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能给我介绍一点二战或者越南战役的电影
2战的:
《辛德勒的名单》,《中途岛战役》,《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巴顿将军》,《风语者》,《珍珠港》,《U571》,《细细的红线》,《解放》,《兄弟连》(10集电视连续剧,电影胶片拍摄,每集近一小时片长,水准非常高)。
越战的:
《现代启示录》,《野战排》,《重回越战》,《全金属外壳》,《越战创伤》,《我们曾是战士》,《汉堡高地》,《早安,越南》,《越战忠魂》,《猎鹿人》等
② 关于一些二战题材的电影或越南战争电影
二战的,比较有名的有:〈巴顿将军〉〈最长的一日〉〈桂河大桥〉〈虎、虎、虎〉〈中途岛战役〉〈拯救大兵瑞恩〉〈太阳帝国〉〈帝国的毁灭〉《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兵临城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关于越战的更多,有名的有:〈猎鹿人〉〈生于7月4日〉〈现代启示录〉〈出租汽车司机〉〈野战排〉〈越战创伤〉〈重回越战〉《全金属外壳》等
③ 我想看有关越战的电影,给我介绍几部好看的,经典的好么
1.猎鹿人 The Deer Hunter
剧情简介:
越战期间,美国克莱顿镇5个经常一起打猎野鹿的好朋友中的三人尼克(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饰)、史蒂芬(约翰•萨维奇 John Savage 饰)和迈克尔(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即将奔赴前线。离开前夕,史蒂芬和另一个好友兼女友安吉拉结了婚,婚礼就是他们的告别会。
三个年轻人在战场上被越军俘虏了,残忍的越军逼他们玩“俄罗斯轮盘”游戏,迈克尔乘机夺了越军士兵的枪。虽然顺利三个好友逃了出来,但在逃亡过程中他们失散了。迈克尔和史蒂芬最终顺利回到了美国,但史蒂芬终身残废了,住在疗养院不愿回家拖累家人。越战结束前夕,迈克尔从史蒂芬处得知他经常受到从西贡寄来的匿名的汇款,迈克尔断定一定是尼克。为了找回好兄弟,迈克尔决定再次冒险闯荡越南。
2.越战创伤 Casualties of War
剧情简介:
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了编导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艾力逊是新踏入越南战场的士兵,有一腔为国奉献的激情。在一次行动中不小心遭到越军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远程侦察任务中,马素等强抢越南少女随军,以发泄他们的兽欲。艾力逊眼睁睁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躏至死,富有正义的他对自己的同胞开始感到失望,于是不顾自身安危将同僚的罪行公诸于世……
3.冲出越战 A Bright Shining Lie (TV)
4.沉静的美国人 The Quiet American (又名:越战迷情)
剧情简介:
美国援助组织的工作人员艾登派尔(布兰登费雪饰
)在1952年抵达西贡,当时越南人正寻求自法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派尔心中充满热忱,透过其经济援助计画要帮助越南人民,他并且渴望从一个更有经验的人身上,了解该地的情势。派尔必须和在越南很有人脉关系的伦敦时报特派员汤玛斯佛勒(米高肯恩饰)一起合作。
很快地他就发现自己迷恋上佛勒年轻的越南情妇凤(杜海严饰),她有著跟西贡一样美丽、神秘、又充满异国情调的独特气质。这三个人形成了一个狂暴的三角恋情情场如战场,交织出一连串惊人的意外,最后,是一桩谋杀案。一切人和事,都与表面上所看得到的不一样…
5.士兵宣言 We Were Soldiers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越南战争中的真实战斗改编。1965年11月,越南战争升级至美军直接参与战争阶段。驻越美军人数不断上升。浩摩尔将军(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受命把一群新兵训练为真正的战士,部队中同时涌入不少随军家属,军人们扮演着丈夫与战士的双重角色,温馨的气氛中掺杂着丝丝不安。为了缓解单调的军旅生活,部队举办了大型晚会。出征的时刻到了,浩摩尔在典礼上庄严承诺“带回每一名士兵”。
浩摩尔与他的部队被空降在临近柬埔寨的河谷地带,这里是北越军的重兵所在,人数弱势的美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伤亡惨重,最后在火炮、直升机的辅助下战局开始僵持。第二天,战斗推进到山丘但仍然无法突破包围,浩摩尔寻求空军帮助,由于双方距离过近,美军的汽油弹炸伤了部分地面部队。摄影记者乔(Barry Pepper 饰)记录下了战斗中一幕幕残酷的画面。第三天,美军正准备进行决定性的近身战斗,这时空军支援到位了,越军被全灭。
6.战争迷雾 The Fog of War (2003)--这个电影是有关美国很多个时期的战争的纪录片,包含越战的内容。
剧情简介: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战地指挥官、福特汽车公司第一位非福特家族的公司总裁,以及肯尼迪及约翰逊政府的国防部长。纪录片导演埃洛•莫里斯(Errol Morris)通过近24小时的采访,拍摄出纪录片《战争迷雾》,回顾了麦克纳马拉的一生,尤其他在二战中协助柯蒂斯•李梅将军对东京等67座日本城市进行毁灭性大规模火弹轰炸,帮助肯尼迪政府应对古巴导弹事件以及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前协商从越南撤兵的经过。莫里斯总结出来自麦克纳马拉的11条经验教训,对未来政府如何处理军事争端,如何防止毁灭性核战争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洛杉矶影评协会最佳纪录片奖。
7.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剧情简介:
越战后期,美军上尉威拉德(马丁•辛 Martin Sheen 饰)奉命沿湄公河而上,搜寻脱离美军在柬埔寨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的科茨(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饰)上教,将他带回或杀死。科茨上教曾经是美军在越战中的英雄,战功赫赫。然而,忽然有一天,他失踪了。随后,情报指出他在柬埔扎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自己的军队,专门反对美军。
威拉德与几名士兵一路沿河而上,途中他们目睹了种种暴行、杀戮,目睹了无论美军士兵还是当地人在长期的战争中精神扭曲,做出的种种非正常的行为,威拉德感到了极大的震撼。
威拉德最后在柬埔寨科茨的王国中被当地人捉住,见到了科茨。然而,科茨竟欲求一死,叫威拉德将这里炸为平地……
8.全金属外壳 Full Metal Jacket
剧情简介:
越战期间,美军大量征兵。大批年轻人应征入伍,在新兵营接受“残忍”的训练。“傻瓜”比尔运动神经不发达,常常犯错而连累所有人一起受罚。“小丑”(马修•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饰)奉命帮助比尔,但比尔还是老犯错误,连累其他人。大家忍无可忍下打了他一顿,比尔从此变得精神恍惚,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他在采访中看到了当时的同伴们都已经变得麻木、残忍。一次,“小丑”随“牛仔”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共狙击手伏击,“牛仔”亦不幸中弹身亡。众人经过一番搜索,击伤了狙击手。“小丑”发现狙击手竟是一个年轻少女。有人提议留下她挣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杀了我”的哀求声中,扣下了扳机。
9.野战排 Platoon
剧情简介:
泰勒(查理•辛 Charlie Sheen 饰)是越战期间的一名美国大学生,他前往越南前线去服兵役,被分到了一个步兵部队。部队里有两个人一直对他影响颇大——伊莱亚斯(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和巴恩斯(汤姆•贝伦杰 Tom Berenger 饰)。他们两人对战争的看法截然不同,前者不忍残杀无辜,而后者却杀人如麻,泰勒心里非常迷惑,到底谁对战争的看法才是正确。
巴恩斯展开了一场残忍的屠杀,越南整条村落都流血成河。伊莱亚斯力劝好友不要如此残暴,却遭致二人关系的裂缝。巴恩斯更怀疑伊莱亚斯向上司打小报告,友谊变为妒恨。于是,在一次丛林战争中,他背着所有人,向伊莱亚斯扣下了扳机。
泰勒却洞察了这一切,他心里终于有了答案
10.天与地 Heaven & Earth
剧情简介:
黎里(Hiep Thi Le 饰)是一个越南姑娘,虽然家中贫困,但一家人生活仍然幸福。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她的灾难也将来临。
越战期间,黎里因支持越共游击队而被政府军抓走,经历了非人的对待。母亲(陈冲 饰)贿赂政府中人她才得以脱身,但此时她也被越共的人员认为她出卖了游击队,而她惨被强奸。她的母亲只好带着她到了一名富人家中打工,她竟爱上了男主人,更怀上了孩子。
她们被女主人赶走了,投靠做妓女的姐姐,但她实在看不惯姐姐的作风而离开了独自生活。儿子出生了,为了继续在街上当小贩。
当时很多女人都成为了妓女以赚得更多的钱。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不能过上堕落的生活。直到黎里遇到了美国军人史提夫(汤米•李•琼斯 饰),史提夫对她一见钟情,黎里最终被史提夫的真情打动。婚后他们又生了两名儿子。一家人回到美国后,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黎里与史提夫之间出现了矛盾,史提夫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④ 战火无情人有情!细数10大经典战争电影都有哪些
虽然中国电影问题重重,战争片在电视剧领域,抗日神剧已经成为笑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中国并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第1:首推的《大决战三部曲》
小成本战争片,《我不是王毛》和《捍卫者》也都非常不错。
未来的国产战争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导演了《老炮儿》的导演管虎,执导的最新战争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国战争片又一个高峰。
更多关于战争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⑤ 生于七月四日的影片评价
《生于7月4日》是纽约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所导演的越战三部曲中的一部。越战三部曲,顾名思义一定是和越战有关的片子。1967年,斯通应征入伍,在越战中获得了荣誉和洗礼,因此,这部《生于7月4日》可是说是饱含了他的满腔的感情和思想,再加上越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出来的强烈的反越战影片。
主人公罗尼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从小就羡慕军人荣誉的他长大后终于完成了心愿,但当他带伤回国后,他发现,其实那些荣誉只不过是表面的现象,而残酷的真实和越战所留下的后遗症将伴随他的下半生。这种真实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不过,也正是这种赤裸裸的现实,才提醒了人们,敲响了越战的反思的警钟。
文章主线是以三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所贯穿的。三次游行,主人公的身份,形象,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幼年的小罗尼坐在父亲的身上,看到了大家热烈欢迎二战中回国的老兵,满心的激动,看着他们身上的荣誉勋章,罗尼有了奋斗的目标,然而,喧闹的人声和大队的人群并没有让罗尼看到老兵们的伤残和颤抖的双手,这也正是作者留下的伏笔,当全部片子看完后,你就会知道,那是老兵在听到鞭炮声后的条件反射,饱经枪林弹雨的他们在身体上的伤确实很深,但心灵上的伤痕更是无法痊愈,只可惜小罗尼并未想到这一点,这也就预示着他的梦想必将重蹈这些老兵的覆辙。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转眼间,越战结束了,罗尼此时已经是一位下身瘫痪,靠轮椅度日如年的退役军人,回国后,他失望了,在游行中,他并没有得到人民的欢呼与赞许,得到欧德只是反对和咒骂,他伤心了,他以为在越战中的伤痕,至少是心灵上的,在回国后会得到弥补,但是他错了,他被自己的信仰弄的身心俱损,不但要面对自己在越南枪杀数十妇孺和误杀自己同伴的心灵上的巨大阴影,同时也需要面对国内人的反越战斗争的批判和责骂,他仍是一个天真的男孩,但这一次,他看到了真实,看到了勋章下的鲜血。越战的残酷婉转的表达了出来,说服意义更加深刻。
渐渐清醒的罗尼不再天真,颓废不堪的他憎恨社会,憎恨所有人,最终被放逐到了墨西哥了此残生,可他并未放弃。在那里,他遇到了同自己相同遭遇的人,同时昔日初恋情人的出现也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新的信仰逐渐滋生,生命的希望之光再度燃起,罗尼渐渐的可以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人生,也就是这最后一次的游行,造就了一个强有力的反越战斗士的诞生。当这个社会和人民再一次的接受他饿时候,罗尼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母亲的梦想实现了,罗尼终于可以登上讲台发表演讲了,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而已。
汤姆.克鲁斯将主人公罗尼这个人表演的很不错,无论是从细节之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心领神会,就和当他回家看到自己从前强壮身体照片时的情景,仅仅一个背影和通过相框玻璃反射的昏暗表情,就可以充分体会到罗尼当时的忧郁和伤感。他的每个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再如罗尼在家咒骂社会,咒骂自己母亲的场景,更能让人体会到他精神达到极度崩溃时的程度,越战的负面影响也更加的清晰明了,因此汤姆.克鲁斯的突出演技也是这部片子得到我欣赏的一个关键。
整部影片并未对越战战场情景刻画许多,短短十五分钟的镜头足以交代事情的原由,作者并不想以战场上的残酷来打动人心,这是导演的匠心独运,因此,整部片子的风格并没有战场上的血腥,也少有灰暗的天空,但那美国鲜艳的红白蓝三色国旗足以将主人公笼罩在政治的乌云下,心灵上的创伤,通过汤姆.克鲁斯的精湛演技,使观众们从心底里感到愤懑与同情。影片也少有大量配乐,但几组游行是相同的配乐在不同的时期都给了观众不同的感受,让片子的本质逐渐明朗。
看完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它影响之恶劣,之长久。这部越战的反思片在现在这个表面和平,但危机四伏,一触即发的世界是有很大的警示作用的。同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电影中的一个词——信仰。一个人应当拥有信仰,但像主人公那样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到最后又有什么好的下场呢?但没有信仰的人同时又毫无成功可言。也许,当初主人公不去听从父母的教导,不去接受父母赋予他的目标和方向,他会生活的更好,但是,越战依然发生,历史不会改变。
整部影片不但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冲击,同时也让观众从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思考,因此,我觉得这才是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地方,也是在众多战争题材的反越战影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关评论
越战,开始之后呢?再之后呢?纷乱之后沉静在苍凉的政治荒芜里。
先前不止一次地抒写战争的豪迈与视觉背后的无限感慨,这就是让雄性亢奋的意志力的较量,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仍旧是属于个体的而绝非所谓的国家荣誉。
越战文化是孕育在六十年代,思考在七十年代,却在八十年代绽放异彩。为什么美国人如此热衷越战题材:
⒈冷战重建政治价值观
二战结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美国的不平衡就是色厉内荏地对共+产+主+义的恐慌,共+产+主+义在亚洲、东欧、南美遍地开花,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想遏制红色风潮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政治主导的大背景下,朝鲜和越南以联军的名义孤立+共+产+主+义打局部战争是必然趋势。《惊暴13天》我们可以看到以军备威慑和政治阴谋论缔结地最后产物,片中有一段对白从花花公子肯尼迪嘴里说出来似乎有些滑稽的味道,那就是防止苏+联成为第二个纳粹轴心国。
⒉政治牺牲品与无畏牺牲
《尼克松》将越战比作政治选举的筹码。从如今多数越战题材电影来看,越战已经被充分定性为美国政府一大撮激+进+份+子对国民的欺骗,是无谓滑稽的错误。价值观的冲突与戏剧性转变造成越战题材在一定范围内的争议,有争议就意味着潜在的观众消费市场。
⒊反战文化流行
女+权、性+解+放、越+战、共+产+主+义成为当年美国愤青的时髦用语。《阿甘正传》中的越战是诙谐幽默的,反+战+集+会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越战不过是跑跑步杀杀人,反战不过是吸吸毒打着旗号搞搞幼稚女青年,就连大会发言也变成调侃式的情人重聚。
⒋越南的特殊背景
似乎1907年以前越南的历史是空白,包括文字,简言就是用汉字书写其中华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版图的属国,这一点是极为尴尬的。越南也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造字运动与规避历史,接着在果断与老东家割袍断义。
越南的形象就如同美国越战题材电影中不可或缺的越南妓女作风,《生于七月四日》中概括了一句话,一个国家抗争了近千年。
越南人有韧性的一面,法国人不行,美国人也不行,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坚决把殖民者与帝国主义者拖进军事梅毒里。
⒌反思的伪善
越战题材电影有几个必然的颠覆性情节。
鳄鱼的眼泪:无辜群众一定是军事强权的受害者。当然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美国参军男青年,另一个则是越南农民。美国大兵在一场无谓的滑稽战争中在万般无奈情况下成长为杀人机器;越南农民一般的群体比较庞大,包括老弱病残孕,“误”杀婴儿是必备的。二战纪录片中也有日本妇女将怀中婴儿抛下悬崖然后自己跳下去的影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战争,受害的总是平民,这一点是毋须置疑的,包括古罗马到拿破仑还是其他。
妓女是佐餐猛料:几乎每部越战题材电影都必然会出现短旗袍戴斗笠披肩黑发的越南性工作者。《第一滴血》也不能免俗,至少史泰龙没有像在《意大利种马》来得通透。
《葵花宝典》是这样炼成的:一般斩断下体的男人最具有思辨性,他们一般坐在轮椅上但思维比较健全,将作废的造精机能反噬成脑汁,以超脱常人的能力克服战争后遗症。
正是好莱坞导演告诉国民,国家派到越南无辜的混球们就是这样在打仗,这种纪实性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习惯性思维,滑稽的战争噱头荒唐的美国大兵。颠覆传统模式,美国大兵不是无坚不摧,而是有血有肉且脆弱不完美的人。至少不会像伊拉克战争样板戏《解救女兵林奇》做作得令观众产生严重的妊娠呕吐反应。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越战三部曲《野战排》(《 Piatoon》,1986)、《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天与地》(《Heaven & Earth》,1993),完全从人个体出发的电影作品。
美国学者将近年来越战题材中商业与艺术双丰收的电影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归结为西方传统古典艺术的变种。《野战排》是继承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第二部福斯塔夫和霍茨伯的基本内容,《生于七月四日》是荷马史诗《奥徳修纪》的变种。
其实从三部电影连贯地看,奥利弗斯通对于越战的思考并不明朗。反倒借鉴在《尼克松》中对越战的政治观点便比较切合,我个人认为手法纯熟的应该是《野战排》,奥利弗斯通在表现战争或是政治阴谋方面是比较强的,但参杂情感成分的电影便表现出或多或少的生硬与别扭,《门》便是例证,《天与地》的战争温情是粗糙的,我们只能从画面里了解斯通想表达越战牵扯下的两国人民,但以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斯通很难将内敛含蓄的东方情结顺利融入他的西方思维里。
三部电影里,除了取材争议或是手法之外,剧本最具备艺术性的应该是《生于七月四日》。作为郎?科维克的真实故事,整个美国梦在他倒下的那一刻开始逐渐瓦解崩溃,其情节安排与冲突是文学性地再现。
电影开篇是童年的郎,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白人家庭,与所有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家庭一样,他们沉静在战后新经济复苏的美国梦里,虔诚地信奉天主,陶醉在战后的新美国秩序里。
电影有几个严格的时间段,将肯尼迪的全国电视讲话里,郎起航的爱国梦到轮椅上自己的电视演讲算是一个奥徳修成长的变奏。
郎是越战英雄,但回到国内,国内滋长的反战情绪,与人们对越战的质疑发展到冷漠。个人价值观与肢体残疾在一系列的国内矛盾中激化,从人本角度上讲,因为战争他失去了一个男人起码的尊严,那么追逐所谓的国家荣誉变得一钱不值。
有几处镜头的细节镜头: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二战老兵坐在轮椅上,听着“嘭、嘭”的响声打颤的镜头;朗坐在游街的礼车上同样打着颤,而街旁人们的面孔却是没有表情的苍白。
价值的颠覆就意味着新的重建。六十年代末国内年轻人的叛逆与个性主导使郎觉得陌生与不解。
当他躺在墨西哥的妓院床上望着墨西哥妓女动情的表演潸然泪下的时候似乎一切的尊严与情感一瞬间地迸发。这是起码的人本尊重,尽管建立在金钱的虚假上面,但郎看到的是新希望。
《阿甘正传》里同样有这样一段,虽然在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但对于人性辩解与渴望理解尊重的希望是深深冲击着观众的。
郎醉酒后的那段争吵应该可以看作是整部电影矛盾聚集的中心,十诫中告诫我们不要杀人,但是你的教会你的天主让我们在越南大开杀戒……政治、宗教、信仰甚至是性都虚假的,那么我们又该信奉什么?
的确,老兵归来的美国不亚于一场新的越战,荣誉与谎言使我们踌躇在光影的世界里,尽管知道那只是电影织造的善意谎言。
⑥ 求一电影名字,丛林中一越南狙击手将一美军小队杀的剩一人,战争结束两人仍在对峙,一个女人出现改变了局面
烈血军魂 不是美军 和越南 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在二战 最后 他们为救一个女孩 都把最后的子弹射向地雷
下面是电影介绍
《烈血军魂/最后的子弹》
故事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场上一个澳大利亚狙击手和一个日本狙击手之间的生死较量。影片描述的当时的环境非常艰苦,日本兵受命阻击澳大利亚士兵,双方交手后都只有一人幸存,于是两个狙击手比枪法,比耐力,比心理,后来两个人都各自只剩下一发子弹了,就在日本狙击手瞄准澳大利亚狙击手足以使其一枪毙命的时候,一个当地的小女孩出现了,她根本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事,继续向前走着,而她前方就是雷区,再走几步就会踩上地雷,这时日本狙击手的心理斗争极其激烈,这最后一发子弹究竟是射向敌人的身体,还是打爆那颗地雷而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呢?最后人性终于战胜了战争,那个日本狙击手打爆了那颗地雷,小女孩吓跑了,逃过了一劫,而这时日本狙击手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子弹,无法继续完成使命,于是拔出刀向自己脖子割去。而那个澳大利亚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刹那间对那个日本兵产生了一种敬意,于是他马上放弃战斗冲上去救下了那个日本兵......许多年以后一次纪念会上,两个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又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