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电影的特点有好莱坞制作模式吗
印度宝莱坞电影的特点有:1、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桥底;2、营造华丽的气氛,多以庆典为主,拍摄场景大多为棚内景;3、各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夹杂在电影片段中。4、一些电影有夸张的特效制作。但没有好莱坞的制作模式。
Ⅱ 印度电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印度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的红火局面让“印度”上升为新世纪世界电影的一个重量级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奥斯卡,好莱坞的一线电影里也总少不了印度面孔,可是这些荣誉的光环遮蔽了印度本土电影更为繁荣的事实。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国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车》,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数中国观众对印度电影或许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
直到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风靡,很多人惊诧于印度本土电影的突飞猛进,产生“神兵天降”的错觉。
作为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之冠,宝莱坞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始于19世纪末,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印度电影以强烈的戏剧感、精到的电影叙事技巧、夺人耳目的声画语言、超群到偶尔雷人的想象力,以及面对全球化市场仍坚持的对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守望,堪称世界电影中的一朵奇葩,它用自己独有的姿态,认真讲述着印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描绘着他们眼中的大千世界。
不如跳舞:“马萨拉”的狂欢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不同语言的族群对母语电影有很殷切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但不论讲着何种语言,歌舞作为印度人世代沿袭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共同的语言,印度电影中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场制胜的关键,也是快速撩拨起海外观众兴致的法宝。
一部典型的宝莱坞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华丽歌舞,而且是大团圆结局。这种标签化的宝莱坞大片也被称为“马萨拉”电影。“马萨拉”是印地语中“混合香料”之意,“马萨拉”电影就是将爱情、动作、歌舞、喜剧元素和大团圆结局糅合在一起,其独特叙事模式也被称为“马萨拉模式”。
“马萨拉模式”中,印度电影的歌舞,已经演化成为与语言同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电影中的歌舞首先满足的是宗教需求。
印度电影歌舞中,最主流的是印度古典舞。今天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纯舞两种主要的形式完美组合而成。其中,表演成分极重的描述性舞蹈,就是印度教的各种神话传说和符合教义的道德规范的说教式表演。印度教最核心的神有三位:大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湿婆创造了舞蹈,湿婆的舞蹈叫“坦达瓦”,意思是阳刚的。但表演者多为女性,所以印度古典舞可以用“百炼钢化成绕指柔”来形容,湿婆最典型的一个形象是双手合抱、左脚右抬的姿势,在几乎所有的印度电影中,都可以看见女主角怀着各种心情,秀出这样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
印度电影《流浪者》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1955年在中国公映,上世纪70年代末再次上映引发轰动,片中的《拉兹之歌》、《丽达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引起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的共鸣。
同时期引入中国的另一部印度电影《大篷车》中印度著名舞女阿鲁娜·伊拉尼精湛的舞蹈表演,以及著名歌唱家拉塔优美的歌唱,也成为那一辈人共同的时代记忆。
《宝莱坞生死恋》是体现印度电影歌舞巅峰水准的一部力作,它撩人心弦的艳情恰到好处地阐释了印度歌舞的精妙,既富有视觉的冲击,又挑逗着观众的热情。印度电影中的歌舞承担了叙事和抒情的双重职能,传达着希望与光明的诉求,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度电影的歌舞形式也在探索创新。考虑到男性在古典舞表现上的局限性,以及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传统的古典舞蹈开始与现代舞蹈的元素融合,《印度往事》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而《机器人之恋》中既有最新潮的欧美电子音乐,又有热辣绮丽的印度民族风情,既没有因为要坚守传统而拒绝外来的优秀元素,也没有一味“崇洋”而丢掉本土优势,实现了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的良性互动。
叙事的胜利:传统戏剧元素+逆天想象力
一部电影的时长如果超过三个小时,绝对是挑战观众耐受力的极限;动辄就超极限,还想让你看得不知疲倦,恐怕只有印度电影敢这么干。
爱情、友情、家族使命、宿命、道德等普世价值观是印度电影中常见的母题。爱的纠缠与幻灭,英雄的落难与崛起,骗局与复仇,规则与叛离……极端化的情节设置在大开大合的激烈震荡中迂回、反转、对抗、升华,这是印度传统戏剧的基本公式,再佐以空间的跳跃、蒙太奇的运用、叙事结构的转换等电影手段,营造出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奇观。你可以说这样的手法很俗、草根特色浓郁,但是能够把“俗”的模式运用到极致,让你见所未见,也算另辟蹊径了。
爱情,永远是印度电影里最卖座的主题。与《宝莱坞生死恋》这样虐心又苦情的戏码比起来,那些赚足中国观众眼泪的韩剧都弱爆了。
《宝莱坞生死恋》生生把一段“青梅竹、两小无”的爱情讲成了一部史诗,阶级的对立、贫富的悬殊、命运的无常,让故事的张力不断膨胀,原本深爱的一对璧人至死未能重逢的残酷情节打破人们对宝莱坞大团圆结局的期待,形成爱情悲剧的强烈感染力,是新世纪初宝莱坞爱情片的经典范例。
印度电影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影工业的整体发展,其中包括了3D和数字动画建模等实用技术,而这一切表现手段都服务于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当爱情片的各种模式都被观众熟谙于心,跨物种的爱恋势在必行。
关照现实:本土特色接轨国际潮流
印度电影所坚持的核心——民族和本土,一方面为印度电影文化筑起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另一方面又是接轨全球主流电影市场的绝佳切入点。
近年来,印度电影与时俱进,借鉴全球市场成功商业片的经验,直面社会现实,无论是种族问题、宗教问题,抑或其他社会矛盾,都成为印度电影关注的对象。
例如控诉种姓制度的《宝莱坞生死恋》,反思教育体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反对种族歧视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纽约》,反抗殖民统治的《印度往事》、《芭萨提的颜色》,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等,都在混合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家庭伦理观、民风礼仪的基础之上,体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体制建设的反省。
印度现实题材的电影以多样化的表现风格与国际主流类型片打成一片,席卷国际票房,其中,《印度往事》获得2002年奥斯卡提名,《芭萨提的颜色》获2006年全球印度电影奖的8项大奖,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海外票房占总票房的一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证明了印度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成功,也实现了印度电影的价值观传递和文化输出。
不可否认,印度电影正经历着它的黄金年代,无论在工业生产还是市场领域,印度电影都已经创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印度电影持久地满足着本土观众独树一帜的视听品位,兼容并蓄又不断刺激和培养着海外观众对印度电影的审美接受。
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利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裨益之处,也可以从印度电影载歌载舞的笑泪人生中体验他们对生活的热忱与诚意,感受他们面对生存命题的担当与勇气。
Ⅲ 为什么要在印度电影的译名中加上“宝莱坞”
宝莱坞只是以孟买为中心的电影工业的称号...只是印度电影的一部分(印度也有着其他电影中心 ) 但是由于超强实力近年来用来代指整个印度电影产业
印度电影本来就是主打国内市场 因为国内市场庞大观众众多 所以从前的印度电影根本不用考虑国际市场 但是随着大制作的出现成本的提高 印度电影开始走向世界 所以宝莱坞的名头近些年是越叫越响
在印度电影片名中加宝莱坞 可能就和宝莱坞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有关 想去突出这个民族特色吧...
其实都是国内翻译的 很多印度电影原来的印地语名字或者英语名字都和宝莱坞无关的...宝莱坞生死恋直接翻译是 德乌达斯...三傻大闹宝莱坞直接翻译 就是 三个傻瓜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直接翻译就是机器人..(而且这个片子准确说不是宝莱坞电影 产自南印度..)
个人不赞同在片名里加宝莱坞的做法...很俗也偏离了片名原来的意义...
Ⅳ 求一部好莱坞电影,女主角是印度的貌似,男主角美国的
电话情缘/The Other End Off The Line (2008)
内容简介:一个在印度电话中心工作的女孩通过电话线与在洛杉矶的男孩陷入了热恋,于是她决定去洛杉矶找他.在那里却发生.....
Ⅳ 印度电影为什么要“唱歌跳舞”
说起印度电影很多人都看过吧,印度电影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称。
印度电影有两大特色:会模仿,会唱跳!
还记得2016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前,广电总局特地删减了21分钟。
倒不是因为“少儿不宜”的镜头,而是电影实在是太长了,广电总局一刀,把那些影响观众观影体验的歌舞片段,就给剪掉一部分。
所以印度电影里边的“歌舞”对于印度人来说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你去去过印度看电影,你会发现印度观众们在看电影时总是会不自觉地唱起来或者跳起来。
Ⅵ 有那些好看的印度电影
三傻消弯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肆桥腊库马·希拉尼导演,由阿米尔·汗、马德哈万及沙尔曼·乔什主演,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讲述了三位主人翁法兰、拉杜与兰乔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的故事。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所执导的电影,于2008年上映,是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编的。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从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裂滑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在第66届美国电影金球奖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异军突起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获得了最佳剧情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项大奖。
就看过这两部关于印度的电影,都挺好看的
Ⅶ 有哪些好看的印度电影
今年《摔跤吧爸爸》的大热使人们又把目光移到印度电影上,事实上,印度的确有不少好电影值得一看。
1.阿米尔汗的片子大家已不再陌生,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外星醉汉与地球神》、《地球上的星星》等等,除此之外我还要推荐一部《孟买日记》,这部由阿米尔汗主演、他的妻子编导的片子是一部细腻、纯粹的文艺片,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完。
2.《印式英语》,这部好莱坞标准化作品由印度女神希里黛玉主演,剧情演技俱佳,希里女神虽不再年轻但风华不减。
3.《午餐盒》,讲述一位即将退休的孤独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纯粹的家庭主妇之间的含蓄的感情,没有唱跳,安安静静,一部文艺简单的好莱坞标准化作品。
4.《孟买之音》,是印度电影工业百年(1913~2013)纪念作品,由四个故事构成,真挚动人,结尾的彩蛋几乎所有宝莱坞大咖都有加入哦!
5.《孟买之恋》(2015),这是一部讲述同性之爱的作品,挑战了印度将同性恋入罪的恶法,剧情流畅自然,毫无刻意之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