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美国情人没看懂,求解
诺亚鲍姆巴赫的影片总是有着充满智慧又异常亲切的幽默,他所塑造的角色往往都是在随性地聊天,他会用最自然的笔触去刻画来自于不同地方的新纽约人漂泊在异乡的幸福和惆怅。他们或许像弗兰西哈一样年轻充满活力,又傻得天真缺乏历练。又或许像年轻时候本斯蒂勒夫妇严肃缺乏个性又觊觎成功。这次的角色布鲁克也是这样一个追梦者,她是一位室内设计师,却又身兼多职,全为了在布鲁克林威廉斯堡开一家小餐厅,突然有一天,一个女大学生闯入了她的生活。
格蕾塔葛韦格是鲍姆巴赫的缪斯,她联合编剧的剧本总是具有自传体的成分。惆怅的弗兰西斯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萨克拉门托寻求避风港,这可能来自萨克拉门托人格蕾塔自己初到纽约的生活阅历。所以在这些格蕾塔参与编剧的剧本中,一切非常接近真实,每个人都有骨感的野心和追求。这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叫崔西的女大学生,她是伯纳德学院的大一新生,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陪伴,也不喜欢学习。后来终于有个哥伦比亚的男生陪她聊天,推荐他给文学社团写东西,不幸的是,她最后发现这哥们有个女朋友,还是个吃醋的女朋友,气得崔西把手机屏幕都给摔坏了。格蕾塔正是毕业于伯纳德学院,她在大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成为了角色性格描写的有力元素。孤独青春期少女急需知己,在这自然而然的动机之下,格蕾塔饰演的布鲁克出现了,她从时代广场红色的阶梯下以一种明星亮相的方式走了下来,她性格直爽,敢骂敢恨,就像标题美国女主人一样,以一种大姐大的身份呵护着崔西,成为崔西的靠山,甚至偶像。这种故事的动机在传统的描述青春期少女的电影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然而就布鲁克的性格,《纽约时报》的影评人史蒂芬霍尔顿指出,让布鲁克在纽约大众中与众不同的是她这种任性和天真。她说话就如滔滔黄河水一分钟能灌出好几百个单词。在酒吧碰见老情敌时,直接上法克碧池等高端词汇,这种直率十分有趣,观众们时时刻刻都被格蕾塔葛韦格巨大的气场所吸引。同时,布鲁克带着崔西游走纽约的大街小巷,这可能也是该影片最具有纽约情怀的地方。
之后,布鲁克想开一家餐厅,她召集一匹人,包括崔西,那个哥大的男生,男生吃醋的女友,去找自己富有的男朋友。之后整个故事的戏剧冲突完全局限于一个封闭的房屋内。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吵个不停,电影后半段的风格犹如波兰斯基的《杀戮》。AVClub的影评人AADowd在论述这部分的时候,认为“该片不仅深扎入20岁90后这批年轻人的内心挣扎,也同样显露了纽约客存在的一种自恋主义特征。在诺亚鲍姆巴赫其他的影片,这样的自恋也是常见的,尤其是那对《年轻时候》中不按纪录片原则做事,随意演绎篡改真实的纪录片导演,在本斯蒂勒与其的争论中却反尔笑其愚蠢。可见这名46岁的诞生于布鲁克林的导演早已洞悉纽约这座城市的个性和缺陷,这也是他电影中的一贯主题。
不得不说,这种电影就观赏性来说是精彩的,耐人寻味的。角色之间的争吵也是相当火爆。虽然与神作《弗兰西斯哈》还有一定差距。不过他的电影就像纽约这座城市,文化思想的大熔炉,以及掩盖不住的最单纯的梦想。
转自:豆瓣
② 如何评价电影《情人》
《情人》这部片子是根据法国的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自传小说《情人》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其实片子本来是一部很文艺和诗意的作品,但是在宣传的时候过多突出情色方面,这让这部电影还没看就有些掉价,但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虽未在中国公映过,但是他和大部分法国电影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是画面还是对白、旁白,直接进入观众的内心深处。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随着情节发展,沉浸下去,没有杂念。电影也许没有小说来的详尽,但是依然具有细节性,不论是拍摄手法,人物的外貌,感情,表情都会让人产生共鸣,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只是表述单方面的东西。《情人》这部片子除了讲述男女之间的感情,还有家庭,社会,人性,种族问题。在电影中,这些东西一览无余。
在相遇,沟通,纵情之后,两位主人公之间的邂逅与现实碰撞后产生裂纹。(好像有句话是:爱的本质是洞穿)。到此,主人公们发现原来并不可以为所欲为,我们还是被社会规则,被家庭所禁锢。在这些客观因素下,造成了随后的情节发展,一个是崇尚物质否定自己的真是感情,一个崇尚自我,去不得不向世俗低头。
后来他们的人生依旧照样发展,如同数亿的普通人一样,在她已经白发苍苍时,她接到一个电话,陌生苍老的声音说,他从来没有忘记过爱她。他并不是一部琼瑶一样的爱情故事,结局圆满。他是具有社会性的,有人性和时代性的。虽然结局伤感但却衬托出两人的深情。
③ 情人电影
《情人》是由让·雅克·阿诺执导,珍·玛奇、梁家辉主演的爱情片,于1992年1月22日在法国上映。
该片根据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一法国少女与中国阔少在西贡发生的凄凉动人的爱情故事。
《情人》剧情不脱言情片俗套,值得欣赏的是怀旧浪漫情调,画面优美,男女之间的情欲场面也拍出了火热的挑逗感觉。批评者认为主角的塑造还不如配角,影片节奏拖沓,感情疏离,缺乏扣人心弦的扣。
该片注定一炮而红,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社会,这是一部震撼和争议并起的电影。并且是极其自然的,观众把兴奋的焦点集中在了那些大尺度性爱呈现的段落。
④ 影片《情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有哪些看点
恩格斯说:群婚制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的匮乏,而专偶制的产生是为了让私有财富合法延续。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婚姻是爱情的正果,那么有幸逃脱财产观念为爱而产生的婚姻,其实倒是违反历史规律的,所以电影中的爱情常常令人绝望。
《情人》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NO!无关爱,有关恨
第一重恨:源于贫穷
影片中的女孩生活在越南的一个白人家庭,理应是有钱的,却因为母亲投资失败家道中落。小女孩自小就对这种表面体面其实窘迫的生活充满怨恨。她的中国情人非常富有,女孩开始与他交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钱。
两个各怀目的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他们约会的蓝色小屋子显然是一个爱情的符号,尤其是那一排临街的百叶窗,不仅毫无阻隔地把市井之声传达进来,而且在日光的作用下,又把街市上影影绰绰的人影投射进来,这等于是把他们偷偷摸摸的相会置于公众的监视之下,导演对这一场面的设计加强了这段不伦恋情的刺激感。越南潮湿的雨季让这份爱更有质感,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爱情就在刺激和汗湿中滋生了出来。
⑤ 情人的介绍
《情人》是2002年上映的俄罗斯剧情电影,瓦·托多罗夫斯基 执导,奥列格·扬科夫斯基主演。《情人》讲述了美丽的妻子在煮咖啡时心脏病突发死去,丈夫却发现原来妻子一直另有情人,且是从两人结婚时便开始一直持续了15年,得到真相后的拒绝相信、再度愤怒和再度悲伤,最后的绝望。
⑥ 法国电影《情人》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首先以下是我对这部电影的简评
根据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小说的改编,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执导,那属于法式浪漫特有的气息,为《情人》添加了一份独有的魅力,不同文明的交融渗透构筑了电影时代的脉络气息,恬静优雅的摄影风格更形成了电影迷人的基色,而大尺度的激情戏码,实则是电影出色电影美学的表现,于此中关于爱的命题如此动人心弦,有些爱情虽注定无果,但却能刻骨铭心,凄美的结局虽是一场悲剧,却也同给人以对爱无限的遐想。
《情人》的另一大看点就在于这是一部充满了猎奇色彩的电影,一个生活在当时法国殖民地越南的17岁少女爱上了华侨富翁的独子,这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注定不会拥有结果的爱情,却成为了电影借以去渲染浪漫最好的契机,电影虽然是一场悲剧,但爱的浪漫却得以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⑦ 电影情人开头的特写镜头表达什么
从情感、色彩、细节3个方面对《情人》进行分析,表达了:
一、情感:亲情、爱情、友情交织下的情感困境。
二、色彩:泛黄、灰暗、明媚,纷杂的色彩下的人物内心和命运走向。
三、细节:细腻的情节处理深入人心。
电影《情人》,由珍·玛奇、梁家辉、让娜·莫罗、梅尔维尔·珀波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在越南的西贡,贫困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法国女学生,阴郁的家庭环境让她变得孤僻、叛逆,邂逅华人富家子之后火速在一起,她以为她爱的是钱和激情而不是他,等到她踏上返回巴黎的游轮时,她才知道她深爱着他,但却再也回不去的故事。
《情人》是杜拉斯知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具有自传主义色彩的小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于印度支那,父母都是小学教师。
她四岁丧父,童年的苦难和母亲的悲惨命运影响了她的一生。 杜拉斯十八岁时来到巴黎求学,获巴黎大学法学学士和政治学学士学位,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移民部担任秘书,并与罗贝尔·安泰尔姆结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泰尔姆曾被关进集中营,后来他娶莫尼克为妻,直到199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