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励志印度电影《嗝嗝老师》8日晚在京举办首映礼,片中饰演女主角的印度影后拉妮穆赫吉和现场观众亲切交流,还大展歌喉清唱了电影插曲。本片不少剧情直戳观众的泪点,拉妮表示表演图雷特综合征需要从内而外的表现,同时也呼吁观众通过电影可以了解和平等地对待这类人群。
《嗝嗝老师》是继《三傻大闹宝莱坞》《起跑线》之后,又一部直面印度教育体制的佳作。片中,女主角奈娜从小患有罕见的抽动秽图雷特综合征(抽动症),她说话时不停发出类似打嗝的怪声,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读书时还被12所学校拒之门外。最终有一位校长让奈娜感受到真正平等的待遇,长大后的奈娜也希望成为一名老师,可惜她再度被众多学校拒绝,最终才有机会在自己曾读过书的学校当老师,没想到她被指派去教导全校最顽皮的班级。面对这些被冷眼嘲笑的贫困学生们,多次被捉弄的奈娜仍然坚持留下来,还用有趣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获得进步。无论是奈娜多次被误解,还是孩子们向她真诚道歉,片中不少剧情直戳观众的泪点。
本片表现了老师这一职业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用自己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感染了逆境中的学生。谈及如何在表演图雷特综合征这类人群,拉妮穆赫吉坦言:在印度的这个病的比例很大,很多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尽量不让他们接触社会。女主角拉妮穆赫吉凭借本片在今年的墨尔本印度电影节上摘得影后桂冠,首映现场不少观众被她在电影中精湛的表演所惊叹。
女主角拉妮坦言,很开心大家通过电影能够关注到这类人群,并现场呼吁大家平等对待这些人,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嗝嗝老师》于10月12日全国上映。
② 隔隔老师经典话(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带来的启示)
原创: 大岚子 山岚教育
这两天“包场”围观了一部口碑不错的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剧情还是熟悉的配方,但温情的画面、舒缓的节奏、激扬的力量,却给山岚教育团队带来别样的温情和深情的感动。
文 | 大岚子
本片讲述一位患有图雷特综合症(面部神经间歇性抽搐,经常不受控制的发出奇怪的嗝声)的女主人公奈娜从小因为自己的病,经常被别人视为怪物,屡次应聘教师屡次失败,但依旧不变成为一名老师的初心。
好不容易收到母校聘书,但却接手了全校最叛逆,成绩最差的9F班。为了让学生们摆脱成绩垫底的困境,奈娜老师带领孩子们上演一场幽默与温情同在的校园青春励志故事。
1
欣赏的力量,发现的眼睛
——“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其友好相处是每个人的功课。
影片的开场奈娜面试时不停地打嗝,坦然的说经过这么多年,自己已经可以和“它”相处的很好。语境即心境,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同理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所以之前七个班主任都无法接受的9F班的“坏孩子”的时候,奈娜才能说出那句:“他们不是坏,他们只是淘气而已。”
我们每一个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对孩子的宽容和欣赏的时间节点。
在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之前我们对小朋友都是很宽容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在给你带来惊喜的同时,经常也会带给你惊讶。可这时候的我们接受他们的不完美,因为这就是小朋友的成长节奏。
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你会发现从前的想法变了,对孩子不再那么宽容了,这时候来自社会,来自同学,来自家长们的眼光,甚至攀比之心,这样的一些压力就随之而来。
当老师跟与家长沟通是说到孩子某一学科成绩不是很理想时,你会很着急,迫切希望孩子的每一个学科都很棒。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对待孩子就变得非常非常严格,这个严格的背面不仅仅是社会的各种压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自己的不完美没有完全接受。
当孩子不在只有你们的小屋里生活,而是要面对社会的复杂,竞争的环境,这是的我们就会不自觉拒绝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不再那么宽容了。
如果我们可以像影片中奈娜老师那样,能接受并且和自己的不完美相处融洽,就会理解9F班的这群学生其实不是坏,只是淘气而已。这种感觉会让一切就变得不一样。
人都不是完美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带着发现的眼睛,和自己的不完美相处是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功课。
2
发现的力量,你就是奇迹
——培养正确的荣辱观
每每看到一个社会新闻或是令人感慨的影片时,总有一个词弹进我们的对话框——“三观”。
三观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我们在对世界有了更多了解,对事件有了更多认知,对人生有了更多阅历和思考,然后慢慢形成的。
但是在学校里我们更容易培养的就是荣辱观,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褒奖,什么是被尊重,什么是耻辱。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两张试卷,一张选择填空题,一张解答大题,当答完这两张卷子的时候,放下笔,靠在椅背,看到那个考场的同学还在奋笔疾书的解答着第一张试卷时,心中那种自豪感,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很多孩子在拿到运动比赛的奖状,奖品时,都会有很光荣的感觉,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祝贺。
这种感觉有多重要呢?当我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没有了考试,比赛,可是曾经给你带来的自信,光荣的感觉会像一支火苗在你的内心深处一直燃烧着,激励着自己。
在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中,或者是家庭这种个体环境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去引导孩子,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光荣。
英语里有一句话 “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你衡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如果你衡量成绩的标准是奖项,那就只是教书,教知识。慢慢的孩子就会觉得分数高就是光荣的,他们会像影片中的那个9A班的男孩,单纯的追求分数不管用什么手段来达到目的,保住他手里的那个级长徽章,走向一种学习的极端。
但如果你褒奖的是一种品格,会让孩子们认为坚持不懈是一种光荣,让他认为自律,诚信是一种光荣。这就是在育人。
教育不只仅注重教书,育人,更在孩子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学会用发现的眼睛,挖掘孩子内在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在内心深处培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没有优劣,只有差异”
9A班和9F班之间差的是BCDE这些字母吗?9A班学生和9F班学生之间差的是成绩,和参加学术竞赛能力吗?影片的最后F班的同学在比赛中举起了奖杯,给出了我们答案。
孩子和孩子之间本没有优劣,只存在差异。
之前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的张弟校长接受山岚采访时说:“在学校你会发现有许多孩子,他们的成绩不一样,有好有坏,但是他们离开学校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自信。这是因为在学校里边,我们会因为不同而去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然后我们将这个亮点放大,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这样培养出来的自信心是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的。”
现在的教育环境,由于师资的不足,在对待孩子方面普遍都是“一刀切”模式。一个班级35个学生,讲着一样的知识,留着一样的作业,考着相同的题目。
就好比几个人比赛跑步,有的天生跑得快,有的不能跑,把这些人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一定是层次差别明显,失去比赛的意义了。
“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 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林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正因为人和人的不同,我们才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孩子。"
4
希望的力量,未来为你而来
——当下不重要,朝着正确方向持续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在美国有一位校长他当时做了一个改进,原来学生成绩是分为A B C F四个等级,F的意思就是failed,失败,不及格,后来这位校长把学生的成绩改成A B C NY,NY的意思not yet,还未达成,还需努力。
这两种思维模式在教育里叫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思维模式。
固定模式的理解就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了,不会再改变了。就像那句俗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而成长模式,就是现在什么样不重要,每个人都是可以成长改变的,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重要。
为什么嗝嗝老师要领9F班的学生们在屋顶放飞他们写下的那些让他们厌恨,恐惧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写出来,放下去。
即使生活在贫民窟不重要,调皮捣蛋也不重要,成绩不好也不重要,要知道你们的来是有成长性的,眼前的这些磨难会帮助你们飞翔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水彩纸上画水彩,画布上画油画,国画用宣纸,速写用毛边纸,素描用素描纸,单单画幅画,用纸就有这么多分类,更何况是教育孩子。通过教育和受教育,让我们变得更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③ 印度电影体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哪些印度电影是贴近现实生活的
印度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比较推荐阿米尔·汗,米叔的作品很多都以抨击现实问题为核心,但是他又处理的非常戏剧化,不必让你看得特别难受。观后会意识到问题又不会绝望而是抱着会打破这个问题的兴奋感,这跟韩国、日本的一些现实题材看完让人绝望相比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1、《三傻大闹宝莱坞》,教育制度与阶级差距。
伊西亚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梦想成为一名歌手。但是伊西亚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性格爆裂独断专横的父亲经常对母亲拳脚相向,并且禁止伊西亚唱歌追求理想。 疼爱女儿的母亲鼓励她带上面罩在网络上唱歌,这个主意让她获得许多粉丝。然而就在这时候,父亲调换工作,要求他们跟着自已到另一个地方去。
④ 这部评分8.8的印度电影教你怎样调教“问题儿童”
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和制度,确保了社会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也支撑人类的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的动物的不同除了智慧就是个性,每一个个体既是在社会大规则的一部分又都是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而“个性”和“同质性”本也是两个相生相对的概念,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孩子总是与周围的环境表现的格格不入,成为各种所谓的“问题儿童”。有时我们或许该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错了还是我们太过苛刻,没有给他以足够的包容和认可。
《地球上的星星》由印度电影教父阿米尔汗导演并亲自出演,一部平淡的有些烦人的剧情片,一经上映便获得无数好评,并顺利将宝莱坞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纳入怀中。电影中讲述了一位我们身边的“问题儿童”的故事。
一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
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库巴突如其来,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是如何完成”的所有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夏。尼库巴很快也发现了伊夏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尹夏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学习障碍的儿童,尼库巴对尹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夏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二
身边的一位朋友小A大学毕业两年,却换了不下五份工作,笑谈中常常戏称自己为鱿鱼饭,一直被炒来炒去。其实像小A也迅速找个工作稳定下来,奈何既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固定的深度爱好,而情感生活也处于一片混乱当中,所以便一直处在迷茫中。其实小时候小A也有着自己的爱好,他有着极高的绘画天赋。然而出生于人口大省的他,从小就明白人生只有高考一条路,虽然父母没有明确表示他不能学习绘画,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迎合考试胃口的理工。虽然一切顺利,但是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却迷茫了。自己的专业并不喜欢,为了生活的枯燥工作让他不能接受,于是便走上了“试工”的条条大道。一次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去重新拾回自己喜欢的绘画,他只是喃喃了一句,太晚了。
“像我这样的人,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现在我该找个工作,找个对象,努力活成他们的样子了”
三
在一家科技素质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B,经常聊起工作中的事情。他说去学校上课的时候总是会碰到任课老师们叮嘱一些“问题儿童”,需要人任课老师们特殊照顾一下。但是在他上课的过程中他却经常发现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有时表现却特别优异,他们会经常发现一些让朋友B意料之外的东西。相比于其他同学,他们有的更加活泼好动,有的更加安静,但是总是与其他大部分人不太相容。上帝给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给你留一扇窗。B说其实他更喜欢给这些孩子上课,因为他们的窗子很亮,很亮。
四
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背不出字母表,毕加索不理解数字“7”,迪斯尼不识字,阿加莎·克里斯蒂(世界著名推理小说家)不会读也不会写。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所长,也许和我们的“游戏规则”有所相背离,于是便被我们定义为“问题儿童”。其实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这样“问题儿童”,请对他们抱之以爱,多些理解和包容,太规矩的世界缺少应有的色彩和活力。正如剧中所说: 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这个世界。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
五(摘抄送给每一位家长和老师)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⑤ 求推荐几部好看的印度宫斗剧。
印度影片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印度电影在带给人们完美的视觉享受、听觉享受、歌舞、爱情故事、轻松愉快的同时,还能发人深思,这就造就了印度电影极品中的极品。以下仅举近年来几部有代表意义的印度影片为例,没看过的朋友一定要记得看下哦---
NO.1《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
讲述三个叛逆学生在“印度清华大学”的求学故事,由于与应试教育格格不入,对传统成功学嗤之以鼻,所以常与校方发生摩擦,走上社会后依然特立独行。影片批判了印度抹杀个性的教育方式。
NO.2《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看过的人一定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又不止这么多。而如今的中国电影有几部是为我们孩子来拍的呢?纯真的眼眸远远大过修饰的瞳孔,真挚的感情远远胜过镜头前强挤出的一抹眼泪,健康的身姿更是远远强过硬挤出来的乳沟。我并不是贬低国产电影,只是有时候真的要考虑什么东西是出于内在,什么东西是表面的修饰了罢。当我们的电影执着于辫子戏、宫斗戏的时候,是不是该为我们的孩子多想想呢?
NO.3《我的名字叫可汗》
我的名字叫可汗
165分钟的电影,没有感觉到冗长,一口气看完了,印度的又一部好片!前一半轻松幽默的爱情喜剧,酷似阿甘的那种幽默,然而随着911的发生,整个故事的发展出现了转折,影片的气氛也逐渐阴暗起来,这个时候因为911而产生的美国人对穆斯林的种族敌视被凸显出来,而我们的男主角则用爱来冲破了这种敌视,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让总统说出“我的名字叫罕,我不是恐怖分子”。影片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甚至要人感到有些琐碎,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不过总体而言,电影还是非常的感人,或者说煽情,但不管是不是故意煽情,至少它煽的有道理,那就够了。另外,影片的音乐还是继承了印度电影的光荣传统,相当的好听。
NO.4《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本片如果从爱情片的角度来看可以总体概括为,杰玛为了找到从小就喜欢的女孩拉提卡,历尽千辛万苦,万难险阻,最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爱情故事。故事非常具体的描述了杰玛的童年生活,而这样的童年生活的经历,恰巧能让他在参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比赛中答对所有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它的成功没有大型的场面,没有生动的语言,在于朴实和真实画面的展现,人性的刻画,是那么自然。本片很多东西都是巧合,也许会发生,但凑在一起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只能用片尾出现的答案:“命中注定”来解释。本片仿佛在表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渴望过上幸福生活的一种强烈愿望和追求!
NO.5《芭萨提的颜色》
芭萨提的颜色
《芭萨提的颜色》是继《三个白痴》之后又一个震得我小宇宙发麻的印度片,如果说《三个白痴》批评的力量在于对教育体制的抨击,像一场开颅摘除脑瘤的手术,那么《芭萨提的颜色》就是直切心脏的利器,生生插入腐败将死的ZF体制,用喷涌饱满的鲜血做了一场唤醒的祭礼。它让你明白,生命绝非毫无使命,当你找到那个使命的时候,你可以超越恐惧而获得安宁,你因此可以自由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即便这事被人嗤之以鼻,你依然可以笑着与死亡同行,并嘲笑它苍白的面孔。
NO.6《未知死亡》
未知死亡
该片可以说是一部将爱情、喜剧、悲剧、暴力、恐怖、悬疑以及动作等各种元素完美融合的商业大片,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虽俗套却不腻人,男主角的复仇计划虽暴力却让人大快人心意犹未尽,片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将角色表演的入木三分,女主角的善良和热心是那样的真实,男主角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虽家财万贯却依然为世俗的善良和淳朴而感动。该片仍非常适合娱乐消谴,对印度电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NO.7《宝莱坞生死恋》
宝莱坞生死恋
这部电影主要围绕男主人公德威达斯和两个女主人公芭萝和昌德拉姆之间缠绵的爱情展开,向我们娓娓道来两段令人心恸的悲剧故事。
以上为个人观看过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大伙有好的电影也可以发表上来
⑥ 《嗝嗝老师》真的「零差评」它在印度片中属于什么水平
继印度大片起跑线后,又一佳作横空问世,它就是嗝嗝老师,打着教育公平,以轻松搞笑的方式呈现给了观众,在一种愉悦的氛围里尖锐的指出印度教育的问题,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传递出的价值观正确,除了满满的正能量以外还包含了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好学校?好老师?学生好坏的区别是什么?电影主题明确。意义深远,是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就像我特别喜欢的一九四二一样,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我仍然想再次去翻看它,不会因为更多好电影的问世而忽略它的价值,但电影终归是艺术,就像宗教信仰一样,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有人称赞就有人贬低,电影本身也是多元化的,所以这部电影,我认为属于一部经典的电影,一部在关于教育学的经典,到如果说,真正的零差评还是太过绝对,毕竟艺术不像是做菜,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你花费更多的心血,当然不是说做菜简单,而是相比于做菜我觉得电影更像是一个信仰。
作为电影,取悦观众,作为观众,感知电影,嗝嗝老师这部作品它无疑是一部经典,在印度电影中,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因为有它,才让我们感受了一趟不一样的教育之旅。但零差评还是太过于绝对,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因为艺术是需要不断进步的,尽管如此,我仍推荐这部电影,因为,里面包含着一个教师能给与孩子最好的关爱和温暖,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