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呼啸山庄电影影评
孤魂在旷野哭泣 :《呼啸山庄》 —— 银幕视觉经典《呼啸山庄》
2007年09月11日18:41 乌尔沁
1939年出世的黑白影片《呼啸山庄》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神奇画页。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是美国电影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端。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的丰盛一刻。这一年的奥斯卡大会,人称“六马分红”。也就是说,这一年美国影坛有六部大红发紫影片主窜影坛,分摊了世界电影的全部荣誉。这六部影片分别是《乱世佳人》《关山飞渡》《万世师表》《绿野仙踪》《富贵浮云》以及《呼啸山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电影的黄金时代开端,是以英国电影人为主要生力军的。比如《乱世佳人》中的女主演费雯丽。又比如《呼啸山庄》男主演劳伦斯 奥立佛。等等。《呼啸山庄》导演威廉 惠勒显然独具识眼 ,他远隔重洋,从英伦岛国戏剧舞台请来了莎剧名星劳伦斯 奥立佛,让他主演的这部黑白影片《呼啸山庄》,无疑这是世界电影的惊鸿一笔。
《呼啸山庄》问世这一年,三十二岁的明星劳伦斯 奥立佛不负重望 ,他凭借着这一部《呼啸山庄》的杰出表演,一举登上世界首线男星艺台。不过很是遗憾,奥立佛怎么努力演电影也不能收获大奖。只是到了后来,劳伦斯 奥立佛还是凭借本人莎戏功底,还是在自已的莎翁戏剧的本行当中,靠自编自导自演影片《王子复仇记》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这一部黑白影片《呼啸山庄》讲的是一个名叫希斯克利夫的吉普赛男孩复仇报恩的神奇故事。希斯克利夫是被呼啸山庄的老一代迪恩先生捡回来的。幼年希斯克利夫一进入这个荒原的黑土泥屋 —— 进到弓这一个所谓的呼啸山庄之后,面临着自身的两种生命之遇。一种是备受欺辱,另一种则是拥入爱情。劳伦斯 奥立佛扮演的影片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青梅竹马,是这个呼啸山庄里面的女主人凯瑟琳 恩萧。她的爱称叫凯丝。
看过影片《呼啸山庄》后,便知道了,这个号称呼啸山庄的生存背景,有多么的严酷与挣扎。《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过世之后,对于《呼啸山庄》的写作背景与环境的真实,她的姐姐夏洛蒂这样形容讲道:“《呼啸山庄》是在一个野外的小作坊里,用相当简陋的工具,对粗糙的生活材料进行加工凿成的。”影片《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凯丝虽然用生命爱着,喜欢着她心里的白马王子希斯克利夫。但是为了现实生活,凯丝终于选择嫁给了比较有钱也稍有势力的邻居艾格。凯丝的这种婚情选择,造成了希斯克利夫出走呼啸山庄。而且这一次出走,已经是这男主人公呼啸山庄的第二次愤然离开。我们看到影片中希斯克利夫的扬长而去,都因为他的身价太过贫贱。因为他只是呼啸山庄里的一个不名马夫。
在呼啸山庄看来,这么一个贫穷的马夫,根本就是不应该拥有什么爱情的。不过穷则思变。仿佛属于有勇无谋的希斯克利夫只好出走去了。他一心闯到外面的世界去了。在外面的世界,他格外渴望变成一个有钱的人。有钱便能收买爱情?这是当时希斯克利夫的纯情之思。世俗现实也是如此,只要有钱一切好办。有钱不但鬼推磨。有钱也能人拉驴。多年以后,希斯克利去自已有钱了,返回并且买下了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去想拿金钱让自已顶天立地 ,一切让钱说话 ,用钱买购一个女人的爱情。曾经一度的早先时候,总以为《呼啸山庄》导演威廉 惠勒疯掉了?还是怎么?居然这么搞恶?对于圣洁爱情如此不恭,居然胆敢挪用钞票来权衡男女人情?但是后来不久,终于惊醒似的发现,名导毕竞名导,人家威廉 惠勒并没有发疯。而是所谓的那个爱情疯了。大面积的疯了。不仅疯了,而且白痴。
威廉 惠勒早已看穿了呼啸山庄时代的爱情与坠落。因为坠落,才有忏悔。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丝至死,都没有能够原谅自已当年的愚。因为玷污,才有忏悔。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至死,都没有能够原谅自已后来的疯狂报复。影片《呼啸山庄》的终局幕尾,是深刻与感人的。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丝临终那一时份,仍然渴望着去到山庄外面的荒原和城堡看一看。站一站。那里,曾经是她少女凯丝与少男希斯克利夫青梅竹马过的获爱地方。后来生活的现实巨变了,变得认钱不认人了。所以女人凯丝的爱情也跟着烂变了。变得让凯丝心内厌恶和想死掉。影片表现得凯丝不想活了,不想活在那一个现实的肮脏爱情里。她想着永远活在白己曾经建立与发现理想的爱情里。对于凯丝来讲,她年少时候最最原始的童真才是幸福的。她想死去,然后重生。从前的坠落,都是金钱的造使。
重生的爱兴许干净一些?影片《呼啸山庄》后半一程,病危当中的凯丝每每想请丈夫艾格到野外摘一些石南草回来。那石南野草花芮可能是凯丝心底里的最后一丝爱。凯丝跟艾格生活在一起,这个大男人虽然天天耳鬓厮磨着妻子,却不知他身边的女红一腔的如花心意。我心乃至猜想,如果不是凯丝即将长逝,她那一个做丈夫的艾格先生恐怕嗯,恐怕他毕生这辈子都不能摸索到妻子凯丝心中的那一份私情隐秘吧?什么夫妻?至少《呼啸山庄》是这一双夫妻是属于比较陌生的一对难友呀?生活现实可能就是如此的惨情?爱人相伴如影,难传有心无形。不过还行,艾米莉 勃朗特那个时代的爱情,还是有一点值钱的。你看,影片里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花费巨资收购下了呼啸山庄,惊醒了凯丝同时,同时也惊醒了他自已的心。接着以后,希斯克利夫宁愿与爱人同赴生死。为了自已的爱。影片最终,凯丝的摇曳幽灵在一个隆然飘雪的严冬里,再一次把她的爱人希斯克利夫拥挤和召唤到他们青梅竹马的爱情源地,重聚新生,永不离分。钱没白砸。
我们应当看到影片《呼啸山庄》当中的那一种甚为特出的严酷和悲愤。男主人公只只为了这一个复仇,希斯克利夫娶了凯丝丈夫艾格的亲妹妹伊莎贝拉。希斯克利夫娶了伊莎贝拉,却任意残忍着任凭她的身她的心如花,自开自谢,随水菏东。整个影片《呼啸山庄》当中,只有这个伊莎贝拉这个人物,仿佛才是一具真正而且纯粹无辜的牺牲品。她是那么的美艳,却被娶她的爱人活活折磨着扼杀着。所谓情杀不需利刃。哀,莫大于心死。呼啸山庄里的人,心都僵死了。可怜的伊莎贝拉绝命之前,还在苦苦哀求希斯克利夫给她一份机会,给她当牛做马伺候她爱情的机会。然而,希斯克利夫没有点滴回应。伊莎贝拉只好自生自灭了。电影故事酷情,再加上劳伦斯 奥立佛的酷面表演,所以每当看到《呼啸山庄》坚辞拒爱场景这一幕时候,全身上面都是麻麻的冷。劳伦斯 奥立佛的眼神是冷冷的冰。也许,这跟奥立佛长年专事哈姆莱特之流艺术的麻木度有关?
影片《呼啸山庄》最后,凯丝请求希斯克利夫:扶我到窗口前。她对他讲:那里曾经是我们从前爱的城堡,到了将来我会在那里等你归来。凯丝说完了这一句遗言,然后双手一松,死在爱人怀抱。悲音空袅,伤神透彻。劳伦斯 奥立佛不看死去的凯丝,呆呆独望呼啸山庄。陪着他的那个,站死在窗口前的凯丝。艾格过来扶到凯丝时候,希斯克利夫冷冷讲:她是我的…… 电影看到这里,甚至有一些不怎么懂得,女主人公这样的爱情,是不是有了一些异化变质的味道呢?爱将不成变为恨?这东西还是爱么?差不多与勃朗特姐妹同一时期的英国大牌男性作家毛姆这样以为:“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片子看来看去,只觉得男女主人公夫妻一场,竟是陌生难友?
是不是可以应当讲,这一版黑白影片《呼啸山庄》的悲情改编拍制是相当成功的。曾有机会看过新生一辈明星朱丽叶 比诺什联手拉尔夫 费因斯主演的另外一新版的影片《呼啸山庄》。索性比较实在的说,比诺什主饰凯丝这一版的的《呼啸山庄》真的有一点不咋地,根本压根无法与那个年代的默尔 奥伯龙主演凯丝版本相提并论。再说彩色影片的《呼啸山庄》也基本没有黑白片的悲式意境。哦对了,既然说到《呼啸山庄》,就自然会提起十九世纪中叶,英伦岛国的勃朗特三姐妹。影片《呼啸山庄》改编自英国短命女作家艾米莉 勃朗特的同名长篇小说。在英国文坛历史上,夏洛蒂 勃朗特,艾米莉 勃朗特,安妮 勃朗特三姐妹,虽然都是英国文学历史上的耀眼之星。但是她们转瞬即逝个个寿命不长。有幸的是出自三姐妹手笔的力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 格蕾》等小说,一直却是世界文坛的不朽光荣。
1848年12月19日艾米莉 勃朗特二十九周岁时,过于悲哀的伤逝于肺结核病。举世名作《呼啸山庄》是勃朗特 艾米莉临死前一年出版的小说作品。她的手笔一经问世,便遭遇到了世界性的震惊与哗然。1949年5月勃朗特的小妹安妮也死于肺结核,年纪仅仅只有二十七岁。大姐勃朗特 夏洛蒂在两个同胞妹妹前后离开,个人生命也将凋谢之先,忧伤写下了这样一段感怀之词 :“夏洛蒂建造了一座大楼,从此以后勃朗特的姐妹们就可以在里面遮风挡雨了。” 勃朗特 艾米莉短短一生,都是喜爱自已家门的房前屋后移种上一些本来野生野长的美丽多情石南花。关于这石南花朵,勃朗特 艾米莉曾经在她的名作《呼啸山庄》里面,有过许多热心描绘。并且还让《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丝临终之际,渴想着能够怀搂一束洁净无暇的石南花。大姐姐夏洛蒂忍痛回忆讲道:小妹妹一直喜欢荒野。心爱石南花。
听见这一句“小妹妹喜欢荒野,心爱石南花”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那部六十多年前的黑白影片《呼啸山庄》里面的最后一幕,这个时候,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凯丝奄奄一息,她企求站立,她用眼神请求她的爱人希斯克利夫帮肋自己最后一把,她让情人把自已扶到窗口,她面对着窗口,她面对她的荒原,她面对呼啸山庄。塑像一般离开。最终死在了爱人怀抱。一个有爱的女人站着死在窗口。她伴着爱人站死在窗口。面对电影这样的场景和人物,欲说还休。凯丝内心永远永远的,向望着她的呼啸山庄。因为坠落,才有忏悔?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丝至死,都没有原谅自已。因为玷污,才有忏悔?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至死,都没有原谅自已。爱人凯丝站死在窗口。爱人希斯克利夫陪着凯丝站在窗口。窗口外面呼啸山庄。看样子,凯丝是死于至情。是站在她倒爱人怀抱死的。咦?有一点不懂得了,女红这么一死,便能够尝还掉那一份爱的宿债了吗?
电影最终,凯丝女鬼勾走了希斯克利夫的心。孤魂在旷野上哭泣着。
B. 试分析美国电影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起源
有记录的第二张捕捉并再现运动的照片记录为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亚的帕罗奥多拍摄的一组奔马照片。在拍摄时,他将一组静止的照相机摆于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发明家开始尝试制作类似功能的装置,以捕捉此类运动。
在美国,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就是最早开始制作这类装置的人之一,他制成了活动电影放映机,但由于该装置的专利实施很严格,致使早期的电影制作人只能寻找替代品。
在美国,最初只是在轻歌剧的间歇为许多观众放映电影。企业家的各种电影展示活动,促使了戏剧性电影制作的首次世界范围性的尝试。
在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早期,纽约是电影制作的中心。位于皇后区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亚制片厂(Kaufman Astoria Studios)创建于无声电影时期,那时马克思兄弟和费尔兹(W. C. Fields)在那里工作。
此外,曼哈顿的切尔西也是电影制片的主要场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玛丽·毕克馥的很多早期电影也是在这个地区拍摄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气候,好莱坞成为电影拍摄的更佳选择。
二、好莱坞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导演大卫·格里菲斯带着他的演员团队到西海岸去拍摄电影,演员包括巴兰彻·斯威特(Blanche Sweet)、吕伦居殊、玛丽·碧克馥、莱昂纳尔·巴里摩尔等。
他们在洛杉矶市中心乔治亚街附近的一个空旷外景地开始了拍摄。当时,公司又决定开发新地区。于是他们又向北前进了几英里,到达好莱坞。当时还是小村庄的好莱坞,非常愿意让电影公司在那里拍电影。
之后,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亚》(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传记式情节剧,描述18世纪初的加利福尼亚,当时还隶属于墨西哥。美国电影放映机与传记公司的人员在好莱坞呆了数月,又继续拍摄了几部电影,才返回纽约。
当时是1913年,在听说了该公司在好莱坞取得的成功后,很多电影制作公司也纷纷向西挺进,以避免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制作工艺的专利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电影公司和好莱坞同步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电影仅能在几个美国的城市完成。
但随着电影业的发展,电影制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亚南部,因为那里气候温和、阳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户外拍摄,那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布景。虽然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的起始点众说纷纭,但是格里菲斯于1915年拍摄的史诗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词汇,至今仍在胶片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20世纪早期,当媒体还是新事物的时候,很多犹太移民在美国电影业中找到了工作,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临街的五分钱剧院(Nickelodeon)中放映电影短片(剧院取此名是因为当时的门票价格为五分钱)。
一些年后,其中有抱负的电影人,如塞缪尔·戈尔德温、威廉·福克斯、卡尔·拉姆勒、阿道夫·朱克尔(Adolph Zukor)、路易斯·B·迈尔(Louis B. Mayer)和华纳兄弟(即哈利、亚伯特和杰克)纷纷转到电影制作上,很快就成为了新型企业,即电影公司的巨头。
(当时还有一位身兼女导演、也是制作人和电影公司巨头的人物爱丽丝·盖·布兰琪(Alice Guy-Blaché))他们为电影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不过美国电影业常被指责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偏狭观念。
一战后,一些欧洲导演恩斯特·刘别谦、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弗里茨·朗、让·雷诺阿,以及演员鲁道夫·范伦铁诺、玛莲娜·迪特里茜、罗纳德·考尔曼和查尔斯·鲍育(Charles Boyer)等电影人纷纷来到美国。
他们加入了一个演员的自我发掘时代——在有声电影诞生后,纽约城剧院的演员纷纷加盟了这个20世纪最受瞩目的发展行业。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影行业达到高峰期——美国影院每年上映约400部电影,每周有近9000万美国民众前去影院观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国电影业”,出自美国漫画家赛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纪20年代后期,有声电影在好莱坞逐渐升起。1927年,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使用维他风唱片机,同年5月,西方电气公司旗下分部电器研究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ERPI)在电影配音方面获得垄断权。
有声电影一方面的影响就是许多无声电影演员接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多数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记不住台词。1922年,美国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离开政坛,组建了前身为电影制作室组织的美国电影制片发行商协会(MPDAA),该协会在其退休后改为美国电影协会。
有声电影的发展早期,美国的电影制片厂发现他们的有声作品不为非英语国家的电影市场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语国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时的同步配音技术仍相当不成熟。解决办法之一是制作与之对应的外文版好莱坞电影。
1930年左右,美国公司在法国桥连城建立了一家电影制片厂。多个不同的电影摄制组在那里分时工作,他们使用相同场地,穿着相同服装,甚至绝大部分的场景也是相同的。国外的失业演员、剧作家、选秀比赛中的优胜者经过筛选后被派往好莱坞去拍摄好莱坞英语电影对应的非英语版电影。
这些版本的电影的拍摄预算不高,由二流的只会讲英语的美国导演执导,通常在晚上拍摄。西班牙语摄制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尔,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维尔·库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内维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莱坞电影绝对可以和它们的原声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惊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外文配音就变得很寻常了。
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所谓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指从1920年代末,即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这段时间。成千上万部电影在此期间产生。其开始标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仅结束了无声电影时代,同时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闹剧、音乐剧、动画片还是传记片,好莱坞影片几乎都遵循一个模式——每个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自己特定制片团队。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于米高梅电影公司,艾佛瑞·纽曼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工作了20年,赛西尔·德米尔的电影大多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而导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电影则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时,人们根据影片中的演员阵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该部电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声称“旗下的电影明星比天堂里的还要多”。每个电影公司的电影题材和独特风格也使得人们猜到每部电影的出品公司——这一现象在今已不复存在。但是每部电影都与其他电影有着些许区别。
不像汽车制造者,拍摄电影的人都是一些艺术家。譬如,1944年的电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男一号的扮演者亨弗莱·鲍嘉和劳伦·巴尔考,而且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剧本出自两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电影原著小说作者海明威和该剧本改编者威廉·福克纳。
在整个1930年代以及黄金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米高梅主宰着电影市场,并拥有大量好莱坞超级明星。同时,米高梅也因创造了好莱坞明星制而备受好评。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莱坞之王”克拉克·盖博、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珍·哈露、诺玛·舒利亚、葛丽泰·嘉宝、珍妮特·麦克唐纳(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宾塞·屈赛、朱迪·加兰以及金·凯利。
在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业取得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华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制作了当时最成功的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创作了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乱世佳人》,尽管在大萧条时期,这部电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电影历史学家对这一电影高产时期创作出的许多伟大电影作品都做出了评价。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制作了这么多部电影,并不是每一部都必须成为热门。
电影厂可以在一部有着优秀剧本与相对不是那么出名的演员的中等预算故事片身上冒险:而由奥森·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另一些情况下,像霍华·霍克斯、希区柯克及法兰克·卡普拉等坚定的导演们为了达到他们的艺术理念,而与片厂进行“斗争”。
1939年是片厂制度的鼎盛时期,有很多经典电影在这一年发行,如:《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驿马车》、《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啸山庄》、《天使之翼》、《异国鸳鸯》与《午夜》等。
黄金时代以来的电影中,现在被誉为经典的有:《卡萨布兰卡》、《风云人物》、《一夜风流》、原版《金刚》、《叛舰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红河》与《大礼帽》等。
四、片厂制度的没落
“小三”(环球影城,美国艺术家和哥伦比亚影业)没有自己的剧院,拒绝分享同意裁判书。许多独立制片人也对折衷和形成一个众所周知的独立运作电影制片人的体系,控告派拉蒙垄断底特律剧院不满意-因为派拉蒙通过控制演员,像鲍勃霍普,波莱特戈达德,维朗妮卡湖,贝蒂赫顿;
经纪人透露宾克罗斯比,艾伦拉德和长期为加里库珀工作室工作的长期演员-自1942年开始。在二战期间,五大电影公司没有达到同意裁判书的要求,没有发生重大后果。但是二战结束后,在好莱坞反垄断案中,他们作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终裁决主要制片厂电影院的所有权和影片发行是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果,工作室开始释放演员和技术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合同。好莱坞主要的工作室改变了电影的模式,因为每个工作室都挺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演员阵容和创新团队。
这导致了逐渐失去特色,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伦比亚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电影公司很快认识到这一点。
但是某些电影人,例如塞西尔B德米尔公司同演员的合同也是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最后或者电影使用相同的创意团队,以至于德米勒电影无论是1932年制造还是1956年制造看起来仍然像是一个模式。并且每年电影制作的数量随着平均预算猛增而下降,在行业策略上标志一个重大变化。
现在工作室目的在于生产娱乐,而这种娱乐是电视无法提供的: 壮观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还开始出售部分电影胶片库给其他公司去销售电视。到1949年,所有大型电影制片厂放弃了他们剧院的所有权。
电视也有助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下降,因为它打破了电影业在美国娱乐界的霸权地位。尽管电影业在19世纪50年代随着长期政府检查制度淡化,在未来电影中能够获得一些影响力。在派拉蒙反垄断案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不再拥有电影院,因此致使美国影片能够在美国电影院不需要审查制度。
这补充了1952年奇迹在斯泰因公司同约瑟夫威尔逊事件的决定。 美国最高法院改变了其早期的立场。从1915年的相互电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业委员会的案件中,陈述了电影是艺术的形式,有权保护第一修正案;美国法律不再审查电影。
到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胁检查后,其现在极大侵犯了美国电影协会,证明准则的起源已经同电影分级制度一起结束了。
五、新好莱坞和后经典电影
后经典电影这词用来形容新好莱坞变化的故事叙述方式。人们认为新的剧本与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观众在经典时期培养起的期望:打乱的年份,以结局出人意料为特色的故事情节,主角与反派间模糊的台词。
后经典故事叙述的本质展现在黑色电影中,如1955年《无因的反抗》,以及希区柯克情节支离破碎的《惊魂记》。
“新好莱坞”一词用来描述新一代电影学院培养的导演的崛起。他们掌握了六十年代欧洲发展起来的技巧。1967年电影《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电影重振的开端,也意味着此后新一代电影,在票房上能够取得成功。
好莱坞一直坚守制片人中心制的原则,新好莱坞独立制片的出现,开创了导演和制片人融合的趋势,形成导演资本制。
同时担任电影制片人和导演的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卢卡斯、布莱恩·德·帕尔玛、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莱德金、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开始拍摄向电影历史致敬的影片,并发展了现有的电影体裁与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们的电影不仅受到好评,还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莱坞电影,例如邦尼与克莱德,逍遥骑士是成本较低的影片,没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各自凭借《教父》,《大白鲨》以及《星际大战》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有助于现代大片的产生,也吸引制片厂更加关注制作更多大片。
这些年轻导演的更多投入并没有带来好处。通常,他们把时间表排的太满,预算超支,因此导致自己或摄影棚破产。最有名的两个例子是科波拉的《旧爱新欢》,最典型的是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堂之门》,单是这部影片就使美国联艺电影公司破产。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国,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电影导演,尤其擅长于拍摄惊悚悬疑片。
这位世界所公认的恐怖大师,事实上也是由他发明了“惊悚文艺类影片”(the thriller genre)这一电影类型。阿佛莱德·希区柯克同时也是个优秀的技师,熟练的把性感、悬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
(2)1939美国电影扩展阅读:
今日好莱坞
一、运作特色
好莱坞电影常会有透过片厂(电影发行商)与制作人签约合作的方式,分别让片商负责贩售的通路,而制作人则专注于电影本身,出产行销全球的大型制作影片。
二、叙事美学
在好莱坞影片的剧情铺陈,少有文化或语言的障碍,其主题多是可跨文化传播的高概念电影,这样的作品因为主题符合主流市场,故全球都容易推销。因此现在好莱坞也成为世界许多地方电影的代名词。
虽然此类电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评论者批判若独尊高概念电影,会造成电影叙事风格如出一辙,了无新意,“是一种商业化和专断化,最终将导致多样化的消失。面对这样的全球霸权,负责任的电影人和批评家应该让眼光超越好莱坞,建设多元的电影模式”。
三、产业规模
美国因为电影相关的文化产业,造就了许多的工作机会与庞大的商机。据美国电影协会报告指出,2011年美国电影业造就的就业总数超过220万人,其中约有70万名为直接的电影行业从业人员,另外150万名为间接受雇支援电影制作工作的各种人员,2012年美国电影业收入为107亿美元。
C. 对电影《乱世佳人》的点评
有这样一部小说叫做《飘》,读过的人都感动不已。有这样一部电影叫做《乱世佳人》,看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如此动荡的年代,却孕育了一场伟大的爱情,而这场爱情之所以伟大,只因为它诞生在战争年代。
《飘》,如此为这部畅销小说命名,象征女主人公的命运也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一切终将成为泡影,随风而逝。《乱世佳人》,如此为这部好莱坞大片命名,乱世,一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背景的电影,佳人,一位高傲、美丽的千金小姐为主人公,象征即使拥有幸福,最后所有的一切也只能随着南方塔拉庄园美梦的结束而终结,旷世的爱情也终于破灭,此情只可成追忆。
早在几年前,我就有幸拜读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但那时却无法体会出作者的深刻含义,只是很喜欢《飘》这个名字,她带着淡淡的哀伤和感怀,似乎又带着对女主人公的命运的悲叹,却不知所谓的“飘”并非指的单独的个体,他(她)们是一群人。他(她)们自命不凡,一切都相信自己,虽然拥有强大的灵魂与躯体,却无力抗争冥冥中命运之指的轻拨倩弄,最终还是用一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他(她)们失败了,却始终相信有明天,这成为了他(她)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几年后的今天,在我第一次触碰到由《飘》改编的《乱世佳人》时便被那凄美的爱情深深吸引,然而,《乱世佳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永恒的爱情蕴于宏大的战争中”的主题,还有它光显之后的深思。南部种植园经济由兴盛到崩溃、奴隶主生活由骄奢淫逸到穷途末路、奴隶主阶级由疯狂挑起战争直至失败死亡、奴隶制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所取代这一历史规律从《乱世佳人》中得到体现。从影片中,我了解了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真正所要传达的是:珍惜身边美好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争取。正是这样的主题带给人们的震撼,造就了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旷世巨片,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飘》与《乱世佳人》,不同的文学题材,却共同描述了一个对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动于衷,直到失去才真正懂得了里自己真正需要的,然而幡然醒悟之时,青春、爱恋、以及爱人的火热的心和眼神却已几乎全盘沦陷。即使是女人中的极品斯佳丽都不能免于如此大恸,只因为无知的骄傲,这样的悲凉一演重演……
佳人以如风而逝,留给我们的却是沉重的思考……
《乱世佳人》影评之一
无论他们是在守望什么,他们都是一群守望者。
思嘉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
瑞德守望着思嘉,以及她生命的延续小邦妮,守望着一个男人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的爱。
希礼守望着过去的生活,守望着那个随风而逝的年代。
媚兰守望着爱,爱每一个人,爱亚特兰大,爱生活,她守望着丈夫和儿子,守望着希礼有一天真正的站起来。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起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描述美国内战的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读者青睐。作品中虽也有对战争恢宏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但女作家始终是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
也许,文学性格可以用现实颜色来描述,来形容,那么,就赋予思嘉,黑色的坚毅;
瑞德,冰蓝色的深邃;媚兰,粉红色的善良;希礼,青灰色的忧郁。
思嘉的坚毅一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赋予其黑色,因为黑色有纯粹的一面,如思嘉对生活终极坚定的信仰;黑色还有模糊的一面,如思嘉在夜雾中奔跑的迷茫,因为她一直看不清真爱的对象。
思嘉绝对称不上是一位完美的女性。但她的魅力却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她坚强,自信,对生活充满激情,却又吝啬,迷信,欺侮弱小,还无意地把几个人送上西天。但就是这种褒贬不一的性格使她更为迷人。现实中人无完人,文学中也应如此。在那个风云突变的乱世中,能够在倍受创伤和打击之后,不留恋以前豪华高雅的生活,坚强的站起来,下地摘棉花,不惜让自己娇贵的双手长满老茧,而目的只是为了让住在塔拉的人不在挨饿。她在塔拉红色的土地上得到了黑色的坚毅,如她父亲郝嘉乐所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土地与日月同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加之她固有的爱尔兰血统潜在的反叛思想,使她我行我素,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不在乎道德的束缚,公开在亚特兰大和摧毁他们家园的北方佬做生意,而毫不在意作为丈夫的弗兰克会无地自容。所以思嘉是自私的,但她的自私不仅仅建立在为己的基础之上,她为了很多人,为了塔拉十几张要吃饭的嘴,为了她爱的人和他的妻儿,为了白蝶姑妈,远房的姨妈们,甚至还包括塔拉以前的黑人,思嘉的自私眷顾了很多人在挫折袭来之时,她也曾无数次的失望过,但从未绝望。就像方丹老太太所说的,她们是荠麦,风一吹,低头,弯腰,吹过之后,又挺起腰板,继续更好的接受阳光。始终有勇气站起来,高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而支撑她这么做的只是一件金灿灿的光环下笼罩的完美礼服,一个虚无的灵魂,一个固执而倔强的信仰。思嘉对爱情的执着是她一生坚不可摧的信仰。为了实现对希礼的承诺,她在亚特兰大成为一片火海之时,坚持照顾她的情敌,希礼的妻子,一个即将临产的孕妇。她原本可以守在母亲的身边,寻求呵护,寻求安全,可是她不,她宁愿面对北方佬的铁蹄,也要实现对爱情的许诺,为了照顾虚弱的媚兰,她把千方百计找来的食物给媚兰吃,把家里唯一的一双鞋子给媚兰穿,而自己则饿着肚子赤着脚下地摘棉花,这决不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女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她拥有对爱情的绝对信仰,只是搞错了对象,在守望爱情的征途中。
瑞德说思嘉像一个哭着要月亮的孩子,恭手放弃手中的幸福,且任性,倔强地死不回头,我想在黄道十二宫中,她一定是狮子座的。只是思嘉在一味的追求那套“完美的礼服”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即便是瑞德周围的空气都潜藏着对她无边幸福的追求和热爱。所以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德因为她的固执而筋疲力尽,黯然离去。但她也终于成熟了,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对于她来说,她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我等待着思嘉能再一次从塔拉得到力量,让瑞德再一次回到她身边。我喜欢这样的结局,不是大团圆的,带着点淡淡的悲哀,但算不上是悲剧,因为有希望存在,在思嘉心里,也在我们心里。
对于思嘉来说,其生命存在的真实意义在于有欲可求,她从不懂得知足,也不能知足。学会满足是对她生命的亵渎,也预示着生命之花的枯萎。她只能够不停的追求,猎取下一个目标,最早是爱情,守望希礼;然后是温饱,守望金钱;接着又是希礼,最后是瑞德,她刚刚意识到的自己的真爱。所以思嘉注定不能提前知道自己的真爱是瑞德,而一定要在爱女夭折之后,媚兰去世之后,瑞德因为彻底失望而要离开之后,才能明白。生活仿佛与她开了一个无以伦比的玩笑,却又是真实的存在,她需要为自己的执拗和任性付出最惨痛的代价,在一切都随风飘过之后,思嘉成熟了。《飘》是思嘉的一部成长史.
瑞德是冰兰色的,是火焰最外层的颜色,是火与冰的交界。我喜欢他曾经的执着,更喜 欢他最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离开。他都做的完美
经典回忆之乱世佳人
这是一部美国大片,1939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第12届最佳故事片奖),共4碟。反映美国南北
战争时期,美丽任性的南方大农场主的女儿郝思嘉历经战乱,由骄纵千金成为一家之主,为保护家园,她
对内劳苦操作,对外应酬筹措,但深藏于内心的盲目爱情,却未曾动摇。她一直爱着年轻的庄主阿希礼,
而阿希礼却心仪媚兰妮,到她认识到至爱白瑞德时,真爱却疲惫褪尽。郝思嘉回望前尘,想起父亲的遗
言:世界之大,不及故园,乃作回乡之举,从此以后人事茫茫,此恨绵绵。
有一篇报道这样写道:《经久不衰 风靡世界的<乱世佳人> 》
<<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影片,在1939年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八项大
奖,是好莱坞电影史上无以伦比的辉煌成就,堪称好莱坞的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爱情影片,在1939年问世
以来,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欢迎,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创下的票房记录是任何影片无法比拟的。本片叙
述的是在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名门望族的兴衰经历,美貌而倔强的望族千金郝思嘉(费雯·
丽饰)与年轻商人白瑞德(克拉克·盖博饰)的曲折的爱情故事。
著名影星费雯·丽所饰演的佐治亚州种植园主的大家闺秀郝思嘉,是一个貌似天真却富于心计,争强好
胜又倔强坚韧的"第一美女", 令当地的男士们如醉如痴。但很少有人知道,1939年为拍《乱世佳人》所
进行的试镜,也创下了空前绝后的记录。一共有60位女演员参加试镜,耗去黑白底片约15万英尺,彩色
底片1.3万英尺,这次浩大的试镜活动共花去105,000美元,把全部的试镜片放映完,要用30个小时,
而《乱世佳人》一片全长3小时51分。制作单位花了八倍于该片的时间来寻找合适的女主角,可想这部经
典名片的得来不易了。
1999年,为了纪念好莱坞名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问世60周年,全美各重点影
院自6月底起隆重上映了运用当代数码技术重新制版的这一历史巨片。当影片开场女主人翁郝思嘉
(Scarlet O'hara)与父亲并肩而立,眺望故乡黄昏的瑰丽景色,优美、宏大的音乐扑面而来,无数观
众都为之深深感动。
美国电影学院最近评选出美国电影100部佳作,《乱世佳人》无可争议地名列前茅。《乱世佳人》早
已名扬世界,《飘》的女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亚特兰大的私人故居博物馆中收藏有世界许多国家出版该
小说并上演《乱世佳人》的档案记录。其中也有30年代末该影片在中国上海上映时的电影海报,鲜红底色
的海报上赫然写着:"艺术杰作,光芒万丈, 永垂不朽。"
这部影片把美国人奋斗于逆境,追求个人独立、尊严、爱情,永远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得淋漓尽
致。郝思嘉,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弱小女子,历经情场失意,内乱战火,家园重建,爱女夭折,丈夫
出走等等一连串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很少胆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动权夺回到自己手
中。"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毕竟,明天是新的一天)便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
好表白。女主角费雯·丽那艳丽任性但不失高雅华贵的气质,散发出无限的魅力,远超过她在"魂断蓝
桥"(Waterloo Bridge)中的表现,令广大影迷永远怀念,她在剧中饰演的郝思嘉一角,由娇纵刁蛮
到历经战火洗礼成为担负重建家园责任的时代女子,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扮演白瑞德船长的男主
角克拉克·盖博,更是风流倜傥、豪放磊落的典型,有富家公子哥儿的潇洒,却无纨胯子弟的低俗无知。而
李思廉·霍华饰演的艾希礼,则温和儒雅、文质彬彬,鲜明表露出绅士风度及书卷气息,内蕴丰富,令人愿
意亲近。奥丽薇·哈蕙兰则把贤惠温婉、充满女性内在美的媚兰刻划得使人心痛垂泪。
这部以通俗剧结构为蓝本,却拍得有历史剧风格的上乘巨作,在人类文化史上永远占有无以伦比的伟
大地位。60多年了,《乱世佳人》与每颗自强不息的心灵同在!
世界之大,不及故园。这与水浒上的一句话颇为相像: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上的话,有鼓
励建功立业的思想氛围,而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叶落归根,像郝思嘉
D. 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15部西部片
经典的十部美国好莱坞西部片
1[关山飞渡]1939年 导演:约翰.福特
[关山飞渡]是传统西部片的代表作,是达到了经典性,风格臻至成熟的,相当完美的代表作.约翰.福特把西部片中的社会传奇,历史再现,心理真实和传统的场面调度格局糅合在一起.
灵过出场那场戏.弛往罗特斯堡的驿车开动着,突然被医生枪响截停,越狱犯虎子灵果出现在荒原上,他一手拿着马鞭,一手扬着短枪,兀立在土路上,仿佛主宰着千里蛮荒.整个镜头采用偏低的角度,从中景猛然变为中景,使他的出场极有威势,突出这个西部英雄的气概:年少英俊,骁勇善斗,在蛮荒中未受过文明的污染的原始野性人格魅力.
2[红河]1948年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
霍华德.霍克斯讲故事的非凡功力使这部表现牛仔运送牛群的西部片成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传统电影经典,他与约翰.韦恩的合作为西部牛仔带来了新的活力,蒙哥马利.克利夫的表演也是影片的精彩段落,他的张狂与韦恩的沉稳在整部电影都相为辉映.
牛群过河的场景,由一万多头牛群漫步过红河,如同奔淌的河流交汇,这个故事框架借鉴了[奥德赛]及旧约圣经里摩西带领族人跨越红海到达应许之地的创意,期间通过许多危难,经历许多试炼.它象征着西部原野最原始的魅力,生命和财富.
3[搜索者] 1956年导演:约翰.福特
[搜索者]是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反省之作,在这部史诗性的西部片中,真正捕捉到了美国人的精神实质,在之前的西部片中,往往是完全站在白人种族立场的叙事观点,故事大多是白人英雄面对西部移民进行攻击残杀的印第安人的复仇模式,而[搜索者]则向这种看似替天行道的行为进行了质疑,重新探讨这部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对立关系,是50年代西部片的一个惊人突破.
4[野战群] 1969年导演萨姆.派金帕
[野战群]是西部片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电影之后,西部片再也不是原来的模样了.影片以非英雄化的人物,含糊的道德判断力和暴力血腥场面,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西部片的国家神话色彩.
影片开场,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欢悦地看着一群蚂蚁咬噬着一只蝎子,蚂蚁群攻,蝎子无路可逃,奋力反击,而接着,孩子们又用火把烧它们.随后,小镇上就开始一场真正的疯狂屠杀.文明的小镇遭到无辜的株连,妇女和小孩遭到枪击马踏,一时尸体横陈,这种无节制的暴力和疯狂气氛一直持续到片尾.
5[正午] 1952年导演:弗莱德.齐纳曼
[正午]是一部与以往又不同的西部片,导演弗莱德.齐纳曼将写实主义风格渗入其中,摒弃了以往西部片的风格化传统,有着更重大的社会意义.在这部影片中,反角不太鲜明,而四个复仇的歹徒也只是符号化地一带而过,影片真正的反角,其实是整个社会,凯恩杀敌除恶后,没有接受人们的欢呼,这个个人的胜利其实是加剧了社会冲突,也加深了全镇人民羞耻和屈辱.
6[虎豹小霸王] 1969年导演:乔治.罗伊.希尔
这是一部具有怀旧色彩的西部偶像电影,导演把全部精力用在美化两个英俊的牛仔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另外,它的成功也在于他把握住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就是西部片在60年代末的危机,而两个牛仔的处境与当时的西部片的严峻形式异曲同工.
7[西部往事] 1969年 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通心粉式西部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欧洲片风格的西部故事题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兼顾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艺术大作.
8[赏金杀手] 1965年导演赛尔乔.莱翁内
赛尔乔.莱翁内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经典合作作品,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的高峰作品,莱翁内从东方的武侠片中得到灵感,并将其进一步融合在西部类型片中,充分发掘出这个神话诗类型电影中的娱乐价值,并且难得完美地将暴力与音乐有地结合为一体,使其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残酷的诗意”.
9[不可饶恕] 1992年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90年代的西部电影的挽歌,对传统的西部片进行了拆除和消解,将昔日枪法如神除暴安良的牛仔英雄变为嗜血杀人的强盗.而一直令人神往的西部荒原则是个杀人屠场,影片的最后正义的拯救者老牛仔芒尼曾是一名江洋大盗,而如今已经老态龙钟,上马都很吃力,使这部电影的道德立场更加含混.
10[燃情岁月] 1995年导演:爱德华.兹维克
这是90年代最优秀的西部电影,狂野,粗犷,放纵着男人的激情.从而燃烧成风一样的马背史诗,布拉德.皮特自此成为90年代最迷人的男人.
E. 郎咸平:为什么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编者按:新进大片“魔兽”在北美市场表现平平,在中国市场却异常火爆,成为该片盈利的绝对主力。据估计,到2017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错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论证,根据历史经验,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一、为什么伟大的电影都出现在大萧条时期?
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什么?我想借用美国一位著名导演的话,美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前一阵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当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想起来,做父母的是有义务教养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会在早上6点钟全家起床,7点半出发带你的宝贝儿女去动物园。人只有到了大萧条时期,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考虑人生存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责任是什么,平时是不会想的。这种改变就形成了市场的需求,当物质条件全面恶化的时候,只有寻求心灵的安慰,因此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对于能够给予心灵和精神安慰的产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么,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你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娱乐,就是电影。
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孕育出一些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呢?你想想看。在经济萧条、物质极度匮乏、资金链断裂的时期,当这些投资人要把钱投入一部电影时,你想他们会有多么的谨慎?在经济萧条时期,投资人选择投资电影的时候会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够看上的片子、能够赚钱的片子他才会投资。再看这些导演,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要找到一笔资金来投资有多难?所以逼得这些人不得不穷毕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资金,才有可能卖钱,才有可能赚钱。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么?经济萧条,我们渴望心灵和精神方面的安慰,于是需求上升。供给呢?投资人投资特别谨慎,只投资好片子,导演和制片人为了吸引投资人的投资,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给面来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电影。正因为这样,美国伟大的电影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在大萧条时期产生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从1929年到1939年期间出现过哪些电影?《金刚》是经济大恐慌的时候拍的;美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飘》,又叫《乱世佳人》,也是那个时候拍的;《小妇人》、《蝴蝶梦》、《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还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当时花了200万美元,这些都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拍的。那个时代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明星?卓别林、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费雯丽、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举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了,当时米高梅公司说我们的电影会说话、会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个时候,1929年之后,由于经济大恐慌,为了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因此发明了彩色电影。连电影的拍摄技术都在经济大恐慌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也就是从1929年到1939年之间的10年,在这期间罗斯福总统曾经推出一个救市计划,叫做罗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他的新政完全失败了。从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失业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资的比例从16%跌到14%。美国经济到了1938年、1939年几乎陷入全线崩溃,1938年竟然被称为罗斯福萧条,这10年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美国经济是什么时候复苏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才得以复苏。
各位读者请看一组数字,1939年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全美国只有1.5万家电影院,你知道当时的票房是多少吗?票房收入是7亿美元。那个时候7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当时美国股市总市值还不到200亿美元,这可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股票市场。而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达7亿美元,你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了。当时每个家庭花在看电影上的钱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国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电影。各位知不知道当时一张电影票多少钱?一毛钱到一毛五分钱。也就是说,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场到250场电影。
美国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队领取面包、救济金,靠失业救济金过日子,一面拿着兜里仅剩的铜板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因为美国有这种需求,所以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能达到破历史纪录的7亿美元。同时,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
二、娱乐业发展与经济景气负相关
娱乐业从经济衰退中获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规律。据美国影业联合会统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曾遭遇七次经济不景气,其中五次电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后,全球经济一片叫苦不迭,而娱乐业却一枝独秀。当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下跌至63年来的最低点2.1%,娱乐支出却升到了一个占总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各行业都显示出低迷的态势,但美国本土票房总收入达到了93.3亿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总收入为171亿美元,也增长了近5%,两项数字均创下新高。
中国2009年的情况也是一样,《变形金刚2》在中国热播,电影院不但没降价,反而涨价。仍然有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早、午、晚和夜场,场场爆满。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电影院看《变形金刚2》,票价竟然是100元一张,比香港还要贵,这就是萧条经济学的背景。
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人们用娱乐来换取抚慰和满足,造就了空前繁荣的娱乐业。
卓别林是一位喜剧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说在美国大萧条之前,好莱坞流行的是音乐剧,大萧条之后喜剧电影忽然流行起来了。卓别林最著名的两部无声电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讲的是什么内容?《城市之光》是对当时失业现象的讽刺,正是这一点才能打动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阳打动我们的心一样,只有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乡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动我们的心,美国也是一样。《摩登时代》是在1936年拍摄的,卓别林一生的经典之作,通过他饰演的一个工人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故事,把当时人们心中的痛苦表达出来。还有秀兰·邓波儿,她10岁走红,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创了历史纪录的天价,当时是12万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万美元的红利。美国总统罗斯福把秀兰·邓波儿叫做微笑天使。当时的影迷都说,秀兰·邓波儿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国人的忧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机再度造成美国经济的萧条。再请各位想一想,你那个时候看的是什么电影?《大白鲨》、《教父》,还有第一部《星球大战》等很多著名的电影。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这些电影跟1929年大萧条时期出品的那些有什么不同?1929年大萧条时期大部分是以喜剧片发泄心中的痛苦与不满,而这个时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从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喜剧片疗伤变成20世纪70年代通过恐怖片的感官刺激来抒发心中的痛苦,这很有意思。这个时期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导演?你们都听说过,希区柯克、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三、电影投资:由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
我前面提到过,从1929年开始,美国有很多大的电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等。当时叫做产业资本时代,什么叫做产业资本?资本家建立了电影公司,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这叫做产业资本,所有事情都是由这种资本家来做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资本变成了金融资本。什么叫金融资本?那就是不再像过去一样,由资本家自己拿钱来拍电影,而是通过上市融资来让全美国参与。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市,把股权卖给社会大众,通过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向资本家,而是向社会大众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些伟大电影的拍摄。
也就是说,美国的电影界从1929年的产业资本变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金融资本为主导,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发生了什么事?美国科网股泡沫破灭,再次进入萧条时期,于是又孕育出一系列伟大的电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还有《星球大战》第二部。这个时期的《指环王》第三集票房纪录是11亿美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票房是9亿美元。难以想象,又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伟大电影。
F. 上个世纪40年代的影片《乱世佳人》,是如何做到至今也无法超越的经典的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是公认的影史经典,而这样的经典是如何塑造的呢?相信很多人说,第一是原著好,大家都知道《乱世佳人》改编自著名的小说《飘》,小说本身成功,那么电影就自然成功;第二是演员好,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就是绝代双骄啊,这样的卡司还不能造就经典吗。如果只是这么说的话,就未免太浅薄了,改编自优秀原著又是大明星主演的影片比比皆是,为何无法比肩《乱世佳人》呢?
要知道,之所以一部电影换了四个导演还能拍成甚至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这部电影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正是因为这个堪称好莱坞大制片厂黄金时期的标志性制片人的强势斡旋,这部电影才以如此高的质量得以完成。当年《乱世佳人》在第12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时,领奖的正是塞尔兹尼克。
我想,这才是《乱世佳人》成为经典的最根本原因。
G. 全球公认的九部神级电影,你可能连一半都没看过
纵观全球电影发展史,许多感人至深的影片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这其中不乏那些被广为传颂的经典大作,一直以来它们都占据着好评如潮的电影榜单,这九部全球公认的神级电影,是你心中的经典大作吗?
NO.9 《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由“文森特和马沙的妻子”、“金表”、“邦妮的处境”三个故事以及影片首尾的序幕和尾声五个部分组成。看似独立的小故事里面,却又有环环相扣的人和事。
故事环状结构,回到开端。朱尔斯在小盗贼面前诵读圣经,表示对杀人的厌倦和感悟。什么事件令他如此转变?“邦妮的处境”中就有答案。
推荐: 昆汀·塔伦蒂诺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剧本奖,他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馆和一家咖啡店写下该剧本。
他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并且离开了音像出租店,身上带着还没有付150美元的帐单,这就和影片开头的荷兰文化、礼节正好不谋而合。
NO.8 《海上钢琴师》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一位女孩短暂地闯入了他的生活。
推荐: 这部影片在当时可谓耗资巨大,共耗资2千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在意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
在罗马搭建了19处外景,奥德萨11处,启用了10000名群众演员,2500套服装,而剧中的弗吉尼亚号则是一艘165米长的俄国退役舰艇。
NO.7《教父》
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因为拒绝了毒枭索洛索的毒品交易要求,柯里昂家族和纽约其他几个黑手党家族的矛盾激化。
圣诞前夕,“教父”的大儿子逊尼被仇家杀害;小儿子麦克也被卷了进来,失去爱妻,黑手党家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
年老的“教父”面对丧子之痛怎样统领全局?谁又能够成为新一代的“教父”? 这场血雨腥风的对决中就隐藏着答案。
推荐: 1973年该片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奖,2007年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
更为有趣的是,影片拍摄过程中一只猫突然窜到了马龙·白兰度的怀中,老教父也并没有过于在意,顺道抬起手抚摸了起来,从而成就了这一威严的经典形象。
NO.6《辛德勒的名单》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推荐: 该片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可谓成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剧组在拍摄期间共雇用了3万名群演,其中儿童演员全都是“辛德勒犹太人”的后代,扮演幸存者的演员也都是信奉天主教的波兰人,算是对那段 历史 最真挚的致敬。
NO.5《美丽人生》
犹太青年圭多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他彬彬有礼地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好景不长,法西斯政权下,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集中营,没有犹太血统的多拉,也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同一座集中营。
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眼前的一切不过一场 游戏 ”,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之中。
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
法西斯政权即将倾覆,纳粹集中营很快就要接受最后的清理,圭多编给儿子的 游戏 该如何结束?他们一家能否实现美丽人生呢?
推荐: 电影的片名取自利昂·托洛茨基所说的话,托洛茨基被流放墨西哥期间,得知斯大林要派人暗杀他,望着花园中的妻子,他写出了这样一句话:“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NO.4《十二怒汉》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涉嫌杀害生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
与此同时,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不经讨论便认定少年罪名,而8号陪审员却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由此每个人的故事也慢慢被牵出。
推荐: 《十二怒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影片,在有限的空间内,仅凭错综复杂的辩论,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便清晰明了,没有丝毫拖拉造作的剧情呈现。
除此之外,影片整体的逻辑性更是十分严密,剧情环环相扣,正因此这部影片被翻拍为多个版本,广为传颂。
NO.3《阿甘正传》
二战结束后不久,阿甘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推荐: 在第67届金像奖评选中,《阿甘正传》提名了足足13项大奖,最终将6项大奖收入囊中。
影片对于亲情、爱情的诠释一直以来都为人津津乐道,并经得起各项经久不衰的深度解读,难怪在各平台电影榜单中,《阿甘正传》都居高不下,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NO.2《霸王别姬》
段小楼与程蝶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
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一场悲剧。
推荐: 当年的《霸王别姬》可谓惊世骇俗,不仅提名了七项奥斯卡大奖,主演张国荣还凭借此片入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在戛纳,被“抖森”等大牌影星视为偶像的奥德曼一见到张国荣就抢过来握手,他一直称赞张国荣实在演得太精彩了,“你没有输”,奥德曼很诚恳地说,“大家都肯定你的表演,但是大会也建议评审不要把所有的奖都给了同一部电影。”
NO.1、《肖申克的救赎》
20世纪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银行家安迪因涉嫌杀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锒铛入狱。在这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内,希望似乎虚无缥缈,而摆在安迪面前的更是终身监禁的悲惨人生。
未过多久,安迪尝试接近囚犯中颇有声望的瑞德,并慢慢在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
同时,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逃税、洗黑钱,一切事物都在合理范围内运转,而表面上的安迪似乎也如瑞德那样对那堵高墙从憎恨转变为处之泰然,就在此时,安迪的举动却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推荐: 这部电影取材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四季奇谭》,从电影发行以来至今,《肖申克的救赎》在IMDb和豆瓣的史上最佳250部电影影迷评选中,这部影片一直居高不下,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参与评分的电影。
你心中排名前九的神级电影还有哪些呢?
H. 有什么好看的小众电影和老电影
当然有,这里给您推荐一些小众电影和老电影:
1.《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一部1993年上映的影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谈凳梁男主角和最佳摄影等提名,讲述了一个父亲栽赃嫁祸的案件中,真凶找到的过程。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很细腻有层次,质量极含运高。
2. 《初恋这件小事》(First Love, 2010) 是泰国的一部浪漫青春电粗模影,故事讲述一个笨拙的男孩和一个性格独立的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
3. 《阳光普照》(Little Miss Sunshine, 2006) 是一部黑色幽默又充满温情的家庭喜剧片,讲述了一个七口之家他们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最终走向幸福的故事。
4. 《公路四百英里》(Vanishing Point, 1971) 是1971年上映的一部独立电影,故事讲述一位名叫"Kowalski"的人,在一辆白色的悬挂式汽车上驶过四百英里的冒险多事之旅。
5. 《一千零一夜》(Il Fiore delle Mille e una Notte, 1974) 是由意大利著名导演泰奥·安杰洛尼执导的一部电影,以阿拉伯传说为基础,讲述如此多的人和事情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框架联系起来。
希望这些电影推荐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也祝您能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