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韩电影 » 日本1940年拍的西游记电影
扩展阅读
美国电影科幻超人 2025-02-12 22:53:21

日本1940年拍的西游记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2-12 22:59:18

1. 《大闹天宫》重映票房4千万,为何现在没有这么优秀的动画片了

现在的孩子提起动画,首先想到的都是日本制作。当然,《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都是非常棒的动画作品,宫崎骏也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动画导演。

但是实际上,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而且我们中国经典动画片对整个世界的动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连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也是受到我们国家的经典影片《铁扇公主》的影响,才从此 走上动画道路的。

不过最近国产动画电影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信这几年的《大圣归来》、《哪吒》还有《罗小黑战记》应该都惊艳到了大家,其实只要观众喜欢,愿意花钱去支持,我们的动画电影就会越做越好。

2. 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是什么年代得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著。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2)日本1940年拍的西游记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3. 日本电视剧的发展史,特点,运营方式是怎样的呢

日本电视剧的历史
1940年4月在电视上播放了“实验性”电视剧《夕饷前》,一共12分钟的这电视剧就是最早的日本电视剧。当时对技术方面有很大的限制。同年10月播放了第二部“实验性”电视剧《歌与代用品》,但因战争停止播放一段时间,在1952年再次播放了。在1953年,因没有具体的录象手段,日本的电视剧都是现场播放的手段来播放。1956年,在美国发明了录像机,两年后的1958年,第一次进入到日本。同年6月,大阪TV(OTV,现朝日TV)的《宣传广告人的天使》是在日本第一次使用录像磁带的电视剧。而且同年10月,RADIO东京TV(KRT,现TBS)的《我想变成贝壳》正式使用了录像机来录像,而技术方面也开始发展起来了。1970年代中半以后,对摄像机的费用和技术限制慢慢减少、用摄像机拍摄更能节约费用、编辑技术的发达等原因日本的大部分广播公司选使用摄像机来拍电视剧。1980年代是在日本电视剧最火的时期,每个家庭供应了两台以上的电视,每个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这时日本电视剧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了。2000年代,用胶卷来拍摄的电视剧大部分都无影无踪。

日本偶像剧的概要
大部分人们看到现代式的剧本就想起日本的偶像剧。日本的偶像剧诞生的最初原因就是在1980年后半期,当时日本经历了泡沫社会,当时的剧本家门想给收看者看一些又有题材,又有日本人的实际生活的电视剧,这样慢慢地诞生了偶像剧的基础,1990年初,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情节也一起变,又有题材的偶像剧。随着时代的变化所出现的题材就是10代青少年的问题、孩子们的犯罪行为和家庭为主,而且这样的决定恰合了人们的“口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日本的大部分电视剧都是偶像剧,而且这偶像剧还会不断的发展下去的。

特点
1)1年分4分期(冬季剧,春季剧,夏季剧,秋季剧)
2)每分期做出新的电视剧(下午7点以后播放的电视剧)
3)展开很快(一般10篇,长了就是12篇)
4)每个电视剧每周只播放一篇
5)先拍完再播放
6)安排好全摄影的过程,所以能做成完整的电视剧
7)制作续篇或本外篇
8)激烈的收视率竞争
9)拍一周前脱稿剧本
10)第一篇和最后一篇特别播放1~2个小时(一般是45分钟)
11)在电视剧中间播放广告(每15分钟1次)

日本偶像剧的题材
日剧题材非常广泛:医学(白色巨塔,救命病栋24小时,医龙,回首又见他,仁医)、侦探悬疑(相棒,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古畑任三郎,沉睡森林,侦探学院Q真人版,欺诈猎人,诈欺游戏,三角迷踪,侦探伽利略)、社会突出问题(最后的朋友,14岁的母亲,人间失格,父女七日变,Life人生,白夜行)、教师剧(金八,GTO,龙樱,老师真伟大,女王的教室,钢铁女教师)。爱情剧也不乏经典之作(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求婚大作战,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魔女的条件,花样男子)。还有励志剧(野猪大改造,电车男,一升的眼泪,追梦人,NANA,嬢王系列)。有适合低龄人群的特摄剧,不过广泛认为现代题材才能称得上日剧。日本电视剧经常以中国古典名著为题材,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西游记,是首先由日本于1978年拍摄。此外民营电视台特定时间段的日剧有特殊称谓,如富士电视台的月九剧(周一晚九点剧)、TBS的金十剧(周五晚十点剧)等。

电视剧的内容
日剧可以浪漫纯情,也可以深透着诡异和哀伤,即富有小民情趣,也有华丽场景,有千奇百怪的剧情,还有感人至深的教师剧、医学剧。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而又贴近学生的老师们,还有那些犹如患者之神一般医生们,都让观众印象深刻。

社会评价
剧情引人入胜,从无冷场,欲罢不能,看完一部剧能反思出很多东西,久久不能忘却。绝大多数日剧都是贴近生活的,人物设定方面相对严谨,情节不拖拉。

另有详细介绍在网络“日剧”。

4.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长镜头与交叉剪辑下意境的营造

从长镜头渲染下的青春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到交叉剪辑镜头下表现成长历程和蜕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风格和题材上都做了最极端的挑战,在其“青春片”所营造的意境中,爱情的唯美,生活的残酷,青少年心灵的困惑和压抑,都是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实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采用长镜头和快速交叉剪辑相结合的方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少年戴着耳机静静地伫立于青绿的麦田中,沉迷于莉莉周的音乐世界里。在电影片尾处莲见刺向星野的镜头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马的镜头叙事手法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但每个人对电影的出发角度不同造就了对电影理解上了差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声,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样是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采用的是一种压抑阴冷的含蓄表达,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强调形式上的动感,热情、夸张、充满爆发力”。

二、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主观表达

岩井俊二在中国内地的走红,直接联系着“青春文学”,这也是其电影创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说创作基础之上。当然,“岩井文学”中不可避免的导入了导演本身的价值观,相对于故事情节,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变化。一方面,他带着怀旧的情绪追溯逝去的时代,影片中对童年世界的怀旧成为成年人对青春的缺失的一种幻想性解决途径。《情书》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在两条线索下的叙事时空中,通过两个素未谋面女孩的书信联系在一起,渡边博子在寄托哀思中无意探寻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恋,女藤井树在书信的来往中才发觉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发芽,只是随男主角的离开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没有在叙事的策略上突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通过情绪的升华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他通过社会的角度来表达对青年成长和意识形态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观众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引发内心的思考。这也是“岩井文学”所衍生出来的弱化情节而强化情绪的“青春叙事”方式的建构。但是,此类情节弱、情绪浓的主观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电影,对其后期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后人性的共通之处

“意象,指对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觉上的体验。而电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导演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它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刻在凤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运用极简的影像风格,将青春的热烈与生命的脆弱透过自然意象和虚拟意象表现出来,对青春期群体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四月物语》中的落满樱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红色雨伞是岩井俊二对青春短暂和热烈的意象隐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词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词。同样,《燕尾蝶》中所营造的并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征着青春里欲望的深渊。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观存在里,这也是他对“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另类阐释。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着两个女孩成长历程中的蜕变。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纹身是她存在的证明,她来过,以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姿态,带走了一只蝴蝶的脆弱和美丽;凤蝶,历经世间创伤却依然满怀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长大成人的专属记号。她们渴望飞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茧而出一刻陨落,岩井俊二采用这种独特的青春意象,表达了他对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沦或者毁灭因其阴暗而被电影避之不谈,但这却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试图将成长中的青年从喧哗虚幻的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从而理解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世界的难能可贵。

岩井俊二是一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的导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作电影的理念是彻底极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强盗、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来展现大城市高速运转中一群病态而畸形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场景,但他并没有将这种阴暗彻底的呈现,而是从他们苍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处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着内心的纯净。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43.7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因此,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历来未被传统研究所重视,因此,分析此类电影将可一窥日本电影的时代特征、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电影交流史。更是对日本电影史的一种补充,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有关微电影论文范文

3. 电影鉴赏论文

4.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参考

5.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