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影平台 » 电影恶棍豆瓣
扩展阅读
江代表韩国电影 2025-01-18 14:38:37
日本姐弟恋电影完整版 2025-01-18 14:36:56

电影恶棍豆瓣

发布时间: 2021-05-27 08:15:18

❶ 大家怎么看郭敬明拍的电影反响都不太好

空有外表,华而不实,电影没有内容,不过说实话,我挺喜欢看的。

甚至更有的一些偏激的,看都没看过,直接就说“这就是一个烂片,因为一个作家根本不可能拍出好的电影来”,这种你就更没办法去说了,你就更没办法跟它交流了。其实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没有站在一幅画面前的时候,你是没有评论它的资格的,你看再多的画册,你看再多的画册,看再多人家翻拍的照片、复制品,你都没有资格去评论这个话,你只能活生生地站在艺术品的面前,你看到它了,你才有资格评论这个艺术品。大家觉得呢?

❷ 恶棍天使真的这么差吗

主要是预告片太难看了,我当初看完预告片的两个感觉:
1、决不去电影院看。
2、如果豆瓣打分我给一颗星。

后来,在电脑上看完整片以后,我感觉还不错,个人可以给8分。一片恶评(豆瓣4分)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得6.4亿的票房,可见实际观影者的口碑也是相当好的。

很多人没有看完整片子,只看了预告片就给打分了吧。预告片的败笔在于,没有前后情境的代入,两个人的出现和搞笑很傻很突兀,可见细节上还需要提升。

但比煎饼侠好看多了,煎饼侠真叫摆烂。本片中里营造的贫民窟的气氛,明显有模仿《功夫》的痕迹;而很多旧时的道具,也让人产生追忆。但煎饼侠的预告片就是《屌丝男士》,风光无限美轮美奂。

就像《跑男大电影》预告片就是电视版跑男,口碑早就爆表了,扔出一坨来就有票房。把电视效果一样的剧集抛出来当电影,冯小刚喷我必须支持。

恶棍天使输在预告片上,发行商必须检讨一下。预告片效果不好,还不如不放呢。比如刷剧照、炒绯闻什么的,也要强一点。

❸ 世界恐怖电影排行前十都有哪些

恐怖电影作为电影里口碑极为两极化的一个种类,受到了很多胆大者的追捧,有许多人来借此寻求刺激,当然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此望而却步。但即使是这样,在电影史上,也是出现了很多部非常出色和经典的恐怖片,可以说是真的恐怖到了极致。以下可以说是十部最恐怖的电影:

《闪灵》—由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于1980年上映的恐怖片,这部剧主要讲述了一个作家为了寻找灵感,不顾别人劝阻带着妻子儿子住进了一家山间饭店,之后因为脑袋里出现的恐怖幻像变得不再理智,最后被逼疯。这部电影自问世以来就被许多人称为世界恐怖片之最,虽然这部电影里并没有大量的血腥以及暴力这些恐怖片里常见的元素,但是在这部电影却很好地运用了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将不同视角和环境都做到了极致。这部电影恐怖之处不在于那些见到的场景,而在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可怕。可能这部电影初次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但是,电影中许多细节之处真的是“细思极恐”,人性的思考成为这部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

除过以上这几部电影还有几部非常经典的恐怖片,比如:泰国电影《鬼影》,以及欧美恐怖电影《驱魔人》,还有《寂静岭》,《德州电锯杀人狂》《异性》等

如今的恐怖电影也是非常多,视觉冲击和心理暗示的各有千秋,还是有非常多经典的恐怖电影值得它的爱好者去看,胆小的人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❹ 影评:恶棍天使 烂到家 邓超到底怎么了

疯傻二人转
文/梦里诗书

《分手大师》在票房的成功,令邓超自以“装疯卖傻”便是喜剧的精髓,如果说前者至少还是一部在正常三观范围内的喜剧话,那么《恶棍天使》则已与现实全然脱轨,拉着孙俪一起夫唱妇随的疯傻二人转,如隔鞋挠痒的尴尬充斥着这部生硬做作的电影。

从伊始那雪山上的高歌,便已然笃定了《恶棍天使》闹剧的基色,但令人未尝想到,这是一部从头至尾都不曾在“正常”范围内的电影,没有逻辑的荒诞,夸张的服饰道具,这一切并没有成为电影的标新立异之处,相反只是令人唯感这样的氛围营造已经脱离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架构,所看到的只是俞白眉与邓超二人沉醉在自我之中臆想化的荒诞世界,而支离破碎化的段子拼凑,为了营造喜点而搞怪的营造,虽然能以穷尽下限的作态博人欢颜,但这样的闹剧却根本不具备喜剧真正的魅力,更将梦想情怀变的廉价不堪,令人徒生的只是恶趣的厌烦。

邓超在《烈日灼心》中令人所见其或许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但他并非是一名真正的喜剧大师,而孙俪装着两颗龅牙扮少女,还调侃着自己的甄嬛梗,跟邓超一起疯傻的演绎,亦也是如此令人不忍直视,邓超的喜剧从《分手大师》到《恶棍天使》,电影唯一不表的基调就是装疯卖傻,而这种令人尴尬的恶俗,与周星驰那种真正以小人物为沉淀,用喜剧手法呈现梦想的作品有着高下立断的鲜明对比,如若将前者比作一个真正的巨匠,那么邓超的喜剧只是巧借喜剧之名,用明星噱头做着滥竽充数的班门弄斧。

喜剧并不是愚弄观众的智商,更不是演员穷尽下限的来愚弄自己,自比喜剧大师的邓超始终没有明白装疯卖傻只是对无知的谬赞。

❺ 求一篇任何电影的影评

让子弹飞 集黑色幽默 动作 感情等于一身 很好看
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子来了》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姜文专辑看《让子弹飞》《鬼子来了》《太阳》的朋友可以到锐影网www.ruifilm.com在线高清观看 。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1899-1904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1900-1904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1900-1911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❻ 给我推荐一部你认为很好看的电影。

《电锯惊魂》
剧情简介

一觉醒来的亚当(雷•沃纳尔 Leigh Whannell饰)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废弃的厕所里。他的对面是同样命运的劳伦斯(加利•艾尔维斯 Cary Elwes 饰)——他们被人用铁链绑住了腿,并吃惊发现二人中间横亘着一个恐怖的死人。死人鲜血淋漓,左手拿录放机右手拿枪。
亚当兜里被人放进来一盘磁带,他赶紧放到录放机里。磁带里说,罗伦斯必须在今晚6点前杀死亚当,否则二人将同归于尽,劳伦斯的家人也不能幸免。而面前死人流出来的血,剧毒无比。
一个血腥的死亡游戏开始了。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他们必须找到线索,逃出地狱。在最后关头,当他们以为重见天日的时候,新一轮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❼ 《小丑》豆瓣评分9.4分,它用什么征服了观众的认同

《小丑》豆瓣评分9.4分征服了观众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我认为其实是对人们的一种批判。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丑,为了生计,维持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又因为一次意外,工作的时候因为别人抢夺自己的工作牌,最终丢掉工作的事情。

其实这部电影中,小丑的老板不分青红皂白就开除小丑,表现出人们的自私和无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事情一直都存在,我们可能受到欺压,也收到过伤害,但是因为自己对与事情的判断,在失意的时候又想着能被曾经冷嘲热讽自己的人瞧得起自己。

你想让别人理解你,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为什么《小丑》这部剧的评分高,其实最有魅力的便是他给予我们全新的力量去判断别人恶意。



在2015年至2016年的大事件《达克赛德战争》的结局中,坐在莫比乌斯之椅上的蝙蝠侠被告知一共存在3个小丑。而这一事件将在《末日钟声》中继续被提及。小丑常年稳居美媒票选的TOP100漫画反派角色第一名的位置,IGN评选的史上最伟大漫画反派角色中,小丑排名第一。

(7)电影恶棍豆瓣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1940年《蝙蝠侠》的作者——比尔·芬格、鲍勃·凯恩和杰瑞·罗宾逊共同创造了小丑(The Joker)。起初,杰瑞·罗宾逊想创造一个可以匹敌蝙蝠侠的超级恶棍形象,这将是一个可以持续不断为蝙蝠侠制造麻烦的存在,一个恶魔般的邪恶而同时滑稽的小人。

杰瑞·罗宾逊从手边的扑克牌上找到了灵感,为角色取名为“小丑”(The Joker),并设计出了一张带有小丑头像的扑克牌作为概念图。比尔·芬格认为,仅仅让小丑拥有反常的思维,这个角色的形象是不够完整的。

他参考康拉德·维德在1928年电影《笑面人》中的剧照完善了小丑的外貌,赋予了小丑可怕的笑容,随后写出了小丑登场的第一个剧本,鲍勃·凯恩和杰瑞·罗宾逊一同完成了作画。就这样,小丑诞生了。

❽ 请一篇电影《愤怒的公牛》的影评

影片根据前世界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改编。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意大利裔拳击手杰克拉莫塔身体结实、出手敏捷,在拳坛被称作“愤怒的公牛”。

在说这部电影以前,有必要说说罗伯特?德尼罗:

他是教父、拳王、士兵、工人……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恶棍。

恶棍就是那些粗暴的人,因愤怒而粗暴;卑贱的人,不论是地位还是人格的卑贱;自私的人,往往由于太过自恋。总而言之,恶棍就是会折磨人的人,也许是折磨别人,也许是折磨自己。

有很多导演都想干掉他,特里·吉列姆就是其中一个。出于对这个恶棍的迷恋,特里邀请他出演《妙想天开》,后来的英国电影学院奖并不能让特里心平气和,他说:“我们曾经很敬重德尼罗,但《妙想天开》的拍摄让我们的态度完全改变,我们恨不得杀了他。”拍摄时,别人拍一场戏NG三四次,德尼罗要30次,因为他对自己不放心。

这不是折磨人的唯一方法。当他对搭档不满时,会破口大骂:“我要打爆你的脑袋。”他讨厌任何导演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演,谁要这么做了,准会被他难看的脸色气死。

当然他更会折磨自己,为了在外形上更贴近角色,他可以买下几千件戏服与道具,他可以跑到钢厂去打工,还可以练出一身肌肉后,立即用暴食毁掉这身肌肉。

这就是人戏不分的罗伯特·德尼罗。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甘于毁掉自己的名声,接拍一大堆烂片,并且在其中作出烂得不可思议的表演。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热切地等待着他——这个已经饥不择食的恶棍——下一次的表演。

影片的片头也十分帅,德尼罗穿着斗篷,斗篷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雨水,在灰暗的灯光下是那么的让人兴奋,在拳击台上做准备活动,台下隐隐约约可看到观众,迎面是拳击台的三根很粗的横绳,把德尼罗围在里面,德尼罗的动作用高速拍摄,于是,这个画面看起来便有一种明确的隐喻性,德·尼罗就像一只被围观的笼中野兽一样,他活动,咆哮,但无济于事,马丁的电影就是那种虚假的对立面。

《愤怒的公牛》中拉默塔的四句话我觉得可以概括他那一次选择,一次成功,一次失败,又一次开始的人生。

“我不想表现的太明显”-这是他和自己的弟弟乔伊去酒吧,因为他要摆脱那个整天在他所居住的意大利居住区,整天对他破口大骂的妻子(也许本身就是他的错),他去酒吧是去追求一个叫维琪的姑娘,他不想表现的太明显,那是他当时的心态,他刚刚成名,他是个地层的意大利人,所以他在追求的过程中表现的那么迟钝,那么的不知所措,便让弟弟去说,弟弟去说了,姑娘被约出来,杰克把姑娘带上车,一只手假装自然地伸到姑娘背后,但又觉得不合适,于是停住了,两人去公园打柱球,姑娘一打,球不见了,德尼罗与姑娘在地上爬来爬去地找,球终于神秘地消失了,两人倍觉无聊,然后,德尼罗把姑娘带回家,先是打开冰箱,问姑娘想吃什么,姑娘说不想吃,他就关上冰箱,两人坐到一张桌子旁,对面坐着,由于无话可说,就只能相互干看,德尼罗让姑娘靠近一点,姑娘就坐到与他相对90度的侧面,然后,又是没话说,德·尼罗示意让姑娘坐他腿上,姑娘照办了,但他仍不知与姑娘说什么,两人很狼狈,但都不动声色,于是他们站起来,德·尼罗带姑娘看卧室,两人进入卧室,坐到床边,德·尼罗刚把手伸到姑娘背后,姑娘却正巧站起来,来到距床不远的衣物柜前,上面放着德·尼罗与弟弟的照片,德·尼罗本人百无聊赖,只好跟过去,站姑娘背后,干巴巴地先亲一下姑娘,再亲一下姑娘——这个场面拍得十分尴尬,一句过渡与贫嘴的话也没有,事实上,用以活跃气氛的话,拳击手一句也说不出来,他本来就是一个粗人,这场亲密戏把拳击手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充分,而姑娘所代表的那种下层漂亮姑娘的逆来顺受也令人感动,戏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使人感到那不是电影,而是现实。

“嗨!罗宾森,你没有打到我,你永远都不会打到我”-这是拉默塔在自己保持了两年的中量级拳王后,这也是他最为辉煌的两年,马丁·斯科赛斯的选择了一段家用胶片机拍摄的彩色的记录生活(也是整部影片唯一的彩色)的片段配以舒缓的轻歌剧间奏曲,记录了这两年,同时这两年是他老年发福以后在脱口秀主持观众最为感兴趣的两年,但却是他最不去在众人面前去提起的两年,他在影片最后对着镜子说:”我是老大…..”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他败在几年前被自己打到的拳手的拳头中,可是他没有倒下,无论拳头想雨一样击打在他的脸上,他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在拳台上,虽然任何人都要面对失败,关键是我们怎样去面对失败,面对失败我们是怎样的态度,失去了金腰带,可是他没有失去在拳击台上的尊严,男人的尊严,虽然对手的藐视的笑,可是他还是靠近他的脸,直视他的眼,很明确的告诉他:”你没有打到我,永远不会”看到这,我觉得我们生活中的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勇气或者是精神呢?

“你有没有和乔伊ZA?”拳王拉默塔用满怀神经质的语气,一次又一次询问妻子,这个时候,无敌的拳王已经垮了。

后来拉默塔冲进弟弟乔伊的家,差点打死自己的亲弟弟,就只为了开始那个莫须有的疑问。《愤怒的公牛》事实上并非传奇拳王拉默塔的传记片,尽管故事的确是拉默塔的传记。在这部电影里,忌妒、多疑、自卑和暴躁完美地被展示出来,这些东西对心灵的破坏力,对肉体的破坏力,对生活的破坏力,表现得同样完美。甚至这部电影也不是在讲这些,罗伯特·德尼罗和导演马丁·斯科西斯一起,努力寻找着这一切产生的根源——人生中看似无因的愤怒。

“你们都说我是畜生,可是我没有那么怀”,这是因为拉默塔容留14岁的女孩去他的酒吧而被拘留,可是他却筹不到1万元的保释金,(虽然他回家敲碎了展示荣耀的玻璃柜从中取出那根“拳王金腰带”拿去变卖。可是他只取上面的宝石,还是没有将腰带拿走,这是一个讽刺还是他还在保留自己最后的信念,我相信是后者)在牢房里用自己的头撞墙时说的,他一直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无助的灵魂,他在权利和欲望的高峰的时候他怀疑一切,可是那能全部都怪他吗?不是一个卑鄙而自私的家伙,他只是一只“狂妄的公牛”!

影片中还有很多让我们过目不忘,震撼人心,隐喻影射的镜头,语言和动作,每个人都能看见老马这部最伟大的影片(虽然我们都认为他不需要得到奥斯卡的承认)光芒四射的一切,这一切反而又通过一个传记片的类型,倒叙的手法,黑白的世界表现出来,力争打造出一个充满反思的冷静的氛围

这部电影是德尼罗的巅峰,是方法派表演的丰碑,也是所有恶棍的胜利。不是吗,让恶棍受到欢呼与迷恋,还有什么胜利更为伟大。

❾ 豆瓣评分到底准不准,为什么

豆瓣评分是谁定的?

很多评奖的场合有“专家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团”。豆瓣没有专家评审,但有一个一亿多人的大众评审团。

豆瓣的注册用户看完一部电影,心情好的话会来打个一到五星的分(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来)。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那42万用户里可能包括资深电影评论家,可能包括你、你的亲戚、你的小学同学、早晨卖你油条的那个人,也可能包括阿北我个人。但每个人都是一票。这个是“大众评审团”应该的含义:不是说团里的人全都大众,而是说和大众一样一人一票。

豆瓣的工作人员偶然收到“我明明给这个片子打了五星,为什么评分一点没变”的投诉的时候,除了心里嘀咕一下“哎,你拿这些红人/独生子女/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数学不好的人怎么办”以外,会(或者应该)这样耐心解释:评分实际是变了,只是在小数点后四位,被四舍五入掉了,但如果有几千个人和你一样都打五星的时候,分数就会变。

“一人一票”唯一的例外,是豆瓣的程序判断是“非正常打分”的帐号。这些打分会被排除在外。具体下面会说到。

豆瓣电影评分的主旨和原则,是“尽力还原普通观影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这个主旨过去十年没变过,将来也不想变。

它并不是专家、影视从业人员或者资深人士对电影的看法,虽然这些看法会被豆瓣算在“普通观影大众”之内。所以有次听到“豆瓣电影评分不专业”的说法的时候,我的反应这是在说“大众不专业”,应该怪语文才是。个人认为汇总专家意见会是另一个很有价值的服务,但这个确实不是豆瓣评分的宗旨。

——《豆瓣电影评分八问》

❿ 哪些演员演技很好,但是演电影却一直是烂片

邓超、孙俪、陈浩民

在娱乐圈,演技绝对是生存下去的根本,靠美貌和背景毕竟走不长久,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出局是迟早的事,所以说作为演员,演技才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挑剧本的眼光,有时候剧本的选择要大于演技本身。很多演技非常好的演员,因为剧本的问题,也出演过“烂片”,肯定有你认识的人。

他的活佛济公好几部,还串烧了当下的流行语,但是看的人一脸尴尬。另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019,这部剧的评分是2.8分,低到不能再低了,估计还有很多人是不愿意评分的。真是不明白当年的英俊小生怎么就变成了现在的“烂片之王”。

这么好的演技却被剧本拖了后腿,看来好的剧本确实是一个人出名的底子,演技是翅膀,二者缺一不可,才能自由翱翔,

陈浩民当时在《天龙八部》中所饰演的段誉,白衣少年,帅到不行,现在却一直游离在烂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