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韩电影 » 韩国电影救国
扩展阅读
青盲中国人电影 2025-01-20 05:42:00
11wa福利电影网 2025-01-20 05:35:55

韩国电影救国

发布时间: 2021-06-10 02:09:07

A. 好看的韩国动作大片

1.《黄海》
《黄海》较之《追击者》更具现实主义内涵,甚至带有鲜明的纪实风格。在那些暴力影像的背后,是导演对本民族的反思。影片强烈的现实风格和直面人生的拷问都令人印象深刻。电影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凑不凌乱,刀刀见血的暴力场面,以及由13台摄影机多角度拍摄的“追击+翻车”场面,火爆十足。热映后不仅获奖无数,更是成为了韩国动作片一部难以逾越的经典之作。

2.《孤胆特工》
凭借片中犀利、彪悍的动作场面,“大叔”元斌与敌人打斗招式简洁行动利落,音效的配合与镜头的运用更是堪称韩国影史最佳,视觉冲击力丝毫不逊好莱坞动作片。影片借此被称赞为《这个杀手不太冷》、《怒火救援》、《飓风营救》等动作片的完美混合体。韩国国宝级导演朴赞郁盛赞该片,“《孤胆特工》中的动作场面无疑将在韩国电影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3.《卑劣的街头》
《卑劣的街头》不仅仅是一部黑道电影,也是在对人类内心潜伏的欲望在进行揭露,通过一个黑道混混的短暂的一生,展示了欲望是如何让一个人把一切人间的伦理道德踩在脚下,不惜用背叛和暴力去实现自己的欲望。整部电影中有多处暴力的打斗镜头,没有夸张的特技,也没有华丽的枪战,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拳拳到肉的真实,让人战栗。

4.《暗杀》
《暗杀》凭借扎实的剧本精彩的剧情,演技派演员的集体参与,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助力票房的节节攀升。影片前半部分如悬疑片般展开各个角色破朔迷离的关系,后半部分以枪战救国为主则紧张刺激让人目不暇接。190亿韩元的制作水准和对历史细节质感的还原得到了肯定。

5.《走到尽头》
从整体上说,整部电影几乎每时每刻都把我们代入其中。故事一波三折,前半部男主人公为了隐藏自己撞死通缉犯的事实拼命藏匿尸体掩盖证据,后半部则是收到他人威胁为求自保决定斗争到底。这部电影有一条十分完整的故事线,甚至于你几天之后然就能把它说出来,并且在这条故事线上导演又增加了很多细节,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6.《向日葵》
看见韩国黑帮的标签,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充满着暴力,充满着勾心斗角的老套黑帮电影,但是出乎我的意外,这部电影充满了爱,即便有暴力,即便老套的剧情,但是让人很暖心就像大叔一样,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让我们懂得了家人的重要,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靠我们去完成,小小的笔记本就是他的梦想,他对生活的渴望,而家人则是他的全部。

7.《铁雨》
该片的故事情节都是在可预测的方向上进行的,这点令人感到遗憾。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将人物局限在官员层面,而是将普通市民的故事与中心事件交织在一起,讲述了在国家危机面前,普通市民会做出什么选择,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也是该片整体上令观众感到有趣的原因。

8.《共同警备区》
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民族,却只因不同的主义而无法相聚,《共同警备区》并没有将自已站于道德的顶点去批判何为,而是以一件无头案,将最为淳朴的情感融入其中,将人性的光芒呼之欲出,电影在手法上以一种近乎于致敬《罗生门》的方式,透过忧郁暗沉的镜头画面,掀揭起政治的创伤。

9.《新世界》
故事很有张力,影像呈现也非常成熟,“丁青当着李子成处决卧底、丁青被刺杀、李子成即位”这三场戏格外精彩。但最重要的是丁青和李子成的爱,满满地要溢出来。为了你,我不惜牺牲自己;为了你,我不惜成为你。如果这都不是爱,那还是啥。这或许是该片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

10.《杀人回忆》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对韩国军政府独裁时期的时代记忆,隐藏在一个连锁杀人故事背后。一切罪恶与愤懑,其实是关于那个时代的。片中的凶手永远在雨夜,宵禁警笛响起,街上空无一人时出来作案,这恰恰是对那个暗无天日年代的绝妙讽刺。至于结尾更是惊世骇俗——谁都没想到一个悬疑故事会以没有答案的方式收场。

B. 《暗杀》这部韩国主旋律抗日神片是如何做到爱国娱乐两不误的

韩国抗日主旋律大片《暗杀》正在我国院线热映,影片堪称全明星阵容,韩国一线男神女神全智贤、李政宰、河正宇联袂金牌导演崔东勋,顶级配置绝对值得刷屏舔屏。影片于现在热映也非常应景于当下的社会大背景,而抗日、救国主题虽然很主旋律却在视觉上非常的商业化,但这并不能屏蔽韩国民众的爱国情绪,这从该片在韩国本土上映后掀起的爱国热情,观影热潮就可窥见一般。据悉,该片在韩国观影人数已经破千万,不仅稳拿今年韩国票房冠军,在韩国影史上也能名列前茅,韩国电影工业的强大与完善也再次得以彰显。而且,影片不仅大热在韩国,在中国内地也备受热捧,豆瓣评分8.4,将同类型的国产片秒的渣都不剩,这脸打的,果断的啪啪作响!

《暗杀》讲述的是韩国独立团三人组受命前去暗杀日军司令和韩国汉奸,中途却遇到为钱前来杀他们的二人组本国同胞,结果自然是暗杀成功、锄奸获胜。虽然无论怎么看《暗杀》都很主旋律,但由于有了扎实的剧本做铺垫,影片的点点滴滴都很揪人心、震人魂。不仅在视觉上不会让人反感,在心理上更不会有任何抗拒、逆反心理,这种观影体验,与我们在看某些主旋律神片大片时是有着云泥之别的。

《暗杀》拥有一切抗日主旋律大片的元素,但却被包装的非常商业化,这也使得影片不仅在票房上收割了奇迹,交口连连之下,社会效益也喷薄而来。当然,作为一部神片,《暗杀》之所以那么好看关键还是在于多细节的处理上。影片结尾处有一个细节,就是62岁的廉锡镇受审时面对民众扔鞋等抗议,他脱掉衣服力图狡辩并险些成功。42岁的李政宰在出演62岁的廉锡镇时,其苍老感觉不止体现于双鬓斑白、老年斑上,更体现在其有些老态龙钟的体型上——肚子上的肉是耷拉下来的,胸也下垂了。据悉,这是李政宰为角色不惜形象努力增肥的结果,最终达到了形似更神似的非凡之效。而在扮演年轻版廉锡镇时,李政宰为了角色也有减肥,这种时而增肥、减肥,用生命拼角色的状态,突然让人想起了好莱坞巨星克里斯蒂安贝儿为角色竭尽全力减肥增肥的故事。好的演员,帅的男星就该这样“作践自己”,不珍惜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奉献一个好角色。相比之下,我们那些靠脸吃饭的明星就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了,比如某剧在拍摄尼姑洗的时候,一些女星为了珍惜形象不愿出演,剧组不得不找男演员理成光头冒充尼姑,如此“狸猫换太子”也成了娱界一大笑话。

诚然,不少人都是冲着全女神全智贤去看《暗杀》的,全女神自然也没有让粉丝失望。从颜值讲,今年即将34岁的她依旧那么美,关键是在没有高光逆光柔光护佑的境况下,在没有抛光磨皮等过度后期制作的情况下,全智贤的皮肤仍旧大赞,细腻且光泽通透,而且是自然光泽,虽说不上是素颜出演,但绝对的淡妆,即使正面高清近景特写也都经起住了考验,舒服耐看,为影片加分不少。再者,全女神为了影片也是拼了,很多高难动作都没有使用替身,而是自己亲自上阵,献身精神可见一斑。虽然影片绝对主角是全智贤,但这也仅限于角色人物的设置、铺排。全智贤也没有滥用这一权利,随意摆pose,任意来特写,而是用心出发,为观众也为自己又留下一个难以忘却的经典影像。

C. 动画片《航空救国》

动画片《航空救国》?
没看过吧!

D.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韩国战争片是哪部为什么

韩国的战争片无外乎两种类型,古装战争片和现代战争片。

古装战争片敌人或者是小日本,或者是清朝明朝,韩国将士必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与史实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一类的战争片经典的有《鸣梁海战》,近期的有《南汉山城》。

E. 求《救国军歌》背景

冼星海是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特别是《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音乐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对振奋民族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从渔村走进音乐的殿堂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父亲冼喜泰曾做过水手,后以捕鱼为生。冼星海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他和母亲黄苏英寄居在外祖父家。1911年,外祖父逝世,母亲带着他去了新加坡,靠做佣工谋生,并供他读书。对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冼星海铭记在心,永生不忘。后来,他根据母亲口述的词,谱写了歌曲《顶硬上》,献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一生坚韧顽强的生活态度的歌颂。从10岁开始,他先后在英国人办的学校学英语,在华侨办的学校读书,并接受了最初的音乐教育。1918年,他到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后升入大学预科,前后半工半读六年。他酷爱音乐,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音乐,参加学校乐队活动,演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担任过指挥,享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5年他只身来到北京,进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兼任图书管理工作。1928年他来到上海,进入国立音乐院。后来,他参加了田汉领导的“南国社”,田汉对冼星海的爱国思想和创作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29年7月,冼星海发表了《普遍的音乐》一文,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因此,他号召学习音乐的人要“好好地用功”,要“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要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苦”,“做一个真伟大的人,不是做一个像伟大的人”。“普遍的音乐”、“救国的音乐”便成为他毕生坚持的音乐创作和社会实践方向。

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当年冬天,他启程前往异国求学,靠朋友的帮助和在船上做苦工,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实现了到巴黎学习音乐的愿望。

二、艰辛的异国求学之路

在巴黎的最初几年,冼星海主要靠在餐厅等处做杂役维持生活。经马思聪介绍,他曾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这位小提琴家得知冼星海靠做小工维持生活,便不收他的学费。接着,冼星海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加隆教授了解到他生活贫困时,也不收他的学费。

对在巴黎求学时的贫困生活情况,他自己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常常在失业与饥饿中,而且求救无门……在繁重琐屑的工作里,只能在忙里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提琴、看看谱、练习写曲。但是时间都不能固定,除了上课的时间无论如何要想法去上课外,有时在晚上能够在厨房里学习提琴就好了,最糟的有时一早五点钟起来,直做到晚上十二点钟。有一次,因为白天上课弄得很累,回来又一直做到晚上九点钟,最后一次端菜上楼时,因为晕眩连人带菜都摔倒,挨了一顿骂之后,第二天就被开除了……我失过十几次业,饿饭,找不到住处,一切困难问题都遇到过。有几次又冷又饿,实在坚持不住,在街上软瘫下来了……有过好几天,饿得快死,没法,只得提了提琴到咖啡馆、大餐馆中去拉奏讨钱。忍着羞辱拉了整天得不到多少钱,回到寓所不觉痛哭起来,把钱扔到地下,但又不得不拾起来。门外房东在敲门要房金,只好把讨到的钱给他,否则就有到捕房去坐牢的危险(其实,如不是为了学习,倒是个活路)。有一次讨钱的时候,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把我的碟子摔碎,掌我的颊,说我丢中国人的丑!

……我忍受生活的折磨,对于学音乐虽不灰心,但有时也感到迷惘和不乐。幸而教师们帮助我,鼓励我……在困苦的生活的时日,祖国的消息和对祖国的怀念也催迫着我努力。

……我想到自己多难的祖国,和三年以来在巴黎受尽的种种辛酸、无助、孤单,悲忿抑郁的感情混合在一起,我两眼里不禁充满了泪水,回到店里偷偷地哭起来。在悲痛里我起了怎样去挽救祖国危亡的思念。

在这样痛苦生活的煎熬中,冼星海却成功地创作了《风》。这首乐曲得到了他的老师们的赞誉。由于他的作品和别人的介绍,冼星海结识了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的高级作曲班。当时在那里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他考取了这个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问他要什么,他的回答是:“要饭票。”于是,学校送给他一叠饭票。

1935年5月杜卡教授突然病逝,冼星海不得不结束在高级作曲班的学习,加上他也急于回国,便在友人帮助下搭乘免费货船回国。在法国的五年学习生活,冼星海深入学习了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技法,丰富了音乐修养,开阔了艺术视野。

三、回到民族危机深重的祖国

1935年秋冼星海回到上海。开始,他主要靠教小提琴维持生计,其间为电影《时势英雄》写了插曲《运动会歌》,这是他回国后创作的第一首作品。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正把侵略的战火燃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1936年,他参加了孙师毅和吕骥发起组织的“词曲作者联谊会”等进步组织。他要让他的“音乐创作充满着各种被压迫的同胞的呼声”,用他的音乐做武器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我们要抵抗》等救亡歌曲,其中,《战歌》、《救国进行曲》和《运动会歌》被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唱片。由于这些歌曲的销售量创造了该公司的纪录,他还被百代唱片公司聘请担任配音和作曲,开始成为一名职业作曲家。然而不久,《战歌》的唱片和母版被当局没收销毁,他便辞职离开百代公司,仅靠给电影写些歌曲为生,义务给领导救亡歌曲运动的干部教作曲和指挥,到进步歌咏组织教唱。不久,新华影片公司聘请他去担任音乐部门的负责人。这个时期,他写下了不少救亡歌曲和进步的电影音乐,如《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热血》、《青年进行曲》等,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得到了进步文化界的赞扬。

后来,他又从新华影片公司辞职,但仍在上海进步文化界、音乐界里,从事配曲、教唱等工作。冼星海对教育和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他得知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郊区为贫苦孩子办了“山海工学团”,便定期去该团做辅导,教唱救亡歌曲。

他在评价自己在上海这段音乐创作活动时说:“我的作品那时已经找到一条路,吸收被压迫人们的感情。”

四、奔赴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第一线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冼星海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第二队,到苏州、南京、洛阳等地进行救亡文艺宣传工作,最后来到当时的抗日救亡文宣工作中心武汉。在武汉,他与张曙等组织起几十个歌咏队,举办了许多歌咏大会,组织歌咏大游行,深入到学校、农村、厂矿、部队去推广、辅导群众歌咏,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救亡歌咏运动。这个时期,他工作和创作的热情很高,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到达武汉前,为了深入生活,他来到汉冶萍煤铁厂,在矿厂里住了好几天,教工人们大合唱,与他们共同生活劳动。他还下到煤矿井的底层,与矿工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境遇和思想状况。他感触至深,创作了歌曲《起重匠》。

在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冼星海更坚定了走救亡音乐道路的信念。这时,他创作了《保卫卢沟桥》、《保卫武汉》、《到敌人后方去》等不同形式的抗战救亡歌曲。

冼星海虽然比聂耳年长七岁,但他十分敬佩聂耳,充分肯定聂耳等人所开创的革命音乐道路的重要意义,并给以高度的评价,称聂耳为“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聂耳开创的救亡音乐的道路。

由于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对救亡文宣工作的种种制约,使他的音乐创作和群众歌咏活动越来越困难,他萌发了离开武汉的念头。这时他经常见到“抗大”、“陕公”的招生广告,又见到一些延安来的青年,他们非常刻苦、有朝气、有热情,使他深受感染。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现在成了两个世界,一个向着堕落处下沉,而另一个就是向着光明的、有希望的上进。延安就是新中国的发扬地……”正当他注意打听延安情况时,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给他的聘书。不久,鲁迅艺术学院又给他来了两次电报,这样,他就决定去延安。

五、走进抗战救亡的新天地

冼星海于1938年11月到达延安。最初,他住在当时条件最好的西北旅社。没过几天,日本飞机突然来轰炸,他刚走出房门,炸弹就从天上掉了下来,他赶忙卧倒,炸弹便在他面前炸响。他幸运地躲过了这次劫难,亲身感受到了日寇的残暴。

冼星海受聘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并于1939年5月担任该系主任,还兼任延安女子大学的音乐教授,讲授“自由作曲”等课程。1939年6月冼星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教学中,他十分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他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一次晚间上课,讲到深夜,本该休息了,但学员们听得很入神,毫无倦意,要求他继续讲下去,于是他一直讲到天亮。由于他热情诚恳,找他请教和修改作业的学生众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常去拜访请教,而他总是有求必应。李焕之、李凌等都曾受教于他。冼星海十分热心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延安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辛勤奔走的足迹。

最近,为详细了解冼星海的一些生平事迹,当我会晤或派助手拜访一些了解冼星海的老同志时,他们都对冼星海的为人称道不已,有人说到动情处竟至潸然泪下。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冼星海为人的亲和力。

当时延安的音乐教学设施和条件很差,仅有的一架钢琴,后来被日本飞机给炸了,少数几把小提琴还是个人带来的,其他就是一些民族乐器。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思想风貌、斗争意志,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却激发起冼星海高涨的创作热情。在这里,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型声乐套曲,还创作了《反攻》等歌曲,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六、赴苏执行任务竟成了与祖国的永别

为完成延安电影团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后期制作和配乐工作,冼星海受中共中央委托,1940年5月与电影导演袁牧之等一起,前往苏联莫斯科。在苏联期间,由于苏德战争爆发,冼星海准备取道蒙古回国,但因在中蒙边境受阻,被迫折返乌兰巴托,在当地的中国工人俱乐部教授音乐。1942年底,冼星海返回苏联的中亚地区,先后在阿拉木图、塔什干、库斯坦奈等地停留。在那里,他同苏联的音乐工作者们结识,并协助建立库斯坦奈的音乐馆。

在蒙古和苏联的五年间,他不顾疾病缠身和战时的艰苦生活,坚持创作,不仅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交响伴奏总谱,还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的创作,并写下了《神圣之战交响乐》等四部管弦乐组曲以及许多声乐和器乐作品。1945年,他因病重被送到莫斯科治疗,在病榻上还完成了管弦乐作品《中国狂想曲》。冼星海的交响音乐作品,在他生前都未能付诸演奏,无法根据实际演奏效果修改定稿,这些已成了永远的遗憾。然而,从这些作品的手稿中我们仍可以看出,他在运用交响音乐形式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革命斗争,在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群众化,以及在运用民族风格的音乐主题、结构形式和打击乐器等方面,都作了许多可贵的、大胆的尝试。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病逝。当年11月14日在延安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幛:“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七、救亡音乐的丰碑,时代精神的强音

冼星海是一位罕见的多产而富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救亡音乐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可由于战乱,大多已散失,现存只有200余首。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有表现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的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作品,如《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有具体展示同敌人战斗的场景,将抒情性、描绘性与鼓励性融于一体的作品,如《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等;有反映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的作品,如《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等;有为战斗中的妇女、儿童写的歌曲,如《做棉衣》、《战时催眠曲》、《三八妇女节歌》等;有以抒情手法创作的优秀电影歌曲,如《夜半歌声》、《莫提起》、《热血》等。

冼星海善于运用独唱、合唱、说唱等多种多样的歌曲表演形式,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的二部合唱的形式,进行音乐创作。这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冼星海在器乐创作中把重大的题材、深刻的思想性与鲜明的标题性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交响音乐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套曲创作。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表现形式的民族化和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又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法,使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尤其是《黄河大合唱》,是大合唱创作的成功典范。

八、《黄河大合唱》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他很早就有一个宏愿:用音乐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和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心。《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正是作曲家孕育已久的创作冲动的必然结果。

1938年10月,诗人光未然首次乘木船渡过黄河,奔赴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当他见到黄河的惊涛骇浪,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不禁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万山丛中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更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弦。在这些震撼的感召下,1939年初,诗人开始酝酿创作一部长篇朗诵诗。不久,光未然因行军时不慎摔伤,回延安住院治疗。冼星海与他在上海时就认识,得知消息后前去看望。见面后光未然谈起创作朗诵诗的构想,冼星海听后十分兴奋,希望他把它写成歌词。稍后,光未然再也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躺在病床上,一连五天口述了400多行诗句,经人协助笔录,终于完成了《黄河吟》,这也就是后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1939年春的一天,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在延安的一个宽大的窑洞里举行晚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都应邀参加。光未然带病一气呵成地朗诵了自己的这部新作。冼星海听完朗诵后,一把将诗稿抓在手里,激动不已地说:“这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史诗。我要把它写成一部代表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大合唱。这将是中国第一部新形式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

冼星海于3月26日开始了大合唱的创作,到3月31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曲就完成了,仅用了六天时间!这虽然还只是歌曲旋律的初稿,但已为这部巨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冼星海不愧为是作曲大师!

在钦佩冼星海的才华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他为创作这部作品付出的艰辛劳动。实际上,在拿到歌词后的一个多月里,他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不仅为收集创作素材作了细致的调查,而且为写作大型作品进行了先期的“练笔”——完成了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和排练演出。他还多次要求人们讲述渡黄河的情景和感受,对很多细节都再三追问。他还去学唱船工号子,后来用到了《黄河船夫曲》中。在创作期间,他经受了疾病的困扰和夜以继日的辛劳。为了尽善尽美,他支撑着病痛之身反复推敲,每写出一章,就请人试唱,再做修改,仅《黄河颂》就改了三次。

《黄河大合唱》创作完成后,在冼星海的帮助和辅导下,经过十余天的排练,于1939年4月13日首演,由抗敌演剧队第三队演唱,邬析零指挥。紧接着,从4月25日起,冼星海又连续十次亲自指挥“鲁艺”的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合唱队员从开始的60多人,陆续增加到100多人。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一周年纪念音乐晚会”上,冼星海指挥100余人的鲁艺合唱团,成功地演出了《黄河大合唱》。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站起来热烈鼓掌,感动地连声说“好”。以后,延安凡遇到重大的晚会,《黄河大合唱》都是主要节目。1939年7月8日,周恩来听了《黄河大合唱》后也给予高度评价,并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1940年,刘良模把《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带到了美国,1943年普林斯顿大学合唱团用英文首次在美国演唱。从此,《黄河大合唱》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泛演唱,成为我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1941年春天,冼星海在莫斯科对《黄河大合唱》的简谱版进行修订,定名为“交响大合唱《黄河》”。这次修订,在原来八个乐章的基础上,加写了整部大合唱的序曲,加写了说白和各乐章之间的音乐,重新编配了以交响乐队伴奏的合唱总谱。由于冼星海当时远离祖国,生活动荡,总谱完成后没有机会试奏和修改,还有不尽完善之处。1955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举行的“冼星海逝世10周年”音乐会上,《黄河大合唱》第一次被搬上了苏联舞台,由全苏广播交响乐团演出,用俄语演唱。1956年,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厅,指挥俄罗斯合唱团和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用俄语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雄壮而激奋,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夺取抗战的胜利。《黄河大合唱》的成功之处,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就合唱而言,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感受;歌词与音乐意境高远,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歌唱性和音乐性;贴近劳苦大众,雅俗共赏,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节、戏剧性渲染刻画人物;从艺术借鉴上看,它还带有西方“康塔塔”的成份。全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我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看来,《黄河大合唱》产生的震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相比拟。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 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洗里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高潮,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F. 一帮韩国人刺杀日本大官电影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或者改变电影《2009失去的记忆》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朝鲜语:안중근 이등박문을 쏘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根据领袖金日成早期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一部艺术电影,于1979年4月15日上映,纪念朝鲜近代爱国烈士安重根诞辰100周年。影片分为上下两集,讲述了日俄战争后,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下,安重根探索救国之路,最后于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暗杀侵朝元凶——伊藤博文的故事。该片曾先后引进到中国、韩国等国家,产生较大反响。时至今日,该片作为怀旧影片在中国大陆仍有影碟销售。

《2009迷失的记忆》
在2009年,整个东亚地区已成为了日本帝国的领土,而汉城则成为了日本帝国的第三个最重要城市。韩国裔的板本是一名极为忠心的日本调查局(简称JBI)的特务。而板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名叫“朝鲜自由”的地下抗争组织。
“朝鲜自由”策动了对井上美术博物馆的恐怖袭击。板本被派往调查此案,却在博物馆里发现了一把来自石器时代的韩国制小刀。板本亦认定这是对他的调查的一个关键。在调查期间,他无意中发现了原来日本帝国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阴谋,这个阴谋更被隐藏了有一百年之久……

G. 现代战争片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南北关系”的韩国,哪部能得到你的喜爱

心目中最好看的韩国战争片是《暗杀》

谍战暗杀的类型电影纵然层出不穷,但韩国导演崔东勋的一场《暗杀》确是如此为人契合于这一命题的,多方争斗,高潮迭起的暗杀除奸里,包含宿命式的人物塑造更缔结了电影情感上的纵深,不止于暗杀的扑朔迷离.黄雀在后的多重悬疑给人以酣畅淋漓。

一场三派不止于暗杀的巅峰对决,亲情的羁绊,友情的欢乐,爱情的浪漫,还有那能感人于心的唏嘘结局,战争年代下小人物的涟漪是如此精彩。文/梦里诗书

H. 推荐电影

飞行者
英文名: The Aviator
编剧:约翰·洛根John Logan
导演: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裘德·洛 Jude Law
航空先驱霍华德·休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他是美国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就像电影般精彩,是业界奇人亿万富翁,娶了出了名的国色天香,在好莱坞远近驰名,《神鬼玩家》详述了二零到四零年代,霍华德开拓了事业第二春尝试执导电影并且革新飞行机型,同时描述了霍华德后期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状态每下愈况,终于导致他与人世间完全抽离。

《卡波特》(Capote
主演:菲利普·塞莫尔·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杜鲁门?卡波特是美国文学史上着名的南方文学作家,与另一名同样来自南方的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齐名。卡波特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为发表于1958年的《蒂凡尼早餐》,该小说于1961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片中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的位置,但真正奠定卡波特文坛地位的作品则是出版于1966年的《冷血》一书。依照卡波特本人的说法,他在《冷》中采用了独创的“非虚构小说”的文体形式,该文体集传统小说想象力与新闻报道纪实性于一身,带给读者的是另一种接近超现实之美的阅读体验。《冷》正式出版后,盘踞畅销书榜首位长达1年之久,售出了数百万册,隔年改编为同名电影,卡波特可谓名利双收。

《晚安,好运》
这是一部有关着名的记者兼播音员爱德华·R·莫洛的影片。莫洛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公众人物,他传奇的经历就是同声名狼藉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进行对抗和斗争,并最终将这个臭名昭着的政客从他的政治舞台上拉了下来。《晚安,好运》的剧情表现的就是历史上那次着名的美国众议院反共产主义听证会上的对峙。莫洛是当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个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他和节目制片人弗瑞德·弗莱德里,揭露了在当时政坛上呼风唤雨的麦卡锡是如何利用谎言和暴力手段,来达到愚弄、蒙蔽公众并进一步控制美国政治走向的种种劣行。莫洛与他的同事的行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美国新闻史上最据传奇性的时刻。

《冰上奇迹》
影片改编自1980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当年,正是美苏两大巨头的“冷战”时期,而在美国本土,80年代初正是经济相对困难,世界地位相对尴尬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美国与苏联的竞争可以表现在任何一个方面,最能体现国家荣誉的体育竞技比赛当然也不例外,这一次,是冰上曲棍球。

《男人的荣耀》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他有着超人的信念与远大理想
他为荣誉与梦想加入了美国海军
他与种族主义和官僚作风作着坚定的斗争
他终因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那本就早应属于他的荣誉
他就是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潜水员队长-CARL BRASHEAR

《棒球新秀》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生活中的吉姆·墨瑞斯终于在1999年、年已35岁的时候加入了美国职棒联盟,成为职棒史上30年来年龄最大的“新人”,凭着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他创造了奇迹。墨瑞斯现已从运动场上退休,并根据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了回忆录《The Oldest Rookie》。

《圣女贞德》
详细介绍:
神秘、纯洁、壮烈,不论用什么词来形容她,都不能否认,贞德作为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农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

贞德1412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偏僻的村庄,当时正执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大片领土已被英国占领。此外,法国国内还爆发了内战,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站在了英国一边。

《拳王阿里》
如果他只是个拳手,哪怕是最令对手畏惧的拳击天才,穆罕默德·阿里也不会象他现在这样成为一个活着的传奇。尽管人们记得的是多是拳击台上那个漂亮的形象。

《骚灵乐父》
这部传记片真实地再现了黑人灵魂乐歌手雷•查尔斯(Ray Charles)传奇的一生,刻画了这位灵魂乐之父那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和美丽心灵。

《耶稣受难记》
这部影片真实的记录了耶稣基督一生中最后的12个小时,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难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类所遭受到的最残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一往无前
《一往直前》便是讲述了这位伟大黑衣人的传奇般的半生奋斗历程,由一个阿肯色采摘棉花的农场小子到乡村音乐巨星,尤其是那段太阳录音室的经历与面对毒品的沉迷与强戒间的拉锯战,当然也少不了描述约翰尼与至爱琼·卡特·凯茜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

I. 一个人救国电影名称

白宫陷落,惊天危机。。这两部都是讲打美国总统的,中国永远达不到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