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剧情 » 电影剧情作家
扩展阅读
降头电影郑浩南国语 2025-01-21 15:21:02
日本电影林业工人 2025-01-21 15:11:55

电影剧情作家

发布时间: 2023-09-11 20:24:30

Ⅰ 求一部外国有关作家的电影的名字,我以前看过但不记得名字。

2009年的 德国电影 《 爱情谎言》

Ⅱ 求一部电影大致是关于一个女作家的

今年的一部美国电影《帮助》,关于一个白人女作家写黑人女仆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小说的故事。不错的电影哦,推荐

Ⅲ 著名电影作家有哪些人

说到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娱乐的一种日常的休闲方式,有人天天看电影,有人已经离不开电影,比如我!那么这十个世界著名电影导演你究竟认识几个?
蒂姆·波顿
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男导演、编剧、制片人。这位好莱坞的另类天才,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怪诞的视觉风格,充满令人着迷的魔力,尤其是华丽而颓废的哥特元素,随处可见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构成了独特的奇幻影像世界。2007年,年仅49岁的她获得威尼斯终生成就奖。对此,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表示:“蒂姆·波顿是美国最勇敢、最有想象力和最具创新精神的电影人之一。”
代表作《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 、《爱丽丝梦游仙境2》、《小飞象》。
2.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出生于1899年8月13日,于1980年4月29日逝世,原籍英国。他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人送“恐怖大师”。在他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共拍摄了超过50部电影,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正式她创造并完善了制造悬念的艺术。其中,由他指导的惊悚片《惊魂记》(1960)标志着心理惊悚片成为恐怖电影的一个亚类型。时至今日,“希区柯克”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成为悬疑惊悚的代名词。
代表作:《西北偏北》、《惊魂记》、《鸟》、《捉贼记》、《狂凶记》
3. 霍华德·霍克斯
1896年5月30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戈申城,1977年12月26日卒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城。美国电影导演,他几乎能在所有的类型片领域内游刃有余。这位“类型片大师”在他的几十年导演生涯中精品迭出,涉猎过几乎所有的电影类型(神经喜剧、黑色电影、传记片、冒险片、西部片、科幻片、歌舞片等),并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其中《疤面人》(1932)被认为是最好的黑帮题材影片之一,可谓是黑帮犯罪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影响了此后几乎所有该类影片。霍克斯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热烈推崇的“电影作者”之一。
代表作:《星期五女郎》、《育婴奇谭》 、《红河》
4. 肯·洛奇
1936年6月17日生于英国,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这位“新现实主义大师”敏锐地捕捉社会现实,并对底层民众报以深切关注。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颁终身成就奖时,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称:“肯·洛奇是欧洲当代最伟大的导演之一,在他长达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非凡的持续性,并且能够始终坚持创新。他对人类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一直坚持只拍底层人的故事。我们尊重他的导演身份,并对其影片中对社会不公的揭露与幽默感表示赞赏。”
代表作:《风吹麦浪》、《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没有过去的人》、《29棵棕榈》、《儿子的房间》、《爱情是狗娘》、《迷失东京》
5.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1941年6月27日生于波兰,逝世于1996年3月13日。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波兰电影导演、剧作家。因他的作品《三色》和《十诫》闻名世界。这位波兰伟大的“作家式”导演,他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又有希区柯克的叙事技巧”。在他的镜头里,当代波兰和欧洲的现实生活如画般展开,并通过富于哲思和诗意的电影语言,来探讨任性及生命的终极意义。
代表作:《三色:蓝色白色红色》、《十诫》 、《初恋》 、《生命的烙印》 、《杀人短片》
6. 费德里科·费里尼
1920年01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逝世于 1993年10月31日。这位意大利国宝级导演,既是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又以他个性强烈的“费里尼风格”成为无数后世导演的灵感启迪。童年时期对马戏团和小丑的情有独钟也贯穿了他的电影生涯,并投射在他的电影作品里。从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到意识流式的奇幻世界,这位电影大师敢于推翻并重塑自我,却始终饱含深邃的人文关怀。
代表作:《卡比利亚之夜》 、《大路》 、《甜蜜的生活》、《阿玛柯德》、《费里尼自画像》
7. 让·吕克·戈达尔
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别名高达,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影评人,毕业于索邦大学。曾是《电影手册》的影评人。这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法国新浪潮导演,是以蔑视传统电影技法闻名的“破坏美学”的代表人物,她的影片在破坏传统结构方面比特吕弗走得更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电影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主观立场,并把自己的政治思想注入作品之中,比如常见的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代表作:《随心所欲》、《阿尔法城》、《狂人皮埃罗》、《芳名卡门》、《精疲力尽》
8. 宫崎骏
1941年1月5日出生于东京,日本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这位受全球影迷喜爱的动画大师,用动画拷问着良知。他是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用丰富的想象和温暖的画风,传递着和平、环保、博爱的信念。回顾创作生涯,他曾说:“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
代表作:《天空之城》 、《龙猫》 、《萤火虫之墓》 、《魔女宅急便》 、《红猪》、《千与千寻》
8. 英格玛·伯格曼
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逝世于2007年7月30日。他是宫廷牧师之子。先在业余剧团,后在哥特堡、赫尔辛堡以及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戏剧导演。是瑞典著名的电影、电视剧两栖的导演,杰出的电影剧作家,现代电影“教父”。作为瑞典国宝级导演,伯格曼是是20世纪电影大师之一,他对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哲学的电影家”,在他的电影中充满随处可见的奇艺构思和对人生意义的个性化沉思,是“作者电影”的典范代表。
代表作:《第七封印》、《女人的期待》 、《野草莓》 、《魔术师》
9. 李安
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编剧、导演。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无疑是一个标杆性人物。东西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他的电影含蓄细腻却又欲语还休,通过传统与现代、伦理与情欲、东方和西方等矛盾冲突,诉说着人性的普世价值。在题材上他也勇于探索,不拘一格,并取得了斐然的艺术成就。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9年,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2016年,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2017年,李安出任下届金马奖主席。
代表作:《卧虎藏龙》 、《断背山》 、《色戒》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喜宴》
10. 王家卫
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1988年,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 。他的电影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耐人寻味。这位以“文艺”著称的风格化导演,通过斑驳陆离的光影奇景、随心所至的散漫情节和呓语般的特色独白,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别样情调,并塑造了一个令人见之难忘的角色。不惊天动地,却纠缠人心。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4年,拍摄电影《2046》。2006年,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代表作:《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

Ⅳ 国外经典电影的编剧(剧作家)的生平介绍!!

约翰·高尔斯华绥生平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1933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67年8月 14日,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萨里金斯顿希尔。除他之外,他的父亲约翰和母亲布兰奇·贝利·巴特利特还有另外三个孩子。高尔斯华绥曾在伦敦附近的著名私立男子公学哈罗公学就读,因足球踢得好和善于越野赛跑,他在该校赢得了荣誉。而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攻读法理学,1889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二。1890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但他没有兴趣去积极从事法律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周游世界,部分原因是为了学习海洋法,部分原因是接受其父亲的力劝——逃避一桩不适当的爱情纠葛。在旅行期间,他首先遇到了约瑟夫·康拉德,此人以后成了他的朋友和文学导师。1895年,高尔斯华绥返回伦敦时,他和堂兄亚萨·高尔斯华绥的妻子艾达间的爱情有了发展。艾达和亚萨不和,但和高尔斯华绥倒是情投意合。在艾达的鼓励下,高尔斯华绥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一位带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征的道德家,也是高尔斯华绥的经济支柱,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同亲属之妻胡来,他不能让离婚和再婚之事发生。因此在他的堂兄1904年死去之前,高尔斯华绥同艾达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隐蔽状态。1905年,艾达和高尔斯华绥这对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成婚的那一天正是前一年艾达和亚萨离婚的那一天。随着感情生活的稳定和事业的确立,高尔斯华绥便专心致力于写作和其他改革事业。财富有了独立,搞写作、耗时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他就有了不考虑商业意义的自由,他一直过着英国中上流社会人士的富裕生活。除了文学创作,他还花费时间,用文章和金钱来支持多种慈善事业。他支持资助的包括反对戏剧检查制度、废除牢房中的单独拘禁、不得虐待动物以及战争中禁用飞机。他特别关心“笔会”的工作,“笔会”是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他本人是创始会员并担任了第一任会长。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捐赠诺贝尔奖金,用于建立“笔会”信托基金。

高尔斯华绥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他经常出访欧洲大陆和美国,奥地利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年事已高,不能服役,就将自己当时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战争机构,并在法国的一个医院里服务了将近6个月。战争结束后,高尔斯华绥继续过着写作和旅行的生活。

尽管拒绝了1917年授给他的爵士头衔,高尔斯华绥还是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他拥有曼彻斯特大学(1927年)、剑桥大学(1930年)、牛津大学(1931年)、普林斯顿大学(1931年)的荣誉学位。1929年,他还获得过殊功勋位。

差不多在谢世前两年,高尔斯华绥的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了,因为怕艾达焦心,几乎到病危时他才找医生看病。1932年,病情已不容再被忽视,脑瘤终于被诊断出来。高尔斯华绥未能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1933年1月 31日,在颁奖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在汉普斯特德格洛夫洛奇与世长辞了。

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文学历程:

在他律师的父亲坚决要求下,高尔斯华绥学了法律,这样就使他从事文艺创作相对晚了一些。直到30岁时,他的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天涯海角》(1897年)才出版。尽管到了这个时候,而且又有他的未婚妻艾达和朋友约瑟夫·康拉德的鼓励帮助,但是发表《天涯海角》时,他还是用了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其他几本书,包括最初的两部小说《乔斯林》(1898年)、《洛宾别墅》 (1900年),也是用的这个笔名。

高尔斯华绥开始写作时,深受伊凡·屠格涅夫和居伊·德·莫泊桑作品的鼓舞。爱德华·伽纳特对他的影响更为重要。伽纳特是名气不大的文学界人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编辑。他是高尔斯华绥的朋友,也是其作品的评论人。他曾尽了很大努力,指出高尔斯华绥作品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小说《法利赛人岛》(1904年)是高尔斯华绥的第一件真正有创见的杰作,也是他头一回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小说里的主人公谢尔顿出身名门,他想通过帮助一个流浪汉使之变得有出息来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主义愿望。然而,与皮格马利翁神话相反,流浪者飘然离去,仍然固守原来的生活。这便使得谢尔顿醒悟了过来,而且也不能继续自己原来的那种生活了。

当高尔斯华绥小说创作开始取得成功的时候,艾达和爱德华·伽纳特开始力主其尝试戏剧创作。尽管高尔斯华绥表示不愿意,他的第一个剧本《银匣》还是在1906年由哈利·格兰维尔·巴克和J.E.韦德雷纳在宫廷剧院上演了。虽然这出戏被评论为有点情节化了,但总的来说观众还是很欢迎。这个剧本只不过是他很多成功的剧本中的第一个。当他的第二个戏剧《欢乐》(1907年)使人普遍感到失望时,他的描写劳资纠纷中互相冲突人物的剧本《斗争》(1909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抨击英国法制的剧本《正义》(1910年)对减少单独监禁犯人产生过作用。作为一个勤奋的作家,在三十多年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剧本以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其他戏剧,其中《忠诚》(1922年)是最受欢迎的,可被证明为是最好的一个。《忠诚》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为社会习俗包围了的人,应当去嘲弄习俗,而不是被习俗所恼——这是高尔斯华绥喜爱的主题,也与他自己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很相像。《骗局》(1920年)和《脱逃》(1926年)也受到了好评,且具有明显的商业效果。

尽管在戏剧上取得了成功,但高尔斯华绥的声誉还是在于他的小说。使他成名的那本书是《有产业的人》(1906年),和第一个剧本同年出版。福尔赛之家是他落笔的中心。他的目的是要展示财产的破坏作用,表明僵硬固守社会习俗会产生令人惊愕的后果。他有力地将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形象在镜子中亮出,指出它的弊端所在。在这本书里,索姆斯·福尔赛之妻艾琳,同丈夫堂侄女的未婚夫坠入了爱河。为了求得报复,索姆斯使男方在经济上破产,而不顾艾琳的热望让她固守原来的婚姻。他的情敌死后,索姆斯剩下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其他方面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在《有产业的人》一书中介绍的其他家庭成员包括福尔赛家族之长——中产阶级坚定可靠的代表人物老裘利安,以及喜爱艺术而不喜欢经商、最后告别家庭的小裘利安。

《有产业的人》是福尔赛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一部。高尔斯华绥原先并没有打算写长篇家世小说,它的问世与其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愿,倒不如说是出版公司促成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年里,对当时的人来说,传统世界失去的东西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多,高尔斯华绥在他作品里那些反应迟钝的中产阶级的品性中,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随着作者本身的成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和真实可信,这同《有产业的人》中只有狭隘占有欲的索姆斯的情况有所不同。

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的后两本小说是《骑虎》(1920年)和《出让》 (1921年)。第二个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曲》(1928年)。《—章的结尾》(1934年)是他的第三个三部曲,把写作重心转到了查尔威尔之家,福尔赛之家则变为次要的了。这个三部曲由《姑娘在等待》(1931年)、《开花的荒漠》(1932年)和《在河上》(1933年)组成。人们对《一章的结尾》的评价远没有前两个三部曲高。

高尔斯华绥的声誉显然是建立在对福尔赛家史的描绘基础上。他的塑造福尔赛家族人物形象的作品不仅是讽刺文学,也是社会历史,作者极善于捕捉他那—代人的本质。随着他所依据的人物模特儿的演进,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明逼真,更富有情感。当高尔斯华绥在研究人的原动力时,他采取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而未试用20世纪初开始风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回顾起来,他的研究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并未显得不妥。能够像高尔斯华绥那样将社会历史溶进小说使之成为多彩的艺术精品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有关福尔赛之家的书只不过是高尔斯华绥文学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全集约有30卷。《庄园》(1907年)是《有产业的人》的续篇,这本书可能要算是福尔赛家世系列之外最好的了。在《贵族之家》(1911年)中,他嘲弄了上流社会,不过没有像对他更为熟悉的中流社会的讽刺那般成功。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乔治·萧伯纳那样的激进分子比起来,虽然高尔斯华绥更多地算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对社会习俗也很不满。这一点从他的小说和戏剧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高尔斯华绥还写了很多文章和小册子,倡导他所信仰的各种事业。

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大,尽管他也亲身受到冲击。他将大战期间三本小说和一个剧本的全部稿费捐给了战争机构和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战争时期,他的作品少了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对时局感到担忧,也因为他和他的夫人接受了军训,并于1916年至1917年的冬季在法国的一所军人医院里差不多工作了半年。在短期内,他还为残废军人编过一份期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拒绝接受爵士封号。

战后的十多年里,高尔斯华绥写了几个最受人欢迎、最为成功的剧本和大部分关于福尔赛的书。《一章的结尾》完成于他的生命尾声之际,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死后才出版。高尔斯华绥也写了一些有关文学和自己最喜爱的事业的文章。他爱游历,这个嗜好差不多持续到去世。1933年1月 31日,他在伦敦汉普斯特区自己的寓所中,为其生命画上了句号。

三、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安德斯·奥斯特林:

一种孜孜不倦而又磊落认真的创作欲不断地鞭策着高尔斯华绥。总览他的写作生涯,似乎是发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他当初选定文学事业却并不是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的。用英国人的俗话说,他生来口含银匙,也就是说家境富裕,在经济上全无后顾之忧。他曾就学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选学法律,毕业后没有真正从业,却到世界各地广为周游。他28岁时受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敦促,开始尝试写作。但这在他来说仅仅是玩玩而已。绅士们对写作的行业仍然怀着与生俱来的偏见,他似乎也未能例外。他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发表了最初的两个故事集。这位初涉文坛的试笔者待己很严苛,不久就把这两版的书统统收回了。直到他37岁时发表了《岛国的法利赛人》 (1904年),才真正开始了写作生涯。两年后《有产业的人》问世,初步奠定了他的声誉。这也是他的传世之作《福尔赛世家》的开篇。

在那部讽刺岛国法利赛人的小说里,高尔斯华绥日后作品的主要特征都已经初见端倪。小说描述一位英国绅士久居国外,淡忘了英国人传统的思想和感受方式,于是他严厉批评祖国的种种不是,他在英国火车车厢里邂逅逢迎的一个比利时流浪汉也在旁火上加油。结果这个外国人大大地影响了他的命运。当时高尔斯华绥本人也是刚刚归国的世界公民,他和萧伯纳一样,打算和旧式资本主义贵族社会大战一场。不过,那爱尔兰人主要是以机智为武器,而这位英国人则意在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想象。高尔斯华绥早期小说着力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伪善自私,他后来的作品也继续发挥了这一主旨,只不过在各个作品中侧重有所不同罢了。他不倦地反对英国国民性中狭隘冷酷的方面。他坚持攻击社会罪恶,这表明他刻骨铭心地痛感世道不公。

他凭借着福尔赛这种人物类型,把矛头对准了上层中产阶级的富商,这些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绅士地主,可是却一心地仰慕他们,并本能地把众所周知的严格、镇静、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理想绅士作为效仿目标。他们特别小心地防范那些危险的感情,但仍然免不了有时偶尔会出些纰漏,让激情扰乱了他们的生活,让自由在财产本能的世界里抢占了一席之地。美——这里由伊琳代表——不肯与“有产业的人”共同生活,索米斯·福尔赛作为有产业的人,对她的态度愤恨不已。他最后几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这第一部福尔赛小说是写人性的杰作,扎实有力而又独立成篇。说不准高尔斯华绥是否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要给它写续集。不管怎样,待他再次着手写福尔赛时,已经事隔15年,世界大战的后果大大地改变了生活的远景。《有产业的人》得到了扩展,添加了《骑虎》(1920年)、《出租》(1921年)和两个作为插曲的短篇。至此《福尔赛世家》全部完成。但对该家族的青年一代人尚未作交代,高尔斯华绥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写了结构完全相同的另一组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之歌》(1928年),及穿插其间的两个承前启后的短篇插曲。这两套三部曲是了不起的文学成就。小说家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刻画了自己的时代,非常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无比困难的题材。他的成就是英国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功绩,考虑到他作此尝试时欧洲大陆在这方面早有杰作在先,其努力可谓倍加可贵。

这部编年史式的小说的前景记述的是福尔赛家族的人的日常生活,是种种的个人际遇,冲突和生活悲喜剧。但在背景里可以看到历史事件的深色经纬线。每位读者都一定记得那一章——其中描述了索米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站在海德公园围栏旁看维多利亚女王出殡,随后又简略地回顾了女王登基以来的这些年:“社会风气变了,习尚变了,人变得离猿猴更远了,上帝变成了财神——而财神爷被人捧得也自以为是上帝了。”在福尔赛系列小说中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如何演变瓦解,直至我们的时代。第一组三部曲表现的是英国贵族与富豪融合的时期,描写了“绅士”观念的变化,这是急风暴雨之前的富人们的小阳秋。第二组三部曲被称作“喜剧”而不是“家族史”,描写一个新的英格兰的深刻危机,它面临的任务是把过去的废墟和战时的临时的兵营建设成将来的家园。人物的画廊丰富多彩,令人赞叹。强壮的生意人,任性的社交界女士,老派的三姑六姨,反叛的妙龄少女,出入俱乐部的绅士,以及政客,艺术家,儿童,甚至各种的狗——其中最后一项特别为高尔斯华绥所青睐——所有这形形色色的一切都在伦敦生活的全景图中出现,具体形象,栩栩如生。

一些情境重复出现,饶有趣味地记录了一个有某些特定遗传性格的家族命运中的兴衰波动。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高超卓异。起支配作用的则是社会生活的法则。

观察在这些小说中高尔斯华绥本人的观点如何逐渐演变,也是很有教益的。他最初激进地批评现存文化,后来评价事物时变得较为公允客观,最后采取了更自由化的纯人道主义观念。对此人们常举的例子是他对索米斯的处理。索米斯是个标准的民族类型,起先被大加讥刺,后来描写的笔触里有了些尊重,尽管作者似乎不情愿,这尊重却渐渐增加,最终化作了真正的同情。高尔斯华绥充分运用了这一同情,他对索米斯这个人物的全面刻画是福尔赛家族史及其后代人的喜剧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人们很容易记住《天鹅之歌》中近结尾处的一个精彩情节;老索米斯驱车到了西海岸他祖先住过的村庄,借助一张旧户籍地图找到了当年福尔赛农场的所在地,如今那里只剩一块石头标志旧址。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把他引到长满青草和金雀花的谷地。他迎着清新而猛烈的海风呼吸着,一时有些沉醉;他披上大衣,倚着岩石坐下陷入沉思。他的祖先可就是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亲手建造了房舍?他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么?他冥想着。先辈的英格兰在他眼前出现了,在那时的英格兰“用马驮运货物,很少有煤烟,烧的是泥炭和木柴,老婆永远不会离开你——也许因为她们办不到。”他坐了很久,沉湎在对于老家的种种感情中。“他的心被触动了,仿佛这荒凉地域的带盐味儿的独立精神仍然留在他的骨髓里。老乔里恩和他的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们——难怪他们个个独立不羁,因为他们的血液里凝集着这地方的孤独和海边的空气,他们被这些渍腌得乖戾——不愿放弃,不能撒手,不肯死去。一时间他甚至似乎了解了自己。”

对于高尔斯华绥,索米斯成了静态的老英格兰的一个最后的代表。我们被告之说,他从不欺瞒,他的做派也许不堪忍受,但却是真实的.高尔斯华绥的写实主义以这种方式本份地向索米斯式的冷静平淡的尊严表示了敬意,而这一点被认为是他对人性评价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冷嘲的怠倦的放纵行为变得越来越摩登,这位编年史作家发现,过去不被自己赏识的若干特征其实或许正是英国能够御敌拒变的秘密之所在。总的说来,高尔斯华绥的后期小说浸透着自我辩护的爱国情绪。同样的感情也表露于他对家和自然的描写中,作者以更温情,更焦虑的诗意表达这些,带着保护某种注定要失去的珍贵物品的惋惜之情。这可能是旧房间,过去人们曾在那里盘桓,仿佛要永世延续下去。这也可能是一处英国花园,那儿九月的艳阳照耀着青铜色的榉林叶和百年的老杉木篱墙。

时间不容许我再这样详述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虽然它们在质量上常常是可以和福尔赛系列媲美的。后者的长处只在于它的史诗规模。作者的重要的成熟人物尤其应在《庄园》 (1907年)、《友爱》(1901年)和《殷红的花朵》 (1913年)等作品中寻找。《庄园》描述乡间大宅生活,其中的本戴斯太太或许是高氏笔下最精致的女性形象。她是位完美的毫不做作的女性,经历着有限度的小悲剧。那些真正的高尚天性每每总是被这样的悲剧所纠缠,注定要被传统的枷锁拘束、甚至毁灭。《友爱》中以混有同情与讥讽的严谨笔触展示了一位社会良知的半吊子的牺牲者,一名审美家。他因伦敦无产者大众的苦难而感到不安,却不能采取断然步骤,将自己的利他主义冲动付诸行动。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还见到了独具创意的老斯通先生,一个总是在夜空下无休止地独自的乌托邦梦想家,他实在是高氏笔下最令人难忘的类型之一。我们也不应忘记《殷红的花朵》,它可被称之为是由高明的乐师演出的一阙心理奏鸣曲,依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中的激情和忍从态度奏出种种变调。甚至在短篇小说中高尔斯华绥也常常能通过具有图画般直观效果的明暗对比引发读者的感情呼应。当浸透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叙述变得异常生动时,他能在短短几页中打动读者,比如他在《质量》中讲述那个德国鞋匠的朴实的经历时就是如此。那个短篇写的是优秀传统技艺如何在与廉价工业品竞争中绝望地挣扎。

高尔斯华绥的叙事艺术诉诸于教育和正义感,往往对当时的生活见解和思想习惯有所影响。他的剧作也是如此。它们经常直接地参与社会讨论并至少曾在一个领域——即英国的监狱管理——中引发了明确的变革。在他的剧作中,异常丰富的思想与高度的机智和技巧相结合,造成出色的剧场效果。剧中所体现的意愿倾向总是公正的并富于人情味。在《森林》 (1924年)中他揭示了冷酷的贪欲如何为了获取钱财而利用英国人的征服全球的英雄主义思想。《展览》 (1925年)则通过一个家庭悲剧表现了个人在新闻界面前的无能为力:报纸的野蛮的好奇心像一部耳聋的机器一样无节制地运转,甚至无法找到对其恶劣后果负责的人。

《忠诚》的题材有关荣誉:忠诚被检验,它在家庭、企业、职业和国家等不同的领域里的运作都一一受到不偏不倚的考察。这些和其他剧作的长处在于它们的逻辑结构和非常集中的行动,有时它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诗情氛围。这里我特指的是《鸽子》(1912年)和《一点爱意》(1915年),尽管它们在舞台演出时并未大获成功。总的来说,虽然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在艺术上比他的小说稍逊一筹,但它们同样明确地映证了他是多么强烈地执着于他早年对自由的向往,当年雪莱曾为那自由理想插上翅膀并点燃曙光的火焰。即使在高氏的比较冷静的作品中,他也是种种精神和物质的压迫的坚定反对者,是一个憎恨冷漠无情、要求公平行事的敏感的人。

在技巧方面屠格涅夫是他最早的老师之一。像那位迷人的俄国作家的作品一样,他的小说中也有一种明确的音乐美,能够抓住并保持人的隐秘的感情。他的直觉从不失误,以至他可以只稍作隐射或仅仅留下半个提示。还有他的独具特色的讽刺,甚至笔调也与其他作家不同。讽刺各不相同。有一大类是否定性的,有如是炉火早已熄灭的冷房间里窗户上的白霜。但也有一种亲近生活的讽刺,来自于热忱、关切和人情味。高尔斯华绥的讽刺就是这样。他的讽刺似乎面对罪恶的悲喜剧发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必然这样,是否有什么补救方式。高尔斯华绥有时甚至让自然参与关于人的种种讽刺戏剧,让风、云、花香和鸟语强调事件的苦痛或甜美。借助讽刺,他每每成功地唤起人们的心理想象,而这永远是理解和同情的最好的同盟。

高尔斯华绥曾把他的艺术座右铭归纳为和谐,匀称,均衡。这些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天然特色,表达了一种精神追求。也许是因为太难于实现,这种理想如今常常被怀疑。这位诗人曾长久地严厉抨击典型的自立自足的绅士,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本人无疑给古老的绅士观注入了新生命,使它与切近的人生及不被拘束的美感本能保持联系。艺术家高尔斯华绥身上得到充分发展的那些性情特征在英语中正是用与“绅士”同词根的“温文”一词表达的。这些特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而也是对我们的时代的文化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高尔斯华绥先生身体欠安,今天不能如其所愿来这里亲自领取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将由英国的代表克拉克·科尔部长代为领奖。

现在请部长阁下接受瑞典国王陛下颁给贵国著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

四、评论界对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奖的反应:

并非各方面的人都能像诺贝尔奖委员会那样看待高尔斯华绥的作品。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正在为洞察人的原动力提供新的方法,像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吴尔夫这样的作家都在把小说创作的中心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内心主观世界。尽管事实上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现实主义确实表现了一种现代倾向,但他们还是认为他的直接叙事的作品已经过时了,差不多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套套。当高尔斯华绥获奖后7个星期多一点就与世长辞时,弗吉尼亚·吴尔夫便不客气地发表议论说:“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老顽固”死了。

吴尔夫认为高尔斯华绥同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之间的这一代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像吴尔夫这样突兀的人是极少数,但她的看法却有代表性。《新共和》周刊评论说,对高尔斯华绥的赞誉“来得太晚,以致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有些作家不能及时被承认,日久天长,会为人所忘,高尔斯华绥先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那些比高尔斯华绥更多地亲身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人,对高尔斯华绥作品中所描述的客厅势利行为以及因实利主义而造成的人类感情的麻木,并不感兴趣。人在战壕里,财产算不了什么。现代世界比起高尔斯华绥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暴力更多而理性更少。《民族》周刊也认为:“他被同代人所淡忘……”

很少有人否认高尔斯华绥的成就,纵然有些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要是能在他能力最强、声誉鼎盛之时授予就好了。高尔斯华绥的人道主义应予以承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他对慈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讲究传统和礼仪,这使得人们把他看作是文学界的领袖。他本人未曾去寻求这种领导位置,不过他乐意在他关心的问题上牵头出面。诺贝尔奖承认了这一社会事实,还是令人高兴的。

当时,并不是人们认为高尔斯华绥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过去时代的人,很多评论者认为,如果诺贝尔奖早一点授给他或者现在授给其他某个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现实的作家,那就好了。

Ⅳ 有没有主角是作家的电影

鹅毛笔 Quills (2000)

导演: 菲利普·考夫曼
编剧: 道格·赖特
主演: 杰弗里·拉什 / 凯特·温丝莱特 / 杰昆·菲尼克斯 / 迈克尔·凯恩 / 帕特里克·麦拉海德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0-12-15
片长: 124 分钟

Ⅵ 求一步电影,剧情内容大概是将一个很自卑的作家,写了一本小说,然后书里面的怪物全跑出来了

《鸡/皮/疙/瘩2015》杰克·布莱克,迪兰·米内特,奥德娅·拉什,艾米·莱安主演。
影片讲述了迪兰·米内特饰演的邻居家男孩在一姿桥次偶然中,将迹闷猛斯坦书里奇幻而恐怖的生物带到了真实世界,为了避免这些数量巨大的怪物毁灭宁静的小罩喊镇,斯坦联合他的邻居和女儿进行殊死抵抗的故事。

Ⅶ 关于作家的电影

影舞者 Shadows In The Sun (2005)
剧情简介 · · · · · ·
伦敦的一位有抱负的年轻作家Jeremy追随遭受作者心理阻滞疾病困扰的文学泰斗Parish的足迹,来到他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田园般的避难处,并从这个暴躁的天才和他的女儿Isabella处认知到什么是生活和爱情。

Ⅷ 经典电影的剧作家的生平介绍!!

著名的编剧与作品简介

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

集编剧、导演于一身的保罗·哈吉斯1953年3月10日出生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他从小在希区柯克和让-吕克·戈达尔电影的熏陶下长大,这是他对艺术和讲故事着迷的早期动力。随后,受安东尼奥尼的《放大》(1966)影响,他迁至英国,立志成为一名时装摄影师,但是却失意而归,回到加拿大的Fanshawe学院学习电影。当时,哈吉斯一边给从事公路建设的父亲帮忙,一边试着写剧本。19岁时,他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并把它搬上当地剧院的舞台。该剧虽然反响平平,但却坚定了哈吉斯的人生理想。几年以后,在父亲的支持下,22岁的他离开家乡,带着自己的剧作家梦来到好莱坞。

初到好莱坞的日子非常艰苦,哈吉斯一边做家具搬运工,一边在百货公司里做室内摄影师,晚上还要上课。他最终被CBC的Jack Humphrey选中为连续剧“Hangin’ In”编写剧本。随后,在攻读一门写作课程的时候,哈吉斯又碰到了一名刚与其搭档散伙的为“Diff’rent Strokes”编剧的朋友。哈吉斯为第二天即将上映的节目免费编写了一个剧本,并得到了编剧的青睐。于是编剧希望哈吉斯能够为他打工,作为交换,哈吉斯可以得到一张装有软垫的沙发。时至今日,这张沙发依然躺在哈吉斯的办公室里,象征着他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

哈吉斯很快成为“Diff’rent Strokes” 的编剧,并接手另一部连续剧“One Day at a Time” (CBS, 1975-1984)的编剧工作。 曾经有一度由于这部连续剧被腰斩,他变得意志消沉,甚至沦为他憎恶的青春剧“The Facts of Life” (NBC, 1979-1988)的编剧和执行制片人。一年后,哈吉斯被开除了,原因是他建议公司把节目弄得更有趣味性。在这里,哈吉斯从制片、剪辑到与编剧人员相处过程中将制作节目所必备的要素都学到了手,在他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他还执笔 “Who’s the Boss?” (ABC, 1984-1992)和“L.A. Law” (NBC, 1986-1994)等节目。随后哈吉斯被制片人Ed Zwick和Mark Herskovitz发掘,并获邀加盟一小时戏剧“thirtysomething” (ABC, 1987-1991)的编剧和制片工作。尽管受到非议, “thirtysomething” 在第一季播放结束后依然揽获了几个大奖,包括哈吉斯的艾美奖和Humantis Prize。

“thirtysomething” 一剧的成功使哈吉斯有机会发展他自己风格(黑暗,复杂和模糊)的作品。他创作了政治讽刺剧“City” (CBS, 1989-1990), 描述了一名在会玩手段的单身母亲。尽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评,这部剧作最终因基调太黑暗而被迫停播。随后他又拍摄了另一部电视剧 “Due South” (1994-1996), 讲述的是一名加拿大皇家骑警孤身前往芝加哥寻找杀父凶手,并最终留在芝加哥帮助当地警察打击罪案的故事。这部剧作又一次被证明是收视毒药。虽然随后其他公司,包括加拿大TNT和 CTV转播了这一电视剧,但是最终还是无法吸引太多的观众。

随后哈吉斯因担任动作戏剧“Walker, Texas Ranger” (CBS, 1992-2001)制作人而声名远扬。也许是为了完全掌控一部剧作的进程,哈吉斯创作了“EZ Streets” (CBS, 1996-1997),一部关于警察与曾被判刑的人在法律两端生活的电视剧。哈吉斯主张艺术化的控制,但是他对超道德角色性格的追求,刻板的电影术及凯尔特人的音乐的结合,注定又是以失败告终。哈吉斯并没放弃。他尝试了另一部电视剧 “Family Law” (CBS, 1999-2002),这部电视剧奇迹般地放映了第一季,但最终还是因收视率问题停播。

1996年,哈吉斯制作了他的电影处女作,并身兼编剧与导演两职。故事发生在1959年,4名俄罗斯的少年尝试组建苏联的第一支摇滚乐队。时隔8年,哈吉斯才制作了第二部电影,他将F.X. Toole’s 的小说“Rope Burns”改编成《百万宝贝》,最终得到奥斯卡的肯定。虽然哈吉斯与最佳改编剧本奖擦肩而过,但是他以此证明自己在另一个领域中的成功。他与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深厚友谊使他获得了参与制作二战电影《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的机会。同时,哈吉斯导演了《撞车》(Crash), 这部人物关系复杂,探讨种族问题的电影最终再次将哈吉斯推上奥斯卡的舞台,《撞车》获得了78届奥斯卡6项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演奖,哈吉斯的电影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代表作:

硫磺岛来信 Red Sun, Black Sand (2006)

007系列之:皇家赌场 Casino Royale (2006)

父辈的旗帜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最后一吻/终情之吻 The Last Kiss (2006)

The 7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6)

Honeymoon with Harry (2006)

2006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6)

撞车 Crash (2004)

百万宝贝/百万金婴/ 登峰造击 Million Dollar Baby (2004)

"Mister Sterling" (2003)

"Family Law" (1999)

EZ Streets (1996)

Due South (1994)

Red Hot (1993)

亚伯拉罕-波兰斯基

波兰斯基1910年12月5日生于纽约,有俄罗斯和犹太人血 统,1945年开始电影生涯,编剧的第一部作品是玛琳-黛德丽主演的《朱颜坠影》(G oldenEarrings)。1947年,由他执笔的描写拳击手生活的影片《灵与肉》 (BodyandSoul)获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1948年他自编自导的黑帮片《邪 恶的力量》(ForceofEvil)因风格过于黑暗而卖座不佳,不过此片后来被影评 人和历史学家奉为经典。50年代初,因拒绝与极端组织HUAC为伍,波兰斯基被列入好 莱坞黑名单,自此为各大电影公司弃用(这段经历也让他与导演艾利亚-卡赞结怨)。在遭 封杀的日子里,他与电影的惟一一次碰撞是1959年以匿名身份参与执笔的《永不言败》 (OddsAgainstTomorrow)。直到1968年,波兰斯基才获准重返影 坛,但只拍了《麦迪根》和《告诉他们威利在这儿》(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等少数几部影 片。晚年的他致力于电影教学工作,去世前在南加州大学教授电影编剧课程。
1999年10月26日,美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亚伯拉罕-波兰斯基因心力衰竭在贝佛利山家 中溘然长逝,享年88岁。

--------------------------------------------------------------------

附:
影迷所列十佳影片大全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8)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

十佳剧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2)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3)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4)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5)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6)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7)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8) 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9)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10)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十佳恐怖片

1) 夺命狂呼系列:校园恐怖片的代表作,对年轻人的胃口。
2) 杀出个黎明:另类夸张的恐怖片,不吓人,反而很搞笑和另类。
3) 活死人的黎明:活死人系列代表作,以恶心的僵尸著称。
4) 驱魔人:画面阴郁,声效凄厉,晚上看真的噤若寒蝉!
5) 见鬼:港式恐怖片代表,有恐怖,也有情感。
6) 解剖(1、2):欧洲恐怖片的代表,内容奇怪前卫。
7) 坏品味:指环王导演的早期作品,恐怖而搞笑。
8) 异形系列:科幻类恐怖片经典,1、2、4都很精彩
9) 咒怨:日式恐怖的代表,极其邪恶!
10) 活跳尸:罕见的血腥的黑色幽默!

十佳喜剧片

1) 两杆大烟枪:在英式幽默和一团乱麻中寻找答案的乐趣
2) 我为玛丽狂:美国厕所文化的代表,低俗但好玩。
3) 反斗神鹰系列:美式无厘头动作喜剧。
4) 大话西游(1、2):经典!
5) 花田喜事:港式老喜剧片的代表,明星云集。
6) 惊声尖笑系列:以模仿糟改其他影片取乐的新型喜剧片。
7) 虎口脱险:欧式喜剧片经典作,百看不厌。
8) 金鸡:近年少见的优秀香港电影,有很深的内涵。
9) 面具:金凯瑞的成名作。
10) 喜剧之王:周星弛最有内涵的电影。

十佳武侠片

1) 卧虎藏龙:“美”式武侠片的开山之作!
2) 新龙门客栈:现在的武侠片制作模式都是照它来的。
3) 黄飞鸿系列:捧红了李连杰啊!!!
4) 醉拳:成龙代表作,功夫片黄金时代的作品。
5) 少林寺三十六房:刘家辉的成名作,现在来看也趣味无穷。
6) 少林寺:不用说了,真功夫的代表。
7) 佐罗:法国剑侠片的代表,迷到很多mm。
8) 笑傲江湖:对林青霞扮演的东方不败印象最深。
9) 座头市:创新的日本剑侠片,很有特点。
10) 杀死比尔:呵呵,新派东西方结合的功夫片来啦!!!!

十佳动画片

1) 怪物公司:罕见的数码特技!动人有趣的创意!
2) 冰冻星球:虽然卖座不是很好,但它的场景可是真的漂亮!
3) 辛巴达航海记:巧妙结合手绘和3d技术的优秀作品。
4) 怪物史莱克:健康的爱情观和幽默的故事!
5) 寻找尼莫(海底总动员):融合温馨情感和尖端技术的动画经典。
6) 千与千寻:宫岐峻颠峰之作!
7) 最终幻想:3d人物数码化的先驱,技术出众。
8) 吸血鬼猎人:日式风格的华丽吸血鬼大作。
9) 盖娜:欧洲的动画大作,风格很怪异!
10) 恐龙:不用说了,好看!

十大情色片

1) 艳舞女郎:少见的描写夜总会无上装演员的作品,场面很精致!
2) 卡里古拉:有史以来最“严肃”和宏伟的情色巨片!
3) 罗曼史:探讨爱情冲突和仇恨的情色名作。
4) 亲密:获得柏林金熊,在欧洲大型电影节获奖影片中首次出现口交的场面!
5) 巴黎野玫瑰:描写爱到极至的感情,可怕!
6) 深喉:现代色情片的鼻祖!
7) 悲情城市:法国色情片演员出演的反映丑恶社会的独立电影。
8) 感官世界:大岛渚的惊世骇俗之作,以演员的真实做爱场面闻名!
9) 巴黎最后的探戈:怀念马龙白兰度,就看看这部片子吧!
10) 丑闻:最新韩国情色作品。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