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时期,谢谢!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此期的演唱风格不甚优美,常用类声喊叫的唱法。
代表歌星有黎明辉、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严斐、英茵、徐粲莺、蔡一鸣、钱钟秀、张仙琳等。
作曲家有黎锦晖、严工上、许如辉、任光等。
词作家有黎锦晖、高天栖、安娥、王乾白、魏如晦等。
第二发展阶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这种风格可形容成婉转、轻柔、松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严华、姚敏、张翠红、李丽华、白光、李香兰、张帆、黄飞然、黄源尹、吴莺音、欧阳飞莺、梁萍、逸敏、屈云云、金溢、白云、邓白英、佩妮、张伊雯、韩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锦光、陈歌辛、姚敏、严华、李厚襄、严折西、严个凡、梁乐音、陈瑞祯、刘如曾、严工上、刘雪庵、贺绿汀、张簧、张昊等。
词作家有吴村、陈栋荪、李隽青、范烟桥、田汉、叶逸芳、张准、鲁旭、包乙等。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演唱风格无太大变化,轻柔曼妙的特点有所减少,趋向于自然、平淡。另外由于白光的影响,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传统发声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传统发声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这是受到李香兰的影响。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本期主要代表歌星潘秀琼、崔萍、张露、葛兰、刘韵、顾媚、席静婷、潘迪华、董佩佩、蓓蕾、夏梦、石慧、江岩、杨光、石林等。
作曲家有黎平、杨龙、励鸣、王福龄、周蓝萍、顾嘉辉、黄露、夏端龄(日本作曲大师服部良一)、江适、叶纯之、草田、于粼等。
词曲家陈蝶衣、陶秦、易文、卢一方、司经明等。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一曲《曼丽》、姚苏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由学生首先发起创作、演唱,影响深远,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内地歌坛。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汇入了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发展,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
(2)
回复
1楼
2012-07-22 17:35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独:亲爱真诚不知有沧桑,并肩携手不知有彷徨
合:我们的意气凌驾霄汉上,我们的思想皎如月光。我们要刻苦修养,做新青年的榜样。
独:我们要奋发图强,做新中国的栋梁
合:亲爱真诚消除怅惘,并肩携手争取辉煌。
这首歌在抗战胜利后勉励青年向上建设新中国。与《毕业歌》可以相媲美。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起到了不同的鼓舞作用。1946年周璇在同地所拍《长相思》一片中的插曲《凯旋歌》、《童歌》、《花样的年华》则是反映出****的内容。另如1942年周璇在上海国华影业公司所拍《恼人春色》插曲钟山春,歌唱南京钟山石头城呼唤****。1939年在同地所拍《七重天》插曲《难民歌》,1941年在同地所拍《解语花》插曲《勉小学生歌》、《救济难民歌》、从歌名上一眼即看出其在****中的意义。
再一个典型是歌唱人民群众的,以歌唱农民的居多。如周璇所唱《解语花》插曲《家人忙》、《插秧曲》;李丽华在艺华影业公司所拍《复活》插曲《小山歌》(又名《农村情歌》);姚莉演唱的流行歌曲《好百姓在家乡》;严华演唱的流行歌曲《口哨的安慰》则是城市工人生活的艰辛。周璇1943年在华影所拍《渔家女》,其主题歌曲唱出渔民的勤劳。她1947年在国泰影业公司所拍进步影片《亿江南》插曲《人人都说西湖好》和《罗大嫂与王二姐》则唱出采茶女的辛酸。还有歌唱其他下层人民的,如周璇在影片《长相思》插曲中,唱出了歌女的无奈和觉醒。姚莉演唱的《金丝岛》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鼓励其争取自由。龚秋霞演唱的《卖报歌》讴歌的是报童。白光1949年在香港长城影片公司所拍《**》(我国第三次重拍根据托尔斯泰名著《复活》改编的电影剧本,前面提到李丽华主演的《复活》是第二次重拍)演唱的插曲《叹十声》,则唱出烟花女子的伤心。
另一大类电影插曲,有的无明显的社会意义,是根据剧情需要而写。多为根据古典名著和民间传说改编的。如1940年周璇在国华公司所拍《三笑》插曲《点秋香》、《心愿》等。同年所拍《西厢记》插曲《拷红》、《月圆花好》、《蝶儿曲》等。1944年她在华影新拍《红楼梦》插曲《葬花》和《悲秋》。还有1938年周璇在艺华公司所拍《三星伴月》插曲《何日君再来》。而其中另一首插曲《工场》则有生产国货抵制外货的意义。这些插曲群众都耳熟能详、家喻户晓。1937年周璇在明星公司所拍进步影片《马路天使》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歌中唱出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使人民流离失所,这更是尽人皆知。
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民歌。中国歌坛后无来者的一代歌后周璇,一个突出的贡献便是把民歌带上了舞台。以前民歌小调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只有茶肆、酒楼卖唱。她演唱的民歌最多,如湖南民歌《采槟榔》、广东梅县民歌《卖杂货》、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绥远(今内蒙)民歌《送大哥》、上海民歌《尤华的桃花》、东北民歌《新对花》、湖北民歌《五更同心结》。《天涯歌女》、《四季歌》是苏州民歌、《知心客》、《哭七七》填词而成。还有一大批以民歌风格创作的歌曲如《送情郎》、《梦中梦》等。
又有一类是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景色的。如姚莉演唱的《可爱的秋天》、《春满人间》、《马来风光》、《南海之晨》、《白兰香》。严斐演唱的《南岛傍晚》,周璇在影片《花外流莺》中演唱的主题歌《花外流莺》和插曲《高岗上》、《春之晨》也是这一类型的。
常见是歌唱爱情一类的情歌。有些风格清新,生活气息很浓。如姚莉演唱的《跟你开玩笑》,唱的是年青恋人在一起闹着玩的情景。她演唱的另一首《你要说明了》唱出女孩的细致敏感,让男友解释问题。还有不少歌唱亲情的,如姚莉演唱的《我爱妈妈》;龚秋霞在明星公司所拍《古塔奇案》的插曲《思母》,她在中联公司所拍《蔷薇处处开》的插曲《摇妈妈》;梅熹所演唱影片《胭脂泪》插曲《思母曲》等,都是歌唱母亲之伟大的。
回复
3楼
2012-07-22 17:35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乐与流行音乐
我国歌坛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其实这是错的,起码也是意义不确切。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毓的。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列歌曲等。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乡村歌曲等。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依上述的分类,民歌也属于通俗音乐范畴的,那么顺理成章民族唱法也可以叫做“通俗唱法”喽!这样岂不乱了套?
音乐界有那么多专家,难道他们不晓得这个产道理?原来这件事在当年有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那个发展高潮的流行歌曲曾被认为是“靡靡之音”、“黄色歌曲”,1949年以后都转到香港去发展了,所以1949-1979三十年,内地是没有流行歌曲的。有人形容流行音乐被扫地出门了。但它在港台却没有停止发展,形成与上海时期一脉相承。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歌曲又转回了娘家。以前一段经历年轻听众不甚了解;粉碎“四人帮”后的情况还应记忆犹新。邓丽君的录音带最早传入内地,几次被明令禁止播放。李谷一基于歌唱家的敏锐,首先在演唱电视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中,应用了气声技巧,结果引起轩然大波,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实际上,她只是位民歌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手。真正应用流行唱法的程琳,曾经历三次沉浮。连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也受到批判。当时发生这些事并不奇怪,因为计划经济是不会允许具有明显商业特征的流行音乐存在的。这是作为经济基础对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要求。但不应动辄就提到政治高度,流行音乐没那么坏!对流行音乐的态度,反映出当时不同经济体制的较量。
在1983年的全国轻音乐会议上,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对流行音乐不能硬性禁止,应允许其存在而因势利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但对于称呼,为了避免使人联想到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就定了“通俗歌曲”这个名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不是现在,毕竟那是1983年啊。但从此,流行音乐有了合法身份,与西洋传统唱法歌曲、民歌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却一直沿用了“通俗歌曲”这个意义不确切的名字。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歌坛开始出现一批抒情歌曲,如李谷一演唱的《乡恋》,朱逢博演唱的《美丽的心灵》,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等。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而是同属通俗音乐范畴的其他类作品。似乎这也是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的根据之一。其实这些歌曲只是我国歌坛向流行音乐跨越的过渡性作品。如果在今天歌唱比赛的流行唱法组,再用当年的唱法演唱这些曲目,评委都不会承认的。
回复
4楼
2012-07-22 17:35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如今已过去二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得有声有色,作为文化上层建筑的流行音乐也发展得蓬蓬勃勃。不应再沿用1983年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不得不用的这个意义不确切的名字,应当实事求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还要靠音乐专家和文化管理部门共同来完成,把恰如其分的名字还给流行音乐。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在中国本土(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唱这种流行歌曲,并且都有很好的歌曲创作和音乐制作。大家都知道,潘秀琼、林竹筠、陈芬兰、黄露仪(黄莺莺)、韩宝仪、许美静、孙燕姿、岳雷、秦咏、李思松、黎拂挥是新加坡籍;华怡保、张小英、蓝英、刘秋仪、柯以敏、罗宾、庄学思、巫启贤、巫奇是马来西亚籍;善唱《成吉思汗》的艾慧那是印尼籍;翁倩玉、陈美玲、璐璐是日本籍;洛城三兄弟是美国籍。他们虽都是炎黄子孙,便行政国籍不是中国,只是所演唱的这些流行歌曲,运用的语种都是华语,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一样的。但因有国籍的区别,称华语流行歌曲,意义更为准确。华语流行歌曲传播的范围很广。
当然,我们中国流行歌曲也是属于华语流行歌曲范畴的。
1949-1979三十年内地没有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种。可以说是产生于城市,有着鲜明的朝代性,易于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发展中趋向于国际化,又有着明显商业特征的一类音乐。艺术上也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音乐的特点。仅从其作曲特点上,便可以看出它与其他音乐的区别。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特别是第二发展阶段前半部上海时期,以周璇为代表的风格。曲中装饰音、上下滑音多,有长切分音,高音段落和低音段落的明显对比,加上具有特色的演唱风格,形成了婉转、轻柔、松弛、甜美的格调。现今第四发展阶段的新城市流行歌曲,远离了传统,风格又与上面的明显不同。曲中长、短切分音附点切分音多,加上小节内外每拍千丝万缕的连接,使歌词排列也随着旋律有意闪躲节奏律动。歌词白话长句字数多,排列紧凑形成短音符号。还有多种多样的起头,无穷动的结尾,有规律的反复。再加上轻声、气声、泣声、叹声、哑音、哭腔、延时处理等多种技巧处理,使歌曲表现出俏丽、新巧、抒情、有力的风格特点。感情起伏波动大,低徊处如絮耳语,高亢处如海浪奔腾。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从此,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有人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音乐。”还可以接上两句,那就是“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流行歌曲。”人民需要它,又不准唱,就找来了代替品。有当时的群众歌曲、民歌、外国歌曲等。这些歌曲是来代替流行歌曲的,而其本身属于通俗音乐中的另一类歌曲。不能把流行歌曲的定义简单看成是只要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就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在各方面均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但从“流行歌曲”这个名称本身来说,字面上是不够严格。因为同属通俗音乐中其他一些类别的歌曲,如上面提到的三种,也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但因习惯的叫法已成自然,就像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一样。在了解其真正含义的情况下,还是称其为流行歌曲相对更恰如其分。
回复
5楼
2012-07-22 17:35
举报 |个人企业举报垃圾信息举报
19951106a
漫步君路
11
八十年代中后期,港台歌曲的介入促使“死气沉沉”的大陆流行乐坛在“阵痛”中开始酝酿变革。张明敏、潘安邦、千百惠、费翔、包娜娜、叶丽仪等港台歌手在历届春节晚会上的出色表演使大陆的音乐人了解到了音乐产业在大陆这块土壤上蓬勃发展的重要性。谷建芬、乔羽、阎肃、甲丁、关峡、李海鹰等大陆知名词曲作家开始重视对本地歌手的培养和通俗流行歌曲的创作。于是,一批好的内地歌手开始活跃在了内地的荧屏上,经典而又易于传唱的流行歌曲开始多了起来。刘欢、毛阿敏、韦唯、成方圆、沈晓岑、程琳、苏小明、蔡国庆演唱的歌曲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接下来杭天琪、李娜、林萍、毛宁、杨珏滢、谢小东、那英、田震、含笑等歌手演唱的歌曲也开始风靡大江南北。林依轮、周艳泓、满文军、孙浩、谢东、老狼、韦嘉、孙楠、韩红、孙悦等歌手的相继出现为大陆的流行乐坛不断地“添砖加瓦”,一些大家耳熟能祥的歌曲也开始成为了各家KTV里点歌率居高不下的热门曲目。
《蓝蓝的夜蓝蓝的梦》、《弯弯的月亮》、《懂你》、《爱的奉献》、《军港之夜》、《涛声依旧》、《思念》、《请到天涯海角来》、《风雨兼程》、《轻轻地告诉你》、《绿叶对根的情意》、《爱情鸟》、《笑脸》、《祝你平安》、《风含情水含笑》、《山不转水转》、《又见茉莉花》、《同桌的你》、《九月九的酒》、《小芳》……这些歌曲都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突然之间红遍了半边天……
说到那些年的大陆流行歌坛,还有几位创作型的歌手不得不说。崔健、高枫、郭峰、郑钧和许巍,提起这几个人的名字,恐怕熟悉中国歌曲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作为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的《一无所有》在中国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高枫创作并演唱的《大中国》与郭峰创作的歌曲至今依然可算为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经典曲目。之后的李泉、李春波、王炎和冯小泉也在一段时期内出了一些质素和创作水准都很不错的作品,《冰糖葫芦》、《中华民谣》、《霸王别姬》等歌曲均出自于青年音乐人冯小泉之手,学民族乐器出身的冯小泉对歌曲的创作驾轻就熟。他创作的歌曲曲调悠扬悦耳,歌词似散文一般流畅,让人过目难忘……
近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歌手也有很多有不错的成绩,如金海心、朴树等。歌坛的新人也通过“选秀”节目涌现出来不少,再加上一些影视演员涉足歌坛,整个歌坛似乎呈现的是一种“乱象”……
总体来说,中国的流行音乐在未来的日子里依旧还有无尽无穷的发展空间,只是对音乐人及音乐制作人的培养和扶植还需要努力。这,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流行音乐会和港台流行音乐一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更加广阔的天空………
出自:
http://tieba..com/p/1742085422
九十年代都是香港发展得比较好了,像张学友,邓丽君,王杰,张国荣,梅艳芳等等
再后来就是周杰伦,梁静茹,萧亚轩,陈奕迅。等等
现在主要就是网络音乐了这一块。
汪苏泷,徐良,许嵩等等。
⑵ 有没有一部影片让你在深夜里泪流不止
我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很少看电影哭,更别说痛哭。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或者是《爆裂鼓手》,可以引起个人经历层面情感共鸣的电影。我推荐的是《赛德克·巴莱》,一部让我几乎从头哭到尾的影片。导演是拍过《海角七号》的魏德圣。这部电影当时在大陆上映的是2个半小时的删节版,但票房惨淡,很多影院甚至未上映。我看的未删节版分为上下两部彩虹桥和太阳旗,共4个半小时。我认为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好片子,并且十分还原现实,有血有肉真性情。
⑶ 韩国电影马粥街残酷史 有点哀伤,很带动情感的插曲,男声的,寻求那首歌!
在舞厅里的
One Way Ticket单程车票
单程车票One Way Ticket是80年代经典老歌,曾红火一时。在世界上超过上百种版本翻唱,实在是一首不能遗忘的记忆。
“One Way Ticket” 是L.A. Guns演唱的上世纪80年代最具魅力的歌曲之一。
L.A. Guns(洛杉矶手枪),美国著名的流行重金属乐队之一,他们的音乐倾向于早期Aerosmith式的硬摇滚,是Gun N'' Roses(枪炮与玫瑰,也翻作枪花,美国摇滚乐史上继性手枪以来最受争议的乐队)的前身。
One Way Ticket
mm�oohhhh � yeea yeea yeaah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Choo choo train
tuckin'' down the track
gotta travel on it
never comin'' back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Bye bye love
my babe is leavin'' me
now lonely tear drops are all that I can see.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gonna take a trip to lonesome town
gonna stay at heartbreak hotel.
A fool such as I A fool such as I
There never was
I cry my tears away.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Choo choo train
tuckin'' down the track
gotta travel on it
never comin'' back
ooh
ooh got a one way ticket to the blues.
Gotta go on
《Feelings》
Artist:Morris Albert
这首歌来自巴西的拉丁歌手Morris Albert,於1975年在向美国进军时,他演唱了自己创作的这首歌曲,独具风格,别致优美,深沉含蓄,引起轰动。并因而荣登了美国热门歌曲排行榜前 6名,同时获金唱片奖。从那时至今,这首《Feelings》以其深沉的内涵和魅力经久不衰,被众多走红歌星演唱。
Feelings
Feelings, nothing more than feelings
Trying to forget my feelings of love
Teardrops rolling down on my face
Trying to forget my feelings of love
Feelings, for all my life I'll feel it
I wish I've never met you, girl
You'll never come again
Feelings, wo-o-o feelings
Wo-o-o, feel you again in my arms
Feelings,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lost you
And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have you again in my heart
Feelings,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lost you
And feelings like I've never have you again in my life
One summer night
One summer night the stars were shining bright
One summer dream made with fancy whims
That summer night my whole world tumbled down
I could have died if not for you
Each night I pray for you
my heart would cry for you
The sun don't shine again since you have gone
Each time I think of you
my heart would beat for you
You are the one for me..
这首歌是陈秋霞和钟镇涛合唱的。
陈秋霞因1976年香港和韩国的合拍影片《Chelsia my love》的大轰动而跃升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明星。《One Summer Night》就是该片中收录的本人自创歌曲。但其生命力却凌驾于影片之上。随着世代的交替,这首歌被“传授”下去。
今年陈秋霞出了纪念专辑“陈秋霞-《Flying Our Dream》韩国特别版”,重新演绎了这首歌曲,在伴奏的乐器方面改了。
你看是要找哪首
⑷ 李小龙到底有多厉害跟拳王阿里比呢
正式的赛场上没有较量过,但据说私底下较量过,李小龙赢了
陈国坤的小名是小龙,因貌似而被周星驰赏识,原为电影配乐及编舞的等电影幕后工作人员,曾客串过古惑仔,甜言蜜语等电影,96年一次香港“李小龙会”搞活动,周星驰出钱做了一个李小龙塑像,陈国坤负责拿宝丽来照相机帮观众和铜像合影,结果变成观众和陈国坤合影,因为他比铜像更像真人。 2001年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中原本编舞的陈国坤得到李小龙迷周星驰的赏识,正式成为一名签约演员并在周星驰多部大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少林足球》,《功夫》等。陈国坤更凭借《功夫》中的斧头帮老大一角提名24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如今更以形似、神似、功夫等各种理由成为《李小龙》影视剧的最热人选。陈国坤向记者证实,筹备中的电视剧《李小龙》和电影《李小龙传》都已经向他递来了橄榄枝,虽然表示自己出演的可能性只有50%,但是还是一本正经向李小龙的徒孙拜师学艺。 对于出演李小龙,陈国坤其实心有抵触,“我觉得拍李小龙的电影风险太大,因为他是不可替代的,银幕上出现的形象永远不会让观众觉得那是李小龙。”李小龙的胞弟李振辉和陈国坤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他对我说:你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人选。可是我希望届时拍出来的电影,不是单纯炫耀李小龙的功夫,作为一个李小龙迷,我更希望看到一个生活中的李小龙,他如何保护家人,如何义气地对待朋友,如何热情好客煽动聚会的气氛,这些都是不为人知的细节。”陈国坤透露,他已经向李小龙的徒孙SAM拜师学艺,在踢腿、内功上更接近李小龙的“气韵”,并且要重新翻阅李小龙的全部著作,和所有他合作过的人聊天,揣摩生活中李小龙的为人处事。陈国坤主演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在经历了2007年长达八个多月,横跨十多个国家的拍摄后,2008年奥运之后终于在央视一套和各卫视台热播,据悉,《李小龙传奇》自从热播以来,已经创下了央视2003年以来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陈国坤在短短几月时间内,人气知名度迅速飙升。同时参加了央视春晚2009年的演出嘉宾。并在京录歌,准备向影视歌多栖发展。陈国坤已成为众多商家选择代言人的热门人选,其广告代言费已达到7位数字之多,但是这样的价格仍未冷却众多商家诚邀他代言商品的热情。陈国坤的演艺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就现在的个人名气已是国内一线巨星,可他依然用平常心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姓名:陈国坤
☆昵称:小龙
☆英文名:Danny Chan Kwok Kwan
☆身高:1.78米
☆体重:64~68 KG
☆籍贯:中国 香港
☆祖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
☆出生:1975年 8月1日
☆属相:兔
☆星座:狮子座 7/21~8/22
☆职业:演员、导演、摄影师
☆语言:粤语、国语、英语
☆爱好和兴趣:摄影、政治、水上运动、球拍运动、足球、武术、音乐、制片/电影、中国功夫、舞蹈
☆名言:天真才能找到快乐 只要投入永远都是满分......
☆陈国坤父亲是教师,曾经在蚝业小学任教
外公叫陈锡桃,曾经是深圳市财政局局长
2000年,在《少林足球》里扮演守门员后,正式成为演员。
[编辑本段]自导自演电影作品
2003 短片名叫《正义同盟》(林雪等合作导演)
讲述一班人如何和奸诈的茶餐厅老板搞对抗。短片只在百老汇电影中心和韩国某戏院放映了一遍。
2005年短片《冤有头债有主》,是由小龙(陈国坤)和涛爷(黄锡涛),一手一脚拍摄的,由剧本;道具;灯光以至后期特技效果和海报设计,通通都是他俩亲力亲为的成果,当然揸机拍摄和湿湿碎碎的小事项,有一班好兄弟帮手!
剧情简介:
涛爷因为一次搭电梯不等其他人的小事情,经历了万劫不复的生死境地......
2006 执导完成了一个十多分钟的电影短篇《十年父子》,08年底收到外国某电影节的参展邀请。
[编辑本段]电影作品
少林足球1995 坏孩子俱乐部
1996 古惑仔3-只手遮天 饰演 古惑仔
1997 甜言蜜语 饰演 乌头哥
1999 烈火战车2极速传说
2000 少林足球 饰“鬼影擒拿手”小龙(四师兄)合作演员:吴孟达、周星驰、黄一飞、莫美林、田启文、林子聪、赵薇 等
2001 一蚊鸡保镖 饰演 孖宝中的老大
2001 不死情谜 饰演 古惑仔 功夫海报
2002 僵尸大时代(暂名) 饰演 僵尸猎人—风雨雷"电"
2004 功夫 饰演 斧头帮老大琛哥
2004 花街欢乐坊
2005 我亚妈发仔瘟 饰演 碧眼猴
2006 得闲饮茶 饰 康仔
2006 十年父子(陈国坤自导自演短片) 饰演 父亲
2007 功夫无敌 饰演 董清扬
2007 心想事成 饰演 孙悟空
2008 我的老婆是赌圣 饰演 仇曼联
2008 大四喜 饰演 阿坚
2009 家有喜事2009 饰演 打动芳心人士二号“李小龙”
2009李小龙传(正在筹拍 )
主演 陈国坤
改片制作成本达5000万,该片监制及总顾问更是邀请了李小龙家人胞弟李振辉及胞姐李秋霞共同担当,提供更多李小龙生平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故事,籍此大大提高了影片故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亦让外界更能清楚了解及认识掀起全球功夫热潮的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生先生的生平传奇。
在演员阵容方面,还将邀请韩国及日本明星演员参演。影片预计在年底前开拍。……
《李小龙传奇》剧照
音乐电影
2006 爱得太迟 饰演 八爪鱼
[编辑本段]电视剧作品
2003 香港电台「女人多自在」 饰演 阿King
2004 香港电台「赌海迷途」
2005功夫状元 饰演 聂小龙
2007 食神(又名:香甜苦辣) 饰演 鹅头
2008 李小龙传奇 饰演 李小龙
[编辑本段]电视广告
2001 金象米
2002 生力啤-上网篇
2002 生力啤-新鲜到飞起篇
2002 麦当劳球迷套餐(中国大陆)
2003 诺基亚6100-李小龙篇(中国台湾)
2004 功夫一招成名
2005 香港宽频电视now.com TV
2006 澳洲Mars朱古力广告-传奇篇(李香凝特许李小龙形象广告)
2008 飙山狼2005 now.com TV运动鞋
《01金象米》《02生力啤咁至系新鲜-上网篇》《02麦当劳球迷套餐(国内)》《02生力啤咁至系新鲜-美男篇》《02生力啤酒咁至系新鲜-新鲜到飞起篇》《02麦当奴-十二码篇》《03生力啤酒咁至系新鲜-放狗篇》《03 Nokia 6100-李小龙篇》《04功夫一招成名》《05 now.com TV》…
[编辑本段]平面广告
2003 加德士油站
[编辑本段]主持
2005 亚洲电视“一举成名”
2008 玩尽欧洲杯2008之小龙真人SHOW、少林奇兵取波经
[编辑本段]音乐
2005 Twins-“只要我长大”声音演出
2005《功夫状元》主题曲声音演出
2006 片哈拉教父片头曲 陈国坤林子聪唱
2008 “one day”陈国坤 柯有伦 林哲仪 李灿森
2009《中华英雄》
2009《少年强》
[编辑本段]奖项提名
2004年 最佳男配角(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
Best Supporting Actor(The 24th Hong Kong Film Awards)
2005年 港粤地区未来巨星奖
2008年入选《新京报》中国最美50人
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爱的优秀节目”评选 《功夫世家》获曲艺、魔术及其他类 三等奖
2009年第27届飞天奖陈国坤主演的《李小龙传奇》摘得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编辑本段]演出及活动
2009年10月4日,在北京朝阳公园参加“飞龙在天神话再现”李小龙珍藏品巡回展览会
2009年9月8日,参加北京水立方举办的第27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礼演唱一曲励志大气的《少年强》
2009年9月随央视“心连心”艺术团赴大庆油田参加慰问演出,与好友柯有伦共同演唱一曲大气磅礴的《中华英雄》
2009年9月1日参加央视教育频道《开学第一课》节目
2009年4月25日参加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武术 《功夫世家》陈国坤
2009年2月12日好山好水好三水大型文艺晚会表演《中华英雄》
2009年陈国坤参加蕲春09年春节联欢晚会
2009年参加河北卫视公益节目《真情旋律》
2008年cctv电视剧群英汇陈国坤武术表演
2008年12月参加凤凰卫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2008年11月25日《同一首歌·走进成都新农村》表演功夫
2008年11月17日《同一首歌·2009新高度新起点》表演《功夫传奇》
2008年参加河南卫视《世说新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