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当道士那些年》:道心载情,多情人在优柔寡断中修行
文/白茶心
中国古代有志怪类小说,现在有玄幻小说。都以奇妙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吸引人。一方面满足人们对神奇的世界的向往,在想象中完成对现实生活平凡的超越。另外一方面,这些故事都是英雄之旅,都是人生的隐喻,通过故事,我们获得指导生活的经验。还有一方面,读者卷入故事的情感或者冲突中,获得自己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满足。
《我当道士那些年》,就是仐三的一本描述道家世界的玄幻小说。这本书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主人公天赋使命,拥有道童子的命格,如何从“拜鬼缠身”的小娃娃长成力挽狂澜的维护世间安宁的中坚力量。
读时被作者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打动,作品中有一个修者的世界。有老李一脉的道家传承,月堰苗疆的蛊术,祖巫十八寨的巫术,佛家的武修,藏传佛教的诡修,一个个神秘的传承让人概叹世间的神奇。还有一处一处的冒险之地,有神秘的恶鬼墓,摇曳的苗疆风情,变幻莫测的龙墓,更有出离于此间的昆仑,让人欲罢不能。
但这些都不是这部作品打动我的原因。因为玄幻小说构建的世界大多神奇玄妙,但是却少有人在作品中把情感写到极致,以情动人,让人特别容易把自己的感情代入其中,为主人公陈承一多情、优柔寡断所打动。
你会觉得尽管他在修道上取得极大的成就,但仍旧是一个跟我们一样有着各样的普通情感的人,喜怒哀乐,是那么真实。你会羡慕他所拥有的各种各样亲密珍贵的人际关系。那些他所遇到的人,跟他都有着不同的情感牵扯。他为之成长,也为之痛苦,为之烦恼,也为之开怀。
承一与师傅姜立淳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一方面,是师傅从小特别怜惜关爱他,为他的祛病驱灾,尽心尽力为承一的成长付出许多的心血。另外一方面,师傅也尊重承一的性格和决定,真正做到尊重人性,做到真实地修道家之心。
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师傅的大爱,他不仅仅愿意为这个徒弟付出心血,也愿意为祛除昆仑遗祸舍己。师傅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这些,他只是以他的实际行动,以身作则,让承一能够立身立心,忠于内心,修得道心。
师傅是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他算出自己有个徒弟,但是在承一的父母不同意承一学道的时候,没有强求,而是顺其自然,静待机缘。
他非常爱承一,但是对他严格要求,很少直接表扬承一。但在自己的老友面前,他非常开心地多次表演自己的徒弟如何有孝心,如何聪明努力。
师傅希望承一不要承担那么多的使命和痛苦,希望自己能够为他多做点事情,因此,他带领众人踏上寻找昆仑之路,不惜舍命去找线索,为的是多给承一消除一部分磨难,希望能为承一换得一个平安的人生。
他言语朴实,知道承一历练的痛苦,对他说:“你是我的徒弟,刀山火海,红尘深渊,我这个师父也只能闭着眼睛陪你走下去了。”
师傅害怕告别,也害怕承一无法承受他的有去无回。因为承一是一个感情敏锐的多情人,对感情非常依恋。因此他悄悄地离开,只来得及留下一个含泪的眼神。
在最后,大战结束后,师傅得到了肉身进入昆仑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知道承一需要他,尽管他的使命已经结束,却还是留下来陪伴承一。直到不久后灵魂归去,肉身陷入痴呆。
而承一,也一直非常依赖师傅,视师傅为自己最亲最近的人。他能够在师傅面前袒露心声,告诉师傅自己的担忧,在师傅面前无所顾忌地流下眼泪。修道心,却没有修去自己对师傅的留恋和敬爱。
作者将师徒之情写到极致,感觉两人虽然有独立的人格,但纠缠在一起的情感,却有时候让人觉得过于纠缠黏糊,难以承受。但实际上,这番牵绊,却是两人都无法舍弃和放下的。这可能就是人性的真实,也是人性最宝贵之处。
这番牵绊,一方面成为前进的阻碍,但又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和担当的来源。就像人性的多面性,有时候我们觉得多情像是我们的阻碍使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但是也可能成为我们的能量和前进的燃料。
承一一出生就百鬼缠身,身弱体衰,父母亲为他操碎了心,两个姐姐也十分疼爱他。尽管磨难不断,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怨言,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小承一缓解痛苦。
为了承一,胆小的母亲亲自去见被鬼附身的周寡妇,希望找到解救儿子的办法。而在二姐被附身之后,身体虚弱的母亲一趟一趟喊魂,以无比坚强的心智将女儿的魂魄喊回来。
在承一要随着师傅离开后,父母尽管十分舍不得,但是知道他父母缘分薄,害怕自己会伤害他,忍着心痛送他走。他们不了解那个神奇诡谲的世界,但是却尊重儿子的师傅,日日为儿子担忧祝福。
后来承一喜欢如月,父母希望他们能够结婚。但知道他们爱而不得,不能结合,父母亲也没有责怪承一,没有催着他结婚抱孙子。只是十分怜惜他,怕他以后一人孤苦。
书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读来十分感人。在送承一跟着师傅去北京的时候,父亲说“其实老汉也很想哭”,然后父亲忽然加快了蹬车的速度,快速的抹了一下眼睛。离开8年后,承一回来,父亲用力地拥抱他,“我只知道此刻我那一向感情内敛的爸爸,拥抱我是多么的用力,用力到我都感觉他生怕我消失了一样。”
承一非常珍惜和父母姐姐相聚的时光,只是每次都十分匆忙。他对此每次都十分感恩,十分欢喜。但又自责内疚自己无法孝敬陪伴父母,内心总是十分挣扎纠结。
因为自己身怀使命,无法像常人承欢膝下,一直是他的隐痛。所以,我也觉得可能他把一部分对父母的眷恋和孝顺,投射给了从小相依为命的师傅。以他善良柔软的心,全了这份孝心。
承一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许多弱点。其中,可以说有一个弱点是他过于重视朋友之情,跟他的性格中的多情有关。他信任朋友,他愿意为朋友付出。但是,当朋友受难,他总是无比难受。可以说,他痛着他们的痛,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承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群可以一起去浪迹天涯、打怪升级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以前是敌人,有的是陌生人,有的是小孩子,都无一例外被他的热情和赤忱征服。
小时候一起冒险的如月,成为他后来终生的妹妹。那时候尽管因为如月的任性,他们和酥肉一起陷入恶鬼墓的生死中,但是承一没有抱怨,也没有责怪如月。而是能够在险境中想法设法求生,永不放弃朋友。后来如月喜欢承一,但承一也明确自己只喜欢如雪,因此一直把如月当做最亲的妹妹疼爱。这疼爱,没有掺杂爱情的因子,只是纯粹的哥哥对妹妹的爱。
而小弟弟慧根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得到承一的温柔照顾,被看做最疼爱的弟弟。他对慧根儿十分关心关怀,喜欢摸着慧根儿的头。在师傅们都走了以后,承担起慧根儿的一切费用,希望他快乐地成长。在有危险的时候,时刻想着护着慧根儿。
杨晟是承一最特殊的朋友,也是一辈子的敌人。他是承一第一个结交的外面的朋友,他教杨晟强身健体的导引法,他是在恐怖的村庄中,唯一被杨晟告别嘱咐的人。这成为承一几十年中无法割舍的情感。很久以后都无法相信杨晟哥哥已经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每次见面,都心绪难平,痛苦万分。
路山本来是被派来监督控制承一的人。但在他感受到承一的真诚和赤心后,成为了承一的朋友。并为了承一放弃了最心爱的人做成的鼓。他相信承一会带着他拿回鼓。大战前,他跟承一讲述了自己与白玛的故事,那是他不愿意面对、无法承受的情感之殇和煎熬。承一想起自己与如雪,对他的痛感同身受。
还有肖承乾,是承一的老李一派的死对头。但在家族斗争败落后,跟着承一一行逃亡到印度。他感动承一的性命相托的勇敢,喜欢这种一起共对生死、畅意人生的伙伴情意,成为了生死兄弟。
更不用说承一师门的师弟和师妹们。他们都是天赋异禀的有才之人,分别承袭了山、医、命、卜、相各脉,他们一起生死相依,辅助山字脉的承一完成天命。而承一,也不辜负他们的信任,有柔软的真情,也有大的格局和胸襟,带领他们追求大道。
承一和道童子,两世都与同一人苦恋。在做道童子的时候,与魏朝雨相恋。他性格刚硬,一心修道但道心偏离,他误认为要离情绝爱才能道心根基稳定。殊不知,道心的稳定在于你经历体验后,能够看通透,而不是不遵守本心隔断情爱。所以他与朝雨决裂,以决斗的方式否认并结束他们之间的感情,导致朝雨身死,而他也没入轮回。
作为道童子转世的承一注定命运坎坷,情路更是坎坷。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来历情劫的。上一世他不懂情,亏欠了朝雨。这辈子他性格柔软敏感,爱上转世的如雪。
尽管承一很爱如雪,等待他们的是重重的藩篱。一个是道家的接班人,要承应天命,注定漂泊。一个是苗疆的蛊女,要守护寨子,无法远行。没有人可以舍弃自己的责任。他们注定无法相守,只能两相遥望,或者相忘于江湖。
他们可以选择不相恋,如此便没有后来的牵绊和纠葛。也可以选择相恋然后相忘于江湖。庆幸的是,他们选择了相恋。半年后他们分手,各自独行。他明明知道她是自己的命定之人,奈何还是情深缘浅。
在这期间,情成为承一难以承受的痛。他多么希望能够跟如雪相守,却知道是一种奢望。他只能默默地选择每年抽出几天陪伴如雪,不谈情爱,只是陪伴。可是命运是残酷的,后来,这种陪伴也成为一种奢望。
因为如雪被召唤去了东北老林子里的龙墓。那里有如雪的使命,那就是看守龙墓里的来自昆仑的蛊虫,而“一入龙墓弃凡尘”。正所谓生离死别,承一眼睁睁看着如雪消失。他甚至得不到如雪是否活着的消息。
半年缠绵,一生相思...他无法承受,像蚀骨之毒,却又不能割舍,只能带着情殇继续去冒险。在无数次生死之间,他都非常希望如雪能够陪伴在侧,可是只能在梦中见到她的倩影,醒来却总是独自一人。
后来,道童子的意志穿透壁障,他的意志只剩下3天的时间,他跟重要的人一一告别。他多么希望能够有人了解他即将消失的事实,却不能说,因为说了只会带来痛苦。但后来他了解到,“最有可能发现道童子不是我的人,那一定就是如雪”。可见如雪对他的爱和了解十分深。
尽管他们情路波折,如雪却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如雪一直非常爱他,理解他,支持他。她理解他的痛苦,却不想拖累他。她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在龙墓里很绝望,但是“你是支撑着我的存在...想着你在世间的某一处角落活着,我也会觉得充满了勇气。”
不能相守,隔着时空,知道他还好好活着,这就是自己继续活着和守护的勇气来源。她也明白一生没有圆满,经历过情爱,过程已经是一种圆满。
⑵ 电影《咒》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巧妙的伪纪录片形式
《咒》由蔡亘晏饰演的女主角若男是一位单亲妈妈,在成功治愈困扰她多年的心理疾病之后,把先前暂时待在寄养家庭的女儿朵朵接回家一起住。面对许久没有见到女儿,若男下定决心想当个好妈妈,为朵朵打造一个能够安心成长的家,并开始拿著摄影机拍摄她们的日常生活,为母女俩留下未来能够回味的美好回忆。
由于必须记录跟女儿一同展开的新生活,《咒》主角若男几乎走到哪里都会拿著摄影机,不仅就算没办法手持也会把它放在旁边拍摄,也要求女儿朵朵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连她随身携带的兔子玩偶里也藏著一架摄影机。而这项举动也提供了《咒》这部电影许多素材,让观众得以透过这些主观视角或在一旁侧拍的影像画面,清楚看见这对母女俩后续即将经历的恐怖事件。
交叉剪辑,可怕梦魇
起初,若男和女儿的互动相当正常,即使朵朵几乎没有对妈妈的记忆,母女俩也相处得十分融洽,感情逐渐变得紧密。然而即使《咒》女主角若男极力想要跟女儿过著正常的生活但直到某天,朵朵要妈妈帮忙赶走天花板上的坏坏之后,若男内心深处的创伤阴影又再度袭来,带著她重回那个最不想回忆起的梦魇。
《咒》采用今昔交错的叙事方式,在若男跟女儿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她六年前跟男友等人组成专门破除闹鬼谣言的影像团队,前往他家族的神秘禁地拍片探险的过程。不信邪的她们当时为了揭开邪教仪式的秘密,触怒了沈睡的邪灵,最终男友当场猝死,其他人也接二连三地死于非命,唯一生还的只有因为受伤而在门口等待的若男。
在那之后《咒》女主角若男精神濒临崩溃,必须强制接受治疗,被迫跟女儿分离。而 6 年过去,原本以为若男状况已经逐渐好转,争取到朵朵的抚养权,能够善尽母亲的职责,让她能够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安心成长,但如今随著当年仪式的符号重新出现,女儿成为邪灵找上门诅咒的目标,也使得两人看似趋于稳定的生活开始急转直下。
其中从朵朵在夜里看见躲藏在天花板上的灵体、有时会突然变一个人、跟空无一人的空地对话、在学校情绪失控攻击其他同学,到情况进一步恶化,昏迷失去意识,身体出现黑斑脓疮,以及像是蜂窝般的恐怖伤口。诸多不正常现象都让女主角若男感到担忧焦虑,为了拯救心爱的女儿,被迫去面对内心的深层恐惧,重新回到 6 年前的那个禁地,调查诅咒的秘密。
真实事件的改编背景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都觉得《咒》这类型电影最让人害怕的不是跳出来吓人的鬼怪,而是观众在将自己带入角色之后,看著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陌生失常,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焦虑恐惧。因此电影最终在邪灵的诅咒实在难以对抗的情况下,以对观众来说恶意满满的结局来收尾,也跟《咒》整部片的呈现手法互相搭配,赋予电影一股让人感到新鲜的独特气质。
根据电影《咒》改编自高雄真实事件的设定,片中邪灵是名为“大黑佛母”的诅咒之神,从东南亚经过云南,辗转传来到台湾,而陈家将“大黑佛母”当作是神来信奉,靠著他的诅咒力量来谋生,结果后来因为无法压制,导致诅咒反噬到自己身上,为了将邪恶力量分摊,发明出“火佛修一,心萨呒哞”这句我们在《咒》整部电影里不断听见的咒语。
到头来“火佛修一,心萨呒哞”这句表面听起来像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祈福话,真正意思其实是“自愿把名字给奉献出去”,分担陈家世代背佛母施予的诅咒。因此《咒》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是母亲对女儿的爱。不管怎样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平平安安地长大,就算是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是诅咒全世界、把所有观众都拖下水也都在所不惜。
而有趣的是,为了隐藏这个最终谜底,《咒》整部电影也可以说是一场女主角若男精心设计的“骗局游戏”。在女儿身心状况恶化之后,她把先前拍摄的画面收集,并加以剪辑、包装、上传到网络,用述说一段故事的方式,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带著观众理解她们的悲惨遭遇,借此引发我们不忍看到她们受苦的善心,并达成她最终拯救女儿的目的。
⑶ 求电影!!
<第一诫>
主演:余文乐、郑伊健、谢宛谕、车婉婉
每天,警队大约接获185宗电话报警求助,当中180个与打架、强奸、谋杀、抢劫、绑架有关;其余5宗是那些“我家有点不寻常”之类的求助电话。
杂务科的责任就是负责调查这些“不寻常”的案件。
李国强(余文乐\饰)在一次巡逻时,击毙被通缉多年的连环杀手,及后更非自愿性地被调派到另一部门——杂务科,自此展开了一连串的灵异通缉之旅。
有别于警队除暴安良、歼灭罪恶的英勇职务,杂务科处理不寻常案件的手法,往往是耐人寻味得令人无所适从。
杂务科另一要员,性情古怪兼嗜酒如命的部门主管黄SIR(郑伊健\饰),他与李SIR合力为杂务科解决每一个不寻常的求助,消除每一个求助市民的恐慌。在执行任务的同时,黄SIR煞有介事地向李SIR声明杂务科的第一诫:这个世界没有鬼!
事实上,这条第一诫只是个谎言。杂务科处理不寻常案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择手段地隐瞒社会上的灵异事件,减低社会恐慌。
对警队工作充满热诚及抱负的李SIR,有感杂务科的真正任务有违道德。为了社会安定,警员应否隐瞒真相?这样又能否获得真正的公义?
正当李SIR坠入思想挣扎的同时,杂务科正面临极具威胁的连环鬼上身案件。一具穷凶极恶的鬼魂正将二人逼上死亡边缘。
最后,捕猎者竟成为被捕者的猎物……
二、问题解析:
1.这部片里到底有多少鬼?首先就是片头在车尾箱里爬出来的女鬼,然后就是游泳池里的小女孩,后来医院里的老太太,接着在剧场出现的剧场老鬼,最后出场才是那个杀人恶魔变得厉鬼,当然结束时船上的郑也是鬼啦!
2.杀人狂附身的顺序。一开始他附身在郭护士身上,后来到那个上吊鬼,到他的朋友鱼缸鬼(这里肯定是上吊鬼打过电话给鱼缸鬼附身的从后面的情节可以推知),再到黄衣鬼,再到学校里的两个女孩,再到小雯,再到那六个自杀的女孩,再到女警察,再到余的老婆,最后到余文乐。杀人狂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生前仇恨年轻的小女孩,所以他死后也要报复,为了满足他生前没有完成的变态计划。他最后附身余是为了报复,杀郑是为了除掉能够杀死他的人,郑的存在对他产生莫大的威胁。
3.关于结尾的真相。那一套余编给他上司听的就不说了,真相其实是这样的,女警察后来去了余的家里附上了余老婆的身,而余回家后发现了女警察就杀了她,这时他的老婆又在后面抱着他从而鬼移到了余的身上,余的老婆变成了一个没有魂魄的植物人。接着余就去杀掉了轮椅男和郑,回家以后余在和老婆ML以后用烟头烫她完全是一个变态的报复行为,余老婆的眼泪则证明她对发生的事虽然还有仅存的一点知觉但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接受屈辱的现实。最后郑的老婆坐船伤心离开时,有段打劫的手机彩铃就是郑的手机却没有接,而郑已经化作鬼魂坐在他老婆的后面。
最后来说一下结尾时余讲的那个故事,其实那个灰熊就是被鬼附了身的余,既不是人也不是鬼,就好比既不是白熊也不是黑熊。
本片从头到尾看似是一个鬼片,其实不然!情节紧张,逻辑清晰,很多细节都有说明。导演的叙述手法也很高明,只要认真看,一定能看懂。从余文乐当小巡警,遇见杀手(是个补习老师)他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然后导致杀人。被余文乐碰到,击毙后变成了鬼后找余文乐报仇,但他并没有急于杀死余文乐,而是先报复了那些他所认为很无耻的女学生。最后玩到了余文乐。人终究是战胜不了鬼的。所以鬼到最后先上了余文乐老婆的身,又上了余文乐的身,这一后果就是使余的老婆变成植物人(被鬼附过身的人三魂没了七魄)并且鬼不想再传了,就扎根在余文乐的身上,用他的躯体过正常人的生活并且借用余的身体践踏了余的爱人(车婉婉\饰)。可能会有很多人问:跟郑有何关系为何要杀郑伊健?杀郑是必须的,一是因为郑是抓鬼高手,必须把对头除掉。二是杀了他就可以当抓鬼部门的长官,不会有人威胁到他。至于郑的老婆和郑跳舞那些情节都是虚构的,那是余文乐最后向上司的口供里编造的内容,只是导演用很高明的手法表现出来。聪明点的人都能看的出来。至于余的老婆(车婉婉\饰),在电影里就是悲剧人物。流眼泪是因为那是她并不知道世界上有鬼,不知道余到最后已经鬼上身,按理来说没有魂魄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但她最后的眼泪正是体现了她对余文乐的深爱!总体来说,很不错的电影,如果当成鬼片来看待,那真太可惜了。本片相当不错!
三、本片所要表达的及观后感:
本片一再强调几点:
1.第一诫:“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解析:第一诫的意思是要不择手段的掩盖有鬼这个事实,避免社会的恐慌。
2. “在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千万不要靠猜”。
解析:电影里各角色的逻辑判断错误
1).在学校的班级里,有个女孩跑出班级了,余文乐追了出去,他猜错了 ,造成真正被鬼附身的学生逍遥法外!!
2).余本来能杀死被附身的女警察,因为被其他两个警察误会了,那两个警察猜错了。遗失杀死恶鬼的机会!
3).警察暑长闻了闻杯子里的他本以为是酒的水以后说了句:恩!
不要以为装酒的瓶子里只有酒,其实装的是水
4).最后余文乐回到家里,就因为猜错了,没有防备他老婆如同被附身了,造成了无法挽
回的遗憾!
这一切都是导演刻意运用的高明手法
影片的两个结尾:
1.余文乐对上司陈述过后和妻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2.余被鬼附身后,杀死了
坐轮椅的少年、女警察、郑伊健!
影片的两个结尾的鲜明的对比正是要深刻的告诫我们:
“在分不清黑与白的世界里,千万不要靠猜”。
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平时所见,所想,其实很多都是错了,不要只是靠直觉,要提高逻辑判断力(比如我们的骄傲、自大、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判断正与错,如:领导、老师、兄长 上面
讲话!下面你自己开始以自己的单一层次 开始做起错误推断。。。。。。。。。。。。
这两句话 其实是正是导演要向我们表明的两个哲学问题!
在电影的最后余文乐(被鬼附身后说的话):有个人拿着把枪去森林捉雄,他只知道有白和
黑熊 结果被一只大灰雄给吃掉了 故事一开始不也说了 2个警察在追 问你们哪个警察最后都
是 看事物不要只看表面靠猜......个人理解 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鬼 余演的那个李警官
只知道这世界上 只有活人和死人 只看到了社会的表面 结果却被鬼给吃掉了灵魂 电影想给我
们表达的意思 也许就是 在现在的社会上不要只看表面...要多层次 多方面的看待,我们平时
所见,所想,其实很多都是错了,不要只是靠直觉,要提高逻辑判断力......
鬼根本就是个桄子,只不过是借鬼来表达现代人看待事物的惯性思维错误!(也就是说我们习惯
养惯性思考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潜在的不能让我们正确的、客观的看待事物)
2.小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法官,你来判定一场凶杀案。而你又以片中余文乐的惯性思
维方式来判断他人是否犯罪,那起不是有很多人要冤死在你手上?(思维的错误判断,直接
影响你的行动)所以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本片另一面要着重表达的正是两对恋人的深爱:
先是郑伊健因为职业的特殊性,造成夫妻分离,再到最后永远不能在一起。然后是余文乐的爱人流眼泪那个片段,是因为那是她并不知道世界上有鬼,不知道余到最后已经鬼上身,按理来说没有魂魄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但她最后的眼泪正是体现了她对余文乐的深爱,正是这种深爱更是突出了本片的悲剧色彩,就如同郑最后成鬼以后在他老婆的后面坐着,看着她哭泣,却无能为力。两对情侣都是那么深爱,却不能改变命运。越相爱越悲惨
⑷ 地狱十殿是那十殿
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此十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称此十殿阎王。
阎王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传说他是阴间的国王,人死后都要到阴间去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生前行善者,可转世成人,享富贵,生前作恶者,会受惩罚,下地狱,受刑后转世成人。
中国道教中,又有十殿阎罗之说。十殿阎罗是中国道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
(4)女的被鬼附身的印度电影扩展阅读:
第一殿秦广王蒋专司人间生死,统管吉凶。第二殿 楚江王历专司活大地狱、剥衣亭寒冰地狱。第三殿 宋帝王余专司黑纯大地狱。现世中作乱犯上者或制造纠纷者去此殿。
第四殿 五官王吕专司合大地狱、血河地狱。逃税、经济舞弊者去此殿。第五殿 阎罗王包原本在第一殿,因过分同情罪人,遂转到叫唤地狱。
第六殿 卞城王毕专司叫唤地狱和枉死城。埋怨上苍、对着北方小便者去此殿。第七殿 泰山王董专司热脑地狱。以尸骨造药、挑拨离间亲族者去此殿。
第八殿 都市王黄专司大热脑地狱。第九殿 平等王陆专司阿鼻地狱。第十殿 轮回王薛其职责是根据上列各地狱的报告区别转世。
⑸ 恐怖片里什么样的环境让你最害怕
我认为恐怖片中最让人感到害怕的环境,莫过于你以为安全的时候,突然间周围发出异响。比如说电影中的人正在自以为的安全区休息,结果冒出个僵尸或者鬼怪啥的。当然比这还要恐怖的莫过于你以为这个恐怖片结束了,结果从土里再伸出一只手,告诉你,未完待续。
为什么会说,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周围出现异响,这样的环境会让我感到害怕吗?因为这样的环境会让人感到绝望。绝望比失望更可怕失望,失望,只是在心火上浇了一桶凉水,而绝望则是把烧火的木棍全部抽走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太爱看恐怖片。虽然我会好奇,但一个人绝对不会点进去看。如果人多的话可能不会那么恐怖,但我可能会变成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因素,周围的人可能对里面的某些恐怖的画面不感冒,但我可能会因此吓到发出尖叫,以致吓到别人。我认为恐怖片之所以恐怖,大都来源于人性以及身边的人。
人在危险的情况下突然间找到一个安全的区域,那么砰砰乱跳的心会暂时平静下来。但呼吸还是急促的,这时候我们会时刻准备着逃跑,身体并没有完全的放松下来。也就是说,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跑开。当然了,如果鬼怪的速度太快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屏幕中的演员按照剧本的走向,领盒饭了。有的人可能会被鬼怪吞食人类的场景,吓到,但这并非是最恐怖的。我觉得这画面最多是血腥,以及有一些令人反胃。这让人感到恐怖的不是一开始就领盒饭的场景,而是到中后期也就是中后期的时候,大家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保措施,比如说找到了安全区什么的。至少这时候暂时安全了,也许大家紧绷的心会暂时放下来,结果鬼怪突然间冒了出来,然后又请几个人吃盒饭。这场景就比较吓人。
吓人的不是画面,而是随着恐怖电影的播放,我们不自觉把自己带进去了,成为了主角团中的一员,因此感到害怕。危险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躲在了一个角落而找不到你,它只会迟到,却绝不会缺席。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恐怖片了,上一次可能还要追溯到好多年前,初中的时候。忘了看的是什么电影了?反正是全班同学在晚自修到来前一起用教室的电脑看的,电影情节实际上不是很恐怖,画面略微有些恶心。最后英雄降临,结束了,电影中看电影的那一群人的苦难。对不比较老的恐怖片吧,如果你是在电影院看的话,可能会更吓人一点,毕竟更有情景带入感呀。
在我心中最恐怖的环境来自一部恐怖定格动画电影叫《鬼妈妈》。虽然鬼妈妈被压在了井底,但是在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一片静谧的森林里,一只机器手从土里钻出来。鬼妈妈,并没有被封阴。故事也许将进入无限的循环,这样的场景不是很让人感到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