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美大片 » 地球引力美国电影
扩展阅读
地球引力美国电影 2025-01-06 02:45:10
四大国际电影节国产 2025-01-06 02:43:35
好看的国产电影推荐豆瓣 2025-01-06 02:42:10

地球引力美国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1-06 02:45:10

『壹』 人类真的能去掉地球引力吗就像电影里的,到处都是悬浮的汽车,感觉真是太美好了。

在现有的物理理论中,引力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自然界四种基本力之一,因此无法被彻底去除。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产生引力。所以,关于人类能否消除地球引力的问题,实际上应该探讨的是我们能否克服引力。正如电影中展现的悬浮汽车,它们通常是借助磁力或电力来克服重力,而非消除引力。
实际上,有一种方式可以通过产生与重力相等的加速度来克服重力,这便是航天器中的宇航员所经历的情况。在太空中,宇航员和航天器都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绕地球运行,重力完全用于提供必要的向心力,使得宇航员感受不到重力。
除非采用上述方法,否则要消除重力,可能需要创造出与地球质量相等的其他物体,置于人类头顶上。当然,这种设想基于目前的物理学理论。如果未来科技能够实现对时空的扭曲,如同理论物理中的某些预测,那么可能会有新的方法来处理引力问题。引力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的扭曲,但这种概念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最后,如果真的消除了地球引力,不仅仅是汽车会悬浮,车内的乘客和车内物品,包括手机和头发等,都会失去地心引力的作用,漂浮在车舱内。这一点在想象中即可得知。

『贰』 电影《地心引力》中有哪些槽点

1.太空垃圾飞行速度极快。既然那么快,就不可能和缓慢的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就算第一次时乖运蹇挨了砸,第二次两者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回到同一地点上。
2.根本就没有计算过轨道,一次点火就能让联盟号变轨到能和天宫交汇的地方,这运气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而且没有减速,从联盟号里飞出来应该带着联盟号的速度分量才对,这还是会和天宫擦肩而过的。


『叁』 怎么评价电影《流浪地球》

刘慈欣的星辰大海和家国情怀,迈出悲情的第一步。

前有《三体》的烂尾楼,后有沈腾领衔的劲敌,谁都不曾想到,开局就一个吴京一个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竟成了贺岁档名副其实的黑马,进而引发现象级话题,并成功的抢到了44亿票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上涨。

先不谈设定、剧本、节奏、人设的问题,单说《流浪地球》的成功,一靠爱国情怀的红利,二靠为开创中国科幻电影开山的名头,三靠纯熟的好莱坞同类型电影套路。

至于锦上添花的适时炒作、不忘初心的创作态度、贯彻始终的家国情怀,是吃透了中国观众的心理,有的放矢的妙招。

对国内院线的国际化大片一向忌惮,得了被害妄想症,总觉得会被“洗钱片”坑了。被资本控制之下的主创们,眼里就顶着一个钱字,于是,请个国际明星就敢自称国际,凑齐个位数的露脸明星就敢吹巨制,用上几秒五毛特效就敢自称科幻。

在《流浪地球》上,至少看到了钱都花在了视觉特效上,场景设计大气,细节营造用心,时时处处的视觉震撼与心灵感动,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不能说《流浪地球》达到了五星好评的程度,毕竟,中国的电影工业,还远未达到支撑起精良大制作的成熟度,但只要有成功者,就一定会激发更多的人。跟风也好,创新也罢,只要用心,我全都要。

『肆』 看完2012这部电影,有几个地方不明白 请大家解答下。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牵扯面较多的物理问题,我详细为你解答,要知根究底就要耐心看完,呵呵~
1.南北极颠倒问题:
(1)磁极的形成:通常物质所带的正电和负电是相等数量的,但由于地球核心物质受到的压力较大,温度也较高,约6000°C,内部有大量的铁磁质元素,物质变成带电量不等的离子体,即原子中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变成自由电子,加上由于地核中物质受着巨大的压力作用,自由电子趋于朝压力较低的地幔,使地核处于带正电状态,地幔附近处于带负电状态,情况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原子”。
科学家相信,由于地核的体积极大,温度和压力又相对较高,使地层的导电率极高,使得电流就如同存在于没有电阻的线圈中,可以永不消失地在其中流动,这使地球形成了一个磁场强度较稳定的南北磁极。

(2)颠倒原因:由于电子的分布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会因许多的因素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地核的自转与地壳和地幔并不同步,这会产生一强大的交变电磁场,地球磁场的南北磁极因而发生一种低速运动,造成地球的南北磁极翻转。地球在过去的日子里曾发生过几次南北磁极颠倒的情况,其实现在的地球磁极也在发生微小的变动,电影《2012》中只是由于九星连珠和超大太阳风暴的作用把这种变化提速了而已。

2.海啸与地震坍塌:
(1)地球结构:地球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
①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
②地幔又可分为下地幔、上地幔。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
③地壳的厚度约33公里,上部由沉积岩、花岗岩类组成,叫硅铝层,在山区最厚达40公里,在平原厚仅10余公里,而在海洋区则显著变薄,大洋洋底缺失。地壳的下部由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称为硅镁层,呈连续分布,在大陆区厚可达30公里,在缺失花岗岩的深海区厚仅5—8公里。
④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和岩石圈之下,深度在50-25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顶底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推测此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是积累的热量使岩石软化并局部熔融,故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的形成需要高温条件,以及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加入等因素。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由于该软流层是位于岩石圈底部的巨厚(100~350km)软弱层,它的平均密度比上覆大洋岩石圈的小,但比大陆岩石圈的大,而顶面又起伏不平,洋中脊与海沟之间的高差为30~40km,大陆盆—山系之间的高差为20~30km,故该层是造成上覆岩石圈严重失稳及导致大洋岩石圈板块下滑、潜没、漂移、扩张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大陆岩石圈在软流层上漂移(也只能是漂移而不能向下潜没)的原因所在。

(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指构成地球固态外壳的巨大板块的运动学说。板块运动常导致地震、火山和其它大地质事件。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新全球构造理论认为,不论大陆壳或大洋壳都曾发生并还在继续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但这种水平运动并不象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发生在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而是岩石圈板块在整个地幔软流层上像传送带那样移动着,大陆只是传送带上的“乘客”。

(3)板块划分: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此外,在板块中还可以分出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如把美洲大板块分为南、北美洲两个板块,菲律宾、阿拉伯半岛、土耳其等也可作为独立的小板块。板块之间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海岭、深海沟、转换断层和地缝合线。这里提到的海岭,一般指大洋底的山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海岭,另名为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太平洋也有地震性的海岭,但不在大洋中间,而偏在东边,它不甚崎岖,没有被中间峡谷分开的两排脊峰,一般叫它为太平洋中隆。海岭实际上是海底分裂产生新地壳的地带。转换断层,是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是属于另一种性质的断层,威尔逊称之为转换断层。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4)版块运动原因:按照赫斯的海底扩张说来解释,认为大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壳向外推移,自中脊向两旁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扩展,不断为大洋壳增添新的条带。因此,洋底岩石的年龄是离中脊愈远而愈古老。当移动的大洋壳遇到大陆壳时,就俯冲钻入地幔之中,在俯冲地带,由于拖曳作用形成深海沟。大洋壳被挤压弯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一次断裂,产生一次地震,最后大洋壳被挤到700公里以下,为处于高温溶融状态的地幔物质所吸收同化。向上仰冲的大陆壳边缘,被挤压隆起成岛弧或山脉,它们一般与海沟伴生。现在太平洋周围分布的岛屿、海沟、大陆边缘山脉和火山、地震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海洋地壳是由大洋中脊处诞生,到海沟岛弧带消失,这样不断更新,大约2~3亿年就全部更新一次。地幔物质的对流上升也在大陆深处进行着,在上升流涌出的地方,大陆壳将发生破裂。如长达6,000多公里的东非大裂谷,就是地幔物质对流促使非洲大陆开始张裂的表现。

(5)电影中的海啸、地震和坍塌: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引起的,而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裂缝也同样,在裂缝处就会形成坍塌。电影《2012》中,由于地核温度上升,导致地幔和软流层的温度也上升,软流层的温度上升导致固流体融化加剧,密度下降、流动加速(总体说就是地球内部的稳定性下降),漂浮在其上的地壳下沉或快速移动,导致地震,引起海啸。同时坍塌也是因为板块下沉碎裂导致的,所以海啸的高度甚至达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之上。当然,电影最后中提到非洲大陆整体上升,好望角海拔大幅度升高的依据不详。现在的非洲板块主体南移,抬升阿尔卑斯山脉,吞没地中海;同时东部继续分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最终可能形成红海裂谷,将沙特阿拉伯从非洲分裂出去。

『伍』 如何评价流浪地球

“大众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

我自己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是一部很容易看懂的科幻电影,相对于其他国产科幻片,这部电影的特效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再加上没有弯弯绕绕的科幻知识,肉眼可见的太空设备一目了然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不用去猜测,这是比较好的体验。我认为它能俘获大部分观众的心就在于它剧情的通俗易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之前观众们都沉寂在外国的科幻片当中,看的都是外国人集合起来拯救地球,这次的人物设定和地点都在中国,增加了一种民族自豪感。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去质疑它,说它对科幻的不严谨,很多知识点出现明显的错误和漏洞,甚至有人长篇大论去说它的错处,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良性的批判态度吧,那么以后的导演和编剧们在此基础上可以更佳严谨,也是好事。

总体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如果你没有去影院看,现在视频版也出来了,可以瞧瞧中国式科幻的魅力。