当时在《天仙配》中我演“四姐”,从那时起我们俩有了合作,导演建议学校给我俩排一出传统小戏《打猪草》,拍成电影作为新闻纪录片在全国电影院上映电影的前面播放。当时全国几乎没有电视,看电影成了大众唯一的娱乐方式(董文华当年一曲《十五的月亮》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电影要是拍成了,其影响不会亚于今天的“超级女声”,拍这样一部电影投资要5万元,最终因为资金的问题电影没有拍成。
但是这出折子戏很快又被上海电视台的周导看上了,拍成了舞台剧在电视中播放,这成了今天我与他最有价值的纪念之一。
到单位工作后参加全国的重大节日晚会我们常常一起去。有一次在上海与演孙悟空而成名的六小龄童的父亲同台献艺,他父亲是绍剧的著名演员,对韩军和我一见如故非常喜欢。为了纪念这次相识,我们三个人还专门去照相馆拍了一张黑白照片。韩军的离世对我影响很大,我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人放弃对生命的追求?直到今天我还是不能相信他已离去,我去他的坟地看过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舞台上正在演出的一台戏,我是在熟悉环境现场看外景,没有阴阳两重天的分离死别,眼前长满野草的山坡寂静空旷,刹那间我找不到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己的来意。面对眼前的荒草与黄土,看不到自己曾经要看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是一种空落落无知觉的茫然。
C
韩军进团的最初,排演的最有影响的剧目是《孟姜女》舞台剧。《孟姜女》中的范杞良在修筑长城中死去,几年后韩军从高空跃下,躺在了冰凉的水泥地上,至今我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一天,我们在合肥的同学全去了,他脸上的表情很安详。
在这之前,我也去过几次殡仪馆,可送别只有28岁的离人却是人生的第一次。他安安静静躺在葱郁的苍柏之中,只等着最后再见一面他的朋友和亲人们。
韩军从小在艺校学习,因为母亲是学校老师,所以一切生活起居自然不劳他费心,现在要独立门户现实的生活问题摆在他面前,他就要挑起这副担子。韩军善良忠厚、有责任心,他只得放弃艺术调到某银行工作,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过日子,可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他就走了。
听王冠亚老师说,严凤英16岁闯安庆城,借头面和行头给她的人,就是韩军的外婆张慧聪。严凤英老师初到安庆16岁,韩军进院工作时也是16岁,看到16岁的韩军,王冠亚老师似又见16岁独闯虎口的严凤英,爱怜之情顿生。
韩军进校时虽只有11岁,却很会演戏,俨然是个戏精。我们三年级时,学校已正式对外售票演出。当时文化活动少,我们的演出非常频繁,天天客满时常还要加座,安庆城没有不知道我们这些孩子的。《天仙配》“路遇”中董永有这样一段词,“我看这位大姐倒还不错,只生得品貌端正,待我又是一片诚心,我若与她成婚倒是一桩美事。”每当韩军说这段台词,台下都会哄堂大笑,特别是说到最后一句,台下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人们没有多少文化娱乐生活,谈到男女之爱多是羞羞答答,拉拉手已是很过分的亲昵。11岁1.2米不到的韩军又生得是娃娃脸,本身也是个小娃娃,七仙女比他高半个头,很有点北方人大媳妇小丈夫的味道,他“一个娃娃”在台上议论成人们考虑的婚姻大事,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在安庆生活的日子,让我知道人们那么痴迷戏曲,有这么多人喜欢黄梅戏,在进艺校之前我只知有京剧、歌剧,从未听说过黄梅戏,也没听过黄梅戏,更不曾在合肥的剧场看过黄梅戏。
韩军的外婆在那个年代给予严凤英老师这样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他们两家的奇缘。谁知这两个家庭在几十年后都在承受同样的痛苦,很长时间张慧聪老人并不知道外孙不在人世了,她女儿一直瞒着她,可是能瞒多久呢?
到韩军这一代,他们家已是几代人从艺。韩军的母亲也是我的老师,我很喜欢她也时常观察她。因为她抽烟,所以我好奇。她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抽烟的女人,这让我知道女人也抽烟,抽烟时还能姿态优美。她平时很安静,话不多,韩军走后她的话更少了,在学校上大课或年级一起排戏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谁犯了错她会眼睛狠狠看他们,目光仍是慈祥,所以没几个学生真怕她,但也没几个学生在她面前敢放肆。
D
韩军在校时是个人见人爱的人,阳光又健康。他为艺术而生,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演好戏的人。后来到剧院演戏少了,电视剧还是留下了很多作品,如《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电影《孟姜女》。只要领导叫他配音,他从来欣然应允而不谈条件。家庭的陶冶酿就了他很好的艺德。
对于韩军后来的改行,我认为是错误的选择。他和我情况不同,他家几代从艺,艺术已渗透到他的血脉中,就像潘景莉老师的儿子周珊,他母亲是与严凤英老师同时代的人,他的外公是黄梅戏老艺人,周珊进了黄梅剧院后,有一次我问他,你的自身条件也不优越,又是半路出家,想成名并不容易,是不是应该考虑做其他工作。他回答得很干脆——就是喜欢黄梅戏。
舞台上的韩军是成熟的,到目前综合艺术水平很好的小生也没几个年轻人能超过他,他给黄新德配戏演《戏牡丹》中的书童,演王冠亚老师排演的印度戏《逃婚》、《母老虎上轿》中的店小二,还有《审婿招婿》,后来与韩再芬拍的《小辞店》唱做都很好,角色在韩军身上被他全演活了,而他却走了。他是演戏的精灵。
从小到大,韩军都很听话,他性格缺少一些像周珊那样的坚持。
我的同学韩军是个“小人物”。偶然中,我发现中安在线——安徽新闻网,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黄梅戏方面的资料,我看到了很多我不知姓名的年轻演员。我输入韩军的名字,没有他的资料。不甘心继续输入,仍是空白。我看着眼前的电脑发呆,对于韩军,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
小人物与大人物的离去,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一样的。这两个有着缘分的家庭经历着同样的苦难,一个是深深怀念依旧占据着属于她的世界,一个已被抹得干干净净。我把韩军的名字再输进网络网站,结果依然毫无痕迹。
严凤英老师的“死”是对追求人生信仰破灭的抗争,她是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世人历史总是要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韩军他是蜜糖中的困惑与痛苦,他的选择是软弱,身为同窗不能帮助他我愧疚。
人们只会记住那些真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虽然还不老,已被列入安徽文化的一部分被保护起来,它依然还在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黄梅人,还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10月安庆还举行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
E
今天我坐在静静的家中,将往事一幕幕拉近,想着韩军的音容笑貌,能与我共鸣的人还剩几个?在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上,我们也会偶尔谈起韩军,但只一分钟就立即跑题。韩军的艺术生命还没有发出耀眼的灿烂之光,他就走了。他走后我的同学周莉,为韩军竖了一块石碑,以姊相称。韩军是回民,周莉又代表亲人,亲自跳进墓穴丈量尺寸,将他在墓穴中安放妥当。韩军死后很多人去看望他的父母,热心人跑前跑后,希望知道韩军死去的真正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韩军定位,才是合适妥帖的。周莉的做法令我钦佩,在社会大环境中多一个演员、少一个演员无关痛痒,对我们这些发小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
只有和周莉在一起饮茶时谈到韩军,我们的伤感才是真实又久远,提起话头我俩就沉默了,说什么呢,不能用一二句简单的语言就能去评说他选择的对错。
祭悼那天,我和周莉在指定焚烧衣物的池子边,将一个个花圈,还有韩军的旧衣物,一件件地放进去慢慢地烧,天渐渐地暗下来,周边越来越静,我俩蹲累了,一屁股坐在水泥地上,看着眼前跳跃的火苗,将池中的衣物一点点地舔光。火苗的背后不断闪动着韩军的笑脸,他优美的唱腔在耳边回响:“小子本姓金呀,呀子依子呀,小毛是我名,依荷呀。天天要看笋那,嗬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荷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我们俩看着他与他打招呼,笑道:“再见面要等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