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影平台 » 电影爱豆瓣
扩展阅读
万山区微电影节开幕式 2025-01-21 05:24:06

电影爱豆瓣

发布时间: 2021-05-25 04:14:49

中国好看的爱情电影豆瓣高分

听说、不再让你孤单、志明与春娇、前任3:再见前任、山楂树之恋、爱有来生、胭脂扣、倾城之泪、匆匆那年、如果,爱

㈡ 最爱 豆瓣影评

电影《最爱》吗?
豆瓣上比较好的一篇
转自豆瓣网页

《 得意一天是一天,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很久之前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但当时预告片里完全没有讲到这个片子发生在一个艾滋病村,所以今天去看的时候开场我就被震住了。以下写的观后感会有剧透,不喜者请回避。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医院里长大,从小对疾病的了解为可能比同年龄的孩子清楚很多,有些人患了疾,有些人受了伤,有些人说没就没了。然而,众所周知艾滋病=死。很久以前也听说过这么一个村落,因为卖血全村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艾滋,在河南的那个村落不可能再有什么生机勃勃的劳作与淳朴的生活,村民们做的只是等着时日过去,然后互相葬掉彼此。

得意这个名字取得相当好,记得所有病人都呆在山顶学校时,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患病者的恐慌,他们不是没有意料到热病的严重性,他们都知道自己会死。他们只是默默地在顺从的接受,因为反抗毫无作用,没有药物,没有人真正能帮助他们。他们都在认真地活下去,不怨念不悲愤。只是等着生命完结罢了。蒋雯丽饰演的粮房姐头天追着偷吃她粮食的母猪满街跑,活力超群,但是立马就没了。戏弄人生般地给她一段那么欢乐的镜头只是预示她的回光返照,人,说没就没了,就在一瞬间,还来不及回味。王宝强饰演的大嘴也如出一辙,为粮房姐送葬时,大嘴举着自己爱不释手的扩音喇叭说,“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然后他笑着跑开,果真不出所料地他也随之远行。片中爱子如命的父亲,极其自私又时而对家里人着想的大哥。个个都是及其庞大的矛盾体,但个个都真实得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纰漏。

当然故事的重头戏还是男女主角的爱情。为了买一瓶城里卖的洗发水去卖血患得艾滋病的琴琴,和一个想方设法要去卖血赚钱的得意,他们的感情展开让人觉得荒诞又可敬。再患病后相继被丈夫、妻子抛弃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一起了。在生命都快没有的时候能碰上彼此这样一个“共患难”的爱人,绝对不是件坏事。人性就是这样,你有病,我远离你,我们俩都有病,不如我们在一起。敢问,如果其中一人是健康的,这段恋情难道还有展开的可能?

顾长卫在人性的残忍面前做了一场浪漫的戏。影片中饱含人类的各种情愫,处处展露人性。有伟大的父爱,自私的求财,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情“,豁达的人,畏惧的人,了无遗憾的离去,仇恨的威胁,不问结果与明天的陪伴,能一起吃苦却没荣幸一起享福的情侣,“娘”与“爹”的隐喻⋯⋯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不害羞地说,戏到末尾我哭了。在看到最后两个绝症患者拿着喜糖和结婚证挨家串户地开心相告时,那时是最难过的。商琴琴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念着念着泪就往下落,他们比谁都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他们会死,很可能即刻就会死,所以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危险又短暂的,所谓,这么悲哀的快乐才让人最难过。

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可能因为无知,可能因为豁达,因为原因不重要了。最后琴琴先走一步,得意也不愿意再得意了,本就离死不远,何况最在乎都已经先去,不如果断奔走相继而去。砍伤自己,用血还了琴琴最后的愿望,她曾说她死时要穿红裙子,不穿寿衣。得意用最后的力气用血给琴琴染了一条红裙。这就是生命的完完全全的剧终。

我认为中文片名《最爱》不如英文片名来得巧妙, Love For Life,其实这里不光只有爱情。

人啊,得意一天是一天。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ps:我在这说说的只是这整部电影,是这整部电影的叙事告知我的,我领悟到的。
面对影片不去单独讨论导演风格,摄影手法,镜头调度,灯光手段,演员素质,美术设计,配乐……因为电影本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的活计,一部电影是一个团体,缺一不可。就这部片子制作来说我也没有特别偏爱的一个工种。电影也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难以更改。观众们宽容一点,就这样吧,挺好的。

㈢ 好看的韩国电影爱情豆瓣高分近年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爱情剧,特别是像韩国的爱情剧,我觉得演的可能更真实一些吧,所以这些年我也在看。

㈣ 电影爱在太空 剧情很深奥啊 有没有高手 或者资深影评 给解答一下 谢谢

引用网络

《爱:天使与电波》的后半段类似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导演想交待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种哲学思考仅仅通过抽象的电影语言隐讳表达,过于考验观众的智商了,好在这位导演比库大师人道,不断通过生存故事的旁白,诠释对于生命的理解。这类寂寞的电影,虽然很枯燥,但看一次,是不会全部看懂的。

作为太空空间站唯一的宇航员也是整个地球最后的一个人,他在星空上孤独地度过了4年。他以为是空间站的故障让休斯敦和伦敦失去了联系,后来才明白是人类社会毁灭了。这样的4年等待未免太长了,维持希望太久了,让孤独如此无助和痛苦。

在生命维持系统即将耗尽之前,宇航员选择了面向地球的纵身一跃,不管生存的意义究竟是互相倾听的交流还是彼此的体温安慰,在孤独闭塞的空间站,宇航员已经将空间站从一个井井有条的生存设施彻底进化为原始的洞穴,他本人也从一名健硕并且生活有规律的人进化为慵懒的全身涂满文饰与文字的野蛮人,他看着文明之光在地球渐渐熄灭,那一次次类似于核爆炸的光点最终摧毁了地球的夜空,虽然地球还是蔚蓝,但此刻,他就是天地之间唯一的人。

他所能听到的看到的文字或图象保存全部是错乱的字符,并且他在空间站找到了南北战争期间一名士兵留下的笔记,关于战争的回忆,关于所有的战友全部牺牲之后的独存是否还有意义的思考,关于他应指挥官要求去峡谷查看落地的不明外星飞行物后的震撼……而中间穿插的是,有个老头关于生存的概要提炼,有个普通人在生死之间徘徊的某次驾驶感受,有个退伍士兵在接受生死考验之后对家庭和人生的理解,这些图象如同光触媒一样的原点构成了人类社会,宇航员在读完日记之后迫切想知道答案,比如生存的意义,比如死亡的归宿,比如生死之间如何穿越。每个人都想过这些问题,但每个人都如此茫然,即使战争无比残酷,人类不断进行战争,即使人际交流如此必要,但人际的交流永远充满不信任,生存的意义到底是无动于衷地活着还是清醒地痛苦着寻找答案。

导演的想法很简单,但如同墨汁一样,想法化开了又显得交待太多。于是影片结尾,这个宇航员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人在冀望拥抱大地的时候看到了宇宙,人与宇宙合为一体,宇宙如同光触媒原点的集成,当射线通过宇航员的身体并在前后衔接成动线,导演的思维接近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天人合一”。

是不是人的本身就是一个假想,是宇宙原点的符号,它作为某一个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无数原点中的一个。象当今科学家疯狂地寻找上帝粒子,所有的物质缘于粒子,那么人也是一样,如从物质的角度,人的生存并不具备更高的意义,如果作为精神,那么人类社会无休止地战争、流血、争吵以及人际、国家、民族之间互不信任的现实显得多么的荒谬。

宇宙没有时间的概念,时间仅仅是人类用来验证自身存在的参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类社会所有的弊端来自于宇宙的永恒和作为个体的人令人忽略到是否存在的微瞬寿命之间的矛盾。永恒的,不在乎粒子的变化,再大的变化也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地球毁灭,相对于宇宙就是忽略不计的原点变化;微瞬的,反而更想把握一刻的永恒,因此,宇宙间最渺小的人,常常想扮演上帝的角色。

导演借助于影片客串者关于生存片段的自我诠释思考了这个大矛盾。

这是一部哲学思考的电影——《爱:天使与电波》,是美国摄影师威廉·尤班克的导演处女作。但不是看的,更象用来读的一本书,最好是让那些政治家去读——奥巴马、普京、巴沙尔,等等。

㈤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豆瓣上看电影

近年来豆瓣已经成为了一个电影推荐评论和分析为一体的平台,很多人在看电影之前都会在豆瓣上寻找电影,从而再进行观看,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在豆瓣上看电影,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专业人士多,分析理解评论非常的深刻。第2个是有更多前言最新的电影资源。有非常专业的评分等级能够很好的分析电影。

一、是专业人士多,分析理解评论非常的深刻

在豆瓣上存在着非常多的专业人士,他们会对某一部电影进行分析,去更加深刻的挖掘电影本身的内涵,无论是从技法,质量和内容上都能够全面的分析到位,这是其他的网站所做不到的。并且因为集中有很多的人愿意去分享自己的体悟和感言,能够及百家之长,吸收到更多更好的电影感悟。

㈥ 豆瓣评分前十爱情电影有哪些

  1. 《泰坦尼克号》,9.3分。

著名台词:我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赢得了这张船票,他让我遇见了你,我很感激。

㈦ 豆瓣8.9分的爱情片,一部能把暗恋拍出极致的电影

暗恋,在中文语境下代表着一种隐晦的情绪表达。有人说它是纯净古典的内敛情感,于寂静无声中萌芽生长,是一种单纯、无私,而又深刻的爱。

关于“暗恋”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隽永如朱塞佩·托纳多雷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纯真如罗伯·莱纳的《怦然心动》,青春如伍仕贤的《独自等待》,温暖如理查德·柯蒂斯的《真爱至上》……

但能把这一题材拍成极致的影片,我能想到的,首先便是岩井俊二的纯爱经典——《情书》

电影《情书》介绍

《情书》一片改编自岩井俊二的同名长篇小说,作者兼导演同为一人。因此,它才能做到文字和影像的高度契合。小说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均在电影中得以呈现解读。

本片上映于1995年,至今已有26个年头。当前,豆瓣71万名观众为它打出8.9分,好于98%爱情电影,位居“豆瓣电影Top250”第74名,是一部经受了时间考验、且具备大量观众基础的经典佳片,含金量十足,值得一看。

《情书》有着日式纯爱电影的典型特征,或者说是特质——轻柔、治愈、温和、哀婉、不动声色,却能引人共鸣。

影片故事自一场祭奠开始——神户的飘雪冬日,渡边博子刚刚参加完未婚夫的三周年祭奠,正沉浸在悲伤与思念中难以自拔。

渡边博子

三年前的今天,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场山难中不幸遇难。眼看两人即将步入婚礼殿堂,却因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阴阳两隔。

翻看着藤井树的毕业纪念册,万千情绪涌入渡边博子的心头。照片上的这个英俊男子,如今已经离开了她三年。博子难以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终日沉浸在悲伤之中。

在这部《情书》里,岩井俊二用细腻的笔触与温柔的影像告诉我们——什么是暗恋的极致,什么又是极致的暗恋。

㈧ 豆瓣电影排行榜超过8分的爱情片悲剧的又虐的

《恋空》
《情书》
《泪光闪闪》
《只是爱着你》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一公升眼泪》
《亲爱的朋友》
《恋极星》
《等待,只为与你相遇》
《红线》
《妹妹恋人》
《鱼鳟之河》
《转校生:再见了亲爱的》
这是我看过的觉得可以的日本电影,楼主可以借鉴一下

㈨ 豆瓣电影 亲爱的 影评 600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题材,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多得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这样的父母。
孩子并非一个超大版的钱包,而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的延续,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意义所在。
我们都无法体会那种丢失带来的巨大空洞感和绝望感。
只是你可以尝试去感受一下,从演员们精湛的演技里,触摸到丢失孩子为人父母的疼痛和绝望。

但是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不是一部讲失踪儿童父母痛苦或宣传打拐的电影,导演的立足点应是在伦理和法律的冲突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讨巧的点,也是在打拐背后隐藏的更大更深的关注点。
离婚夫妻面对孩子丢失所引发两个家庭的动荡,人贩子的妻子是否有领养孤儿的权利,生二胎是否对丢失孩子的背叛,为生二胎给丢失小孩开死亡证明的法情冲突,丢失孩子对人贩子养母的感情,找回孩子重新与亲生父母建立感情和联系,得不到法律援助的农村妇女,善钻法律漏洞的律师与法律的冲突,无生殖能力的丈夫把责任推给妻子,司法的灰色地带,人贩子妻子的怀孕,以及埋的副线——教师母亲和罪犯女儿,包括你看到的法庭跟一般想象中威严庄严的法庭也不太一样。这些冲突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冲突本身都振聋发聩。
有法律问题(打拐法的不健全),也有伦理问题,更多的是法律和伦理的冲突,这个内核是非常多好莱坞电影的内核,所以我说这是一个讨巧的点。而意义自不必说,陈可辛导演是个文化导演,他和他的编剧思考得很多也很深。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思考产生的表达野心。

可惜的也在于此,太多想说的,反倒一个都说不好。
影片用了差不多一半篇幅讲丢孩子和找孩子的事情,但正如导演所说,剧情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找到孩子之后。作为电影来说,这里面的冲突才是有意思和有力量的。但是塞进去的东西太多,显得太仓促。所以在镜头结束在赵薇饰演的李红琴在医院里因为怀孕而痛哭时,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啊,结束了!而我的反应是:我以为刚开始。

我知道这个结束的意味,但不认可。
影片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也试图做了一点探索,但并没有提供导演和编剧的思索。
只是泛泛带过,然后终结在一种奇妙的荒谬感。
诚然,这个设计很精彩,但这样一个主题的片子落点放在人贩子老婆的怀孕上,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有意识的玩弄技巧。
哪怕是结束在孩子带着一口安徽普通话开始新生活上也好啊。
毕竟,这是一部曾用名为“亲爱的小孩”或者“打拐”的片子。
莫要为戏剧冲突走得太远而忘记最初想表达的东西。

至于编剧,细节处自是动人。包括黄渤诉说后来发现有人骗也是好的,包括片头在繁杂的网线里找红绳找网线的特意设计,包括小孩子去看溜冰、那种小孩对另一个世界的渴望甚至贫富差距,包括小孩学方言的细节(之前郝蕾一直希望小孩讲普通话,黄渤认为陕西人的小孩就该讲陕西话,最后找回来的小孩却讲一口安徽普通话),包括张译守在黄渤家门口,被黄渤发现时闭上眼睛装睡、然后给黄渤发的那条短信。

而演员,我需要用更大的篇幅容纳一些溢美之词。

黄渤对郝蕾饰演的鲁晓娟,有一句评价,“只是我认命,你不认命。”
太准确!郝蕾的美始终有一种不认命的决绝和凄婉。
我记得她下楼的时候,黄渤问她,“你说孩子被拐之后多久才叫她妈妈的呢?”她回头看了一眼,千言万语在这一眼,愤怒,悲伤,绝望,痛苦,怨憎,和无奈,终于她什么也没说地转身下楼。
我记得她在那个互助大会上,面对张译说,“请鲁晓娟分享一下。”一阵沉默。沉默是最难演的,而且在片子的开头,她是一个那么渴望说话会争论的女人,在这里她沉默了。很难得的一段留白,没有周围人多余的面部特写和台词(虽然对于没给特写这一点也蛮奇怪的),但是空气中存在的那种张力,直到郝蕾突然出声而崩裂。她哭着说,“对不起,是我把孩子弄丢的。”能够看到她嘴唇颤抖,缓慢地蹲下去。我理解这种内疚感,联想到她之前在派出所打黄渤耳光的一场,能够深深理解这种因为内疚而带来的巨大折磨,这才是她不吃不喝拒绝丈夫性要求的真实原因,她无法原谅自己甚至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而这一刻,她的爆发,才是她痛苦的真正爆发。
还有黄渤痛哭那场,她拦住想要上前的张译,自然,无声,了然地看了黄渤一眼,将心中的情绪都慢慢地压了下去。
动人的,都是这些细节,感情,都在眉眼之间。看起来,举动都平常,细细想,却是大恸。

㈩ 豆瓣有哪些评分9.0以上的电影

推荐几部不同时间段,且豆瓣评分9.0以上的佳作吧~

《控方证人》 1957年 9.6分

著名大师比利·怀尔德最著名的作品,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聪明善良的律师帮人辩护的故事。

电影除了紧张的法庭氛围外,还穿插了大量生活中的“小趣味”,使得电影的节奏张驰有度。

鉴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所以我决定在2020年12月31号更新这十年以来我最爱的电影,到时候还会有人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