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韩电影 » 电影赤壁在日本
扩展阅读
日本高潮中电影 2025-01-06 18:22:32
电影赤壁在日本 2025-01-06 18:16:49
手机播放蓝光电影没声音 2025-01-06 18:11:06

电影赤壁在日本

发布时间: 2025-01-06 18:16:49

㈠ 电影赤壁观后影评 客观公正 随心而发!

赤壁看了一半,有一些想说的话。首先这个电影比之前的一些大片好,怎么看出好了呢?我看赤壁的时候竟然可以忍的住,没吐。看别的一些大片我吐了。感觉吴导拍电影还是有两把刷子。云哥救主这里还行,云哥出场救阿斗的时候还真有点英雄的感觉。 动作啥的没什么挑的,我感觉赵云这里没怎么出格。别的地方感觉有点肤浅不切合实际。我觉得应当改个名字叫恶搞三国。号称采用三国志多一点,可是一点也没看出来。
总的来说赤壁逻辑性都不通。从一开始就有不对的地方,曹哥去征讨谁啊?刘备?想打刘备总要找出个理由跟天下人说吧?有什么理由去征讨刘备?刘备称王?人刘备屁大点地方都没有,又是皇亲。好好的守个县城谁也没招惹,朝廷拿什么名义打人家?要是说是打刘表跟孙权还行。毕竟他们俩势力大,对朝廷有潜在的危险。这样也算师出又名。顺便又能把刘备给灭了。所以这里应该是去征讨刘表跟孙权。
还有曹哥去见皇帝下面那么些兵!看着很不舒服。
飞哥这里整了一个回光战术,要俺怎么说啊。。。飞哥创立了一个步兵破骑兵的经典战例,以后步兵打骑兵救这么打就行。拿盾牌一照全从马上掉下来。千百年来骑兵之所以威震天下是因为多少代人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个“高”招。阿基米德也没把他的招数传到中国。而且再外国好像也失传了。因为成吉思汗的骑兵也是横扫欧洲啊!
云长哥哥一出场我嘴里的水都喷了。回光阵里一闪开出来一个人,单刀没马。云长哥哥您一个人能把刘备救出来?连匹马也没有您跑着来的?还是您到阵前了把马给仍了?您身上盔甲多少斤?力气大也架不住这么整啊。战将没马啥后果我不多说,一小会儿行,一直不骑马累死你。说道这里见有人说三国时因为没有马镫双手不能放开,所以武将步战很常见。我想说距三国多少年前的胡服骑射是怎么整的?汉朝时匈奴单于的响箭是怎么射的?没马镫只是骑马费力而且容易摔下来,并不是说人们都搞步战。武将天天再干什么啊?别告诉我关羽这样的因为没马镫救改步战了。
云长单刀没马闯入曹营被抓了,然后看见那个家伙骑马踩了刘备的军旗就把马推倒了,然后拿上军旗向曹操冲去,等云长走后,手下有个人问为什么?曹操说:“云长不是那种背后伤人的人。”我当时就倒了。曹操这话什么意思?意思难道是说云长不是那种搞偷袭的人?可是关羽再曹操眼皮底下搞了次偷袭把颜良给砍了哎。所以我很是搞不懂曹操到底想表达什么。
最不能忍受的是诸葛亮去见孙权时来了一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眼镜真跌下来了。文天祥文爷爷听见了估计要跟诸葛亮要版权费了。
看到这里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把剩下没看的补完吧。花这么多钱连个好点的编剧都没找到。钱全花场面上了。3D动画大家没少看。赤壁真失败

㈡ 电影《太平轮》真的有那么差

这一切的构成让《太平轮:彼岸》终于成为2015年度华语电影中,独特不会被轻视的重要作品,也这这个夏天给了我们一个机会遥望那个盛开在彼岸的凄美时代,凝思那些被忽视忘却的过往,缅怀在战乱年代无端失去生命和青春的先辈。我来看这部片子也只不过是临时有空,又歪打正着,根本就不是像以前看电影那样有备而来。电影散场之后,多数人都匆匆离去,几天前看另一部电影时,人们还在谈笑嬉戏,如果电影很烂也就算了,可是此片的质量偏偏就不错。看到这这种情况不禁嗟叹,中国电影只认市场,没有情怀了。当然这样也并不是无法产生好电影,就近期来看,至少有三部电影绝对对得起它们的高票房,《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其中口碑最好的《大圣归来》靠的是磨砺多年的高质量,以及感人而不幼稚的好故事,另外两者则是靠着对市场的超高把握,还有较为优秀的电影工艺,以吴宇森的经验,《太平轮》所得到的技术支持肯定高过这三部电影,此片败就败在自动与最大的观众群脱离。几年前,进电影院的还仅仅只是影迷或者是半个影迷的时候,这部片子的反响应该会更大,那时候的观众至少还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电影的其他缺点掩盖不住这种心怀天下的雄心,《赤壁》的成功,这些人功不可没。可现在是屌丝当道的时候,此片还在延续《赤壁》的风格,明显的家国天下情怀,使人仰望。吴宇森导演还是不想放下身价,他的电影,从来都是在表现他所珍视的东西,以前他就是这么一直成功的,从英雄本色到赤壁无不是这样,他的失手,警醒的不仅仅因该是他自己,还有那些曾经给华语电影带来无数荣耀的“大师们”。平心而论,此片拍得比上部好,重新剪辑后,有些情节与上部重合,使得不看上部也能够基本明白。再也没有过于铺陈战争的事情,而是主要围绕着爱情来做文章。

这样一来情节更加紧凑,人物情感的表达也丰富了许多,这在严泽坤(金城武)这条线上尤为明显,围绕他的不仅仅再是爱情,对母亲的孝顺,对兄弟的关爱,以及和大嫂之间的莫名情感,使得他成为全部故事中最复杂的一环,其他几条线索全都是择其一点,的确还是不够精彩,多数是在依靠演员的表演在撑起场面,剧本给他们可供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少,恍惚间章子怡似乎又退回到了当初刚出道的生硬表演阶段,佟大为的表现如果没看过上部,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而另两位异国主演,则是在本本分分的扮演着花瓶。不过,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那艘船进行的,脉络很清晰,虽然情感与当代脱节,即使是生死离,还是不能令人感动,不过比起上半部叙事方面的群魔乱舞,情感上的清汤寡水,已经好了很多。

在故事方面略胜一筹,特效和摄影上,至少是原地踏步,这可不是一种嘲笑,上半部的战争场面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不少方法甚至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此片着重突出了记忆中台湾的美景,在金城武大段的回想镜头里,长泽雅美身着和服款款而来,四周飞扬的芒草,漂荡在米黄色的空中,如梦如幻的场景,比他们凄美的爱情更加动人。沉船的场面更是贡献出了世界级的特效,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亲自出手恐怕也不过如此吧,当然过于狭小的船体,没有办法产生泰坦尼克级别的震撼,船从出事到彻底沉默不过也就十几分钟的事情,这其实也难怪,整个电影其实与太平轮的关系并不算太大,这不是一艘船上的爱情故事,而是乱世的爱情传奇,那艘船最多也只是几段爱情的起点与终点。现在并不是一个迈向伟大的时代,而是一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已经是个笑话,如果非要做的大气就只能像复仇者联盟或者是钢铁侠那样,做的有趣,崇高,像是种骗小孩的童话,不过现在连小孩也不爱看这个了。

太平日久,人们不需要战争与和平的故事,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永远都看不到,高质量太平轮沉没,在那个时候是命运的悲剧,现在是时代的悲剧。

㈢ 赤壁电影为什么日本的票房超过了中国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国情节。 众所周知,日本的“三国文化”来自中国,那是“中学东渐”。

当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于元末明初问世时,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大陆民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没有传到日本,此前没有纪录。日本真正第一个与中国的“三国”故事有关的作品,据邱岭与吴芳龄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一书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记》的作品。它的诞生,大约也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

《太平记》是讲述日本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小说,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国故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讲,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达”结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在《太平记》中,诸葛亮的主要表现是“忠诚”与“仁义”。他对主人公刘备的鞠躬尽瘁,一直延续到他死后,还可吓退敌人,给蜀国做贡献。还有,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个人悲剧,也都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不过,《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还不是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日本人对于三国的执着热情与认真,简直近乎自虐。至今,他们仍会写出无数本书来,考查三国里的史实,三国里的谜团,收集三国名言,绘制三国地图,编制三国大词典。有一个日本职员,就是因为喜欢三国,利用假期到中国来考察三国故地,已经坚持了20多年。至今,到网上搜索,关于三国的购书网页有30多页,每页都包含十几本书。仅就三国人物评价而言,在光荣公司做三国的电脑游戏的同时,日本一家“新人物往来社”推出《三国英雄资料编》,对169个三国人物的统率能力、决断能力等8个方面进行打分,买了书的人都可参与进去,花样无穷。

而日本的文学,从最早接受三国故事时起,就已经开始走上了与中国文学不同的道路。邱岭与吴芳龄为日本文学总结的三大特点是:追求真实;非社会化而强调个人;悲美。所谓“悲美”,一代日本动画迷和游戏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动漫中领教。那种满天飞着血红的箭雨的悲怆与凄美,英雄人物经历生离死别时,心碎之处的典雅伤感,都隐隐地在打动着一代年轻的游戏迷们。这些来自东瀛的“三国”,千百年前曾经从中国传过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内心,现在它们又转回到发源地母国,又会在这边酿出什么样的果实?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另一方面,中国人虽然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国人多觉得加拿大是美国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准州’似的,中国人不也觉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国文化浮浅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吗?

当然,这两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觉。”

观察日本的“三国文化”与中国的“三国文化”之不同,似乎让我们突然得到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观的某些清晰镜像。

㈣ 中国在日本取得高票房的电影都有哪些

徐克的《倩女幽魂》当年风靡了整个日本和韩国,王祖贤也成为了日韩的女神。

㈤ 为什么电影赤壁会在日本大畅销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国情节。 众所周知,日本的“三国文化”来自中国,那是“中学东渐”。
当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于元末明初问世时,三国的故事在中国大陆民间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没有传到日本,此前没有纪录。日本真正第一个与中国的“三国”故事有关的作品,据邱岭与吴芳龄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一书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记》的作品。它的诞生,大约也相当于中国的元末明初时期。
《太平记》是讲述日本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小说,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国故事,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讲,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达”结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刘备也不是曹操,而是诸葛亮。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但是在《太平记》中,诸葛亮的主要表现是“忠诚”与“仁义”。他对主人公刘备的鞠躬尽瘁,一直延续到他死后,还可吓退敌人,给蜀国做贡献。还有,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个人悲剧,也都是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不过,《太平记》中的三国故事,还不是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真正进入日本,是在《三国演义》的嘉靖本问世167年后。其时正是中国刚刚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遗民避居日本,带去大量中国书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战乱结束,进入江户时代,对中国文化有了浓厚兴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后40余年,《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日译本《通俗三国志》出版,译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和上层武士是可以直接读汉语原文的,也就是说,其实他们可以看中文的《三国演义》。但庶民阶层却不行。所以说,湖南文山的这个《通俗三国志》,很大的意义是使“三国”在日本全社会各阶层中,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及。不过,从那个时候起,日本译家们已经在搞“编译”,按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开始对原著改编。120回的小说变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说唱套话也都抹去,实现了由说唱故事到读本的转换。
日本人对于三国的执着热情与认真,简直近乎自虐。至今,他们仍会写出无数本书来,考查三国里的史实,三国里的谜团,收集三国名言,绘制三国地图,编制三国大词典。有一个日本职员,就是因为喜欢三国,利用假期到中国来考察三国故地,已经坚持了20多年。至今,到网上搜索,关于三国的购书网页有30多页,每页都包含十几本书。仅就三国人物评价而言,在光荣公司做三国的电脑游戏的同时,日本一家“新人物往来社”推出《三国英雄资料编》,对169个三国人物的统率能力、决断能力等8个方面进行打分,买了书的人都可参与进去,花样无穷。
而日本的文学,从最早接受三国故事时起,就已经开始走上了与中国文学不同的道路。邱岭与吴芳龄为日本文学总结的三大特点是:追求真实;非社会化而强调个人;悲美。所谓“悲美”,一代日本动画迷和游戏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动漫中领教。那种满天飞着血红的箭雨的悲怆与凄美,英雄人物经历生离死别时,心碎之处的典雅伤感,都隐隐地在打动着一代年轻的游戏迷们。这些来自东瀛的“三国”,千百年前曾经从中国传过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内心,现在它们又转回到发源地母国,又会在这边酿出什么样的果实?
日本大手前大学校长川本皓嗣,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在日本,以前常听到‘同文同种’的说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国人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为学习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到近代以后这种错觉仍然存在着。
另一方面,中国人虽然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国人多觉得加拿大是美国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准州’似的,中国人不也觉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国文化浮浅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吗?
当然,这两方面都是很大的错觉。”
观察日本的“三国文化”与中国的“三国文化”之不同,似乎让我们突然得到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观的某些清晰镜像。

㈥ 求韩国爱情电影,中国爱情电影,日本人爱情电影总评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无论职业生涯与曲折阅历,跨越2个世纪,又生活在崭新的21世纪,是充实而幸运的,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颇大的因素还是电影文化。早在上一世纪70、80年代,可以说电影是日常生活光环中最精彩的部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非常甜美而幸福的。

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经济、人际等因素,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的电影的缘分更深,相互间的影响也很大,就像本乡本村邻居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对历史文化的共享:我国历史名著《红楼梦》,在日本与韩国因文化习俗的不同,反响并不大,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对中日韩三国老百姓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诸葛孔明、刘备、武松、孙悟空路人皆知,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经典传奇人物和故事性,使三国人民有了共同的情趣和话题。这是今后文化产业,尤其在电影产业中,扩大合作与交流的极好契机和线索。

——然而,在近代电影产业发展上,三国都走了各自不同的路。上一世纪60、70年代,应该说,这个时期对三国来说,是奠定电影产业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但我国被文革夭折,日本则达到顶峰,韩国徘徊迷惘。当韩国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模仿香港武打电影,步其后尘的时候,我国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日本追求艺术经典,涌现出诸如黑泽明、佐藤纯弥、熊井启、山田洋次等著名导演和我国观众所熟悉的《追捕》、《人证》、《望乡》、《远山的呼唤》等优秀影片。即使在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50、60年代,我国电影工作者也拍出了《武训传》、《红旗谱》、《英雄儿女》、《早春二月》等优秀的电影,而且诸如《青春之歌》等这些革命电影还深深影响了日本青年一代。

这个时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韩国电影无缘与中国观众见面,而朝鲜电影如《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等电影文化与艺术丰富了国人的业余生活,至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还深深怀念着这些电影文化。很可惜,在文革期间,日本电影艺术登峰造极,而中国的电影创作被中断夭折,跌入低谷。

当上一世纪80、90年代,中国电影奋起直追、韩国电影积淀沃土的时候,日本电影开始进入萎缩和休眠状态。改革开放初期,被10年文革尘封、禁锢的中国电影和电影人日夜赶程、奋起直追的时候,韩国电影业也悄然找到自己的感觉,虽然那时的韩国电影充满着不和谐社会的怨恨和撞击,但正在沿着艺术的生涯艰难探索。提早进入国际化、全球化的日本以及被工作极度兴奋的日本经济人,已经无心无暇光顾严肃、精湛的艺术世界,而消遣和徘徊于现成的美国大片和色情世界了。严肃、认真的艺术家被搁浅,电影产业受到生死危机。

——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同样处于惊险危机的韩国电影,比日本更多了一层危机意识,视死如归、破釜沉舟,探索着自主的创意和制作,比中国历史文化负荷轻,不太讲究日本的形式美,更加重视即兴与具有急促性格文化特征的韩国人,在电影创作中也更加急促地寻找着什么。电影市场没有日本和我国那么大,而且受美国影响更大,追求人性和休闲生活化的电视剧和追求快节奏的电影便应运而生。《我的野蛮女友》、《实尾岛》、《太极旗飘扬》、《密阳》等优秀电影纷至沓来。然而,对韩国电影的最大威胁还是美国电影,电影经纪人越来越少,国内市场萎缩,将都成为致命打击。好比一个力大无比的相扑运动员和小体格拳击手的拼搏,更重要的是这些相扑运动员已来自于全世界,成为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电影也如此薄命,尽管山田洋次的《武士的尊严》等多部优秀电影出世,但总体走向如同韩国面临的十字路。

按道理,中国13亿人口,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经典,中国的电影应该真正起飞,但是前景比日本、韩国好不到哪里去。历史传统文化并没有与现代电影艺术接轨,没有形成一大批视电影为生命的艺术家,眼前的商业化和政治化趋向,使电影人还没有找到适合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却遭遇国内批判和困惑。

——新的创意与探索。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信息也在一体化。能否与美国大片文化对等的发展道路,我们究竟比美国文化缺少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症结可能还是教育和文化。缺乏美国的创新教育,缺乏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缺乏开阔开放的体制与文化,缺乏如何处理单元和多元文化和民族的经验与胸怀,更执着的还是以谁为主的局部纷争。自主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否达成和谐与共同体?和谐与共同体是否比自主创新还要升华,更上一层楼?

既然美国文化强势的真谛在于开放和创意,我们是否尝试一下:中日韩共同打造东方文化神韵和电影共同体?中国画的神韵和精彩,日本画的精细和精巧,朝鲜画的纯朴和亲近,三国文化与电影能否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接续电影《赤壁》后,再共同拍摄《孔子》、《地藏菩萨》和《嫦娥奔月》?

缺乏创意、开放性和共同体意识,将成为中日韩文化电影乃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桎梏和瓶颈。东方电影文化的突围,需要更大的智慧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