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除了删减16分钟,“阿凡达”背后还有什么秘密
10多年前,它重新定义了“3D特效大片”。10多年过去,这部电影依然没有过时。
有人说,詹姆斯·卡梅隆闭上眼,脑海中全是电影的明天。这样一部电影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阿凡达》背后的故事。
01:筹备早在拍摄《泰坦尼克号》之前的1995年,卡梅隆就写了一个80页的《阿凡达》剧本草稿。。
这是一颗种子,证明了《阿凡达》能够拍摄的技术基础。
当时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中,也创造了咕噜这一逼真的CG角色。
与此同时,卡梅隆拍了《深海幽灵》《深海异形》等几部深海纪录片,测试着他痴迷的3D技术。
总之,加长版在故事背景和情节上更加完善,推荐观看。通过缩减时长,以争取更多场次应该是福斯的主意。回想起来,《阿凡达》首映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几次延期后,《阿凡达2》终于定档2022年12月16日。
这一次,卡梅隆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有怎样的创新,又将如何创造奇迹?我们满怀信心,翘首以盼,毕竟他可是“世界之王”!
❷ 如何解读《阿凡达》潘多拉星球
影片开始不久,男主角杰克就通过心灵连接,而将自己的意识转移到与其基因相匹配的阿凡达的头脑中。从科幻的角度来说,这个转移过程是神奇的,可以接受的。而从现实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意识是其头脑中1000亿个神经元之间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其结构基础经过多年的协作、学习过程才得以形成。所以,在阿凡达的头脑中不可能在瞬间重建这个结构,当然也不会产生杰克的自我意识。
纳威人都有一个长辫子,当然纳威-人类混血的阿凡达也有。它是一个外漏的神经,可以让纳威人和“马”、飞龙以及大地之母相连接。当与“马”相连后,纳威人和“马”融为一体,可以感受到“马”所感受到的一切,例如心脏的跳动、强健的四肢。当驾驭“马”时,只需要通过“辫子”将想法告诉它就可以了。简单来说,通过这个显而易见的通讯方法,纳威人和“马”可以协调一致的运作。
在现实生活中,人骑马时的基本原理与上面所说的几乎相同,只是在表面上存在差异。当一个人在马背上时,他同样可以通过触觉、视觉来感受到马的强健。借助于马绳、皮鞭、马刺等工具,或者通过发出声音(Jia, Wo, Yu等),同样可以将信息传递给马,以实现驾驭的目的。如果一个人和一匹马彼此熟悉,他们之间的配合同样也很协调。
整个潘多拉星上的动植物构成了一个包裹星球的神经网络。当然,纳威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树也不例外,其下方布满了复杂的神经结构。纳威人可以通过声音树来倾听来自星球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理解为信息,类似于我们收听广播时的情形,只是在科幻电影中可以用更浪漫的方式来表达。灵魂树所起的作用则类似于互联网,通过它,纳威人可以跟星球上的所有生物网络进行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