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美大片 » 印度电影上学难
扩展阅读
微电影浪漫车站 2025-01-11 15:39:26
雪山农村爱情电影国产 2025-01-11 15:26:09

印度电影上学难

发布时间: 2021-05-24 00:06:05

1. 有一部印度电影讲的一个小男孩和妹妹穿一双鞋上学的故事,有谁知道那电影的名字吗赐教!

不是印度的,是上个世纪末伊朗的一部电影,《小鞋子》

2. 印度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近几年为中国大众所熟知的印度电影或多或少都有针砭时弊的现实意义。这里推荐几部给大家:

1、《摔跤吧!爸爸》

去年五一档国内上映,最终收获将近13亿票房,评分也高达9.1,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的典范。影片本身的硬实力加上国内宣发精准助推,从阿米尔汗先瘦身后增重这个点为抓手,做了一次相当成功的电影营销。本片由阿米尔汗亲自操刀剪辑,最成功的莫过于凭借他对中国观众的了解,重新调整了电影时长和节奏,例如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歌舞戏份。让电影从”印度节奏“走向”中国节奏“,这也是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次。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优秀的印度电影。批判教育制度批判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国情类似,因此引发观众共鸣。电影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贫民窟的邻居为了给拉吉筹钱不惜通过自残的方式,这种很明显的碰瓷行为背后是印度穷人的淳朴和身为人父的责任感。

实际上父母的焦虑也并不是完全没道理,为下一代争取到一个尽可能好的教育资源,成人也好不承认也罢,环境会改变很多事情。

3. 印度电影体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哪些印度电影是贴近现实生活的

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比较推荐阿米尔·汗,米叔的作品很多都以抨击现实问题为核心,但是他又处理的非常戏剧化,不必让你看得特别难受。观后会意识到问题又不会绝望而是抱着会打破这个问题的兴奋感,这跟韩国日本的一些现实题材看完让人绝望相比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1、《三傻大闹宝莱坞》,教育制度与阶级差距。

伊西亚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梦想成为一名歌手。但是伊西亚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性格爆裂独断专横的父亲经常对母亲拳脚相向,并且禁止伊西亚唱歌追求理想。 疼爱女儿的母亲鼓励她带上面罩在网络上唱歌,这个主意让她获得许多粉丝。然而就在这时候,父亲调换工作,要求他们跟着自已到另一个地方去。

4. 有哪些推荐的印度电影

推荐《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调音师》、《超龄少女》、《最初的梦想》、《摔跤吧!爸爸》这五部电影,这五部电影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颇受广大影迷欢迎。

1、《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单纯印度男人帮助巴基斯坦哑女与父母重聚的故事。印度教教徒帕万(萨尔曼·汗 饰)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与母亲走失并有语言障碍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哈尔莎莉·马尔霍特 饰)。

在得知沙希达是巴基斯坦人后,帕万决定帮助她回家,可在回巴基斯坦途中却四处碰壁,遭遇领事馆冲突、被旅游局欺骗之后,帕万立志将不惜一切代价尽其所能带沙希达回到自己的家乡与家人团聚。

2、《调音师》

阿德里安(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

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3、《超龄少女》

正值妙龄的Swati(萨曼莎·鲁斯·帕布饰)拥有令人闻之即醉的歌声,一次在外演唱 时被音乐制作人Vikram发现,后参加当地的歌唱比赛一举成名,但是年轻貌美的 Swati总是会做出一些不符年龄的举动:岔开腿坐着、教训年轻人、说自己早已结婚 生子、抠脚、指导人做菜……种种怪异的举动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4、《最初的梦想》

被帕塔克(苏尚特·辛格·拉吉普特 饰)寄予厚望的儿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无法忍受“失败者”的标签而发生意外。面对病床前丧失信心的儿子,帕塔克讲述了大学时代,自己与朋友们以及前妻玛雅(施拉达·卡普尔 饰),为了完成“失败者”的逆袭,在冠军联赛中“损招”尽出的故事。一段啼笑皆非的青春往事揭开帷幕,他们会实现最初的梦想吗?

5、《摔跤吧!爸爸》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让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

结果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的天赋浪费,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 ,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5. 印度的孩子上学不收任何费用吗

印度实现免费的教育制度。在印度,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强制入学接受教育。但是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学校方面还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这个免费教育的范围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鼓励一些外来移民和印度的少数民族入读普通的学校已融入印度社会,政府还对此有补贴。

6. 印度是免费上学为什么识字率低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上学和看病都是免费的

印度的基础教育跟中国相比却十分的糟糕。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印度人均教育时间不到4.5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时间为7.5年,女性识字率方面印度不到50%,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9%!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国民生产率比文盲高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2010年印度6至14岁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85%,可是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入学率只有不到60%,辍学率十分的惊人。

印度的弱势群体复杂多样,以妇女与儿童为例,弱势群体分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等,这些弱势群体,地位低、受到排斥。众所周知,印度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根据成绩,而是出身。每个印度学生身上都有标签,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口较多的北方城市更是严重。女孩上学会被歧视,因此,女孩频繁辍学。而且,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连温饱无法满足,对他们来说,吃饱肚子比接受教育更重要,很多家庭的孩子,未成年就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大军中。

一是印度原来的国民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读书无用,还不如出来收破烂帮补一下家用来得实际,这样的认识会造成教育水平恶性的循环。

二是印度重男轻女观念十分的严重,认为女孩就是个亏本货,未来出嫁还要准备一笔嫁妆,现在给她上学本来就要一笔支出,还不如让她早就出来赚钱攒嫁妆更好。

三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让低种姓的儿童对上小学感到恐惧。上小学时一些高种姓的同学可以随意欺负低种姓的儿童,那些低种姓的儿童不敢反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失去求学欲望。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总人口的83%(图为印度教三大神)

种姓制度就源于印度教,形成于吠陀时代后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将人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3个等级为高等种姓)和首陀罗(卑贱种姓)。而贱民(即表列种姓,又叫“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个等级之内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间严禁通婚,实行社会隔离,并且职业世袭。

每个等级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团,即亚种姓,目前已有上万个。

在种姓制度下,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卑贱种姓和表列种姓人群在社会中会遭受压迫和隔离,在接受教育和选择职业等方面也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印度普拉塔姆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印度96%的孩子都上了学,但是他们在公立学校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85%的孩子学了3年还不识字——最多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而这一比例在4年前为54%。最多能从1数到19,
印度于2010年通过的《教育法》虽然要求6岁-14岁年龄段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但它却似乎并不关心他们在学校究竟能学到什么。这部法律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建筑招标书,因为它详细规定了每间教室以及学校操场的面积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在北方邦偏远的农村地区,一所好公立学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首先必须靠近公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老师开车前来。尤其是每当有检查团来临时,老师们能够迅速赶到。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种“奢侈”的条件。在锡达布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的校园几乎见不到人影,比人更多的是狗和牲畜。学校的一间侧屋里堆满了干草。

政府医院对所有病人敞开大门,从挂号、手术到药品各项服务一律免费。

免费医疗是非多

病人看病不花钱,自然会经常光顾医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
其次,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太多,工作压力很大。记者采访的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同时,由于医生的待遇不高,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光顾印度政府医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医疗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钱能治病就行。几位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医院的确提供免费治疗,但只能对付一般的小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和复杂的手术却无法对付,药品也满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转到条件好但收费高的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为富人服务

虽说政府医院看病免费,但是有钱人肯定无法忍受这里脏乱差的条件,因此,设备先进、干净整洁但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就成为他们看病的首选地。在印度,私立医院约有1300多家,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
私立医院不仅有漂亮的大楼,宽阔的草坪,一流的医疗设施,还有不少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 和那些拥挤嘈杂、诊断和治疗条件差、建筑陈旧的公立医院有天壤之别。 由于私立医院提供收费医疗服务,所以医生的待遇高,医疗条件好,药品品种齐全。据介绍,普通医科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来的,但凡有些名气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不是“海归派”,就是印度医科大学的博士,至少也是在政府医院工作过多年,并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立医院的条件虽好,但收费却高得惊人。记者的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只做了一个简单的CT扫描,就花了1万多卢比(相当于2000多人民币)。这还算是个小数目,一些大手术的收费动辄数万至数十万卢比不等,而且由于这些医院自负盈亏,管理非常严格,病人不把钱先付清,就别想进手术室。

7. 等级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学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在印度上学的感受:富人小孩风生水起,穷人小孩低到尘埃。

印度小孩从6岁开始进入“5+3+2+2”学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5年初级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属于义务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贫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读初级小学,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较低,家里不让读书,所以印度贫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龄只有8岁。

嗝嗝老师


在印度上学,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风生水起,可以上大学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会。如果是贫民窟的小孩,可能就会读三四年的小学,长大以后就重复着父母的劳力工作。以上两种现象得不到改善的话,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代!

8. 求一部印度的电影名字

<小鞋子>
1997年伊朗电影,别名:天堂的孩子。
马基德·马基迪导演,由Mohammad Amir Naji、Amir Farrokh Hashemian等主演。曾荣获1998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比起“小鞋子”的中文翻译,我更喜欢“The Children Of Heaven”的电影原名。当看整部片子的时候,听着片子背景中时时传来轰炸机的声音,突然想起来高三的时候看过的一本书《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书的内容都已经记不太清楚,这是中国女记者描写她在中东采访的一两年中的经历。书中有一段提到她去耶路撒冷的经历,这个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以色列首都,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如果耶路撒冷真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我相信那里离地狱也不太远了。当看完整本书,心中有一种难以平复的情绪,我突然有一刹那明白了那书名的含义。直到今天再看到“小鞋子”这部伊朗电影,突然发现,战火纷飞,人民穷苦的地狱中,有人们倾听上帝教诲的纯洁心灵。
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后,在买马铃薯的时候,把小鞋子放在塑料袋里,藏在了菜摊中。但是却被收垃圾的人误拿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当时,片中兄妹两个人当着父母的面,用一个笔记本“交谈”。他们小心翼翼,唯恐秘密被发现。就像阿里说的:“爸爸会打我,也会打你,因为他没钱给你买新鞋。”就这样,阿里用一只新铅笔换来了妹妹的妥协,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
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妹妹看着别的女孩漂亮的小皮鞋,羡慕而无奈;哥哥每天在妹妹跑回家后,拼命地跑去学校仍然会迟到。如果不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很好,差点因为迟到被主任开除。这样的孩子,令人心疼的两个孩子,当发现穿着那双小粉鞋的女孩家庭穷苦的时候,放弃了要回鞋子的念头。他们躲在角落,看着小女孩拉着失明的爸爸,出去奔命;他们善良的目光里面写满了理解。也许妹妹要比阿理更希望找回自己的小鞋子,因为她不喜欢哥哥肮脏的球鞋。当兄妹两个在庭院洗球鞋的时候,两个孩子珍惜地捧着球鞋,轻轻地吹走上面洁白的泡沫;慢慢地,泡沫变成了透明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在小兄妹的欢笑中,飞扬。那在阳光下彩色的肥皂泡,就像他们的童年,动荡而美丽,脆弱而坚强。这段在我眼中,确实是电影最“浪漫”的画面,整部片子看完,我脑子里回旋的都是他们的笑容,让我感觉,上帝正从天堂慈爱地俯视他们,他们是天堂的孩子,纯净而勇敢。
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当阿里坐着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在伊朗城市里面的高速公路上看风景的时候,我有些震惊。我查资料才发现片子拍摄于1997年,我以为在几十年前。我没想到阿理生活的破旧小巷的外面,就是如此发达的城市。当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与呼啸而过的机动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我突然觉得那对身影那么单薄而胆怯。在富人区,小阿里用流利的介绍“我们是园丁”解了木讷的爸爸的围。当他们问了很多别墅以后,终于被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爷爷请进了豪华的别墅。站在别墅的花园中,爸爸和阿理目瞪口呆。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阿理在电影中从头到尾,没有换过一身衣服;而身边的小男孩衣着光鲜;爸爸拼命地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妈妈重病;而身边的别墅主人穿着丝绸睡衣,夸赞自己的树。在爸爸整理花园的那几个小时,阿里和别墅小主人快乐地玩耍,他们荡秋千,玩跷跷板。那段电影中,运用了相当多的慢镜头,两个不过9岁的孩子,在阳光下的花园洋房里面尽情欢笑,虽然他们的生活天差地别。当最后要离开的时候,阿里把毛绒玩具轻轻放回睡着的小男孩手里,恋恋不舍地走开。那一刻,我心里很疼。他们都是孩子,本不该经历太多的磨难。阿里本应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享受上帝的恩宠,但是现实夺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一双破旧的小鞋子。
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比赛开始前,众多的参赛选手为不同的目的而来。有的孩子身着名牌运动服,穿着合脚的运动鞋;而阿里穿着老师发的运动服,默默看着脚下马上就要破烂的球鞋。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当无数的闪光灯在眼前闪耀时,阿里第一次抬起低垂的头,眼睛里充满自责的泪水!只因为他得了冠军,而不是季军,他失去了他送给妹妹的小鞋子!电影中,阿里经常落泪;这个瘦弱的小男孩,坚强,宽容;而当他此时眼睛晶莹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刺痛了。
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哈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泡在凉水里的这双坚强的小脚丫,因为疼痛而失去孩童的稚嫩;鱼儿在脚边轻轻地游,一片红色的金鱼围绕着阿里的小脚。我看不到他的小脸,也许还有泪水的失望的小脸,但是我知道,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双洁白的球鞋和一双妹妹梦寐以求的红色小皮鞋……
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不光在耶路撒冷。阿里和妹妹是天堂的孩子,他们用纯真而勇敢的笑容,战胜着现实的残酷和冰冷。电影的结局,没有出现小兄妹拿到鞋子的狂欢场面,只结束于池塘中的那一抹红色。而我,这个远在电脑屏幕前面的旁观者,泪流满面。

9. 求一个印度喜剧电影,里面说的是三个大学生,其中一个很聪明,但他是代他主人上学的,其他两个家庭条件不

三傻大闹宝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