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视评论员是真的吗
假的。这个我清楚,qq里较多,要入职他会让你复制广告消息发到10个群。试想,哪有那么多的新微电影或新电影供你评论,是什么视频网站,问他,他能说出来吗,小心防骗哟。
② 再见爱丽丝的剧情评价
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简单到我想用童话故事这个名词做解释。童话故事大多都是很简单的一是一、二是二,它讲什么你就顺着这个思路延伸,不能带着理性思维,当然童话是给小朋友看的,相信大多数小朋友并不具备怎么样的理性思维,否则你肯定不能忍受什么河里流动着牛奶,树上挂着肉,面包取之不尽、果子食之不竭,就连房子都可以是巧克力和糖果做成的,简而言之童话就是幻想加虚构出来的。童话有一种特性或特权叫荒诞美,而“爱丽丝”正是此种题材的佼佼者和典型代表,诸如喝了特制药水就变小,吃了特殊蛋糕就长大,柴郡猫——拥有能凭空出现或消失的能力,甚至在它消失以后,它的笑容还挂在半空中等等都是荒诞的表现,除此之外在此部电影中疯帽匠和红桃皇后的造型到颇有些意思,这部分留到下面在说。所以,我认为这种电影最核心的精神一定是荒诞的、童话的,而且人物的性格和特质都被导演成熟化的表达着,里面还包含了一些正面意义,看到最后怎么样也能从爱丽丝身上发现勇敢、富有冒险精神和自主的判断力是可贵的品质了,也许在浮夸的童话故事之外这才是感染观众的重要环节,如果电影不能让观影者产生某种想法或觉得与自己有某种联系那导演肯定是非常自我、电影也一定是相当晦涩的,也正因大多的电影都能引发观者的情绪,所以故事本身才是能与观影者交流的媒介把。
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A Warm Sad Singing. 再见爱丽丝,一首温暖的悲歌。 《再见爱丽丝》讲述了寡妇爱丽丝带着她的儿子一起游历,决定开始新的生活,去追寻她为了婚姻而放弃的成为歌手的梦想。她带着儿子去了凤凰城,在小酒吧当驻唱歌手,她在那里遇到了本,不料本是一个外表迷人却十分暴力的已婚男人。她发现自己被骗之后迅速离开了这个小镇,去到亚利桑那州的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她在那里她与离婚的农场主大卫坠入爱河,可最终因为无法接受大卫对儿子的管教而选择独自和儿子生活在这个小镇。 最开始,我是被电影的名字所吸引。当我听到“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这个名字,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一点点的悲伤。其实“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最初是另外一个剧集的名字,它根据1933年的一首同名歌曲改写。而《再见爱丽丝》也正是讲述一个寡妇歌者的故事。 马丁·斯科塞斯对于音乐的品位让我十分着迷。当爱丽丝的丈夫下葬之后,爱丽丝回到家,坐在木风琴前,平静地弹唱起爱丽丝·费伊(Alice Faye)那首《你永远不会知道》(You’ll never know)。阳光洒在她身上,她的儿子在窗外的花园里悄悄地聆听。“You'll never know just how much I miss you/ You'll never know just how much I care/ And if I tried/ I still couldn't hide my love for you/ You went away and my heart went with you…”这段歌唱对于我是整部电影里最感人的部分,它展现了一个女人可以多么勇敢和温柔。 马丁的脑海里总是有一堆的音乐存储量,而且他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马丁说“对我来说,每一段曲子都有关于它的一段联想。” 在马丁的绑匪片里,他常常使用布鲁斯和摇滚乐去衬托男子的粗犷气概;在浪漫情景时,马丁善用爵士去制造男女间暧昧的感官气氛。 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常常在暴力场面运用恢宏的古典音乐,如此巧妙地制造暴力的美感和张力。比如在《愤怒的公牛》开场和《出租车司机》结尾都有体现。得心应手地运用配乐也是使马丁电影成功的得力助手,而这一出色的能力也和他的天赋和年少起广泛的涉猎密切相关。 《再见爱丽丝》是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一个仍然怀有梦想的母亲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但是她仍然需要来自男人的关怀,这也是她为何总是陷入麻烦。《再见爱丽丝》是马丁的第四部作品。 传记作家克利斯蒂 (Christie)还是认为“之于马丁自传式它是男性主导的电影,这是马丁的一次完全的起飞。”马丁认为他们是故意设计了爱丽丝的丈夫死于车祸,于是爱丽丝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出于没有其他选择的无奈,马丁并不认为他拍了一部女权主义电影。克利斯蒂评论说“这部电影有关自我责任和人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芝加哥太阳时报》 (Chicago Sun-Times)评论员艾伯特(Ebert)认为“它是最有见解,最有趣,一不小心痛苦地刻画了美国女性的电影之一。”对于本片是否女权的讨论有很多,关键还是在于观众自己的角度。我认为它还是包含了一些女权主义元素的。它表现了来自男性对于女性的暴力伤害,然后去展现女人如何去应对命运之中必须要承受的不幸,却一直没有放弃去追求快乐和独立。这并不是说女权主义题材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必须通过独立去获得快乐,而是意味着女性不屈服于男权,而始终坚持她的信仰和去追求她所期望成为的。到底,这是女权骨子里对平等的坚持和追求。艾伯特用 “undefeated”(不被击败的)这个词去形容爱丽丝这个三十五岁的女人,她想要成为一名歌手,并且跟随她的梦。当爱丽丝在那个遇到本的小酒吧歌唱的时候,导演使用了一个360度的环绕镜头,这一刻,她是如此的美丽,而且你能感觉到她自己才是她生命的中心。不过,整体来说,《再见爱丽丝》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更女权一些。在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拉扯着儿子的单身母亲尽其所能地与困难抗争,她和儿子之间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和纯粹。但是当她遭遇了男人,故事好似陷入了肥皂剧的危险:坠入爱河,争吵,然后分开。也许是因为大多数关系的确都是这样的,也可能因为马丁太了解男女了。 马丁给我们上了一课,教我们女人在有梦想的时候是那么美丽动人,而且女人足够勇敢去追她的梦。他也了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极度负责任的母亲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表达了马丁对母亲的爱的感激。
③ 电影《大师兄》主要讲了什么
电影《大师兄》主要讲述:一位一板一眼的学校老师梁颖心,在陈侠的影响下领悟到了另一种爱护关心“问题学生”的方式方法,并且一起对抗校园暴力的故事。
昨天看完电影电影《大师兄》,我认为里面的配乐不得不表扬一下,欢快有节奏。而学生们为了证明甄子丹是一位好老师,也是挑灯夜读,考了一个好的成绩,保住了德智中学。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感觉有点像《终极一班》+《GTO麻辣教师》+《起跑线》,有感动,有对亲情,友情,梦想和教育方法的思考。这算是甄子丹转型之作,有点不太习惯甄子丹的老师形象,电影也是平平稳稳的,没多少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