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韩电影 » 明朝和日本的战争电影
扩展阅读
狗运亨通日本电影 2024-10-18 22:16:05
六七十年国产反特电影 2024-10-18 22:02:44

明朝和日本的战争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5-17 16:31:31

㈠ 明朝以前,中国日本发生过几次战争

二战之前的,仔细看吧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是663年8月进行的白江口之战。 659年,百济联合高句丽进攻新 罗,新罗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苏定方率军13万征百济,新罗以5万精兵接应,唐、新罗联军 迅速击溃了百济,俘虏了百济国王义慈。义慈王的次子福信收集残部,企图复国,于660年向 日本求助,并要求放回作为人质的丰璋王子,日本当在位的齐明女皇答应福信的请求,送回 丰璋王子,并于661年1月前往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唐、新罗联军的战斗,却因劳累过度而病 故,出征计划搁浅。

662年,日本组织大量战备物资援助百济,5月,援百济将军阿昙比逻夫率170艘船师抵达 百济。663年8月,日本又派卢原君率援军万余,渡海赶赴白江口。这时日本在百济的总兵力 为三万两千多人。同时,唐、新罗联军决定进攻百济丰璋王所在的周留城,由唐将刘仁愿、 刘仁师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进击,由唐将刘仁轨、杜爽、百济降将扶馀隆等率水军,从熊 津江前往锦江下游的白江口,与陆军配合,夹击周留城。

13日,丰璋王为迎接日本援军,率水军候于白江口,17日时唐、新罗的水军和日本船师 同时抵达,两军交战。当时日本战船有400余艘,唐、新罗联军只有170艘,兵力也处在劣势 ,在三回合较量中,双方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到18日,两军第四次合战,由于日、百济方高 估了已方优势,轻视唐、新罗联军的实力,盲目拼杀,结果大败,400余艘战船被焚,兵卒大 多溺死,残军投降,百济国灭亡。

白江口海战胜利后,唐朝继续对高句丽用兵,因此未能惩罚倭国与百济联合与唐朝发生 战争的行为,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 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而日本方面由于始终担心唐朝对日用兵,同样未能主动发 起更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而这一切,由于日本天武天皇登基后完全改变。日本在白江 口海战败于中国之后,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 ,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直至公元894年日本单独结束派遣遣唐使,才结束了这一中日历史上一度真正友好的时期。


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南取大理,东降高丽,征宋计划也将完成。放眼整个东方,唯日本隔海独立于帝国版图之外。公元1270年,蒙古使节第五次到达日本,传达了忽必烈的旨意:如果日本不向蒙古朝贡 ,蒙古人即将出兵,当时18岁的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1251~1284)坚决拒绝这一要求,并压制 了其他人的妥协态度,下令西国的守护和地头准备防御。忽必烈闻此讯后,抑制不住五次遣 使、五次被拒绝的愤怒与耻辱,他不顾蒙古与南宋激战正酣,下令准备军队、船只、粮饷, 向日本发起战争攻势。日本军队也在北条时宗的命令下严阵以待。

公元1274年,忽必烈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千料舟、拔都鲁轻 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为此高丽人、汉 人被迫造船、运粮饷,充当士兵,他们深受其害。但忽必烈执意攻取日本,“冬十月,入其 国,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惊四境而归”。其实元朝军队仅仅在战争开始阶段取得了一些战果。以后则屡战屡败。

尽管日本人的武器无法与蒙古人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他们的指挥官也不如久经战场考 验的蒙古军队领袖那样有经验,但他们擅长于面对面的搏斗,而战斗过程中突然降临的暴风 雨使蒙古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旷海中时损害惨重,他们不得不无功撤退。蒙古人第一次东征日 本以失败告终。这在蒙古兴起后的战争史中极其罕见的。蒙古人战无不胜的神话在海战中破灭。

忽必烈听到征服日本失败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再次派遣重要使者携书前往日本, 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日本纳贡,否则将诉诸于武力。但日本政府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要求并 处死了使节。忽必烈与他的祖父一样,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他一方面招募军队、筹集资金;另一方面遣使要求日本迅速朝贡,否则元军将至。北条时宗再次拒绝了忽必烈的 要求,并积极策划远征高丽。忽必烈别无选择,他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以日本杀使臣 为由,结集南宋新投降的十万人组成一支大军远征日本。兵分两路:洪茶丘、忻都率蒙古、 高丽、汉军四万,从高丽渡海;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新附军乘海船九千艘,从庆元、定海启航。

元朝的二路大军约定六月以前会于壹岐岛及平壹岛。高丽国王也为元朝提供了1万军队, 1500水手,900只船和大批粮食。然而,人数多、辎重多的元南方军队行动迟缓,没有按预定 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 ,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已有前次抗击蒙古的经验,他们在箱崎、今津等外沿岸构 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志贺岛与九州之间有陆路可通),与东征元军进行了 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

然而会合后的元军不但不积极进攻,反而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 作战。这样,蒙古军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 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无法取得胜利。两个月之后,既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 本海岸,在此次台风袭击下,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 日本人屠杀或溺死。汉文史料也记载到,由于元军战船“缚舰为城”,因而在“波如山”的 台风袭击下“震撼击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统率范文虎临阵脱逃,“独 帆走高丽”。蒙古人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而盛怒之下的忽必烈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 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但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终于在 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 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


在日本的对外扩张历程中,为日本的大陆野心定下所有的基调,以至于影响了日本以后 的历史,直至今天仍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实质上是日本历史上最富有侵略野心的人物 ,莫过于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6~1598年),原在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势力强大的封建领 主)部下为将,因屡建战功,渐受重用,1573年被擢升为大名。初名木下藤吉郎,1558年改姓 羽柴氏,1582年织田信长被家臣袭击,被逼自杀身亡,丰臣秀吉代之而起。1586年拥立“后 阳成天皇”,自己测冠以“丰臣”。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御前第一大臣”),1586年任太 政大臣(相当于“太摄政”王),1590年完成日本统一。1591年将职位让给其养子丰臣秀次, 自称“太阁”(相当于“国老”),改而专事“海事征讨”谋略及计划实施。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战国时代大名纷争的日本后,自感实力强大,迫不及待地发动对 中国的战争。早在战国纷争阶段,他奉命征伐时,就说过“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素 志”,1585年时说:“如今为已征服全日本,地位晋升,邻国在握,财富充裕,已无他求。 唯望自己的名声和权势遗留后世。待日本诸事稳定后,将让日本于兄弟,自己为征服朝鲜和 中华,决意渡海”。1587年他在给爱妾浅野氏的信中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明)之领土纳入我版图”。

1590年他致信朝鲜国王,要求借道进攻中国,遭拒绝后,他于1591年把关白职位让给养 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在松浦郡建造名护屋城,作为作战大本营。1592年4月,倾举国之兵,出兵20万入侵朝鲜,丰臣秀吉宣称官次战争不是对朝鲜而是对明朝,朝鲜只是路过,这从5月18日发布的迁都北京准备令里也有体现,该命令中只公布了中国和日本的官职,对朝鲜未做安排。丰臣秀吉认为两年内就可以迁都北京,自己将定居宁波,然后主持对印度的征服。

出兵朝鲜后,丰臣秀吉坐镇名护屋为统帅,宇喜多秀家担任前线总指挥,黑田长政、小 西行长和加藤清正兵分三路进击,并迅速攻占朝鲜京城和大片国土,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 被朝鲜将领李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牵制。明朝政府派遣的援军李如松部近5万人与朝鲜军队配合,在强大的火炮和骑兵优势下,通过平壤战役、碧蹄馆大战、汉城围困战等三次战役,大败日军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宇喜多秀家等军团。相继收复失地,日军退缩,丰臣秀吉提出议和,第一次战争暂告结束。

由于丰臣秀吉无法满足于当时明朝中国在华夷体系内预留给日本的地位,此后两年多的明和谈最终失败。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也被 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 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另一位日本封 建领主德川家康也了取代丰臣秀吉的势力,建立统一的日本户幕府。 丰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他是明确了已经经朝鲜而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的 第一人。丰臣秀吉时代完全失败的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扩张,在300多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又卷土重来。而这以后的战争, 就是中日历史上的第四次百年战争了。

“甲午中日战争”是国人永远的一块伤疤,清政府最为自豪的现代化军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亿万国人的强国梦破碎了。

㈡ 有没有关于,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的电影

壬辰倭乱1592
主演: 崔秀钟 / 金应洙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首播: 2016
单集片长: 50分钟

㈢ 求反映大明朝鲜日本的电影

真塞外风雪,你TMD别提这几部人渣片

㈣ 描写明朝时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电影

一时半会也不会有的
万历壬辰抗日援朝战争
给了努尔哈赤一次观察明军作战方式的机会
而且这场战争大大消耗了大明的国力
所以,可以说是间接成就了努尔哈赤

目前,国内蛮夷风盛行
这场战争不会被正面大肆宣传的

㈤ 释小龙演的明朝跟日本的战争叫什么

万历朝鲜战争

㈥ 有没有中国明朝和日本的战争电影

戚继光题材应该是有的,你可以搜一下,他就是在福建等抗击日寇的,望采纳

㈦ 求反映明朝与日本在朝鲜进行战争的日本电视剧

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2007年4月1日星期日的早上,这部二十七万字,三十二章的拙作的第三稿改完了。想着这一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心里实在是颇有感慨。
玩了多年历史,最后还是发现明朝好啊,本来准备写一部关于明朝与东亚国家外交的书,奈何自己业余水平,于是就写了部小说。
之所以写这部小说,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写一本历史方面的书,算是对自己涉猎历史这么久的总结。在历史方面干得如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其二,就是想多交一些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一个人的战役太累啦。又不是专业人士,本来弄历史就是为了好玩的;其三呢,在玩东亚史的时候,发现竟然在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就和日本交过手,但这段传奇的战争却鲜有人提,韩国、朝鲜和日本都提了的,但出于一些原因,战争中真正的主角,中国明朝被不同程度的削弱。所以,就让我将这场沉淀到水底的战争再搅起来吧。
本小说的成分:历史50%,虚构50%。
在小说中,我虚构了一个人物——史初杉。在文学方面,我最推崇有“波兰的鲁迅”之称的亨利克-显克微支。显克微支的人物特点是:“伟大的性格,伟大的罪过,伟大的牺牲。”史初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既然是小说,那就不可能完全和历史一样,为了塑造人物,我对万历朝的一小部分人做了改动,比如名将潭纶死于万历五年,但为了剧情需要,我让他在万历二十多年才死去。当然,改动的地方并不多,我还是坚持以真实历史为主。为了小说的严谨性,我查阅了两百多万字的资料,堆在那里就有两大箱啊,尽管这样,难免还是会与历史有一些出入的,到时候大家可不要笑话我啊,呵呵。:)
小说尽量使用了平直的语言,所以明朝历史基础不扎实的朋友也可以流畅得看,哪怕你不喜欢历史,或认为文章与真实历史差了太远,那你就干脆把它当成是纯小说来看,其实也是挺好看的,实在不行,就当成是历史奇幻,再不行,你当成是科幻也......寒////

㈧ 有没有关于明朝万历年间援助朝鲜的电影和电视剧

中国和日本基本还没有。韩国倒是拍了几部相关的。比如前几年的那部电影《鸣梁海战》,再有就是电视剧《惩戒录》,不过里面类似于咱们国家的抗日神剧,对于明朝援军的作用刻画较少,还是以烘托朝鲜军队和朝鲜的英雄人物(李舜臣等)为主,看着也挺郁闷的。就如同咱们抗日剧里面也很少能看到飞虎队、美国武器援助、驼峰路线这些盟友帮助一样,可能韩国也有影视政审吧,你懂得。
个人对这段历史也很感兴趣,国内倒是有几部小说是描写这段历史的。包括《龙战三千里》《帝国最后的荣耀》《猎明》。前两本都写得比较简略,而且是明军的单一视角。个人最推荐的是这几年妄语臣写的的《猎明》,20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以一个锦衣卫的视角(还有个日本武士作为辅线),非常详细、系统地描写了战争全景。尤其战场细节描写,感觉身临其境一般。包括中间所谓议和闹剧的真相分析,还有李如松的死因等,都有不少新角度的更合理解释。还有个日本女忍者,叫樱子的,虽然估计是虚构的,但是印象很深刻。感兴趣的话,建议可以看一看这部《猎明》(好像还有个重名的小说,记得作者是妄语臣,用以区分),网上一搜就有很多资源,就是字数有点儿多,200多万字,看你时间和兴趣喽。没时间的话,看看另外两本也OK。

㈨ 万历抗倭援朝题材的电影,比较精彩的电影

电影的话,中国这边拍得很少。可能是题材比较敏感吧。包括日本也比较避讳这段历史。韩国拍得电影比较好的有《鸣梁》(国内又叫《鸣梁海战》),可惜没有明军的镜头。另外电视剧还有一部《惩戒录》,但是也是挺贬低明军这边的,一味地夸大朝鲜军队的作用,也是看着来气。
除了影视作品,小说倒是有几本写得不错的。我正好也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凡是写这段历史的国内小说基本都看过,简单谈谈个人看法。
1,高拙音的《龙战三千里》,字数30来万。写得比较简略,也就是把明史里面的内容稍为复述了一遍。感觉不够深入。
2,马伯庸、汗青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字数40来万字。比高拙音写得稍为带点儿情节,但是依据也基本都是明史这边单方面的资料。有些矫枉过正、反而过于夸大明军的威力。还算有意思,但是40来万字感觉份量还是不够足,读过一遍,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基本是对着明史照本宣科。但却丝毫没发觉明史里面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疑点重重的地方。
3,妄语臣的《猎明》,字数200多万。强烈推荐。这个说起来,是我今年偶然才发现的小说,在写这段历史的小说里面,感觉是写得最细、三方(中日朝)人物刻画最深入、也最为客观写实的一本。看得出作者八成是详细查了中国、日本、朝鲜等各方的资料,其中还有不少的逻辑推敲、隐含其中(比如沈惟敬这个人物的动机分析、大明朝廷内部的国本之争、朝鲜内部光海君的夺嫡之争、露梁海战其中猫腻的影射讽刺等等),虽然这个作者名气不大,但感觉这本不仅情节精彩、而且也最写实,远比前两本比着中国单方史料、丝毫不做逻辑推敲、照本宣科、一看就是赶时间转稿费的要深刻得多。200多万字,洋洋洒洒,也把整个战争全貌、包括中间议和的曲折,包括中、日两个视角的全方位展示,写得都很到位。看完之后对中日双方好几个人物都觉得十分立体,感情复杂。
4,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字数大约不到20万。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里面,也着重写过这段历史。写得确实比较有意思,老早看时觉得就挺好的。不过,在后来看过不少资料、尤其是上面妄语臣的那本《猎明》后,觉得当年明月写得虽然也挺有意思,但是未免过于浅了些。很多隐藏在其中的东西都没有深入发掘出来。(举个例子,比如沈惟敬明史里面写是一个嘉兴的小混混,却会说日语。在那个年代,而且是对日本海禁几十年的时代,怎么可能有个普通小混混会说日语呢?放在信息发达的现代,估计嘉兴市的小混混里面也没几个会说日语,能和日本人谈买卖的吧。而且普通小混混又怎么这么容易被举荐到朝廷、委以重任?这么大的疑点,当年明月也就是一提,丝毫没有分析以下历史隐藏的真相)
总之,看电影推荐韩国的《鸣梁海战》,电视剧就《惩戒录》。
小说里面,没时间就《明朝那些事儿》第六本后半部分,图个乐呵就行。《帝国最后的荣耀》也还可以。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话,建议还是看妄语臣的《猎明》。越往后看越觉得作者其实挖掘得很深刻。
望采纳。

㈩ 火速求求明朝和日本倭寇打仗的,以及和丰臣秀吉打仗的影片,拜托了

这种题材的电影中国没有,日本不愿拍(理由都知道),倒是棒子可能拍过一些,但是棒子的历史电影……看了瞎狗眼别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