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的说说 带爸妈看电影心情感言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陪伴父母的时光。我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兴奋与满足,那种久违的快乐让我深感愧疚。电影结束后,他们的话语和表情,仿佛孩子般的新奇,让我明白陪伴的重要性。
带他们看《战狼2》,虽然妈妈对音效感到惊讶,爸爸在某些时刻似乎有些困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共享这份家庭时光。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看大海,如今又走进电影院,我希望能弥补过去的缺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
尽管有时他们对电影内容不熟悉,或者对环境感到不适应,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因我们的陪伴而展露的笑容。就像带他们看《小破球》和吃日料,虽然口味上可能有差异,但那份亲情的喜悦超越了一切。带父母看电影,不仅是娱乐,更是一次心灵的连接和成长的反思。
每次带他们观影,都是一次家庭团聚的宝贵时刻,尽管过程中可能会有小插曲,如堵车、找错座位,但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我发誓,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多地陪伴他们,一起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刻,让他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⑵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与感言
《终极胜利》以二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集中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徐牛的中国人顽强对抗凶的残侵略者,救护被日军关押在集中营的各国侨民战俘的故事,以下是我整理提供的相关观后感,快来阅读看看吧。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影片改编自真实故事,讲述奥运冠军李爱锐在二战期间甘愿放弃平静优越的生活,来到正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国;他在中国结识徐牛,二人机智巧妙地对抗日本侵略者,救护了一大批被日军关押在潍县集中营里的各国战俘。
正是这样一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故事,却让告别电影界二十年的香港老牌导演冼杞然再度出山。此次为还原历史,冼纪然辗转天津、潍坊、英国、加拿大多地采集素材,先后访问了数十位潍县集中营的幸存者和有关历史学家。冼杞然表示:“因为这个题材很沉重,很多东西需要调研,所以我处理题材的时候非常小心,我希望把这个事情真实地反映出来。”他还远赴加拿大访问了李爱锐的女儿,从中搜集到更多未被人知的第一手珍贵数据,为剧本创作以及摄制奠下坚实的基础。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Carrosde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著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电影《终极胜利》(TheLast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著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关押李爱锐的集中营于在山东的潍县,就是今天的潍坊,这里盛产风筝,在影片《终极胜利》中,透过集中营狭窄的天空,也能经常看到鲜艳的风筝在高高的天上飘,那是对自由的向往,但也是对自己的牵绊,一颗颗渴望自由的心,却在法西斯侵略者的残暴下,无处安放。当然,影片并没有正邪分明的对各方人物进行符号化的描述,无论是被关押的国际友人,还是施暴的日本军人,以及来回往复的中国民众,特别是以徐牛父子为代表的周边百姓,莫不性格鲜明,经得起推敲。
影片的舞美置景非常写实,无论是巍峨高耸的教堂,还是逼仄阴暗的牢房,以及众多的室外场景,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在影片中看起来质感十足,再加上全片故事所饱含的悲怆与奋斗,不屈与抗争,无不闪现着人性主义的光辉,因此说《终极胜利》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史诗片,也并不为过,毕竟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由国际阵容担纲、主创精心打造的战争电影。
《终极胜利》的筹备历时十年,期间导演冼杞然一直在搜集资料和构思创作,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电影的真实性,多次前往加拿大、英国等地寻访生还者并搜集相关资料,还长期在潍县集中营观看纪录片,体验生活,影片在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地实地拍摄,浓缩到影片中,是一段厚积薄发的抗争历史,而本片的配乐,则有来自香港的音乐家鲍比达担当,影片中沉郁的音乐,配合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却是一群被放逐于集中营的禁锢灵魂,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
《终极胜利》虽然没有将镜头投向正面的战火阵地,但其所聚焦的,是另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与日军的斗智斗勇,与日军的赛跑竞技,李爱锐以一个饥肠辘辘的血肉之躯,永远的挺立在了恍若人间地狱的集中营,影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系列类似题材的故事,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美丽人生》,比如《囚车驶向圣地》,比如《裸露在狼群》……而本片的主演约瑟夫·费因斯,与《钢琴师》中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境遇,还是造型,那些单薄到令人心痛的骨瘦如柴,恰恰更坚强的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鼓舞着我们一直的前进之路。
任何时候,再残暴的敌人,即便摧毁了我们的肉体,也不能打败我们的精神,因为只要意志尚存,终极胜利必将属于坚强的我们。
最后安利下本片的主题曲,由鲍比达创作,香港著名歌手叶丽仪演唱的《笑着离去》,让她,为我们的英雄李爱锐,再一次唱起安魂之曲,愿逝者永安,世界永远和平,再无灾难与战争:
多身不由己纷乱世界里
挣一丝空隙用力的呼吸
熬过了梦境又一个晨曦
在黑暗中告诉自己此刻正黎明
踏杂的蹴音消失尘烟里
撑着一口气要生命继续
血泪不足惜愿可歌可泣
颠沛流离庆幸一路同行曾有你
养育我的绿色大地
你可知道
我用最切慕的心呼喊你的名字
然后悄悄笑着离去
电影终极胜利观后感
这是一座墓碑上的铭文,献给墓中的不屈的灵魂——李爱锐,他原名叫EricLiddell,是一位出生在天津的苏格兰短跑名将,夺得过奥运会冠军;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在天津的一所中学里当了近20年的教师;他更是一位不屈的斗士,在被日军囚禁于集中营之后,从未屈服于肉体和灵魂的折磨,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品格,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行将胜利时,他却因脑瘤而逝世于日本集中营。
在1981年,李爱锐的传奇人生被拍成了电影《火的战车》(Carrosdefuego),讲述了他的前半生,并获得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四项大奖。
在,李爱锐的后半生故事,则有华语著名导演冼杞然经过十年的精心打磨,被隆重搬上大银幕,这便是战争电影《终极胜利》(TheLastRace)。
在《终极胜利》中扮演男一号李爱锐的,是来自好莱坞的著名演员由约瑟夫·费因斯,他因《莎翁情史》、《兵临城下》等一系列影片而被国人熟知,由英国演员出演同为英国人的李爱锐,是毋庸置疑的形神兼备,参演影片的还包括内地著名演员窦骁、台湾英俊小生涂世旻等等,影片以细致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带领观众共同走入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终极胜利》的故事,由李爱锐在中国授课开始,直至他被冲撞入学校的日本人抓捕,关入集中营成为人质,故事才缓缓展开,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日军的凌辱,中国民众的救济,在一堵高耸的电网墙之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却感人至深的故事,但历史不是歌功颂德,李爱锐也不是万能之神,在与凶残的日本军人的抗争过程中,他被殴打,被关押于露天的猪笼,被禁食禁水,受尽折磨,而生病之后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治疗,最终命丧于侵华日军的深牢大狱,全片的悲剧色彩,是对法西斯战争的强力控诉。
⑶ 看电影放松心情的说说
1、一个人的旅行不用在意太多与他人同游却要顾及别人,自己的想法未必能够真的实现。
2、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样,当你做出决定并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3、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拥堵,身临辽阔的原野。眼前的景色,让人身心无限放松,忍不住想去探索未知的远方,邂逅更多别样的风光。
4、不好,是的很对找不到出口您明白吗?您永远都不会理解我的。
5、真正的爱情,不会败给距离,不会败给金钱,不会败给流言蜚语。
6、天气耗耗,出去晒晒太阳,放松一下心情。
7、这段时间好累,真想出去走走放松一下心情。
8、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浏览风景,而是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放空自己,感受享受孤独!
9、只想进行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在一个有花有海安静缓慢的地方晒着太阳无所事事。
10、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11、累了就背上行李去旅行,无论是什么地方,只要是陌生的就好,漫步乡间树林,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慢慢的放空自己。
12、旅行是一种病。一旦感染了,你就再也无法摆脱。它还是一种传染病,最后你可能把这种病传染给其他人而你自己根本就不想从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